高志英
(濮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普外科,河南 濮陽 457000)
與其他癌癥相比,乳腺癌發(fā)病部位特殊,患者極易受到來自外界的質疑及輿論傷害,從而使患者長期處于巨大的精神壓力之下,負面情緒普遍較為嚴重,既不利于外科手術的順利開展,同時也會提高患者術后并發(fā)癥風險,影響預后[1]。所以,通過科學高效的圍手術期護理,提升手術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是十分必要的??焖倏祻妥o理是一種以“循證醫(yī)學”為基本依據,結合優(yōu)質護理服務理念的新型護理模式,實施快速康復護理后能夠有效降低患者因手術產生的應激反應,有助于延長患者生命周期,改善遠期預后[2]?;诖?,我們選取在我院治療的90例乳腺癌根治術圍手術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并分析了快速康復護理在乳腺癌根治術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價值,現闡述如下。
選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間收治的90例乳腺癌根治術圍手術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應用隨機分組法平均分為觀察組45例、常規(guī)組45例。觀察組年齡33~69歲,平均(51.03±1.36)歲;TNM系統(tǒng)ⅡB期13例,Ⅲ期32例。常規(guī)組年齡33~70歲,平均(51.62±1.34)歲;TNM系統(tǒng)ⅡB期12例,Ⅲ期33例。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中國抗癌協(xié)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guī)范(2017年版)》中相關診斷標準,且均為原發(fā)癌;②腫瘤直徑小于5cm,位于乳房的外側半,腋窩已觸及腫大淋巴結;③具備基礎閱讀能力,能夠獨立完成量表填寫。排除標準:①預計生存期小于1年者;②合并精神疾病、重大臟器功能不全者;③交流障礙及拒絕隨訪者。本次研究已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常規(guī)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乳腺癌根治術圍手術期護理:完善術前檢查,術前指導及健康宣教,術前12h禁食。術中協(xié)助主刀醫(yī)師順利完成手術,遵醫(yī)囑給予輸氧、補液。術后密切關注患者創(chuàng)面情況,保持引流管通暢。
觀察組患者給予快速康復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術前護理。①術前準備。指導患者術前3d嚴格戒煙、戒酒,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同時,縮短禁食禁水時間,降低患者不適感,緩解患者因手術帶來的緊張煩躁、焦慮抑郁、恐懼不安等負性心理。②術前宣教。運用知-信-行溝通技巧,根據患者文化水平及接受程度,應用宣傳彩頁、展板、多媒體視頻等多種形式向患者詳細介紹手術的必要性、優(yōu)越性及相關風險,提高患者及家屬對乳腺癌根治術的認知程度,進而取得理解與配合,幫助患者形成積極正確的健康意識及治療信心,最終達到減輕患者緊張不安、惶恐擔憂等不良情緒,提高患者手術配合度及護理依從性。③心理疏導。因手術部位特殊,患者普遍易產生病恥感及自卑感,護理人員可通過列舉不同年齡段患者熟知的、戰(zhàn)勝了乳腺癌的名人明星的故事,糾正患者心中不平衡、憤懣、煩躁等負面情緒,鼓勵患者效仿名人明星積極抗癌,幫助患者重塑治療及康復的信心。
(2)術中護理。①導管留置干預。依據患者病情,酌情留置導尿管,降低不必要的尿路感染風險。②靜脈輸液干預。依據患者出血量及失水量,嚴格控制術中補液量,避免加重麻醉期間患者消化系統(tǒng)負擔,降低術后并發(fā)癥風險。③保溫護理。術中加強保溫,及時覆蓋患者裸露皮膚。大量輸液時提前將生理鹽水加熱至37℃~38℃,預防低體溫癥,提高患者術中舒適度。④手術默契訓練。不斷優(yōu)化麻醉及手術流程,加強麻醉師、主刀醫(yī)師及護理人員間的默契配合,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有效預防術后并發(fā)癥。
(3)術后護理。①飲食護理?;颊咝g后6h,無麻醉反應、神志清醒可酌情進食,及時補充營養(yǎng)、維生素及微量元素,促進患者恢復,降低肺部感染幾率。②疼痛護理。加壓包扎創(chuàng)面,密切關注滲液、滲血情況,及時調節(jié)包扎松緊程度,促進血運恢復,降低術后出血幾率。同時,通過遵醫(yī)囑給予止痛藥物、按摩、轉移患者注意力等方式,減輕患者患側疼痛,提高護理舒適度。③并發(fā)癥預防。保持引流管低負壓吸引狀態(tài),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避免患者感染,降低皮下積液風險?;颊咂脚P時可給予軟枕或靠墊抬高患肢,并協(xié)助患者按摩患肢,預防上肢水腫。避免于患側輸液或測量血壓,術后3周內患肢避免負重。④術后心理建設。依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在滿足患者生理需要的同時,術后耐心開導患者及家屬,有效滿足患者被愛及被尊重的需要,協(xié)助患者完成身體與心靈的重建,幫助患者順利回歸家庭及社會生活。
(4)康復鍛煉。①術后24h內囑患者通過伸指、握拳、屈腕等動作活動手部及腕部。②術后2d引導患者練習患肢屈肘,鼓勵患者獨立進食、洗漱。訓練強度應循序漸進,避免影響創(chuàng)口恢復。③術后3~7d指導患者抱肘、松肩運動,2次/d,每次以10min為宜。④術后1~2周,加上臂抬高運動、頸部運動、體轉運動及抬肩運動訓練,2次/d,每次15min。⑤指導患者術后3個月內仍需堅持通過康復操進行患肢恢復及鍛煉,2次/d,每次20min。
對比兩組患者乳腺癌根治術圍手術期間心理狀態(tài)、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臨床護理效果。心理狀態(tài)及護理滿意度評定標準如下。
(1)心理狀態(tài)。①HAMD量表總分<8分,患者無異常情緒;8~20分,患者存在明顯抑郁傾向;20~35分,患者確定存在中度抑郁癥狀;總分>35分,患者明確存在嚴重抑郁癥。②HAMA量表總分>29分,患者處于嚴重焦慮階段;21~28分,患者存在中度焦慮;14~20分,患者處于明顯焦慮狀態(tài);7~13分,患者存在輕度焦慮;7分以下,患者心理狀態(tài)正常。
(2)護理滿意度。出院前向患者及家屬發(fā)放科室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量表(0~40分),量表采取匿名制,共分為護理舒適度、護理及時性、護理有效性、護理科學性四項,每項10分。38~40分為非常滿意;34~37分為較滿意;30~33分為一般;低于30分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較滿意(%)。通過SPSS軟件對護理滿意度調查量表信度進行可靠性分析,量表克朗巴赫α系數為0.824,信度可以接受。
予SPSS 21.0軟件處理數據,兩組資料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前后資料對比行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行卡方檢驗,P<0.05時表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患者均因乳腺癌根治術產生了一定焦慮、抑郁癥狀,數據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HAMA量表及HAMD量表評分均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焦慮抑郁情緒得到了顯著改善,數據差異明顯(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量表評分對比分)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臨床護理效果更佳,數據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乳腺癌根治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數據差異明顯(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n(%)]
肥胖、暴飲暴食、酗酒、遺傳、不孕或初次生育年齡晚等均是乳腺癌常見的高危因素,早期乳腺癌患者往往無明顯癥狀,隨著病情進展、乳腺癌細胞不斷轉移,可引發(fā)患者出現全身性的多器官病變,對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嚴重威脅[3]。乳腺癌根治術是乳腺癌患者最常應用的外科治療手段,但由于手術切除范圍較大,也存在患肢水腫、術后出血、皮下積液及肺部感染等常見并發(fā)癥風險,對臨床治療效果造成一定影響[4]??焖倏祻妥o理在外科手術、麻醉、護理、營養(yǎng)等多學科的支持下,有效落實了“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原則,對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緒,促進患者盡快康復出院具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5]。應用快速康復護理后,通過圍手術期的密切配合及預見性的防治措施,大幅降低了患者常見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手術治療效果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通過耐心的術前宣教及心理疏導,大幅降低了患者因疾病產生的病恥感及自卑感,有效緩解了患者焦慮不安、抑郁惶恐等負面情緒,顯著提高患者身心健康水平,有助于降低患者圍手術期間應激反應,改善患者長期預后[6]。并且,快速康復護理注重與患者家屬間的聯動與配合,與患者家屬一起共同關懷并鼓勵患者,顯著增強了患者治療及回歸家庭及社會的信心與希望,有效促進患者盡快康復出院。除此之外,快速康復護理對術前禁食禁水、導尿管留置、術中保溫、輸液量控制等多項措施進行優(yōu)化,整體提升圍手術期護理水平,有助于患者康復。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及護理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數據差異明顯(P均<0.05)。與鐘琴[7]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在乳腺癌根治術圍手術期護理中應用快速康復護理,不僅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同時能夠大幅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提高圍手術期護理質量,值得在臨床中進行推廣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