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光譜雕刻流光溢彩 英國藝術家Liz West以璀璨奢華的色彩與靈動四射的光芒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的奇幻景象而廣受外界關注。她通過精心設計的各種色彩裝置,將顏色轉換成身臨其境的體驗,使觀眾在她的作品中激發(fā)出高度的感官認知,并探索感官現(xiàn)象如何激發(fā)人們心理和生理的不同反應,從而挖掘我們自身根深蒂固的色彩倫理關系。
冰島 雷克雅未克 行走的高壓塔散布在大地的電塔是人類偉大的發(fā)明工程,它們長年矗立在平原和高山上默默無聞地輸送著電力。現(xiàn)代工業(yè)的痕跡與它們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時常形成沖突。Choi + Shine公司以擬人化的手法賦予了電塔感性的一面。造型迥異的鋼鐵巨人在山巒、在平原、在湖海間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意大利 威尼斯 編織生命之線提到纖維,人們往往想到的是服裝、內飾、掛毯等紡織工藝品,而不是前衛(wèi)的藝術雕塑作品。美國藝術家Sheila Hicks用多彩纖維編織而成的雕塑作品《彩色大地上的階梯》,引出了人們與生俱來的對觸摸和溫暖的渴望。她手下的織物猶如一個有生命的軀體,觀者仿佛能感受到織物所存在的意識,并與之對話。
日本 北海道 松的獻祭 根系從土壤中剝離,枝干被捆綁懸掛于北海道的寒風白雪之中,這是一種美。但對于一棵松樹的生命來講,未免有些殘酷。在觀看這種以主宰它者生命為前提的藝術創(chuàng)作時,是很難理解日本藝術家Azuma Makoto為這件裝置作品所作出的命名——《永恒之松》。生命在逐漸喪失,一種形式上的存在是無法談及永恒的。而藝術家對此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實錄,無疑是在向觀者展示了一場毀滅生命的過程。
美國 洛杉磯 閃亮的雛菊 隨著生活和工作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對工作環(huán)境有了更高的要求,花園式辦公理念隨之興起。西班牙建筑事務所SelgasCano為Second Home設計的花園工作室,項目占地8361平方米。60個單層獨立辦公室就像是簇擁在一起盛開的黃色雛菊,在被超過1萬種花草樹木環(huán)繞的同時,也為人類與小動物提供了共棲的家園。
加拿大 蒙特利爾美術館 移動的沙丘沿著蒙特利爾美術館外的人行道,N?S團隊創(chuàng)作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涂鴉作品——《移動的沙丘》。當觀者站在涂鴉作品上,仿佛身處一片沙灘,一不注意就會被“突然隆起”的沙丘絆倒。為了使涂鴉更加逼真,還在涂鴉的隆起部位放上鐵球,仿佛是一層層流動的沙丘將鐵球推到隆起的位置。
英國 蘇格蘭 是誰打翻了調色盤?葡萄牙藝術家Joana Vasconcelos為愛丁堡丘比特藝術公園建造了一座名為“門關”的藝術游泳池,并免費對公眾開放。游泳池最寬處達九米,由11500塊手工上色瓷磚拼貼組成,即使是在蘇格蘭最陰沉的天氣下,游泳池也顯得五彩斑斕。當游人踏入泳池時,水波會使人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慢下腳步,把沿途的風景一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