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迪
(宜興214221)
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人對于飲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而茶具作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禪茶一味的氛圍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宜興紫砂壺的發(fā)展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和茶葉的推廣相得益彰, 共同推動了中國茶文化的流行。 雖然在2006 年的時候,紫砂陶傳統(tǒng)制作技藝已經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但是宜興的紫砂藝人們并沒有得到滿足,而是把全部的精力投入了紫砂藝術的創(chuàng)作之中, 如今紫砂產業(yè)形成了非常完善的體系, 從業(yè)人員達到了十余萬之多,在過去宜興丁蜀“家家制陶、戶戶摶泥”的盛景在附近的村落里面又重現(xiàn)了, 正是在匠人們的全心全意投入之下,紫砂藝術才代代相傳、薪火不斷,一直綿延至今,形成了蔚為壯觀的大好局面,也讓我們許多的壺友可以在豐富多彩的紫砂造型之中隨心所欲地選擇可以打動心靈、 引起共鳴的紫砂藝術作品。
紫砂藝術作品“六方君玉壺”(見圖1)是一把典型的方器作品, 采用了鑲接泥片的傳統(tǒng)手法制作而成, 在傳承經典器型的基礎之上, 融入了自己對于紫砂藝術的理解和感悟。此壺壺身六方, 身型上面比較豐腴, 下面稍微收斂一點,棱線清晰、線條流暢、面塊利索,壺底置足,細節(jié)的捏塑更加精致細膩,凸顯出整體的端莊穩(wěn)重,壺肩部的處理平坦自然,壺頸挺立頂起壺口,轉折的設計沒有絲毫的突兀之感;壺蓋壓合壺口,子母線嚴絲合縫,面面俱到,與壺身一脈相承的是壺蓋上面也有六條棱線直達壺鈕中心;壺嘴的設計則婉約雋永,出水非常流暢;與之相匹配的壺把呈現(xiàn)出耳形,端握舒適。 在設計和制作此壺的過程中,我希望從整體上呈現(xiàn)出紫砂方器的嚴謹和剛正不阿, 同時也希望把古人對于方正品格的追求和象征蘊含在此壺之中,六面棱形的設計非常符合我的審美, 經過多次的臨摹和設計草稿之后,終于形成了現(xiàn)在的形態(tài)。 從整體上來看這件作品“六方君玉壺”,正如它的名字所展示出來的那樣, 六條棱線像流水一般從壺鈕處傾泄而下,酣暢淋漓。 壺嘴、壺把皆是六棱設計,與壺身完美的契合,相互呼應,工藝的處理也是干凈利索,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對于一把紫砂方器來說,非常的凸顯創(chuàng)作者的基本功力, 上手把玩此壺能夠很明顯地感受到其中作者的態(tài)度和豐富的人文內涵。
圖1 六方君玉壺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中,六是一個吉祥的數字,我們經常說“六六大順”、“六畜興旺”等等,同時六方的運用也是非常的廣泛,特別是在紫砂藝術品之中,六方的設計恰到好處,所以受到了許多壺友的歡迎。 眾所周知,紫砂方器的成型要比圓器更加的難,在紫砂圈里素有“一方抵十圓”的說法,除了要考慮制作時候的難度以外,還有燒制時候的收縮度、整口的契合度等等因素, 所以許多的紫砂匠人并不想去從事方器的制作。 但是專攻方器的紫砂匠人必然有著超乎尋常的特性,才能使得紫砂成為橫平豎直、剛正不阿的藝術精品,如同君子一般謙謙如玉。 紫砂質樸的肌理和內斂的特質非常符合我們國人的審美觀念,紫砂方器更是蘊含了作者一定的思想和情感在里面,所以呈現(xiàn)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藝術效果, 這件紫砂作品“六方君玉壺”就是在傳統(tǒng)紫砂方器的基礎之上,把傳統(tǒng)的技藝水準發(fā)揮到極致,六面鑲接完美到位,棱線清晰明了,每一面和口蓋都完美契合,彰顯了精湛的工藝和持久的耐心。 上手把玩這件作品,可以感受到其中蘊藏的古人智慧和對于紫砂藝術的執(zhí)著,如同君子一般的內涵,如同玉石一般的品質,散發(fā)出獨特的藝術魅力。 從這件紫砂方器之中我們可以感悟到紫砂造型藝術的變化萬千和其中濃濃的文化內涵, 啟迪著我們在喝茶品茗之中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在江南水鄉(xiāng)宜興濃郁的文化氛圍的影響之下,紫砂藝術的發(fā)展也融合了許多的文化元素, 成為了紫砂器一直能夠打動人心的根本之所在, 也是能夠一直延續(xù)到今天的動力。 當我們使用紫砂器的時候,它不僅僅是一件飲茶的工具, 更重要的是其中蘊含著中華傳統(tǒng)文化和我們心中對于過去的回味和未來的期許。 在小小的一把紫砂壺中有著大大的天地,可以容納我們在今天忙碌的節(jié)奏之中需要放松和棲息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