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比喻造境法
比喻,化平淡為神奇。劉禹錫:“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被ǘ錉N爛而易凋零,比喻情郎使她歡喜使她愁的愛情,流水比喻自己對愛情的執(zhí)著以及對情郎愛情不能確定的憂愁,比喻新穎,有韻味。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春風似剪刀,剪裁出裊裊柳葉,無限春光,真高才也。我學習這種方法,寫出《秋夜》:“聲聲蟋蟀競長吟,一笑迎涼步履輕。詩是流螢籠不得,隨風化作滿天星?!痹诶畎妆娰惈@得三等獎。熊東遨先生激賞后面兩句。這兩句我是學習古賢,運用暗喻造境,寫初秋夜晚瞬間的感受,詩的靈光像螢火蟲一閃,風一吹,化作滿天繁星。周篤文教授評曰:“清虛靈動,可謂難能。謹試老目,以觀大成,可乎!”(《讀山的妙悟》)
十、借象寄情法
陸游借梅花之象,抒寒士之高潔情懷。毛主席借梅花之象,寫志士之報春理想。陶淵明借菊花之象,傳隱逸之精神。陳毅借青松之象,寫抗壓之壯志。王維借紅豆之象,以寄相思之旨。傅占魁借海鷗之象,抒寫百折不撓之人格精神。向進青借京山駱駝峰之象,抒寫黃忠精神?;矢枨迳徶?,寄托“心中一寸丹”。劉征詠龍鱗松,寄傲岸精神。著名學者、詩人傅占魁云:“只有美的心靈,才會有美的感悟;只有美的眼睛,才會有美的發(fā)現;只有真摯之情,深刻之思,才會有美的意象、美的語言、美的詩?!?/p>
十一、巧寫對話法
擷取人物對話,作傳神描繪,揭示人物心態(tài)。崔顥《長干行》:“一、君家在何處?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xiāng)。二、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同是長干人,自小不相識?!惫沤^兩首,擷取江上少男少女之間對話,質樸動人。我認為是愛情詩,寫得非常含蓄有味。船家青年男女,長年在外漂泊,突然從對方的鄉(xiāng)音中歡喜地發(fā)現了同鄉(xiāng)。第一首寫女子主動發(fā)問,見其性格開朗、率真。第二首寫小伙子回答,表達了相見恨晚之意。巧寫對話,頗有民歌風味。王維《雜詩》:“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這首古絕,亦用此法。詩人久別故鄉(xiāng),有同鄉(xiāng)來,問得巧妙,省略了回答,留下空白,讓人尋味。詩友問:“為何問梅花,不問人事?”這一問,激發(fā)了我的思考。人的心靈有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久別見故人,不敢問最敏感的話題,故言及其他,以舒緩心情。
十二、對面著筆法
詩人營造意境,從對面著筆,換了一個角度,增加詩之曲折,將詩意推進了一層。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逼阎菔峭蹙S的故鄉(xiāng),今天山西永濟,在華山之東,故稱“山東”。重陽詩,如何出新意?一二句直抒胸臆,道出游子“倍思親”的典型情懷與孤獨感。一個“獨”,兩個“異”,下字分量很重。三四句從對面寫起。古時風俗,重陽登高,親人之間,互插帶有香氣的茱萸,以表祝福。詩人忽然想到了家鄉(xiāng)兄弟們,遍插茱萸之時,他們想到唯獨缺少我一人。寫兄弟想念我,這是曲筆的寫法。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這是寫愛情,千古名篇。詩人身陷長安,思念妻子,卻說妻子在鄜州思念我,真摯動人。
十三、發(fā)散擴張法
柳宗元善用此法。以小見大,由近及遠,由一己而千萬,鋪散開來。這種技法用得好,可以創(chuàng)造奇美的境界。柳宗元貶官永州十載,盼來詔書,回到京城,又接到遠遷柳州的詔令。到柳州后,故人音書斷絕,詩人無比思念故鄉(xiāng)?!杜c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xiāng)。”海畔,接近南海。尖山,寫出柳州山峰的特點,尖山似劍铓,這是一個夸張性的比喻。見到尖山,心靈似被劍切割一般疼痛。三四句寫遠眺,化身千億,每一個“我”飛上峰頭,眺望故鄉(xiāng)。這兩句運用發(fā)散擴張法,由一己而化身千億,極寫思鄉(xiāng)之苦。
十四、收縮聚焦法
聚焦,源于攝影術語。用于詩中,是指營造意境時,先寫大場景,然后逐步縮小,聚焦于一點上。收縮聚焦,使這個“點”得以突出,放大,由此產生奇特的藝術效果。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贝嗽娛橇晕抑畬懻?。身處困境,以詩顯志,不與奸佞同流合污,借漁翁以寄意,全詩體現了一種冷峭的風格。一二句,寫大景,“千山”“萬徑”,一個“絕”,一個“滅”,將所有生物,極寫其空曠、冷漠、死寂。三四句聚焦于一位漁翁,獨釣寒江雪,可見堅毅、傲然獨往的風骨。
十五、哲理妙悟法
讀書萬卷,下筆有神,融會貫通,始有所成。看山看水,以靈心悟之,自由飛翔。朱熹“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背填棥皶r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陸游“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本闶敲钗蛩?。余生也晚,根基淺陋,二十四年以詩詞教學為事業(yè),創(chuàng)作上進步很慢。2008年投小詩二首《中華詩詞》,蒙編輯青睞發(fā)表,并獲譚克平《中華詩詞》第五期最佳作品獎,令人感念。周篤文教授寫點評文章于當期發(fā)表。一首是《山行》:“綠沁柔腸三月初,青春作伴雨如酥。癡人珍重詩之旅,坐看青山無字書?!绷硪皇资恰陡呒仪f春行》:“小白長紅花滿蹊,畫檐自在燕飛低。山間處處藏詩法,悟得禪機一展眉?!敝芾蠋熢u:“寫得很好,令人喜歡。特別是兩詩后半部分,從清妍的美景中,升華出了哲思和妙悟。”“坐看青山無字書,山,在詩人面前不只是充滿活潑的生機,簡直是造物者之無盡藏,需要用心去解讀,體認與玩味。山間處處藏詩法,悟得禪機一展眉。原來這本無字書里,還蘊含著微妙的詩法與靈感之玄機?!备兄x恩師的鼓勵,使我不敢懈怠,以講詩寫詩為終生的事業(yè)。
十六、幻夢游仙法
用浪漫的想象,寫夢境,寫人生。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毛澤東主席《蝶戀花·答李淑一》,均為運用夢幻游仙法的名篇。前年八月暢游云南,因游客太多,買不上票,未能登上玉龍雪山。相思入夢,醒來寫成七言古風,夢入仙境,與天帝、靈猴對話,頓悟人生。鄂州老詩人陳西周微信點評:“‘我之憂的排比,是內涵的拓展,詩意的深沉;‘靈猴笑,是困惑的解脫,意境的升華?!弊x此,使我不禁想起東坡《赤壁賦》中的“吾與客子”的對話。
十七、巧用數字法
詩中用數字,要錘煉,用得巧妙,使詩生色。李白: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這是小數字對小數字。杜甫:乾坤萬里眼,時序百年心。這是大數字對大數字。李白:吟詩作賦北窗里,萬言不值一杯水。這是將數字放在一句詩中對比。數字運用有虛實之分。虛指,數字有夸張的作用。李白: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實指,杜甫: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用數字,有明用、暗用之分。一、二、三、千、萬,是明用。半、孤、殘、獨、眾、少、單、滿、無,是暗用。白居易:半江瑟瑟半江紅。"半″,是暗用數字?,F當代詩人用數字造境,佳句很多。魯迅:塵海蒼茫沉百感,金風蕭瑟走千官。郁達夫:一肩行李塵中老,半世琵琶馬上彈。
(吳江濤,1973年生于湖北黃陂縣。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湖北中華詩詞學會常務理事、鷹臺詩社常務理事。武漢老年大學文學專業(yè)副教授。師從傅占魁先生。著有《詩詞寫作》《坐看青山無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