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微合金化作為低成本、高效強化鋼結構強度的有效方法受到越來越多的青睞。本文通過金相顯微鏡及拉伸試驗機系統(tǒng)對600 ℃卷曲溫度下不同鈦含量熱軋高強鋼的組織形態(tài)、析出相和性能變化規(guī)律及強化機理進行研究。結果表明,Ti的細晶強化與析出強化對產品的力學性能影響較大,Ti質量分數在0.055%以下對屈服強度增量較小,在0.055%~0.075%之間屈服強度提升明顯,超過0.075%后屈服強度增加減小。(企業(yè)論壇欄目, 第37頁)
本鋼2300熱連軋機組生產的冷軋產品原料“斜紋”缺陷多集中于帶鋼頭部25~30 m,極易造成冷軋斷帶、軋輥損傷等事故,嚴重影響冷軋產量及成材率,且缺陷卷集中于低碳類軟鋼,厚度為2.5~3.5 mm。通過分析缺陷產生原因,制定優(yōu)化方案,優(yōu)化平衡彎輥力、層冷輸出輥道前滑率、助卷輥前滑率、夾送輥參數、帶鋼頭部卷取機張力等,有效減少了“斜紋”缺陷。(企業(yè)論壇欄目, 第46頁)
鈦及鈦合金鑄錠真空自耗電弧爐熔煉過程中,為了有效控制鑄錠中的氧含量從而實現提升鈦材料的室溫抗拉強度,一般采用在制備自耗電極過程中添加適量的二氧化鈦粉作為氧的添加劑控制鑄錠的氧含量。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發(fā)現,通過添加二氧化鈦粉經兩次真空自耗熔煉的鈦及鈦合金鑄錠中上部氧含量無明顯異常,底部氧含量有明顯脫除現象,對此本文就該現象進行了相應的機理分析,認為一次熔煉過程海綿鈦中的殘留雜質元素Mg、Cl、C等在真空自耗熔煉過程中與添加的二氧化鈦粉發(fā)生反應導致添加的二氧化鈦損失所致。(工藝與裝備欄目, 第49頁)
利用掃描電鏡和表面粗糙度檢測儀檢測酸洗板縱向條紋缺陷。通過對酸洗板生產過程的跟蹤與排查分析,產生縱向條紋的原因是鑄坯表面清理后在熱軋過程中坯料表面溫度存在梯度,導致軋制后的帶鋼表面氧化鐵皮及粗糙度分布不均所致。其中,鑄坯表面清理是影響縱向條紋的主要因素。結合實驗分析結果,對生產工藝進行了調整和優(yōu)化,高等級酸洗板產品的縱向條紋缺陷已得到有效控制。(工藝與裝備欄目, 第53頁)
首鋼京唐公司1420酸軋生產線是一個連續(xù)生產線,由于帶鋼長度較長、帶鋼板形缺陷、輥子變形等因素的影響,帶鋼在運行過程中頻繁跑偏,影響了帶鋼的質量,嚴重時會發(fā)生斷帶停車事故,嚴重影響了生產線的產能。本文根據糾偏模式和糾偏原理,針對京唐1420酸軋生產線在實際生產中的跑偏問題,結合擠干輥的比例效應和積分效應的糾偏輥型公式,對跑偏問題進行了調整。對調整效果進行了分析,調整方法使1420酸軋生產線運行更加平穩(wěn)。(工藝與裝備欄目, 第72頁)
本文以進口機組密封部件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目前技術較完善的幾種密封技術使用環(huán)境及技術工藝,結合國內專業(yè)廠商進行技術攻關,確定了等離子熱噴涂技術的修復方案,即在機組原有密封體上噴涂適用工作環(huán)境的專有的涂層材料,再精加工達到機組密封技術參數要求,完成對密封件的修復工作,實現了該部件的國產化改造,不僅檢修工期短,而且節(jié)省了采購費用,為邯鋼創(chuàng)造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工藝與裝備欄目, 第77頁)
針對某3800 mm軋機軋制6~10 mm規(guī)格鋼板時易出現非對稱板形問題,對現場成品鋼板橫向板廓進行測試與分析,橫向板廓呈現操作側板厚大于傳動側板厚的趨勢,分析認為與軋機剛度非對稱有關。采用壓靠法獲得軋機兩側剛度值,發(fā)現軋機兩側相對剛度差達6.43%。利用年檢時間對軋機相關零部件進行檢查與更換,軋機相對剛度差降至2.83%,同時,鋼板橫向楔形量減小,非對稱板廓有明顯改善。(成果展示欄目, 第8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