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天林
(甘肅省靖遠縣農業(yè)農村局,甘肅靖遠 730600)
疾病是影響?zhàn)B殖場有效發(fā)展的難題。豬傳染性胃腸炎是一種急性、高接觸性傳染腸道疾病,春冬季節(jié)發(fā)病率高,仔豬患病率為100%,是導致2 周齡以下仔豬死亡的主要疫病,不同年齡的豬均可感染,我國多地均有發(fā)生,嚴重影響?zhàn)B豬業(yè)的經(jīng)濟效益。
豬傳染性胃腸炎可發(fā)生在豬的各個生長階段,2 周齡內死亡率最高,年齡較大的豬病死率較低,但會影響其生長發(fā)育,造成發(fā)育不良和生長遲緩,如育肥豬、后備母豬、公豬,通常病情輕微,但影響生長。主要傳染源是死豬和康復豬。豬的身體器官、小腸、糞便和分泌物中,都有病毒存在,容易污染飼料和飲用水。因此,豬傳染性胃腸炎可通過消化道傳播。在新的疫區(qū)爆發(fā)時,可以感染整豬群。成年豬在發(fā)病后數(shù)日或數(shù)周內會痊愈,約50%痊愈的豬可在15 ~55 d 內再次排毒[1]。老疫區(qū)的豬身上一直存在病毒,但大部分豬身上都有抗原。新生仔豬的抗原可從乳汁中獲得;但斷奶后,仔豬無法再次獲得抗體,再次成為攜帶病毒的豬,使病毒長期存在。
豬傳染性胃腸炎的潛伏周期較短,仔豬1 d,成年豬最多4 d。傳播迅速,可以在短短幾天內傳播給所有豬。新生仔豬通常會突然生病,出現(xiàn)嚴重腹瀉現(xiàn)象。排泄物有魚腥味,呈黃綠色或乳白色,帶有未完全消化吸收的凝乳。病死豬早期體溫升高,腹瀉后體溫降低。病豬精神萎靡,消瘦,明顯厭食,食欲不振,口干舌燥,甚至嗜睡。 2 ~ 5d 后死亡[2]。病豬的年齡與病死率成反比。年齡越大,死亡率越低。病豬恢復后會增重減慢,生長發(fā)育受到限制。育肥豬的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精神沉寂、食欲不振、更嚴重的水瀉。糞便呈深灰色或深褐色,通?;煊袣馀?。病豬往往在短時間內發(fā)熱,幾天后好轉,很少死亡。泌乳豬常與仔豬同時發(fā)病。臨床癥狀為嚴重腹瀉,乳汁分泌減少或停止乳汁分泌,體溫升高,食欲下降。 3 ~7 d 后病情有一定好轉,極少死亡。
胃和十二指腸的炎癥比較嚴重,屬于卡他性炎癥。胃腫脹,內容物有未消化的皮膚水團;胃黏膜血腫,潮紅,底部黏膜呈斑點狀,彌漫性出血,被粘液覆蓋;大彎出血,粘膜脫落,發(fā)生潰瘍。結腸的腸腔透明、薄且缺乏延展性。腸道充滿淡綠色的液體、氣泡和凝乳。腸系膜毛細血管血腫、腫大、腸系膜淋巴管腫大,腸道無明顯變化;有時死豬會出現(xiàn)造血腎病、脂肪變性和尿酸鹽積聚。
主要病變部位在胃和小腸。胃里充滿未消化的凝乳塊,胃底黏膜血腫,結腸充滿淡綠色或灰色液體狀物質,有泡沫和未消化的凝乳塊,小腸腔變得柔軟,缺乏延展性,使腸道伸展變透明,腸系膜毛細血管血腫擴大,淋巴結腫大。將空腸垂直切開,用鹽水洗去腸內容物,放入夾心玻璃培養(yǎng)皿中刮去,加入少量鹽水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即可看到表明空腸絨毛明顯減少,這是該病的主要臨床特征。
根據(jù)臨床流行病學特征、臨床表現(xiàn)和剖檢變化可確診。豬傳染性胃腸炎主要表現(xiàn)為突然發(fā)病,多發(fā)生在春冬季節(jié),傳播較快。所有豬均易感染,臨床癥狀為惡心、腹瀉等;胃腸道卡他性炎癥、小腸絨毛縮短和收縮是疾病的特征。實驗室診斷。取病死豬空腸切片為病材,制備懸液,接種于豬腎臟體細胞中,觀察體細胞臨床表現(xiàn),需盲傳2 ~4 代,可在中和實驗中使用抗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感染的標準血清蛋白評價合適的結果。診斷:診斷有其他腹瀉癥狀,如流感性腹瀉和大腸桿菌引起的仔豬黃白痢[3]。
根據(jù)在實驗室進行試驗,發(fā)現(xiàn)熒光抗原體試驗病毒抗原取腹瀉前死亡豬的空腸和回腸刷片作為蓋玻片或冷切的胃腸切片,立即或間接進行熒光染色。此類方法可在 2 ~3 h 內獲得結果。血清學檢查采集感染期和手術恢復期兩種血清蛋白,測定中和抗體,根據(jù)血清抗體重疊的規(guī)律確定TGEV的感染源,一般在感染后7 ~8 d 可檢測中和抗體,血清學檢測可用于檢測豬場中的TGEV 感染。
同時也需要進行類癥鑒別,發(fā)現(xiàn)豬流感有腹瀉,相似之處多見于冬季,惡心、嘔吐、腹瀉,糞便水樣,呈紅褐色,各年齡段的豬都有病。剖檢后胃內有紅褐色潤膚露,結腸腫脹變軟。與TCE 不同的是,它傳播快,速度慢,致死率低。糞便逐漸呈淡黃色和粘稠狀,然后取樣水質,用紅棕色潤膚露染色,比較嚴重的時候幾乎就是水,肌肉僵硬。尸檢顯示:腸內充滿黃色液體(非淡黃色、灰色、翠綠色粘稠液體),腸系膜小血腫,腸系膜淋巴結水腫,腸絨毛明顯收縮。仔豬白痢,類似仔豬多病,腹瀉,大便乳白色。疾病的關鍵是胃和小腸病變。胃有乳凝塊,腸軟,有透明感。10 ~30日齡仔豬的高發(fā)病率。寒冷的冬季、炎熱的雨季發(fā)病較多,患病率適中,病死率不高。大便粘稠,無惡心嘔吐。尸檢的關鍵疾病在胃和結腸前部。胃部有少量皮膚腫塊、血腫、胃黏膜出血或水腫。從結腸內容物中分離出大腸桿菌,為常見疾病來源??梢栽\斷血清型。
預先接種疫苗是預防豬傳染性胃腸炎的方法之一。(1)注射減毒凍干苗。這種預接種主要用于妊娠母豬。最好在分娩前20 ~30 d 注射,防止病菌傳播并確保身心健康。仔豬可以從第一口奶中獲得母源抗原來保護自己。仔豬出生后1 ~2 d 內注射這種預疫苗,5 ~7 d 后會產(chǎn)生相應的免疫力[4]。(2)注射雙活疫苗。注射疫苗是一種協(xié)同殺菌和環(huán)保的方法,既可以殺菌,又可以防止腹瀉。在整個注射過程中必須注意區(qū)分疫苗靶點,提高生豬抵抗病毒感染的能力,保證其健康生長。
死豬和病毒豬的糞便、排泄物中含有多種病毒感染源,極易污染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因此,養(yǎng)殖戶必須定期對豬舍進行清潔消毒工作,及時清除畜舍內的垃圾。尤其是冬季,超低溫標準非常有利于傳染性胃腸炎病毒感染的存活,要做好豬圈內道路、墻壁、屋頂和設備的消毒殺菌工作。此外,死豬和病毒豬呼出的氣體也感染了病毒,豬舍內要有良好的通風標準,通風時要注意控制畜舍溫度。對于發(fā)病的豬,母豬泌乳期應停止擠奶和采食,其他病豬應停止采食。停止喂食病豬,可促使病豬盡快排出體內的有害物質,減少病毒在體內蓄積。
禁止從瘟疫區(qū)或其他危險地區(qū)引進豬,降低疾病傳入率。嚴寒季節(jié)要做好保溫工作,減少豬群因自然環(huán)境產(chǎn)生應激反應。按時清理,做好衛(wèi)生工作;工作人員做好自我防護,按時對豬圈進行消毒殺菌,做好清潔衛(wèi)生,遵守規(guī)章制度。同時,做好飼養(yǎng)工作,提高豬的抵抗力。及時處理病死豬,并進行無害化處理。檢疫豬只需要實施嚴格的消毒措施。確保引進豬無疾病,才能在豬圈一起飼養(yǎng)。同時要確保豬舍溫度適宜,自然通風干燥,做好豬舍的消毒殺菌工作。
確診后,養(yǎng)殖戶應第一時間將病豬與健康豬進行隔離,并對豬圈進行消毒殺菌?;疾∝i精神狀態(tài)較差,可出現(xiàn)嚴重脫水、嘔吐,不采食的豬可給予葡萄糖鹽水、Na HCO3、維生素C、維生素 B6等混合液靜脈滴注治療,連續(xù)治療3 d 會有明顯好轉。同時肌肉注射病豬病毒瘟立克,1 天2 次,連續(xù)治療3 d。為避免仔豬脫水,治療時要給仔豬口服補液鹽,補液鹽主要包含Na Cl、KCI、小蘇打、葡萄糖及溫水等。
根據(jù)經(jīng)驗,也可以采用中藥治療,將適量黃連、苦參、大黃、烏梅、地榆炭、白芍、胡黃連、白頭翁、車前子、甘草和棕櫚炭等中藥碾末,1 天服用3 次,連續(xù)服用2 d 以上,如癥狀無緩解,還可肌肉注射青霉素鈉,防止繼發(fā)感染。腹瀉嚴重的,可使用止瀉藥緩解腹瀉,如硝酸鉍、碳酸鉍、鞣酸等,還可肌肉注射硫酸阿托品,改善脫水癥狀[5]。
仔豬成活率可直接反映豬場的生產(chǎn)能力,是保障豬場經(jīng)濟效益的前提。養(yǎng)殖場必須保持豬舍內空氣通暢,做好春冬季保溫措施,及時處理病死豬,落實死豬保護、診斷、治療、無害化處理等管理辦法,減輕仔豬病變帶來的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