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斌斌 張曉博
(1 遼健集團撫礦總醫(yī)院,遼寧 撫順 113001;2 丹東市中心血站,遼寧 丹東 118000)
糖尿病與高血壓、冠心病等均為臨床中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其致病原因與患病者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以及家族遺傳因素等多方面均有聯(lián)系[1-2]。該病患者最為常見的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消瘦、多尿、多食、多飲,乏力等,會對患者的眼睛、血管、心臟等各大器官造成慢性損傷,對于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身體健康具有極大的威脅[3]。在治療時,需要針對患者的糖尿病分型進行針對性的降糖和控糖治療,因此,為疑似糖尿病的患者的進行診斷時運用正確有效的檢驗診斷方式才能更好的保證患者疾病的診斷率[4-6]。本文針對罹患糖尿病的患者將其血清C肽以及糖化血紅蛋白的檢驗診斷結(jié)果及應用價值進行分析探討,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以及60例體檢健康者作為觀察對象。以上120例觀察對象均接受血清C肽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檢驗并結(jié)合進行診斷。對照組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齡55~85歲,平均年齡(68.25±8.56)歲;觀察組中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齡56~84歲,平均年齡(67.56±8.78)歲。納入標準: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其均有糖尿病家族史。排除標準:合并心、肝、腎嚴重功能障礙者,患有精神認知障礙者,拒絕配合治療觀察者,存在酗酒、吸煙者。本次研究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查,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以上120例觀察對象在進行體檢前,醫(yī)務工作人員應當告知其相關(guān)的注意事項,包括其可以結(jié)合自身的病情和身體狀態(tài)來進行適量的運動,并且在飲食上進行科學的調(diào)整,多食用一些清淡并且非常容易消化的食物,注意不要讓自己的身體處于過度勞累的疲憊狀態(tài),盡量避免食用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且在檢查前一晚12點后禁止進食。檢查當日保持空腹狀態(tài),然后于觀察對象手肘處采集靜脈血液5 mL,進行促凝操作,完成后將其放置于離心機中進行為時5 min的例行操作,操作結(jié)束后將血清取出放置于生化檢驗儀器中進行各項指標檢測。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觀察對象的血尿素氮(BUN)、尿肌酐(Cr)、糖化血紅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胱抑素C(cystatin C)以及觀察組患者的診斷特異性、敏感性、誤診率以及漏診率。其中血BUN的正常范圍值在3.2~7.2 mmol/L(9~20 mg/dL),Cr的正常范圍值中女性5.3~16 mmol/d,男性7~18 mmol/d,HbA1c的正常范圍值在4%~6%,F(xiàn)PG正常范圍值在3.9~6.0 mmol/L,2 h PG正常范圍值在78 mmol/L,cystatin C正常范圍值在0.51~1.09 mg/L[7-8]。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2.0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來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各項檢驗指標 對照組的cystatin C為(0.10±0.05)mg/L,血清C肽為(1.56±0.45)mmol/L,2 h PG為(6.04±1.45)mmol/L,F(xiàn)PG為(4.02±0.13)mmol/L,HbA1c為(5.12±1.03)%,Cr為(56.23±2.45)mmol/L,BUN為(4.09±0.44)mmol/L;觀察組的cystatin C為(0.98±0.78)mg/L,血清C肽為(0.35±0.23)mmol/L,2 h PG為(19.78±2.45)mmol/L,F(xiàn)PG為(9.78±1.88)mmol/L,HbA1c為(9.67±1.78)%,Cr為(63.23±2.45)mmol/L,BUN為(6.45±1.56)mmol/L。將兩組患者的血尿素氮(BUN)、尿肌酐(Cr)、糖化血紅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胱抑素C(cystatin C)運用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對比,其中cystatin C(t=8.721,P=0.000),血清C肽(t=18.546,P=0.000),2 h PG(t=37.384,P=0.000),F(xiàn)PG(t=23.675,P=0.000),HbA1c(t=17.137,P=0.000),Cr(t=15.649,P=0.000),BUN(t=11.278,P=0.000)。觀察組的BUN、Cr、HbA1c、FPG、2 h PG、cystatin C顯著高于對照組,但血清C肽低于對照組,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對比觀察組患者的診斷價值 運用單一的血清C肽進行檢驗時,其敏感性為25例,漏診率為9例,特異性為16例,誤診率為10例,單一性的糖化血紅蛋白進行檢驗時,其敏感性24例,漏診率為8例,特異性15例,誤診率為13例。當運用血清C肽聯(lián)合糖化血紅蛋白進行檢驗時,其敏感性36例,漏診率為1例,特異性為22例,誤診率為1例。將聯(lián)合檢驗診斷的方式與單一檢驗診斷方式運用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對比,觀察組聯(lián)合檢驗診斷方式特異性、敏感性顯著高于單一診斷方式,且誤診率以及漏診率低于單一檢驗診斷方式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血糖不正常的升高癥狀是糖尿病患者最具代表的臨床表現(xiàn)之一,是目前慢性疾病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此病很容易對中老人群的正常生活產(chǎn)生嚴重的威脅,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其心腦血管、神經(jīng)等產(chǎn)生損傷。因此,在患者身體表現(xiàn)出一定的癥狀時,就應該盡早的、及時的采取治療措施干預,以此來保障自身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9-10]。在該病的治療過程中,目前還未研制出特效藥,所以大部分患者都是采用降糖藥物、運動鍛煉和控制飲食等方式,治療原則是降低血糖水平,這樣不僅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進一步發(fā)展,還可以起到預防并發(fā)癥的作用,以此來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質(zhì)量?;诖耍趯Υ诉M行臨床診斷的時候,就需要選擇較為科學、合理的檢驗指標。如果采取常規(guī)的空腹或者是餐后2 h的血糖水平進行檢查,那么其指標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他的因素的影響,所以很容易導致檢驗的結(jié)果可信度較低[11-12]。
本文通過研究糖尿病患者接受血清C肽以及糖化血紅蛋白的檢驗診斷分析發(fā)現(xiàn),觀察組的BUN、Cr、HbA1c、FPG、2 h PG、cystatin C顯著高于對照組,但血清C肽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聯(lián)合檢驗診斷方式特異性、敏感性顯著高于單一診斷方式,且誤診率以及漏診率低于單一檢驗診斷方式(P<0.05)。而且本文的研究結(jié)果和尹繼梅[13]的研究結(jié)果較為接近,證明了該方法的有效性。在檢查治療中,醫(yī)師就可以結(jié)合患者的血清C肽數(shù)據(jù),準確的對其胰島細胞是否有異常現(xiàn)象進行判斷,而針對其糖化血紅蛋白的檢驗和確定,可以明確患者身體內(nèi)部的血糖水平變化情況。不僅如此,因為該病的病程一般都比較長,所以患者使用藥物進行治療的比較多,而為了可以保障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療,結(jié)合使用糖化血紅蛋白來對其進行檢測,就能夠幫助醫(yī)師進一步的了解患者病情,可以及時的將其血糖水平控制狀態(tài)進行反饋,以便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來對治療方案做出調(diào)整和改進,以期望患者實現(xiàn)身體恢復的目標[13-16]。同時,血清C肽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方式,在診斷過程之中的操作非常簡單便捷,而且不容易出錯,患者配合度也比較高,是該病治療過程中重要的檢測指標。
綜上所述,在為糖尿病患者的診斷檢驗過程中,運用血清C肽以及糖化血紅蛋白進行檢驗,其診斷結(jié)果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使得患者的各項指標得到了有效的觀察,有助于主治醫(yī)師針對患者的病情發(fā)展情況針對性的進行降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