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苓植
我愛荒漠,我愛駱駝,我差點成了個土莫沁!
大學(xué)畢業(yè),我到一所以治沙為主的林業(yè)學(xué)校當教員,開始涉足于烏蘭布和、巴丹吉林等大沙漠,從此和荒漠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我的老師是那些奔放的牧馬人、美麗純真的牧羊姑娘,更重要的還有那些魁梧深沉的土莫沁——放駝人。
沙海周圍的戈壁荒漠,統(tǒng)稱為阿拉善草原,集中著全國近一半的駱駝。這些放駝人可稱為戈壁灘上的驕子、茫茫瀚海上的水手。他們整日里駕馭著沙漠之舟,冒著烈日酷暑,在風(fēng)沙的狂濤惡浪里來去無蹤。我發(fā)現(xiàn),他們話少,心中的牢騷更少,仿佛正因為這樣,胸懷里才會為他人留出更多的地方。在墨綠色的駱駝刺叢旁,我雖然只能和他們擠在一頂小小的帳篷里,卻覺得心里分外舒暢和坦蕩。
初到荒漠,我很幼稚,耐不得寂寞,也不甘心寂寞……
一開始,我騎馬,從馬背上摔下來;騎驢,讓驢子掀翻在地;騎牛,又覺得有失身份。駱駝雖高,卻很老實,而且背有雙峰,抱一個、靠一個,跨在其間,其樂無窮。當時我只有二十歲,高高在上,自我感覺良好,頗有騎士風(fēng)度。
但有一次穿過沙漠去馱鹽,這種風(fēng)度就隨著沙漠的溫度發(fā)生了徹底的變化……
廣袤的大漠,死寂的沙海。雄渾,靜穆,板著個臉,總是給你一種顏色看:黃沙,黃沙,永遠是灼熱的黃沙。仿佛大自然在這里把洶涌的波濤、排空的怒浪,剎那間凝固了起來,讓它永遠靜止不動。浩浩渺渺,起伏不斷,人在其間,頓時顯得那么渺小,我感到自己只不過是一粒沙。
沙丘、沙丘,眼前總是走不斷的沙丘!一個比一個高,一個比一個陡?;镉?,北京香山那鬼見愁算什么鬼見愁,來這兒試試,我跨在駝峰間在沙海里晃蕩著,茫然間突然感到,駱駝才真正是大漠的主人!這大個子朋友要是一發(fā)脾氣把我扔了,我將會陷入什么處境?天哪!一種恐懼感,使我的騎士風(fēng)度霎時化為煙塵。我趕忙反過頭來謙遜地對駱駝表示友好,捧著炒米請它吃,捧著咸鹽讓它舔,甚至有點拍馬屁——不,不不!拍駝屁之嫌。
烈日炙烤,汗水剛剛流出來就蒸發(fā)掉了,身上只留下一層沙塵。太陽就像在貼著沙丘滾動,挨著你的嘴唇就撕掉層皮兒。舌干口燥,昏昏欲睡,駝峰變成了搖籃,騎士變成了嬰兒。突然,我從駝峰間栽了下來,順著高聳的沙脊飛流直下……好險!幸虧大漠的胸懷是柔軟的。我雖然安然無恙,但心很惶恐。我望著沙丘上昂首屹立的駱駝,頓時產(chǎn)生了一種敬畏的心情,我一邊往上爬,一邊往下滑,還一邊哀求地呼喚著:“等等我!等等我!……”
后來,我偶爾翻開歷史,總覺得一頁頁上仿佛都有駱駝的足跡。是它們連起了舉世聞名的古絲綢之路,但它們卻永遠保持著沉默,心甘情愿地呆在戈壁荒漠上,吃著帶針刺的柴草。我似乎明白了什么,話少了,卻和沙原上那些土莫沁的心貼得更緊了,甚至自己也想做個放駝人。
就這樣,在寂寥的荒原上,我又想起了寫作,而且也試著動了筆。但是,我再不滿足于捕捉沙漠里的各種奇幻景象,更不滿足于獵取荒原上的各種奇風(fēng)異俗。我看到了沙原人從深井里打水……
茫茫的戈壁荒原上是多么缺水啊!方圓幾十里才能見到一眼井,而且是那么深,石頭的井臺上被井繩磨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溝。據(jù)說過去打水是用馬拽的,水斗子放下去了,猛地一鞭,駿馬便拉著井繩跑去,跑啊,跑啊,跑出了老遠,水斗子才從井里拉出來。但這水是清的、純的、甘洌的。
我喝到了,久久地品嘗過……
后來,我?guī)е簧砩匙?,調(diào)回了這個地區(qū)的一個歌舞團從事寫作,但茫茫的大漠仍在我的胸懷中延伸著。除了演出時來到這里,我還不斷單獨去探望那些土莫沁……我寫了長篇小說《神秘的松布爾》,中篇小說《駝峰上的愛》《沉默的荒原》等,寫了沙原人、沙原駝,還有探索沙原奧秘的科學(xué)工作者。這一切都是沉默的沙原給我的。
我從荒漠來,還要回到荒漠去!我想念那浩浩渺渺的沙海,也想念那坦坦蕩蕩的荒漠,還有那些漫漫戈壁上叢生的沙蒿、沙柳、冬青、芨芨草和駱駝刺。我要回去,掘取那甘洌的清泉。
生活中更深的,也就更美!
??!駱駝……
(選自《黨建與人才》,有刪改)
●一讀一練
1.文中多次提到駱駝,并進行了較為細致的刻畫。請結(jié)合全文,簡要概括駱駝有哪些特點。
答:
2.從文章謀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題目“我從荒漠來”是如何統(tǒng)攝全文的。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