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春
若遠處有魚,是不是短竿子就毫無用武之地了?也不是,我們都習慣使用齊竿線,這種習慣限制了我們的想象,我們完全可以用短竿長線的釣法。比如我手上只有一支2米的竿子,上魚的位置卻在10遠的位置,怎么辦?將2米的竿子加上8米的線就解決問題了。
黑坑“扎邊”是短竿子的一大用途。眾所周知,黑坑中新投放的魚都有“轉(zhuǎn)塘子”的習慣,這是它們熟悉“新家”的過程,它們會沿著岸邊慢慢地溜達。這時,短竿子的優(yōu)勢就突顯出來了。新魚“轉(zhuǎn)塘子”通常持續(xù)一天左右,若溫度低,打擾較少,則時間會延長。
釣“轉(zhuǎn)塘子”的新魚,短竿子就派上用場了,但并不是每個釣位都適用,就像在水庫釣小魚,并不是每個釣位都合適一樣。在水庫用短竿子釣小魚,釣點要有一定的深度,如果釣很淺的淺灘則難以奏效。釣黑坑中“轉(zhuǎn)塘子”的新魚,釣點也要有一定的水深,且多數(shù)時候拐角處比較好,水下的地形若能讓魚流連一下也不錯,比如水底的一個深坑。
短竿子還有一個不明顯的優(yōu)勢,那就是深水夜釣。這里所說的深水,并非指深潭那種深度的深水,而是超過正常釣點2米左右的深度,并且岸邊向深水處要有一個延伸的坡度。很多時候魚情并不好,這是常態(tài),夜釣同樣如此。一直沒口的時候,我總是遠、中、近來回更換釣點,力圖打破尷尬的局面。結(jié)果,離岸邊很近的釣點反倒有可能首先打破沉寂。因為晚間覓食的魚類靠邊的可能性遠遠大于白天,尤其是一些夜行性魚類,這個規(guī)律更明顯。比如鲇魚,我很多次正常夜釣鲇魚都沒什么動靜,用一支超短的竿子釣?zāi)_下不遠的地方卻有了收獲,且個頭不比長竿子釣獲的鲇魚遜色,中魚后竿子根本抬不起來、控制不住——畢竟短竿子的控魚能力很差,只能靠失手繩反復(fù)收放才能把大鲇魚折騰上來。
短竿子適合釣黑坑中“轉(zhuǎn)塘子”的新魚
短竿子還有一個不明顯的優(yōu)勢,即深水夜釣
如果有條件的話,將長竿子斜著拋投,把竿子直接放在岸上,也可以釣近。因長竿子有出色的控魚能力,中魚后遛起魚來更得心應(yīng)手。
短竿子的優(yōu)勢似乎就這么多了,若遠處有魚,是不是短竿子就毫無用武之地了?也不是,我們都習慣使用齊竿線,這種習慣限制了我們的想象,我們完全可以用短竿長線的釣法嘛。比如我手上只有一支2米的竿子,上魚的位置卻在10遠的位置,怎么辦?竿長不及就不釣了?當然不是,將2米的竿子加上8米的線不就解決問題了?咬鉤的瞬間,2米竿子肯定能完成刺魚動作,這就足夠了。
有人可能會問,竿子這么短,怎么把釣組投送到那么遠的釣點???用手搖線的辦法就得了唄!
我曾看過更極端的拋投辦法,10米的長竿、20米的線組,并且用的是“甩大鞭”的辦法。他是這樣操作的:把魚竿朝向身后,平放在地上,再把釣組拉直,這樣釣組就在身后30米遠的地方了,然后拿起魚竿面向大水面,奮力一掄……隨著“嗖——撲通”的一聲響,釣組就順利到達遠處了。這么做需要身后地面干凈,沒有任何障礙物,否則釣組起飛之前掛到任何東西都可能對魚竿造成破壞。
短竿同樣能釣遠,不要束縛自己的想象力
除了用竿子遛魚,抓魚線遛魚也不失為一種辦法,但不要迷信魚線的強度,更要注意不要被魚線割傷手
另外,頭上有障礙物的時候,也適合短竿長線。想一想,頭上有障礙物,長竿子揚不起來,而魚又在遠一些的地方,該怎么操作?短竿長線肯定是個辦法。
有人會感到困惑:如果沒有長線,問題是不是就無解了?錯,兩根短線接到一起是不是就變成一根長線了?按我們平時的用線要求,這種打結(jié)的線肯定是不被接受的,但是特殊情況特殊對待,總比沒有可用的要好,況且這個線結(jié)的副作用遠沒有想象的那么大。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線結(jié)一定要足夠結(jié)實,不要以為用手拉了拉沒問題就萬無一失了。上魚的瞬間,手上感覺力道不大,但是魚線承受的負荷很大,線結(jié)的強度一定要加雙保險才可靠。
話又說回來,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人人習慣用魚竿來遛魚,直接用手抓著魚線來遛魚肯定不得要領(lǐng)。那么,這樣做真的不行嗎?遛魚大概有兩種常用的形式,第一種是用竿子遛,立起魚竿后保持住魚竿最大的彈性。隨著魚的力量逐漸減弱,釣者向身后方向移動,魚的力量小時,步伐就加快一些,魚的掙扎力加大,即將把魚竿拉倒時,再跟著魚走,在進退之中消耗魚的體力。第二種是,由于身后沒有緩沖的空間,需要釣者揚竿后抓著魚線來遛魚。我敢說,由于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都習慣用魚竿遛魚,抓著魚線遛魚是很多人的技術(shù)盲區(qū)。其實,這種遛魚法并非不可為,重要的是抓住要點——即避免把魚線抓死,若把魚線抓死握緊,一旦魚的掙扎力超出魚線的負荷,結(jié)果是很慘的——要么線斷魚逃,要么手被魚線割傷。這絕非危言聳聽,我見過一個木匠,手攥0.5毫米粗的魚線遛魚,在和魚較勁時,滿是老繭的手指被魚線割出兩道深可見骨的口子,“作案者”是一條不到10斤重的鯉魚。
另外,采用這種遛魚方式時切忌迷信魚線的拉力,不要以為做拉力試驗的時候魚線很堅韌,上魚后只要沒超出同樣的手感,魚線就不會斷掉。要知道,魚的掙扎力和做拉力試驗完全是兩碼事。徒手拉斷1號魚線很吃力,這不過是一種錯覺,是你的手被勒得很疼,不敢發(fā)力的結(jié)果,1號線中魚后被魚拉斷不過是輕飄飄一瞬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