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平 ,胡亦海 ,余 銀 ,許志娟 ,段興亮
皮劃艇激流回旋是在長度約300 m的激流賽道中,按順序布設18~25個水門(寬度1.2~4.0 m),其中包含6個紅色的回旋門(分布在賽道左、右兩側(cè)各3個)和若干個綠色的順水門,并在賽道末端設置15~25 m沖刺距離的一項劃船競速運動項目(Macdermid et al.,2019)。國際優(yōu)秀運動員需90~110 s完成比賽,碰1次門桿加罰2 s,漏1個水門加罰50 s(ICF,2019)。激流回旋項目的競技特點對運動員的體能、技術、認知與心理都提出了較高要求(Macdermid et al.,2019),其中,體能無疑是競技能力的基礎。
國際相關研究主要從人體測量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力學等角度,研究了優(yōu)秀激流回旋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能量代謝、身體機能、生物力學等特征。我國關于激流回旋體能訓練的研究較為薄弱,現(xiàn)有研究主要從運動訓練學角度分析了優(yōu)秀激流回旋運動員體能特征及其訓練特點。總體來看,國內(nèi)現(xiàn)有研究缺乏運動人體科學理論與技術分析的支撐,指導訓練實踐的應用性有待加強。因此,本研究基于激流回旋項目體能特征,以及我國優(yōu)秀激流回旋運動員體能訓練問題,對其體能訓練負荷安排進行實證。
以國家激流回旋隊(以下簡稱“國家激流隊”)15名健將級運動員為測試對象,其中,男子皮艇運動員3人(年齡21±1歲;身高170±1.1 cm;體重72±5.4 kg),女子皮艇運動員3人(年齡22±3歲;身高165±5 cm;體重59±2.6 kg),男子單劃運動員3人(年齡23±1歲;身高181±5.5 cm;體重77±5.9 kg),男子雙劃運動員6人(年齡23±1歲;身高176±2.4 cm;體重76±5.2 kg),所有運動員平均訓練年限8±0.5年。
1.2.1 跟蹤調(diào)查
跟蹤國家激流隊進行科技服務,全程記錄國家激流隊2016年度各訓練階段體能訓練的負荷安排與實施,階段體能測試的方法與結(jié)果,為分析體能訓練問題與實證負荷安排效果提供依據(jù)。
1.2.2 測試
采用皮劃艇臥推、臥拉訓練器,測試運動員臥推、臥拉的最大力量與力量耐力。要求充分熱身,最大力量測試以上一階段測試的最好成績?yōu)槠鹗贾亓?,?次遞增負荷至力量極限,取最好成績作為最終成績。力量耐力測試采用當次臥推、臥拉的40%1RM,按動作標準取2 min重復推起或拉起的最大次數(shù),臥拉要求快起慢放,且離心收縮過程杠鈴不松手。
采用標準皮劃艇靜水賽道測試8 km長劃與300 m競速。在起點、終點分別安排工作人員發(fā)令、計時,8 km測試安排教練員騎自行車行進間監(jiān)控槳頻與劃行規(guī)范,運動員熱身后,按小項分組,間隔60 s依次出發(fā),槳頻控制65~70槳/min,在2 000 m標準賽道中勻速往返2趟,同時測運動員平均心率、結(jié)束后3 min乳酸。靜水300 m測試先標定300 m直線航道,運動員依次單獨出發(fā),測2組,組間間歇20 min,取2組中最好成績,并測結(jié)束即刻心率和結(jié)束3 min乳酸。
1.2.3 數(shù)理統(tǒng)計
采用SPSS 25.0,對運動員體能指標進行描述統(tǒng)計,以平均數(shù)±標準差(M±SD)表示。
2.1.1 激流回旋專項能量代謝特征
Messias等(2015)研究表明,優(yōu)秀激流回旋運動員比賽中最高和平均心率分別為184±8次/min與173±14次/min。Zamparo等(2006)指出,在激流回旋模擬比賽中,磷酸原代謝、糖酵解代謝與有氧代謝供能占比分別為24.9%、29.9%和45.2%。Zouhal等(2012)發(fā)現(xiàn),靜水皮劃艇500 m、1 000 m項目有氧供能比例分別高達(78.30±1.85)%和(86.61±1.86)%,有氧供能系統(tǒng)不僅是靜水皮劃艇1 000 m項目的主導供能系統(tǒng),在500 m、200 m等短距離競速項目中,也有較高供能比例。激流回旋國際賽事中2輪比賽間隔約1 h,預賽和決賽間隔約24 h。全程競速要求運動員具備良好的無氧與有氧混合供能能力,多輪次參賽要求運動員具備出眾的有氧能力,以促進疲勞恢復。
2.1.2 優(yōu)秀激流回旋運動員有氧訓練問題
表1 我國優(yōu)秀激流回旋運動員最大攝氧量值Table 1 O2maxof Chinese Elite Canoe Slalom Players
表1 我國優(yōu)秀激流回旋運動員最大攝氧量值Table 1 O2maxof Chinese Elite Canoe Slalom Players
測試內(nèi)容絕對 V˙O2max/(L·min-1)相對 V˙O2max/(ml·kg-1·min-1)男子皮艇4.15±0.65 56.0±3.0女子皮艇3.15±0.34 50.6±2.4男子單劃4.30±2.00 60.1±0.6男子雙劃4.10±0.40 54.8±2.8
2.1.3 優(yōu)秀激流回旋運動員有氧訓練負荷安排
國家激流隊針對運動員有氧訓練問題,在2016年度明顯提高了有氧訓練比例(圖1)。其中,冬訓期(2015年12月—2016年3月),有氧訓練比例達45%以上,亞錦賽(4月)、世界杯(6月)賽期突出了強度訓練,故有氧訓練比例降至20%~25%,2站世界杯賽間(5月)與賽后(7月)的恢復性訓練,有氧訓練比例均達到40%,里約奧運會賽前(8月)的有氧訓練比例保持在30%左右。
圖1 國家激流隊2016年有氧訓練比例示意圖Figure 1.Percentage of Aerobic Training for Chinese Canoe Slalom Team in 2016
在有氧訓練的負荷安排方面,國家激流隊主要采用靜水8 km長劃、靜水水門loop(有氧循環(huán))劃、激流回旋loop劃、跑步、有氧操、功率自行車與劃船測功儀等練習,按照循序漸進原則,從基礎有氧訓練到高強度有氧訓練遞增負荷強度(表2)。
表2 我國優(yōu)秀激流回旋運動員有氧訓練負荷安排Table 2 Arrangement of Aerobic Training Load for Chinese Elite Canoe Slalom Players
冬訓前后重點運動員靜水8 km成績平均提高5 min 3 s,心率提高18.5±5.7次/min,乳酸值提高2.0±1.3 mmol/L(表3)。同期機能監(jiān)測顯示,男運動員血紅蛋白均值分別由153.4±7.5 g/L提高到160.7±7.9 g/L,女運動員從135.8±7.2 g/L提高到144.7±3.8 g/L。可見強化有氧訓練后,運動員有氧能力明顯提升。因此,根據(jù)專項能量代謝特點、運動員有氧訓練問題以及階段訓練任務與賽事安排,在全年貫穿較高比例的有氧訓練,合理安排不同階段有氧訓練的負荷量與強度,是我國優(yōu)秀激流回旋運動員體能訓練的重點內(nèi)容之一。
表3 2016年冬訓重點運動員靜水8 km測試值Table 3 Test Values of 8 km in Flat Water of Key Athletes in 2016 Winter Training
2.2.1 激流回旋專項力量特征
激流回旋專項力量特征既要考慮運動員的肌肉力量特點,也要分析其劃槳生物力學特征。研究表明,皮劃艇運動員需要出眾的絕對力量、力量耐力與爆發(fā)力(Akca et al.,2008;Rynkiewicz et al.,2014),特別是上肢的這些力量(Tesch,1983)以及軀干穩(wěn)定性力量((Fekete et al.,1998;Fry et al.,1991;Rynkiewicz et al.,2019)。力量耐力對速度優(yōu)勢的保持有利,而爆發(fā)力對提高加速階段的沖刺更有效(David,2003)。Akca(2008)指出,一般采用臥推、臥拉40%1RM的重復次數(shù),并盡力維持120 s來評價皮劃艇運動員專項力量耐力。此外,國際上通常采用功率計(pow‐er meter)(Macdermid et al,2019)或系繩測試(tethered test)(Messias et al,2014)等生物力學方法測試激流回旋運動員劃槳力學參數(shù)。研究表明,澳大利亞優(yōu)秀靜水皮劃艇500 m男、女運動員平均每槳的劃槳時間分別為4.47 s與0.44 s,峰值槳力為375 N與290 N,沖量分別為109 N·s與80 N·s(Baker,1998;Sperlich et al.,2002)。Macdermid 等(2019)發(fā)現(xiàn),新西蘭國家激流隊男運動員在靜水模擬競速中,各種技術劃槳時間均值為0.97±0.41 s,峰值槳力均值為287.63±78.84 N,沖量均值為169.5±38.51 N·s。Messias等(2018)研究表明,巴西國家激流隊男運動員在靜水速度測試中,峰值槳力178.21±27.21 N,平均槳力126.35±18.43 N。
2.2.2 優(yōu)秀激流回旋運動員力量訓練問題
我國鮮有優(yōu)秀激流回旋運動員生物力學特征的相關研究,實踐中也存在過于追求上肢最大力量,但力量耐力、爆發(fā)力以及劃槳功效性力量訓練不足等問題。2016年冬訓時,國家激流隊確立了強化運動員肌肉力量的訓練方案,冬訓后,運動員肌肉力量有明顯提高(表4)。然而,肌肉力量提高雖然有利于專項力量的發(fā)展,但并不等同于劃槳功效的優(yōu)化。因為劃槳功效還受劃槳技術應用、劃行線路選擇和賽道布設特點等因素影響,因此,在訓練中強化運動員肌肉力量的同時,也應該重視其劃槳功效性力量的發(fā)展。
表4 2016年冬訓運動員臥推、臥拉測試值Table 4 Test Values of Bench Push and Bench Pull of Athletes in 2016 Winter Training
黎涌明等(2010a)指出,國際頂尖女子皮艇運動員劃槳力可達300 N,通過逆水門時甚至達到600 N,比賽全程的100次左右劃槳都在不穩(wěn)定、非對稱的條件下完成。如果以300~600 N(約30~60 kg)作用力為參考來評估運動員的力量耐力,不難發(fā)現(xiàn),2016年里約奧運周期重點項目女子皮艇運動員在杠鈴抗阻與水上劃槳力接近的情況下,其重復次數(shù)卻明顯小于完成比賽的劃槳數(shù),男運動員力量耐力的差距更為明顯。另外,在現(xiàn)實比賽中,我國優(yōu)秀運動員通過逆水門時的槳數(shù)明顯高于國際頂尖運動員,以及后半程船速下降也充分表明其劃槳爆發(fā)力、力量耐力與槳效不足。
2.2.3 優(yōu)秀激流回旋運動員力量訓練負荷安排
國家激流隊針對運動員力量訓練問題,在2016年度保持了較高的力量訓練比例(圖2)。其中,冬訓期(2015年12月—2016年3月)力量訓練比例恒定為36%,亞錦賽(4月)、世界杯(6月)賽期力量訓練比例下降為25%,2站世界杯賽間(5月)與賽后(7月)的恢復性訓練,力量訓練比例達35%左右,里約奧運會賽前(8月)的力量訓練比例為20%。
圖2 國家激流隊2016年力量訓練比例示意圖Figure 2.Percentage of Strength Training for Chinese Canoe Slalom Team in 2016
對優(yōu)秀運動員而言,當肌肉力量達到較好水平時,應在保持的同時強化其劃槳功效性力量,優(yōu)秀激流回旋運動員應將肌肉力量訓練與劃槳功效性力量訓練相結(jié)合,不僅在陸上肌肉力量訓練中強化上肢最大力量、力量耐力、爆發(fā)力與軀干穩(wěn)定性力量,還要通過水上技術訓練、靜水阻力劃、靜水速度、靜水沖刺與激流沖刺等專項訓練來強化劃槳的功效性力量(表5)。
表5 我國優(yōu)秀激流回旋運動員力量訓練負荷安排Table 5 Arrangement of Strength Training Load for Chinese Elite Canoe Slalom Players
2.3.1 激流回旋專項速度特征
皮劃艇激流回旋是在激流中進行的一項體能類、技巧性劃船競速項目,速度是該項目運動員競技能力的核心。與一般人體運動速度不同的是,激流回旋項目是將運動員的綜合競技能力體現(xiàn)在劃船前進并成功過門的速度上。這種速度要求運動員運用合理的專項思維與意識、準確的劃行線路與技巧、充沛的能量供應與肌力、卓越的參賽心理與智慧等綜合能力來完成全程競速。因此,激流回旋項目的速度可理解為兩層含義,即劃船的基礎速度與專項速度。前者是指不受水流與場地影響的靜水劃船速度,后者是指在激流場地中的全程速度。高平等(2018)研究表明,我國優(yōu)秀運動員在常規(guī)難度的激流全程測試賽后3 min乳酸值分別為:13.8±3.4 mmol/L(男子皮艇)、13.3±1.8 mmol/L(女子皮艇)、13.6±1.8 mmol/L(男子單劃)、11.7±1.6 mmol/L(男子雙劃)。由此可見,激流回旋比賽負荷強度很高。
2.3.2 優(yōu)秀激流回旋運動員速度訓練問題
Zamparo等(2006)指出,意大利國家激流隊男子皮艇運動員靜水300 m競速成績88.1±7.7 s,心率184±7次/min,乳酸11.9±1.5 mmol/L(第3 min與第5 min均值)。我國優(yōu)秀男子皮艇運動員300 m競速成績99.67±0.48 s,心率179.3±3.1 次/min,乳酸 12.7±3.2 mmol/L(結(jié)束 3 min)(表6)。可見我國優(yōu)秀男子皮艇運動員劃船基礎速度明顯落后于國際運動員,同時心率更低,乳酸值更高。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女子皮艇、男子皮艇和男子單劃3個參賽項目成績分別落后于同輪比賽第1名9.7 s、13.77 s和13.79 s,3名參賽運動員中,2人出現(xiàn)碰門罰2 s失誤,表明我國優(yōu)秀激流回旋運動員的基礎速度落后于國際運動員,且在專項速度方面同樣差距明顯。
表6 2016年冬訓運動員靜水300 m測試值Table 6 Results of 300 m in Flat Water of Athletes in 2016 Winter Training
2.3.3 優(yōu)秀激流回旋運動員速度訓練負荷安排
高平等(2018)指出,強調(diào)技術的全程競速運動員血乳酸均值為11.55 mmol/L,強調(diào)速度的全程競速運動員血乳酸均值為13.1 mmol/L,且全程競速成績(時間數(shù)值)與血乳酸值呈顯著負相關(P<0.05,n=25)。此外,世界頂尖運動員在比賽中既需要快速又需要零失誤,“先快再干凈原則”是激流回旋強國運動員普遍采用的發(fā)展速度能力的訓練理念(黎涌明等,2010b)。因此,在基礎訓練與專項提高階段,主要采用發(fā)展技術為主的全程訓練,而在賽前訓練階段,以強調(diào)高強度、高速度的全程競速訓練為主。
國家激流隊針對運動員速度訓練問題,在2016年度根據(jù)不同訓練階段的目標任務,安排了不同目的速度訓練比例(圖3)。其中,冬訓期(2015年12月—2016年3月)速度訓練比例很小,平均占5.25%,亞錦賽(4月)、世界杯(6月)和奧運會(8月)比賽期,突出了速度訓練的強度與實戰(zhàn)模式,比例均達到40%,2站世界杯賽間(5月)與賽后(7月)的恢復性訓練,速度訓練比例降至20%左右。
圖3 國家激流隊2016年速度訓練比例示意圖Figure 3.Percentage of Speed Training for Chinese Canoe Slalom Team in 2016
在一般準備期與專項準備期,國家激流隊主要采用靜水基本技術、靜水控艇、靜水“8”字繞門、靜水模擬激流過門、靜水變速耐力、靜水300 m、靜水沖刺等練習,發(fā)展運動員劃船基本功及基礎速度(表7)。在賽前訓練與賽間訓練中,采用激流分段技術與速度、強化技術為主以及強化速度為主的激流全程競速等練習,發(fā)展運動員專項速度。由表6可見,冬訓前后運動員基礎速度明顯提高,盡管因自身能力差距,以及年輕運動員首次參賽等因素影響,2016年里約奧運會比賽中我國運動員表現(xiàn)不佳,但客觀來看,2016年國家激流隊在其他國際大賽中成績進步明顯。其中,重點項目女子皮艇在2015年國際賽事中,最好成績排名第16名,國家排名第9名,而2016年國際賽事最好成績排名第7名,國家排名第6名。
表7 我國優(yōu)秀激流回旋運動員速度訓練負荷安排Table 7 Arrangement of Speed Training Load for Chinese Elite Canoe Slalom Players
我國優(yōu)秀激流回旋運動員有氧能力、專項力量與劃船速度均不同程度落后于國際優(yōu)秀運動員。2016年度,國家激流隊針對運動員體能訓練問題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實證研究表明,運動員體能水平有明顯提升。綜合其他訓練一并產(chǎn)生的積極效果,2016年重點運動員參與國際大賽的成績明顯進步。建議提高我國優(yōu)秀激流回旋運動員全年有氧訓練比例,科學安排有氧訓練的負荷量與強度;全年保持較高比例的肌肉力量與劃槳功效性力量訓練比例,重點發(fā)展運動員劃槳的峰值槳力、功率與力量耐力;根據(jù)不同訓練階段的目標任務,合理安排不同目的速度訓練比例,既要重視發(fā)展運動員靜水基礎速度,也要強化其激流全程的專項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