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思辰
1920年(也有資料稱是1917年),Sir Henry Percy Douglas創(chuàng)立了Douglas Sea Scale(道格拉斯海標),也稱為Douglas Sea and Swell Scale,這是一種海況分級標準,把Wind Wave(風浪)和Swell Wave(涌浪)分為0至9級,并用具體數(shù)值加以定性,Wind Wave和Swell Wave可以分別使用也可合并使用(筆者并未找到Douglas Sea Sacle的權威出處和具體數(shù)值,因此在本文中不作更多解釋)。
在現(xiàn)代散貨運輸行業(yè)中,租船人員慣常加入期租合同中的Douglas Sea State(道格拉斯海浪分級表)是從Sir Douglas創(chuàng)立的分級標準中演化而來,用來對海浪的高度進行定義,從而對可以評價船舶實際航速和油耗的好天氣時段加以限定。在解讀Douglas Sea Scale和Douglas Sea State之前,建議先對海浪的形成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Wind Wave(或稱為“Sea Wave”)是由于海風從海面上吹過而引起的,其高度由3個因素決定,即風速、風區(qū)長度(或稱吹程,即“Fe t c h Length”),以及海風持續(xù)吹過風區(qū)的時間。事實上,雖然海浪是在海風吹過的海面上形成的,但其可以通過海水沿著地球上的大圓航線“旅行”很遠的距離。這種從其他海域產生,而不是由本地海風吹起的海浪被稱為“Swell Wave”。在大多數(shù)的開放性海域所觀測到的海浪其實是由Wind Wave和Swell Wave結合而成的,而實踐中就算是有經驗的駕駛員,也很難用肉眼將Wind Wave和Swell Wave加以區(qū)分。
因此,現(xiàn)在為國際上的海事機構、組織所普遍接受的對于浪高的定義是“Significant Wave Height”,也就是特定時段內觀測到的海浪波峰和波谷高度差的1/3。散貨運輸行業(yè)內經常使用的氣象導航機構在其航次評估報告中一般也會體現(xiàn)關于浪高的3個數(shù)據(jù)值,即Wind Wave、Swell Wave以及Significant Wave Height。Significant Wave Height的具體數(shù)值可以通過下面的公式計算得來。
其中:Hwind代表Wind Wave Height;Hswell代表Swell Height。
按照Douglas Sea Scale標準,等級3所對應的數(shù)值分別是Wind Wave=1.25 m,Swell Wave=2 m(數(shù)據(jù)來自StormGeo)。所以如果說Douglas Sea State 3代表了Wind Wave 和Swell Wave兩個數(shù)值的話,那么就分別是1.25 m和2 m;如果說Douglas Sea State 3是一個數(shù)值的話,就可以說是等同于Significant Wave Height。再應用上面的公式,可以得出所謂Douglas Sea State 3對應Significant Wave Height的數(shù)值大約是2.36 m。
在合同談判時,承租雙方為了避免在浪高方面發(fā)生爭議,普遍期望對行業(yè)內常用的Douglas Sea State 3加以限定,例如:
“DOUGLAS SEA STATE 3(THERE,I.E. THE SUM OF WAVE HEIGHT + SWELL HEIGHT UP TO 1.25 METERS)”(道格拉斯海況3級(也就是風浪和涌浪加和不超過1.25 m))。
合同執(zhí)行完畢后,會有租家提出航速索賠但被船東拒絕,拒絕的理由之一就是按照船東對于上述條款的理解,應該是將Wave Height和Swell Height的觀測數(shù)字加和,并把所有結果超過1.25 m的觀測樣本從好天氣中排除;反觀租家所提供氣導報告,大部分觀測樣本中Wind Height和Swell Height數(shù)值加和都超過了1.25 m。
針對上述理由,租家會稱簡單加和Wind Height和Swell Height數(shù)值的計算方法既不符合行業(yè)慣例,也不符合航海技術,因為船舶在航行中所遭遇的水流影響是綜合的,應該按照行業(yè)內接受的方法計算出對船舶造成影響的Wind Height和Swell Height的結合值,再與1.25 m進行比對。
另外,在合同條款中使用數(shù)學符號“+”的效力是什么?數(shù)學符號的使用更多是在數(shù)學公式中,雖然基于行業(yè)習慣,租船業(yè)務員在合同談判尤其是在定約概要(Clean Recap)的起草中經常會使用符號和縮略語,但因此而導致爭議的情況也并不少見?!?”可能是表示加(plus),也可能表示和(and),在遇到吹毛求疵的租家的時候,其可能會強詞奪理,即使船東聲稱在簽訂合同時租船業(yè)務員的本意是其中一個,也需要找到具體的談判過程(包括來往郵件、社交軟件聊天記錄等)加以佐證,而找不到證據(jù)的情況也是很多見的。
結合前面對于Douglas Sea State 3和 Significant Wave Height的解讀以及數(shù)學符號“+”可能有的意思表達,對于上述語句仍然可能會有3種不同的解讀方式,也就是:
(1)將Wind Wave和Swell Wave的高度分別進行限定,且均為最高1.25 m。
(2)將Wind Wave和Swell Wave的數(shù)值加和后的結果限定為1.25 m(船東的解讀)。
(3)將Wind Wave和Swell Wave的數(shù)值按照Significant Wave Height公式計算的結果限定為1.25 m(租家的解讀)。
但是,不論如何解讀,上述條款的內容本身就與Douglas Sea Scale標準中的數(shù)值相沖突,因此并不利于減少爭議。
另外一種常見的合同條款寫法是:
“AND UP TO DOUGLAS SEA STATE 3(UP TO MAXIMUM 1.25 METERS HEIGHT FOR WAVE AND SWELL)”(不超過道格拉斯海況3級(風浪和涌浪最高為1.25 m))。
雖然Sir Douglas在他的模型中并沒有明確地定義所謂“State 3”,但如果要給所謂Douglas Sea State 3進行定義,那么這個定義本身已經具備了具體的數(shù)值,即Wind Wave=1.25 m,Swell Wave=2 m(數(shù)據(jù)來自StormGeo)。
如果在合同條款中用Douglas Sea State 3來限定好天氣下的浪高,實際上并不需要再對具體數(shù)值進行限定,也就是說,限定了具體的數(shù)值,如果與Douglas Sea State 3本身的數(shù)值不一致,反倒引起爭議。
因此,如果合同雙方因為上述合同條款引起爭議并訴諸倫敦仲裁,仲裁庭對于該條款的解讀可能出現(xiàn)不同的結果。簡單來說,仲裁庭認定的好天氣下的浪高可能是:
(1)2.36 m。按照Significant Wave Height的計算公式,應用Douglas Sea Scale模型中的數(shù)值,即Wind Wave=1.25 m,Swell Wave=2 m。
(2)1.77 m 。按照Significant Wave Height的計算公式,應用括號中定義的數(shù)值,即Wind Wave=1.25 m,Swell Wave=1.25 m。
(3)直接使用括號中的數(shù)值,即1.25 m,并分別限定Wind Wave和Swell Wave。
(4)直接使用Douglas Sea State 3的數(shù)值,即1.25 m和2 m,并分別限定Wind Wave和Swell Wave。
正如在撰寫本文的時候筆者并未找到Douglas Sea Sacle的權威出處和具體數(shù)值,單獨地約定Douglas Sea State 3而不加入任何的限定恐怕仍然會導致爭議的發(fā)生,而且不同的仲裁庭基于不同的合同條款,對浪高的判定可能也是不同的。
1.London Arbitration 26/19,相關合同條款:
第74條:“…THE SEA STATE UP TO DOUGLAS SEA SCALE 3(MAXIMUM 1.25M)”(海況等級不超過道格拉斯海況3級(最大1.25 m))。
仲裁庭在裁決中主要考慮了合同下扣租權利、逆流、氣導公司計算方法、好天氣的認定等問題。但因為仲裁裁決的私密性,勞氏海運法律通訊(Lloyd’s Maritime Law Newsletter)并沒有披露相關氣導報告,所以筆者并不清楚仲裁庭在把“Douglas Sea Scale 3(maximum 1.25m)”作為好天氣評判標準的基礎上,是單獨考慮Wind Wave和Swell Wave,還是把氣導報告中的Significant Wave Height數(shù)值直接與1.25 m進行比對。但考慮到Douglas Sea Scale的具體數(shù)值難以查明,而且在上述條款中只給出了一個限定數(shù)值,筆者認為仲裁庭把氣導報告中的Significant Wave Height數(shù)值直接與1.25 m進行比對的可能性比較大。
2.London Arbitration 27/19,相關合同條款包括:
第46條:“It is understood, that notwithstanding anything to the contrary herein,warranty applies only to speeds and consumptions as stated above under good weather condition,smooth sea,without exceeding Beaufort Scale wind force 4 or Douglas Sea State 3,without adverse current”(上述關于航速和耗油的保證,僅適用于好天氣條件下,風平浪靜且不超過蒲福風力4級和道格拉斯海況3級,沒有逆流),以及;
第77條:“…Douglas Sea State to be defined as per WMO publication No 8/Mariner’s Handbook N P 1 0 0”(世界氣象組織出版8號海員手冊NP100)。
仲裁庭認為上述WMO publication No 8/Mariner’s Handbook NP100中關于3級Wind Wave的數(shù)值直接適用(見表1中關于風浪高度的規(guī)定),即0.5 m至1.25 m,并因此而排除了氣導公司原本認定為好天氣的時間段。即便如此,筆者發(fā)現(xiàn)WMO publication No 8/Mariner’s Handbook NP100中的規(guī)定如表2所示。
表1 風浪高度的規(guī)定單位:m
表2 涌浪高度的規(guī)定 單位:m
由此可見,仲裁庭在裁判時,雖然提及了Douglas Sea State 3以及WMO publication No 8/Mariner’s Handbook NP100,但實際并未考慮Swell Wave的因素(即表2涌浪高度的規(guī)定)。
在對期租合同中船舶詳述部分關于好天氣下浪高因素進行約定時,應避免Douglas Sea State 3和Significant Wave Height同時出現(xiàn),其具體標注應盡量清晰。
因此,筆者建議在起草船舶詳述部分關于好天氣下浪高因素方面的約定時,應該盡可能清晰,避免有任何的模糊不清之處,且盡量反映租船人員在談判時的真實意圖。以下幾種措辭僅供參考:
(1)significant wave height up to 1.25 m(or“2 m”depends on we are the Owners or the Charterers)(有效波高最高不超過1.25 m(或“2 m”取決于我們是船東還是租家))。
(2)Douglas Sea State 3 with wind wave and swell wave treated separately as wind wave up to 1.25 m and swell wave up to 2 m(道格拉斯海況3級,風浪分別計算,風浪最高不超過1.25 m,涌浪最高不超過2 m)。
(3)Swell wave up to 2 m as“l(fā)ow” and wind wave up to 1.25 m as“slight”as per WMO publication No 8/Mariner’s Handbook NP100(根據(jù)世界氣象組織出版8號海員手冊NP100的規(guī)定,涌浪最高不超過 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