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毛順燈樓”到萬壽宮燈

      2021-04-01 04:47林碩
      北京檔案 2021年2期
      關(guān)鍵詞:天燈行樂燈桿

      林碩

      每逢元宵佳節(jié),火樹銀花不夜天,分外熱鬧。然而,許多人存在一個誤區(qū):認為正月十五的聲聲爆竹、燈影婆娑是為了慶祝春節(jié)的圓滿結(jié)束,實則不然?!霸?jié)”的正式稱謂是“上元節(jié)”,和七月十五的“中元節(jié)”、十月十五的“下元節(jié)”合稱“三元”。只是由于上元之期與春節(jié)相隔僅半月,兼有賞花燈、吃元宵、打燈謎等豐富多彩的慶?;顒?,故而在百姓心中擁有特殊地位,人氣也直線飆升,逐漸將中元、下元兩節(jié)遠遠地甩在了后面。由是可知,元宵節(jié)并非春節(jié)的附屬,而是與新春、端午、中秋并列的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其起源可以上溯至漢代。

      一、元宵花燈的早期演變:從“祭祀太一”到“宣和彩山”

      西漢初年,高后呂雉把持朝政,違背漢高祖劉邦生前所立“非劉氏不得王”[1]的“白馬之盟”(《史記·絳侯周勃世家》),濫封其侄呂祿、呂產(chǎn)、呂臺等人為王。呂雉薨逝后,呂氏兄弟自知得位不正,密謀叛亂。劉邦的長孫——齊王劉襄在朱虛侯劉章、陳平、周勃、灌嬰等人協(xié)助下,一舉鏟除諸呂。蕩平諸呂之日,恰逢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鞭炮齊鳴、普天同慶。洎漢武帝執(zhí)政,選擇正月“上辛日”(每年的首個辛日。筆者注,下同)之夜,親臨甘泉宮泰峙祭祀至上天神——太一,祈求風調(diào)雨順,國祚綿延。整場夜祀活動自前日昏時開場,至次日天明方才告終,場地四周燈火通明,猶如白晝一般。待到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劉徹頒布《太初歷》,進一步確立了正月十五(元夕)的特殊地位。在歐陽詢等人編纂的《藝文類聚·歲時》中,將西漢“太一祭祀”作為元宵燈會的起源,認為后人在此日“夜游觀燈,是其遺跡”[2]。

      時至唐代,隨著經(jīng)濟的穩(wěn)步發(fā)展,元宵花燈的規(guī)模也日益提升,達到了“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的火爆程度。每當元宵花燈點燃,不分士庶皆有三日假期,全城不再“宵禁”,謂之“放夜”。彼時,在皇宮、王府門前會高掛各類影燈(走馬燈),百姓之家亦如是,時人謂之“千影萬影”。一時間,車馬駢闐、游人如織,爭賞盛世燈影,飽覽熒煌如畫。天子為了取得最佳的賞燈效果,通常會攜嬪妃、皇子們端坐“五鳳樓”之上,是為“御樓觀燈”。根據(jù)唐代鄭處誨所撰《明皇雜錄》的記述:唐玄宗尤愛元宵賞燈。每逢正月望夜(望日即十五日),李隆基都會命人在東都洛陽的上陽宮“大陳影燈”,架設(shè)庭燎,自禁門至于庭殿皆設(shè)蠟炬,連屬不絕,[3]“洞照宮室,熒煌如晝時”[4],其中尤以“毛順燈樓”最為奪目。此樓出自能工巧匠毛順之手,結(jié)創(chuàng)繒彩為燈樓三十余間,“高一百五十尺,懸以珠玉”[5],上有“龍鳳虎豹騰躍之狀”,“微風一至,鏘然成韻”,鬼斧神工。在小說《長安十二時辰》中,出現(xiàn)了毛順營建“太上玄元燈樓”的情節(jié),便是濫觴于此。唐代元宵花燈之盛,由是可見一斑。

      待到北宋時期,元宵燈期較唐代更長,花燈亦更加精致。乾德五年(967),宋太祖趙匡胤鑒于“朝廷無事,區(qū)宇乂安,方當年谷之豐登,宜縱士民之行樂”,決定“開封府更放十七、十八兩夜燈”[6],燃燈遂由三日擴展到五日(《宋朝燕翼詒謀錄·國朝故事三元張燈》)。不過,五日燈期依然難以滿足“千古畫帝”宋徽宗趙佶。在《大宋宣和遺事》中,描述了北宋末年,汴京城內(nèi)舉辦了一次史上歷時最長的元宵盛典——宣和五年燈會(1123)。燈期“從臘月初一日直點燈到宣和六年正月十五日夜”,長達四十五天,可謂空前絕后,實為至罕。至于從臘月開始放燈的原因,“蓋恐正月十五日陰雨,有妨行樂”,美其名曰“預(yù)賞元宵”[7]。宋徽宗在“借調(diào)”臘月的同時,還命能工巧匠在景龍門前搭起一座巨大的“宣和彩山”。此山“高一十六丈,闊三百六十五步。中間有兩條鰲柱,長二十四丈,兩下用金龍纏柱,每一個龍口里點一盞燈,謂之雙龍銜照。中間有一個牌,長三丈六尺,闊二丈四尺”,上有趙佶親書的“宣和彩山,與民同樂”八個瘦金體大字。

      二、奢靡的宮廷晏享:《明憲宗元宵行樂圖》中的“鰲山燈棚”

      如果說“毛順燈樓”“宣和彩山”是集唐、宋兩代元宵花燈之大成,那么明成祖朱棣命工匠仿制的“鰲山燈棚”,則代表著明代彩燈制作技藝的最高水準??v覽明代諸帝,對元宵觀燈最為熱愛者,非朱棣莫屬。這位“五出漠北”的馬上天子,不僅在永樂七年(1409)“賜百官上元節(jié)假十日”[8](《明史·成祖本紀》),更于永樂十年(1412)在南京皇宮午門廣場舉辦了規(guī)模宏大的元宵燈會,搭設(shè)“鰲山燈棚”,樂享盛世。

      那么,究竟明代的鰲山燈棚是何樣式呢?我們可以從庋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明憲宗元宵行樂圖》中找到答案。該圖卷由宮廷畫師所繪,展現(xiàn)了朱棣的玄孫——成化皇帝朱見深在紫禁城中歡度元宵的場景。當是時,匠人在宮中用松柏建起了一座龐大的燈山:自上而下分為四排,其上掛有不同形制、圖案的彩燈,共34盞;加上懸于燈山左右兩側(cè)及門洞處的7盞,整座燈棚所用彩燈凡41盞。在第一、二排之間,穿插掛有呂洞賓、漢鐘離、何仙姑等“上洞八仙”,而第二、三排之間則懸吊著蘇飛、左吳、田由等“淮南八公”。這十六位仙人猶如駕云而至,向皇帝恭賀佳節(jié)如意。

      至于“鰲山”之名,則與民間傳說有關(guān),出自《列子》卷五《湯問》:上古時代,在渤海以東億萬里處有一深不可測的溝壑,名曰“歸墟”,其上漂浮著“岱輿”“員嶠”“方壺”“瀛洲”和“蓬萊”五座仙山。山中不但有金玉殿宇、珍禽異獸,更生長著各類花朵、果實,食之便可長生不老。然而,五座神山卻屬無根之土,隨波漂移,甚是危險。為排除隱患,玉帝命大禹率15只巨鰲前去固定山體。大禹遂將巨鰲分三班,每班五只,分別把五座山負在背上,六萬年更換一班。[9]因此,百姓眼中的“鰲山”寄托著世人對于海外仙山的無限向往。

      然而,搭建如此龐然大物頗費公帑。在《明史·朱衡傳》中,對隆慶朝制作“鰲山燈棚”的花銷有明確記錄:“計費三萬余兩”。彼時的“三萬余兩”即使對皇家而言,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有鑒于此,縱然皇帝想要搭建鰲山,往往會遇到來自臣僚的百般勸諫,不能如愿。

      不過,對于生活在宮廷中的孩童而言,無論是公主、皇子,還是陪侍在側(cè)的小宦官,元宵之夜是否有“鰲山燈棚”無關(guān)緊要,各式燈籠才是他們的心頭好。在《明憲宗元宵行樂圖》的另一個場景中,描繪了孩子提燈游玩的畫面,分外喜慶且寓意美好。他們手持的燈籠樣式繁多、制作考究。譬如,駿馬燈寓意“馬到成功”,寶象燈寓意“太平有象”,仙鶴燈寓意“松鶴延年”,玉兔燈寓意“大展宏圖”,螃蟹燈寓意“富甲天下”,三足金蟾燈則寓意“蟾宮折桂”,正所謂“萬盞明燈,象馬人魚異樣”,競相爭奇,奪人眼球。

      三、從繁復(fù)到消弭:清宮之內(nèi)的“天燈”與“萬壽燈”

      明清易鼎之后,鑒于元宵花燈(尤其是鰲山燈棚)極易引發(fā)火警[10],紫禁城內(nèi)不再舉辦大型燈會,但仍保有明代以來在乾清宮搭設(shè)天燈、萬壽燈的傳統(tǒng)[11]。至乾隆五十四年(1789),除乾清宮外,寧壽宮皇極殿的丹陛上下也架設(shè)起萬壽燈與天燈,使宮廷的元宵之夜更添生趣,正所謂“上元月朗當頭夜,萬壽燈燃第一枝”。

      可是,這些巨型宮燈究竟從哪一天開始“上燈”點燃,又在哪一天“出燈”降下呢?按照《國朝宮史·典禮》的記載:每歲臘月二十四,由總館內(nèi)務(wù)府大臣率員役從乾清門舉燈桿進宮,會同太監(jiān)們共同安放,縛架懸燈,甚是熱鬧[12]。通過傳世的宮廷檔案可知,兩燈的制作工藝極其繁復(fù),故需宮中營造司、造辦處會同蘇州織造三者協(xié)作,分別打造燈桿、金屬構(gòu)件以及燈聯(lián)。天燈燈桿選用楠木,以云龍紋作為裝飾,頂部為一座六角重檐亭,其下是龍頭、龍尾燈托,配合懸掛宮燈。萬壽燈也系楠木打造,雕刻云龍紋,只是頂部的六角重檐亭較天燈略小,另有兩丈五尺、徑七寸的杉木戧八根,云龍?zhí)纛^云戧仙人、蹲龍各八件,燈聯(lián)寶蓋和旌頭八個,可謂巧奪天工。

      雖然,二者均在臘月廿四架設(shè)燈桿,可放燈之期不盡相同(《國朝宮史》卷八)。天燈自前年臘月二十四至新年二月初三日,每晚均點燃,而萬壽燈自設(shè)立之日起,僅在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一、正月十四、正月十五以及正月十六這六天點亮,算是彌補了宮中缺失元宵燈棚的遺憾。當然,即使在不點燈的日子里,萬壽燈的挑頭之上也不會空空如也。因為自樹桿之日起,十八幅“萬壽寶聯(lián)”便會高懸其上。燈聯(lián)為蘇繡,每幅用金線繡有二十字。兩幅燈聯(lián)為一組,內(nèi)容對仗工麗。譬如:“萬國慶咸寧,爰偕樂升平,午夜銅壺歌管,聲連紫陌”“一人宏斂錫,政同賡保定,千秋金鑒岡陵,象葉彤墀”。上述華美的辭藻承襲自明代宮廷,祈求歲歲五谷豐穰、國泰民安;清代因襲之,未易其句。

      有一點需要特別指出:寧壽宮內(nèi)天燈與萬壽燈的燈桿長度,雖然是仿照乾清宮天燈桿、萬壽燈桿所作,但較原物略短。究其原因在于:寧壽宮系乾隆皇帝營建的頤養(yǎng)天年之地,也就是禪位之后的養(yǎng)老所在。盡管其庭院格局與乾清宮相仿,但“月臺、丹陛兩邊院落比乾清宮較窄”。如果將乾清宮天燈、萬壽燈的尺寸等照搬,則空間局促,未免給人以“不成觀瞻”之感,故燈桿比原物稍有縮短。

      “天燈”“萬壽燈”的規(guī)模與制作費用雖不及“鰲山燈棚”,卻也開銷不菲,僅僅人工成本就需要八千六百余兩銀子,工料尚不計算在內(nèi),就連定期修繕費用也在一千六百兩左右。因此,自道光二十年(1840)以降便不再架設(shè),以示節(jié)儉。直到2019年,故宮博物院舉辦《賀歲迎祥——紫禁城里過大年》展覽,研究人員通過查閱相關(guān)文獻以及《雍正十二月行樂圖軸·正月觀燈》《乾隆帝元宵行樂圖軸》等畫作,方才成功復(fù)制出萬壽燈與天燈,再次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

      從唐代的“毛順燈樓”、宋代的“宣和彩山”,到明代的“鰲山燈棚”,再到清代的“天燈”“萬壽燈”,都是歷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也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鬧元宵”“賞花燈”的文化縮影。古往今來,無論民間還是宮廷,關(guān)于元宵賞燈的故事層出不窮,以至于隨手翻看古典小說,涉及“鬧花燈”的篇章比比皆是。譬如,《紅樓夢》開篇即有小英蓮去觀元宵社火花燈,被拐子抱走,孤苦飄零,唯嘆“云天霧海路途難”;而《水滸傳》的高潮之一“李逵元夜鬧東京”,起因便是宋江攜眾人來至汴梁,欲親眼目睹“東風夜放花千樹”。在《薛剛反唐》中,主人公在車水馬龍的元宵燈會誤傷太子,惹得圣駕跌落五鳳樓,這才引出“三掃鐵丘墳”“滅武興大唐”等后續(xù);在《隋唐演義》里,秦瓊、柴紹等五人同樣是留戀花燈美景,偶遇強搶民女的宇文成惠,擊殺奸賊,這才上演了“五雄鬧花燈”的大戲。凡此種種,不勝枚舉,足見正月十五的元宵花燈已經(jīng)成為我們重要的民族文化基因,流淌在血液之中。

      注釋及參考文獻:

      [1]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七[M].清乾隆武英殿刻本.1736—1795(乾隆年間):9.

      [2]歐陽詢.藝文類聚:卷四[M].南宋紹興刻本.1131—1162(紹興年間):3.

      [3]鄭處誨.明皇雜錄:逸文[M].清道光金山錢氏刻本.1844(道光二十四年):7.

      [4]李昉,等.太平廣記:卷七十七[M].明嘉靖談愷刻本. 1566(嘉靖四十五年):3.

      [5]韓鄂.歲華紀麗:卷一[M].沈士龍,胡震亨,校.明萬歷秘冊匯函本.1573—1620(萬歷年間):10.

      [6]王栐.宋朝燕翼詒謀錄:卷三[M].南宋咸淳百川學(xué)海本.1273(咸淳九年):4.

      [7]佚名.大宋宣和遺事:前集[M].清嘉慶道光間士禮居黃氏叢書本.1800-1824(嘉慶五年—道光四年):50.

      [8]張廷玉,等.明史:卷六[M].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1736—1795(乾隆年間):7.

      [9]列御寇.列子:卷五[M].張湛,注.明正統(tǒng)道藏抄本.1436—1449(正統(tǒng)年間):16.

      [10]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卷二十九[M].清道光姚氏刻本.1827(道光七年):7.

      [11]慶桂,等.國朝宮史續(xù)編:卷四十六[M].清嘉慶內(nèi)府鈔本.1806(嘉慶十一年):1-3.

      [12]鄂爾泰,張廷玉,等.國朝宮史:卷八[M].清嘉慶內(nèi)府鈔本.1806(嘉慶十一年):12-16.

      作者單位:中國國家博物館

      猜你喜歡
      天燈行樂燈桿
      鄂州:“智慧燈桿”描繪智慧創(chuàng)文新愿景
      十二月節(jié)令行樂之焚香 香熏長在手 不必辟寒犀
      十一月節(jié)令行樂之消寒 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
      模塊化發(fā)展的智慧燈桿技術(shù)
      歡樂元宵節(jié)——《憲宗元宵行樂圖卷》
      物聯(lián)網(wǎng)LED道路智慧燈桿系統(tǒng)的研究開發(fā)
      自制“孔明燈”
      沙田区| 塔城市| 新沂市| 比如县| 易门县| 崇文区| 阳朔县| 离岛区| 永靖县| 沐川县| 襄樊市| 太白县| 揭西县| 吉木萨尔县| 改则县| 衢州市| 托克逊县| 潜山县| 平昌县| 桐庐县| 柳林县| 博客| 安阳市| 子洲县| 五莲县| 宝应县| 青龙| 鱼台县| 康平县| 阿图什市| 闻喜县| 乐业县| 佛山市| 澄迈县| 平武县| 阳城县| 万州区| 江津市| 伊宁县| 文水县| 临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