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龍
(遼寧省營口水文局,遼寧營口115003)
高壓噴射灌漿是利用射流切割技術進行原位土體加固的一種方法[1],該方法具有可控性較好、地層適應性廣泛、成本較低、施工方便等優(yōu)點,在地質(zhì)條件相對復雜,施工環(huán)境困難的堤防段,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按其噴射介質(zhì)可將其分為單管法、兩管法、三管法及多管法4 種[1];根據(jù)噴嘴的運動軌跡和所形成的固體的形狀,可分為旋轉噴霧、擺錘噴霧和固定噴霧;根據(jù)噴嘴的結構,可分為重型管型和列管型。
單管法是使用單獨的噴嘴噴泥的方法之一,切割土壤并與土壤混合以形成水泥混凝土結構[2-5],由于泥漿噴射能量的迅速衰減,對土壤所造成的損害不大,并且形成的冷凝物相對很小,通常只有50~60 cm。該方法操作簡單,至今仍被廣泛使用。
兩管法是基于單管法基礎之上,通過空氣射流的能量衰減比水相對要慢得多[6],因此,通過在泥漿管外部添加1 根氣管,壓縮空氣可以圍繞泥漿噴射流的外圍同軸噴射,從而提高了噴射流對土壤的切割能力。水泥土凝結通過兩管法來形成,其特點是整體質(zhì)量好,直徑大,可以超過1.0 m[6],但缺點是該方法需增加較重的一些機械設備,例如空氣壓縮機。
三管法是使用高壓水切割和破壞土體,同時,周圍的氣流被用來保護水射流以增加其噴射距離[7]。低壓泥漿被用于與土體原位混合,形成不透水,該方法所形成的水泥土凝結體其直徑能夠達到1.2 m,缺點是增加了較重的機械設備,如高壓水泵和空氣壓縮機等,而噴灑的高壓水在一定程度上會稀釋泥漿,從而影響樁基質(zhì)量。
多管法使用插入的多重管,使超高壓水射流逐漸向下移動,以切割和破壞周圍的土體[8],并使用真空泵從多根管子中抽出泥漿,從而在地層中形成更大的空間。安裝在噴嘴附近的超聲波傳感器可以及時測量空間的直徑和形狀,然后根據(jù)需要選用漿液、砂漿、礫石和其他材料填充[9],以在地層中形成大直徑柱狀固結體。用這種方法在沙土中形成樁的最大直徑可以達到4.0 m,但設備較復雜且笨重。
確定噴射介質(zhì)后,最重要的是根據(jù)工程目的、工程地質(zhì)特征和工藝水平確定施工技術參數(shù)[9],包括提升速度、旋轉速度、擺角、進漿的壓力和流量及料漿水灰比等,兩管法需要考慮氣壓和流量,三管法需要考慮水壓和水量,這些參數(shù)對樁的質(zhì)量和項目的單價都有很大的影響,必須通過實驗確定它們的選擇。
丁東水庫自1997 年建成蓄水以來,部分壩段集水溝常年有較大滲漏積水。針對該工程實際,分別采用混凝土防滲薄墻、高壓噴射灌漿防滲墻、水泥土截滲墻等技術進行經(jīng)濟技術比較,最終確定選用高壓噴射灌漿防滲墻進行除險加固。加固處理后,堵塞了上部集中的滲水通道,滲流路徑增大,出逸坡度減小,出逸點減少,不僅可以保證大壩的安全,而且可以有效地減小水庫滲漏損失。
該項工程加固范圍確定為6+650~6+950和8+800~11+500壩段,防滲墻的軸線總長度為3 000 m,設計標高防滲體的最大高度為19.5 m(嵌入壩體2.0 m),防滲體的底部標高為4.5 m(埋入粘土層中1.5 m,終止于底部粉砂層的頂部),防滲墻的總面積為45 000 m2。防滲墻設計為單排平板墻,布置在大壩的軸線上[6],高噴涂不透水壁的平均厚度不小于20 cm,壁滲透率小于1×10-6cm/s,壁抗壓強度大于2 MPa。高壓噴射灌漿以單排孔的形式布置,采用擺式噴霧多線連接,孔距為1.5 m,夾角為15°,擺式噴霧角為25°,采用三管法施工,水泥標號為425 普通硅酸鹽水泥。
2.3.1 施工程序
施工準備→設備及人員、調(diào)試設備→現(xiàn)場試驗→正式施工→工程質(zhì)量檢查→竣工資料整理。
2.3.2 施工設備選型
高噴施工時為確保鉆孔垂直度,鉆孔宜采用較大型地質(zhì)鉆機,高噴臺車宜采用第五代以上配置臺車。
2.3.3 施工方法和控制要點
1)高噴孔定位:根據(jù)設計要求在施工軸上進行放線定位,每個孔都進行統(tǒng)一編號。
2)打孔:地質(zhì)鉆機上的所鉆孔徑不少于127 mm ,應使用泥漿循環(huán)護壁以確保垂直度,并且偏斜不得大于孔深度的1.5%。
3)降低噴管:首先檢查噴嘴所有部分并妥善保護,然后將噴管降低到設計深度,調(diào)整井口擺動裝置,并在噴涂前做好準備。
4)制漿:該項目使用的水泥為325 號普通硅酸鹽水泥,要求通過4 900 孔/cm2標準篩,其水泥細度小于5%;注漿水泥必須根據(jù)規(guī)格和樣品檢查,分批收集;灌漿水應滿足水工混凝土攪拌的要求;制漿材料的稱量誤差必須小于5%;水泥漿的攪拌時間不少于3 min,使用前將其過篩,從制備到用盡的時間少于2 h。
5)灌漿:啟動高壓水泵、空氣壓縮機、混合器、泥漿泵和其他輔助設備,根據(jù)設計要求調(diào)整各種工藝參數(shù),然后開始噴射,將孔口返回漿液后,速度將根據(jù)設計要求開始增加,從底部向上形成高壓噴射灌漿攔截滲帷幕墻[9],在灌漿過程中,應隨時檢查泥漿的比重,并注意孔口處的泥漿滲漏現(xiàn)象,以確保防滲墻的連續(xù)性。
6)重新注水:在噴水管提到設計高度后,噴射灌漿結束,然后用滿足質(zhì)量要求的水泥漿連續(xù)填充,直到漿不再沉降為止,不滿的上部填充采用粘土回填以夯實密封孔。
7)廢漿排放:要將廢漿排放到指定位置。
高噴防滲墻的滲透系數(shù),主要通過圍井方法檢查,還可以做井內(nèi)注水或抽水試驗[6]。高噴灌漿結束后,在指定的位置進行鉆孔取芯檢查。鉆孔取芯宜在高噴完成28 d 后進行。
在指定位置墻的一側開挖檢查,觀察樁完整性、連續(xù)性、成墻質(zhì)量,檢查墻體搭接和墻體傾斜情況[10],測量兩樁之間搭接值,同時選擇有代表性區(qū)域采集墻體樣品做抗壓及滲透室內(nèi)試驗。
3.1.1 振孔旋噴技術
使用大功率高頻振動錘,在轉彎時將特殊的高壓噴射灌漿管打入地面一定深度,并在抬起灌漿管的同時進行旋轉噴射灌漿,從而分兩步打孔和灌漿,施工和灌漿一次完成并解決。該施工方法不僅提高了施工速度,降低了工程造價,而且減少了泥墻的防護過程,從而提高了工程進度和工程質(zhì)量[10]。
3.1.2 水漿同軸雙管施工技術
開發(fā)水漿同軸雙管施工技術,以滿足項目現(xiàn)場的要求,它的噴射介質(zhì)不同于一般的兩管旋轉噴涂工藝。 它使用高壓水射流直接切割土壤,并使用低壓漿料被填充,因此該方法可以看作是三管法的簡化[11]。在地面滲漏嚴重的情況下,也可以及時將水泥雙管施工工藝改為雙液灌漿工藝,以確保樁和墻的質(zhì)量,此特征是單管工藝和雙管漿料工藝所不具備的。
3.1.3 三管法的工藝改進
在三管施工過程中,澆注的高濃度水泥漿將被高壓水射流稀釋并帶出地面,這會影響樁的形成質(zhì)量并增加水泥消耗[11]。人們設計了一種新型的三管噴嘴,可以有效減少水射流對水泥漿的稀釋作用,該噴嘴用于拉開高壓水噴嘴與氣體噴嘴和注漿噴嘴之間的較大距離(1 500~1 600 mm)。試驗結果表明,新工藝的水泥消耗顯著降低,而旋轉強度相應增加了約30%。
該方法的主要材料是水泥,水泥的量決定了項目的成本,因此在不降低防滲墻的抗?jié)B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水泥用量非常關鍵[12,13]。主要摻和料包括粉煤灰、粘土等。
高壓噴射灌漿法的工藝參數(shù)主要結合實踐經(jīng)驗,并針對特定工程進行現(xiàn)場試驗確定。完善的理論研究將對提高成樁質(zhì)量、降低工程造價起到積極作用,特別是高壓噴射流有效范圍、固結體的直徑與射流壓力和土體結構的關系、高壓噴射灌漿法的漿液材料配比與固結體的力學性能指標及抗?jié)B性能指標的關系等。傳統(tǒng)的檢查方法包括開挖檢查,物理和機械測試以及滲透性測試[14],從一管法、二管法到三管法,新的工藝技術都是伴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要而發(fā)展起來的。堤防地質(zhì)條件復雜,某一種工法不能滿足工程的要求,因此針對工程特點,研究新的工藝技術,對高壓噴射灌漿法的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