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梅花
黑龍江省大慶市紅崗區(qū)解放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黑龍江 大慶 163000
冠心病在老年患者中非常多見,多數(shù)患者采取藥物治療,但部分患者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治療效果不佳[1],做好冠心病患者的護理非常重要。本研究對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2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54例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jīng)癥狀、體征及心電圖等檢查明確診斷,患者資料完整,患者及家屬均知情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嚴重肝、腎功能損傷患者、合并惡性腫瘤患者、資料不完整患者、合并精神疾病患者。將所有患者隨機抽樣分組,觀察組15例,女12例;年齡61~79歲,平均(67.5±2.9)歲;病程2~9年,平均(4.6±1.3)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8例,高中、中專6例,大專及以上3例;對照組16例,女11例;年齡60~81歲,平均(67.8±2.7)歲;病程2~8年,平均(4.3±1.5)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7例,高中、中專7例,大專及以上3例;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措施;觀察組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1健康宣教 為患者介紹冠心病的相關知識,對于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采取通俗易懂的語言,并采取圖文并茂的方式進行講解,告知患者正確合理飲食、適當運動的重要性,同時囑患者自我調(diào)整情緒。對于文化程度較高患者可更深入的講解冠心病的誘發(fā)因素、治療方法等,幫助患者對疾病有正確認識,在生活中能夠加強自我管理,提高依從性。
1.2.2心理護理 冠心病病程長、易反復發(fā)作,多數(shù)患者存在情緒低落、緊張等情緒[2],導致心臟負擔加重。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找出導致負面心理的因素,再結合患者的個性特點、文化程度、家庭狀況等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對于擔心預后的患者,可邀請同疾病治療效果較好的患者給予現(xiàn)身說法,增強患者信心;告知患者不良情緒會加重心臟負擔[3],導致病情加重。教會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在生活中能夠自我調(diào)節(jié)。同時鼓勵家屬給予陪伴和鼓勵,為患者創(chuàng)建溫馨的環(huán)境,改善患者心態(tài)。
1.2.3生活護理 在飲食方面,護理人員需根據(jù)患者的病情、飲食愛好制定飲食計劃,計算每日所需總熱量并合理分配營養(yǎng)物質(zhì),囑患者以低脂、低鹽、低膽固醇的飲食為主[4],多食用豆類、木耳、香蕉等含鉀較高的蔬菜和水果,適當補充優(yōu)質(zhì)蛋白,禁止食用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囑患者戒煙酒,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在運動方面,鼓勵患者適當運動,告知患者科學、合理運動有助于改善患者心態(tài),同時可提高患者抵抗力、免疫力,改善睡眠;根據(jù)患者病情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多采用散步、太極拳等方式[5],囑患者持之以恒,不可過度運動,以免增加心肺負擔。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采用SAS焦慮自評量表、SDS抑郁自評量表進行評價,分值高表示焦慮、抑郁情況越嚴重。自我管理能力根據(jù)自制調(diào)查量表進行評價,包括健康飲食、堅持運動、合理用藥、定期復查四個方面,各項滿分為100分,分值高表示自我管理能力強。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取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本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取均數(shù)加減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取%表示,行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心理狀態(tài)比較
護理前,觀察組SAS、SDS評分分別為(54.9±2.5)分、(57.6±3.1)分;對照組SAS、SDS評分分別為(54.5±2.3)分、(57.1±2.8)分;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SDS評分分別為(39.8±2.6)分、(43.7±3.2)分;對照組SAS、SDS評分分別為(50.3±2.2)分、(53.1±2.3)分;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自我管理能力比較
觀察組健康飲食、堅持運動、合理用藥、定期復查方面的得分分別為(89.6±3.1)分、(88.5±2.8)分、(92.4±4.3)分、(89.6±3.1)分;對照組健康飲食、堅持運動、合理用藥、定期復查方面的得分分別為(71.4±3.7)分、(68.4±2.5)分、(72.3±4.1)分、(70.8±3.7)分;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冠心病為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6],該病發(fā)病因素較多,如不及時控制可誘發(fā)心肌缺血、壞死等病癥,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冠心病多采取藥物、介入治療[7],但該病為慢性疾病,其發(fā)病因素和不良生活習慣、負面心態(tài)等多種因素相關,在治療的同時還應做好患者在生活方面及用藥方面的護理工作,保證患者有正確、合理的生活方式,從而降低疾病發(fā)生率。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的不良心理更少,自我管理能力更高,體現(xiàn)出綜合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的負性心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