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國才
黑龍江省農墾北安管理局中心醫(yī)院,黑龍江 北安 164000
宮頸病變作為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婦科疾病,不僅會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還會影響患者的生育功能[1]。如果患者沒有接受及時有效的治療,還會存在癌變的風險,這就會對患者的生命造成直接的威脅,還會導致患者喪失生育能力[2]。所以,就需要在患者發(fā)病早期有效的檢出,避免患者的病情進一步發(fā)展,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3]。因此,此次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256例宮頸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分析將P16和Ki67免疫組化技術應用于宮頸病變病理診斷中的效果。
1.1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對象選自我院2018年3月到2020年3月期間收治的宮頸病變患者,共計256例,全部患者均已被確診為宮頸病變。全部患者的年齡區(qū)間為25歲到53歲,平均年齡為34.2(s=9.8)歲。其中,宮頸上皮瘤變1級的患者28例,宮頸上皮瘤變2級的患者18例,宮頸上皮瘤變3級的患者20例,慢性炎癥患者176例,宮頸鱗狀細胞癌患者14例?;颊叩募{入標準為:第一,全部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第二,患者無意識障礙,具有交流溝通能力;第三,患者可以積極配合檢查。患者的排除標準為:第一,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第二,存在嚴重感染的患者;第三,存在其他器質性病變的患者。
1.2方法 在獲取患者宮頸病變組織時,需要在患者非月經期進行采集。同時,告知患者在接受檢查前24小時,禁止性生活以及用藥物沖洗患部。在對患者接受檢查時,需要通過擴陰器完成樣本采集,將獲取的樣本置于中性福爾馬林固定(濃度為10%)6小時到12小時,并進行脫水處理后,加入二甲苯透明30分鐘,對樣本實施浸蠟包埋,通過切片機獲取5毫米的切片,對切片通過兩步法進行免疫組化染色,然后實施P16和Ki67組化檢測。
1.3觀察指標 在對全部患者完成檢測后,將檢測結果與確診結果進行對比,獲得檢測陽性率。
P16檢測陽性率分別為:慢性炎癥陽性率為2.27%(4例)、宮頸上皮瘤變1級陽性率為85.71%(24例)、宮頸上皮瘤變2級陽性率為100.00%(18例)、宮頸上皮瘤變3級陽性率為100.00%(20例)宮頸鱗狀細胞癌陽性率為100.00%(14例)。Ki67檢測陽性率分別為:慢性炎癥陽性率為5.68%(10例)、宮頸上皮瘤變1級陽性率為14.29%(4例)、宮頸上皮瘤變2級陽性率為66.67%(12例)、宮頸上皮瘤變3級陽性率為90.00%(18例)宮頸鱗狀細胞癌陽性率為100.00%(14例)。
宮頸癌作為一種對女性生命健康有著極大危害的婦科腫瘤疾病,不僅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還會使患者喪失生育能力,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4]。隨著對宮頸癌研究的不斷深入,發(fā)現通過早期篩查宮頸上皮瘤變,將能夠對宮頸癌起到很好的預防效果[5]。在檢查宮頸上皮瘤變時,常規(guī)的檢查方法為陰道檢查以及細胞學檢查,雖然有一定的檢查效果,但是會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導致誤診問題的出現[6]。所以,為了能夠提高對宮頸上皮瘤變的篩查準確率,在我國誕生了一種"三階梯"篩查方案,也就是在常規(guī)檢查的基礎上,聯合免疫組化技術等開展對患者的檢查。
尤其是通過P16和Ki67免疫組化技術開展對宮頸上皮瘤變的早期篩查,在臨床上獲得了廣泛的認可[7]。P16作為細胞周期素依賴性激酶的主要抑制蛋白,一旦女性的組織細胞發(fā)生異常情況,就會直接發(fā)生反應。并且,還可以將P16作為宮頸癌變的間接標志物,更好的為患者確診[8]。而Ki67在細胞增殖中,起到了對細胞周期進行調控的作用,將會在正常情況下,與P16發(fā)生相互排斥。一旦女性出現細胞癌變以及異常增殖等異常情況,都能夠通過這兩項指標對患者開展初步篩查,可以很好的檢出患者的宮頸上皮瘤變征象,從而及早為患者確診,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
綜上所述,將P16和Ki67免疫組化技術應用于宮頸病變病理診斷中有著十分顯著的效果,能夠有效提高對患者診斷的準確性,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