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萍
通用環(huán)球西安西航醫(yī)院,陜西 西安 710021
1.1研究對象 選取我科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間收治的90例神經內科住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開展對比研究,按照不同的護理方式將這9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5例。對照組神經內科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齡50~78歲,平均(63.26±7.85)歲;包括缺血性腦梗死疾病患者21例,腦出血患者7例,眩暈綜合征患者11例,癲癇患者3例,帕金森患者3例。觀察組神經內科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齡51~79歲,平均(63.55±7.92)歲;包括缺血性腦梗死疾病患者23例,腦出血患者7例,眩暈綜合征患者10例,癲癇患者3例,帕金森患者2例。兩組患者信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在研究 對象疾病治療中,分別給予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常規(guī)護理和優(yōu)質護理。對照組開展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根據(jù)優(yōu)質護理服務要求,有重點地開展環(huán)境護理、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安全管理、康復護理等。優(yōu)質護理主要內容包括:(1)環(huán)境護理:護理人員竭力為患者營造適合靜養(yǎng)的環(huán)境,保持病房的清潔,保持病房內的安靜[1]。預防感染,做好病室消毒。(2)心理護理:通過對患者采取積極有效的心理干預措施,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來達到改善疾病治療效果的作用[2]。(3)健康教育:積極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幫助患者對疾病更好的了解和認知,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更好地配合醫(yī)護人員的工作。強化患者的健康飲食觀念,指導其養(yǎng)成健康、合理的飲食習慣。(4)生活護理:幫助患者完成一些存在困難的行為,比如患者個人衛(wèi)生清潔、翻身、如廁等通過合理的飲食和康復運動配合臨床治療,更好地改善患者治療效果。(5)、風險管理①藥物風險護理,在加強護理人員對藥物識別能力和用藥能力的基礎上,保證在用藥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不會出現(xiàn)紕漏。②安全風險護理。經內科患者不僅需要常規(guī)護理,還需要落實風險護理。主要包括墜床/跌倒、壓瘡、誤吸、脫管、深靜脈血栓的風險。告知患者了解床頭呼叫器的應用方法,為其講解預防跌倒墜床的方法及重要性;在跌倒高風險患者的病床床頭貼上防跌倒醒目標志,告知醫(yī)護工作人員予以增強護理干預力度;患者床旁需要有一位家屬隨時陪同,在患者進行臥床休息的時候將床擋升高。③使病房光線較為充足,保證亮度較好,并配置夜燈,保證扶手和地面干燥沒有積水,在衛(wèi)生間設置防滑設施。(6)、康復護理,根據(jù)患者的肢體功能障礙情況及護理要求,為改善患者的下肢血液循環(huán),護理人員可通過按摩、被動關節(jié)活動等方式幫助患者開展康復訓練,促進下肢的血液循環(huán),避免血流流速過緩出現(xiàn)堵塞而形成血栓。
1.3觀察指標 本文選取NIHSS評分和護理滿意度作為評價指標。
2.1兩組患者NIHSS評分比較 統(tǒng)計兩組神經內科患者護理前后的NIHSS評分,結果顯示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護理前的NIHSS評分分別為(13.05±2.25)分和(13.15±2.34)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NIHSS評分分別為(7.84±1.53)分和(9.85±1.87)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包括24例非常滿意和19例滿意,護理總滿意度為95.56%(43/45);對照組患者包括18例非常滿意和16例滿意,護理總滿意度為75.56%(34/4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優(yōu)質護理強調在護理過程中以患者為中心,通過優(yōu)化完善各種護理措施,來改善護理服務品質,提高護理質量,更好滿足患者的護理服務需求。目前優(yōu)質護理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各科的護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3]。特別是在神經內科護理中,基于護理對象以中老年為主,且患者疾病治療周期長、預后效果較差等特點,采取優(yōu)質護理可以有效提升護理效果。本文為了進一步分析優(yōu)質護理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選取我院神經內科住院患者為研究對象開展平行對照研究,給予觀察組患者優(yōu)質護理措施。在環(huán)境護理方面包括注意病房的干凈衛(wèi)生,將病房的溫度、光線調節(jié)至患者舒適的程度,同時還應該為患者創(chuàng)造良好安靜的休息環(huán)境等,在心理護理方面強調護理人員積極與患者溝通,幫助患者疏導不良情緒,同時還發(fā)動患者家屬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和寬容,在健康教育方面積極提高患者對于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強調護理人員應該本著患者易于接受的原則采用合適的方式開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不僅是宣教的形式,更是一種治療的手段,護士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健康教育實施的成效,從而影響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在生活護理方面護理人員應該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幫助患者制訂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和運動方案,促進患者早日康復。通過上述對護理工作的優(yōu)化,全方位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結果顯示護理前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護理后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NIHSS評分分別為(7.84±1.53)分和(9.85±1.87)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分別為95.56%(43/45)和75.56%(34/4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綜上所述,對于神經內科患者采用優(yōu)質護理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提高護理滿意度。這表明對于神經內科患者采用優(yōu)質護理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