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瑩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41
整形美容手術指的是利用體型、容貌改變方式彌補外表上或者生理上的不足,進而將患者內心焦慮等負面情緒消除,增強其自信心[1-2]。在此期間,整形護理工作的開展具有一定作用,其有助于患者保持良好心態(tài)[3]。因而,本次研究針對整形護理綜合性護理方法在整形美容門診受術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1.1資料 隨機抽選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62例整形美容門診受術者,以系統(tǒng)抽樣法為基準分組,每組31例;對照組中,男、女分別有18例與13例;最小年齡15歲,最大年齡69歲,均值(35.12±5.63)歲;觀察組中,男、女分別有16例與15例;最小年齡15歲,最大年齡67歲,均值(35.23±5.59)歲;一般資料方面,兩組未見明顯差異(P>0.05)。納入標準:自愿簽署知情研究同意書;排除標準:妊娠及哺乳期婦女;器官功能不全;精神異常。
1.2方法
接受常規(guī)護理者為對照組,仔細評估受術者心理狀態(tài),根據具體因素實施心理調節(jié),同時講解關于整形的內容等。觀察組:整形護理綜合護理。①術前干預。首先,將術前各項準備工作做好,根據具體的操作標準帶領受術者進行檢查工作,并對受術者身體狀況進行評估,在符合手術要求后開展手術。了解每位受術者心理狀態(tài),若不良情緒明顯,則需要先實施心理調節(jié),同時講解術前需要注意的問題。確定具體手術時間。術前,要求受術者站在等候區(qū)域,該區(qū)域具備電視、廣播、報紙、書籍等各種各樣的設備,目的是讓受術者處于放松狀態(tài)。介紹關于美容手術的內容,盡量采用受術者可以理解的方法,多與其交流、接觸,盡可能的改善其緊張心理。其次,將手術位置皮膚準備工作做好。②術中干預。由巡回護士負責接待受術者,并對其精神狀態(tài)進行觀察,采用親切、友好的態(tài)度讓患者放松,同時幫助醫(yī)生進行麻醉、手術等各項操作。幫助患者選取舒適的體位,將手術位置全部暴露出來,并進行麻醉。對手術有關信息進行檢查,詢問受術者個人感受。利用語言交流等方式分散受術者注意力,使其不良心態(tài)得以緩解。與此同時,對受術者生命體征變化狀況密切監(jiān)測,異常狀況一旦發(fā)生,馬上匯報給醫(yī)師。③術后干預。講解術后可能發(fā)生的現(xiàn)象,并對各個區(qū)域準確劃分,針對復診位置詳細告知。叮囑患者日常飲食和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內容,并根據醫(yī)囑服用藥物等。醫(yī)生與患者互相留下聯(lián)系方式。
1.3觀察指標
記錄受術者滿意度程度,總分100分,包括三項指標,依次是滿意、較為滿意與不滿意,評分區(qū)間80-100分、60-79分與<60分。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計數(shù)資料(%)的處理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0.0,以χ2檢驗;兩組對比,差異明顯(P<0.05)。
對照組中,有14例滿意,9例較為滿意,8例不滿意;觀察組中,有17例滿意,12例較為滿意,2例不滿意;滿意度分別是74.19%與93.55%;觀察組更高,與對照組相比存在明顯差異(χ2=4.292;P=0.038)。
整形美容門診受術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許多受術者術前存在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因為受術者是在經過長時間思考后決定手術[4-5]。所以,需要患者想要馬上進行手術,但是手術往往需要預約排隊才可以,這就導致受術者需要進行長時間等待,在此過程中,患者焦慮現(xiàn)象越來越明顯[6-7]。因為部分患者從未采取過手術,所以針對整形美容手術往往存在恐懼心理,而且對于手術帶來的意外事件過于擔憂,而且有些患者因為害怕疼痛、擔心手術結果等,使得心理矛盾升級。因此,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每位患者心理狀態(tài)展開護理工作,在患者預約時,需要及時安排手術,并告知患者手術具體日期[8-9]。與此同時,帶領患者進行全身檢查,若患者年齡較大,需要對患者病史進行詢問,包括高血壓等。術前,通過相應的護理方法改善受術者心理狀態(tài),使其可以順利配合手術[10]。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與對照組分別是93.55%與74.19%,觀察組較對照組高,差異明顯(P<0.05)。由此可見,通過與受術者多交流、溝通,能夠及時了解受術者心理狀態(tài),根據具體誘因開展相應的護理工作,能夠幫助其保持樂觀、積極心態(tài),自愿配合醫(yī)護人員工作[11-12]。
總而言之,予以整形美容門診受術者整形護理綜合干預,不僅能夠改善受術者負面情緒,而且可以縮短護患距離,提高滿意,值得采納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