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麗,李曉菲,王丹宇
(錦州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遼寧 錦州121000)
錦谷22谷子新品種系錦州農(nóng)業(yè)科學院和河北農(nóng)林科學院谷子研究所聯(lián)合選育,以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多抗的錦谷14為母本,以復532×M2為父本,采用雜交育種法育成。
錦谷22號,人工有性雜交于2006年,組合號為1732,2007年種植F1代,進行系統(tǒng)選育,淘汰偽雜株,2008年種植F2代,進行系統(tǒng)選育,淘汰偽雜株,2009年種植F3代,秋后根據(jù)田間株選結合室內(nèi)考種,淘汰偽雜株,篩選出1732-1、1732-2兩份材料。2010年把1732-1、1732-2分別種成株行,2011年種成株系,經(jīng)田間觀察鑒定,在1732-1中選出性狀穩(wěn)定、整齊、產(chǎn)量突出株系,2012年1732-1參加院內(nèi)品系鑒定試驗進行產(chǎn)量初評,平均畝產(chǎn)為401.2 kg,2013、2014年參加院內(nèi)品種比較試驗,平均畝產(chǎn)為409.3 kg,兩年平均比CK增產(chǎn)14.7%。同時進行原種擴繁。
特征錦谷22株高126.8 cm,主莖節(jié)數(shù)13.2個,主穗長22.5 cm,穗型紡錘,褐谷黃米。
特性錦谷22平均生育期為117 d,穗粒重16.21 g,千粒重為2.95 g,出谷率為83.4%,出米率77.2%;豐產(chǎn)性好,苗勢強,抗倒、抗旱、耐澇、耐瘠薄。
錦谷22平均畝產(chǎn)為322.01 kg,居第2位,比對照朝谷13增產(chǎn)7.98%,在7個試點中6點增產(chǎn),1點減產(chǎn)。在大連特種糧研究所試驗點畝產(chǎn)393.97 kg,增產(chǎn)20.38%,在遼寧省職業(yè)技術學院試驗點為497.14 kg,增產(chǎn)9.88%,在錦州農(nóng)科院試驗點畝產(chǎn)215.22 kg,增產(chǎn)9.63%,在丹東市農(nóng)科院試驗點畝產(chǎn)229.45 kg,增產(chǎn)7.84%,在遼寧省農(nóng)科院作物研究所試驗點畝產(chǎn)402.46 kg,增產(chǎn)7.80%,在遼寧省水土保持所試驗點畝產(chǎn)367.07 kg,增產(chǎn)6.31%,在遼寧省風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試驗點畝產(chǎn)148.74 kg,減產(chǎn)17.41%。
種谷子要選擇土質(zhì)疏松,地勢平坦,黑土層較厚,排水良好,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高,合理輪作,把谷種播在上茬沒有種過谷子的地塊上。地塊選好后,要細整地,整好地。
谷子屬耐旱抗瘠薄植物,對土壤要求不十分嚴格,除澇洼地、砂土地以外均可種植。整地要求早動手,土壤化凍一犁深就應及早翻耙起壟,畝施腐熟雞糞、豬糞2000~2500 kg,復合肥10~15 kg,作為基肥。整地要細,以利于根系生長。
搞好種子處理。對谷種進行風篩選、鹽水選,清除秕粒、草籽、雜物等,將種子陰干,然后用藥劑處理。種子要用清水洗,清除秕粒和種子表面的病菌孢子,用35%瑞毒霉按種子重量的0.3%~0.5%拌種,防治谷子白粉病。用50%多菌靈按種子重量的0.5%拌種,可防治粒黑病。用種子重量的0.1%~0.2%鋅硫磷悶種可防治地下害蟲。
適時早播,當氣溫穩(wěn)定通過7℃時開始播種,主要是搶墑播種,整地要細,踩好格子,覆土要均勻一致。播后如遇雨形成硬蓋時,用磙子壓或其他農(nóng)具破除硬蓋,以利苗全苗壯。
提高播種質(zhì)量。對底墑較好,表墑較差的地塊,推掉干土,把種子播在濕土上;對土壤墑情較差地塊,在播前1~2 d把有機肥悶濕,施入土壤中,借墑播種;幼芽拱土時如出現(xiàn)干旱,壓一遍磙子,提墑,以確保全苗??傊Х桨儆嬜龅揭淮尾シN保全苗。
合理密植。一般根據(jù)地勢和土壤肥力進行合理密植,原則是平地、肥力高的地塊,密度大些;坡力、肥力低的地塊,密度小些。一般平地、肥力較高地塊,畝保苗株數(shù)3.5萬~4萬株,坡地、肥力較差地塊,畝保苗3萬~3.5萬株。種子發(fā)芽最低溫度為7~8℃,最適溫度為12~14℃。幼苗不耐低溫,因此確定播期要因地制宜。播種方法采用條播,行距30~45 cm,播種深度3~4 cm。播后鎮(zhèn)壓,畝用種500 g左右。也可以采用行距80 cm,大壟雙行,畝保苗3萬株左右。
定苗一般谷苗在5片葉左右移栽最易成活。及時間定苗,防止苗荒,其中播種量過大的田塊,應及早間定苗。一般在3~5葉時,間定苗較適宜。若幼苗生長較旺,應于午后鎮(zhèn)壓蹲苗。由于谷子播量大,群體密度高,相互爭奪養(yǎng)分,一般要求早間苗,株高4 cm 5葉期就應定苗,株距8~9 cm,需留單株,此有利于分蘗。
基肥。基肥在播種前結合深耕整地一次施入,以農(nóng)家肥為主,要畝施優(yōu)質(zhì)農(nóng)家肥2500~4000 kg,并與過磷酸鈣混合作底肥,結合翻地或起壟施入土中。
種肥。種肥在谷子生產(chǎn)中已作為一項重要的增產(chǎn)措施而被廣泛使用。一般畝施磷酸二銨10 kg,氮肥5 kg作種肥,可促谷苗早生快發(fā),滿足谷子生育期對養(yǎng)分的需要。
追肥。追肥增產(chǎn)作用最大的時期是抽穗前15~20 d的孕穗階段,谷子苗高30~50 kg時,距苗眼6 cm左右,用鋤頭或鎬開10 cm深的溝,每畝均勻撒施氮肥35 kg左右,然后埋土,深施提高利用率。在谷子生育后期,于葉面噴施磷肥和微量元素肥料,也可以促進開花結實和籽粒灌漿。
一是早壓苗,促進根系發(fā)育。在幼苗2~5片葉時,用木頭磙子壓青苗1~2次,以利壯根。二是早間苗、定苗?!肮乳g寸,如上糞”。當苗高3公分時開始間苗,即拿上手就間苗。幼苗5~6 cm時進行定苗,草株留苗,拐子苗,不留死簇子。三是中耕除草。谷子的中耕管理大多在幼苗期、拔節(jié)期和孕穗期進行,一般為2~3次。第一次中耕結合間定苗進行。中耕掌握淺鋤、細碎土塊、清除雜草的技術。進行第二次中耕在拔節(jié)期進行。有灌溉條件的地方應結合追肥灌水進行。中耕要深,同時進行培土。第三次中耕在封行前進行。中耕深度一般以4~5 cm為宜。中耕除松土除草外,同時進行高培土,以促進根系發(fā)育,防止倒伏。四是合理灌水?!昂倒葷扯埂?。谷子是比較耐旱的作物,一般不用灌水,但在拔節(jié)孕穗和灌漿期,如遇干旱,應急時灌水,并追施孕穗肥,促大穗,爭粒數(shù),增加結實率和千粒重。五是防病治蟲。生育期要及時防治黏蟲、土蝗、玉米螟,干旱時注意防治紅蜘蛛,后期多雨高濕,應及時防治銹病。
谷子宜在蠟熟期及時收獲,遲則易于落粒,造成損失。收獲的谷子要束捆置于田間或其他地方,經(jīng)半月左右完成后熟,方可脫粒。充分曬干后,再單獨入庫,妥善保管,謹防霉變,以利種用、食用和飼用。脫粒后的秸稈,要堆垛存放,避免雨淋日曬,降低飼用價值。
谷子的主要病害有谷子白發(fā)病、谷子銹病、谷瘟病、谷子葉斑病及谷子褐條病等。
谷子白發(fā)病幼苗葉表變黃,葉背有灰白色霉狀物,稱為灰背。旗葉期為害株頂端三、四片葉,葉變黃,并有灰白色霉狀物,稱為白尖。此后葉組織壞死,只剩下葉脈,呈頭發(fā)狀,故叫白發(fā)病。病株穗呈畸形,粒變成針狀,稱刺猬頭??捎?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在抽穗前及揚花后噴霧防治。谷子銹病出現(xiàn)在谷子抽穗后的灌漿期,在葉片兩面,特別是背面散生大量紅褐色圓形或橢圓形的斑點,可散出黃褐色粉狀孢子,像鐵銹一樣,是銹病的典型癥狀,發(fā)生嚴重時可使葉片枯死。當病葉率達1%~5%時,可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進行第一次噴藥。隔7~10 d后酌情進行第2次噴藥。
谷瘟病葉片典型病斑為梭形,中央為灰白或灰褐色,葉緣深褐色。潮濕時葉背面發(fā)生灰霉狀物,穗莖為害嚴重時變成死穗??捎诎l(fā)病初期在田間噴65%代森錳鋅500~6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200~300倍液噴施葉面進行防治。
谷子葉斑病主要為害葉片。葉斑橢圓形,大小2~3 cm,中部灰褐色,邊緣褐色至紅褐色。后期病斑上生出小黑粒點,即病菌分生孢子器。發(fā)病初期噴灑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60%防霉寶超微可濕性粉劑800倍液、30%堿式硫酸銅懸浮劑400倍液,每隔10 d左右噴灑1次,連續(xù)防治2~3次。
谷子褐條病發(fā)病時,可用72%農(nóng)用鏈霉素或20%噻菌銅懸浮劑進行葉面噴施,每隔7 d噴1次,最好連噴2~3次。在病害較重的地塊,要剝除老葉,除去無效莖以及過密和生長不良植株,以利于通風透氣,降低溫度。
適宜遼寧省內(nèi)大部分谷子產(chǎn)區(qū)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