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平
星辰大海,詩和遠方。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背嘧又模轮?,無邪之思,正大光明。
中國人民的特質(zhì)、稟賦不僅鑄就了綿延幾千年發(fā)展至今的中華文明,而且深刻影響著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深刻影響著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續(xù)至今、從未中斷的文明,理應為整個世界文明的進程提供“詩和遠方”。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應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為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更大貢獻;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自信,應展示中華民族的特質(zhì),向世界貢獻具有天地大美的“詩和遠方”。
通過大寫意和工筆畫,勾勒和描繪《詩經(jīng)》中的舟船意象,疏瀹五藏,澡雪族類不朽的精神。
中國書香門第的大門上,往往寫有“詩禮傳家”四字,以標榜門風。
在曲阜孔廟東路承圣門后,有“詩禮堂”。清初孔尚任曾在此向清帝玄燁講過經(jīng)書。堂中懸掛著“則古稱先”和“紹緒仰斯文識大識小”,“趨庭傳至教學禮學詩”的楹聯(lián),為清乾隆皇帝題寫。
《論語·季氏》陳亢問于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粚W《詩》,無以言?!幫硕鴮W《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标惪和硕苍唬骸皢栆坏萌郝劇对姟罚劇抖Y》,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p>
錢大昕故居潛研堂內(nèi)“詩禮傳家”牌匾
孔子的教育就是通過詩歌的教育,來喚起學生內(nèi)心最美好的情感,讓他們做人自然的優(yōu)雅起來,然后就能自然的遵守道德準則。辜鴻銘認為,所有偉大的文學作品都能夠啟示、激發(fā)人們對高尚情懷的追求。在評論荷馬以及荷馬的詩歌蘊涵的高貴品質(zhì)時,馬修·阿諾德說:“《荷馬詩歌》和其他一些偉大的文學作品所具有的高貴品質(zhì),就是能夠改造、凈化那些蒙昧的人。”中國學校教育中,會去引導學生思考“美好是什么?愛是什么?正確是什么?丑惡是什么?”等美好和丑陋的區(qū)別問題,激發(fā)學生對美的喜愛,引導善的言行,對惡的厭惡,真正的教育,蒙以養(yǎng)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以文化人,《漢書》:“古之儒者,博學乎《六藝》之文?!读嚒氛?,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倫,致至治之成法也。” 美是純潔道德、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沒有美的滋養(yǎng)的人生必然是單調(diào)的、干涸的人生??鬃诱J為教育是“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其中就包含著對美育的重視。朱光潛先生有句名言:“要求人心凈化,先要求人生美化?!比绻嗌倌甑木袷澜鐩]有童話、歌謠和大自然的云彩、花朵、鳥叫蟲鳴,如果青少年的心靈世界沒有動人的音符和豐富的顏色,如果青少年沒有藝術愛好和藝術修養(yǎng),不可能全面發(fā)展。需要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整個社會的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
《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nèi)容。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shù)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始稱《詩經(jīng)》,并沿用至今。
錢大昕故居潛研堂內(nèi)“詩禮傳家”牌匾
《詩經(jīng)》在內(nèi)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全面展示了中國周代時期的社會生活,開啟了中國詩敘事、抒情的傳統(tǒng),被稱為“純文學之祖”。它確定了中國詩的修辭原則及押韻原則,被稱為“總集之祖”“詩歌(韻文)之祖”,涵養(yǎng)了中國人的風雅。
幾乎所有研究舟船的人都會提到《詩經(jīng)·邶風·谷風》里的“方之舟之”。有沒有想到“諾亞方舟”?漢代許慎先生《說文解字》里舟部、方部按序并列,清代段玉裁先生《說文解字注》對方和舟解釋的十分詳細。
“舟”是什么意思?舟,船也。漢代以前都叫舟,漢代以后叫船,二字轉注。
“方”是什么意思?并船也,并兩船為一。
現(xiàn)存的詩經(jīng)中“邶、鄘、衛(wèi)”放到一起,歷史學家傅斯年認為“《詩》之《邶》《鄘》《衛(wèi)》為北音”,漢代文學家劉向的《說苑·修文篇》:“紂為北鄙之聲,其亡也忽焉”,唐代文學家陸德明先生引用漢代文學家鄭玄先生的觀點,認為邶、鄘、衛(wèi)三個地方,都在殷紂王畿之內(nèi),紂王驕奢淫逸,又逢“三監(jiān)之亂”,民風澆薄。衛(wèi)康叔在周公的指導下,終于使衛(wèi)風有所改變,《春秋左傳》襄公二十有九年,吳公子札觀衛(wèi)風后,曰:“美哉!淵乎!憂而不困也?!焙笫勒?,“變風始作,故作者各有所傷,從其國本而異之”,其中《邶風》開篇是《柏舟》,結尾是《二子乘舟》,亂政傷民,仁者不遇,妻離子散,難民危機,令人不勝感慨。更讓人慘怛于心的是,《鄘風》開篇又是《柏舟》,怨天尤人,孤苦伶仃,然而,仁者之志確乎其不可拔。
楊絳的《洗澡》的第一部分“采葑采菲”,也取自《邶風·谷風》,有采有風,和新聞傳播學的“采風”關系密切。清代文學家辜鴻銘在《中國婦女》中剖析了基于個人的“情人婚姻”和基于社會的“公民婚姻”,甚至把它歸根為戰(zhàn)爭的根源。
《谷風》的同舟共濟,家庭命運共同體,是否體現(xiàn)孔子所說的“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還是司馬遷《史記》所說的:“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禮之用,唯婚姻為兢兢?!边€是司馬光《資治通鑒》所說的:“教化,國家之急務也,而俗吏慢之;風俗,天下之大事也,而庸君忽之?!?/p>
留個話題給您細品《谷風》——
習習谷風,以陰以雨。黽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德音莫違,及爾同死。
行道遲遲,中心有違。不遠伊邇,薄送我畿。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宴爾新婚,如兄如弟。
涇以渭濁,湜湜其沚。宴爾新婚,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發(fā)我笱。我躬不閱,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淺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黽勉求之。凡民有喪,匍匐救之。
不我能慉,反以我為仇。既阻我德,賈用不售。昔育恐育鞫,及爾顛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爾新婚,以我御窮。有洸有潰,既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來塈。
《典籍里的中國》第一集為《尚書》,《尚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神人以和?!?/p>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想信念就是人的志向,高質(zhì)量發(fā)展,立志是關鍵,堅定理想信念,百折不撓。
《詩經(jīng)·小雅》有名為《信南山》的詩,里面有“信彼南山…報以介福,萬壽無疆”的話。亂云飛渡仍從容,風雨無阻更向前,偉大的抗疫精神,自然想起獲得“共和國勛章”的最美逆行者鐘南山院士。
《孔叢子·記義第三》記載,孔子讀《詩》及《小雅》,喟然而嘆曰:“吾于《周南》《召南》,見周道之所以盛也。于《柏舟》,見匹夫執(zhí)志之不可易也。于《淇澳》,見學之可以為君子也。于《考槃》,見遁世之士而不悶也。于《木瓜》,見苞苴之禮行也。于《緇衣》,見好賢之心至也。于《雞鳴》,見古之君子不忘其敬也。于《伐檀》,見賢者之先事后食也。于《蟋蟀》,見陶唐儉德之大也。于《下泉》,見亂世之思明君也。于《七月》,見豳公之所以造周也。于《東山》,見周公之先公而后私也。于《狼跋》,見周公之遠志所以為圣也。于《鹿鳴》,見君臣之有禮也。于《彤弓》,見有功之必報也。于《羔羊》,見善政之有應也。于《節(jié)南山》,見忠臣之憂世也。于《蓼莪》,見孝子之思養(yǎng)也。于《楚茨》,見孝子之思祭也。于《裳裳者華》,見古之賢者世保其祿也。于《采菽》,見古之明王所以敬諸侯也?!?/p>
班固《漢書·地理志》:“邶、鄘、衛(wèi)三國之詩相與同風?!薄囤L》第一篇名《柏舟》,風類名同,意味深長,都可“見匹夫執(zhí)志之不可易也”。
古人說:“志之所趨,無遠勿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無堅不入,銳兵精甲,不能御也?!?/p>
《邶風·柏舟》——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微我無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鑒,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據(jù)。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儀棣棣,不可選也。
憂心悄悄,慍于群小。覯閔既多,受侮不少。靜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諸,胡迭而微?心之憂矣,如匪澣衣。靜言思之,不能奮飛。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卞X鐘書《管錐篇》:“我國古籍鏡喻亦有兩邊。一者洞察:物無遁形,善辨美惡;二者涵容:物來斯受,不擇美惡;如《柏舟》此句。前者重其明,后者重其虛,各執(zhí)一邊。”古鏡今鑒,“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一心一意、一以貫之,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毀其節(jié)。
《鄘風·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兩髦,實維我儀。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側。髧彼兩髦,實維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币荒曛嬙谟诖海橇⒅竞脮r節(jié)。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立志向、有夢想,要比就比誰更有志氣!蘇軾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敝敬娓哌h是學習進步的動力?!盀閷W須先立志。志既立,則學問可次第著力。立志不定,終不濟事?!?/p>
王陽明先生在《教條示龍場諸生》中以四事相規(guī),首曰立志,“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學者曠廢隳惰,玩歲愒時,而百無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則圣矣;立志而賢,則賢矣;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鄉(xiāng)黨賤惡之,如此而不為善,可也。為善則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xiāng)黨敬信之,何苦而不為善、為君子?使為惡而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xiāng)黨敬信之,如此而為惡,可也。為惡則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鄉(xiāng)黨賤惡之,何苦必為惡、為小人?’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睂W習中國文化,深味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會讓人更加深邃、博大、淳樸、靈活。牛年,深味《詩經(jīng)》中的舟船意象,不負韶華,不負習近平總書記“要勵志,立鴻鵠志,做奮斗者”的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