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中杰
《紅周刊》:中芯國際預計2020年的凈利潤為43.32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7.94億元大幅增長,但公司在2020年第四季度實現營業(yè)收入66.71億元,同比增長10.3%的情況下,第四季度扣非后的凈利潤僅0.40億元,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82%,這是為何?
邱諍:中芯國際2020年第四季度扣非后的凈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主要系第四季度計提的存貨跌價損失增加所致,這并不影響公司未來的估值。2020年中芯國際資本開支為57億美元,主要用于擁有實際控制權的上海300mm晶圓廠、控股的北京300mm晶圓廠以及天津200mm晶圓廠的產能擴充。2021年中芯國際計劃的資本開支約為43億美元,其中大部分用于成熟工藝的擴產,其中成熟12英寸產線計劃擴產1萬片,成熟8英寸產線計劃擴產不少于4.5萬片。目前晶圓代工行業(yè)產能緊張,特別是對成熟制程的需求依然強勁,預計中芯國際2021年成熟產能將持續(xù)滿載,公司業(yè)績有望持續(xù)提升。
《紅周刊》:裕興股份2020年實現凈利潤15098.93萬元~16986.29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0%~80%,目前公司總市值僅25億元左右,是否有關注價值?
邱諍:裕興股份業(yè)績大增的主要原因有兩點,其一是受益于公司特色膜和新產品產銷量增長,下半年聚酯薄膜市場需求增加,公司產品毛利率有較大提升。其二是公司新投建的兩條生產線于第三季度竣工投產,聚酯薄膜產銷量增加,營業(yè)收入較上年同期有所增長。
上述兩條生產線分別指年產25000噸功能聚酯薄膜項目和年產2萬噸光學級聚酯基膜項目。其中年產25000噸功能聚酯薄膜項目的建設內容為新建一條功能聚酯薄膜生產線,年產25000噸太陽能電池背板用聚酯基膜,主要包括耐水解型、抗紫外(UV)型、高阻隔型功能聚酯薄膜等。年產2萬噸光學級聚酯基膜項目建設內容一為新建一條光學級聚酯基膜生產線,年產2萬噸光學級基膜,主要包括應用于TFT-LCD、OLED偏光片離型膜、保護膜基膜以及TFT-LCD增亮膜基膜、觸摸屏用ITO膜基膜等。
年產25000噸功能聚酯薄膜項目和年產2萬噸光學級聚酯基膜項目在2020年第三季度處于試生產階段,因此利潤主要體現在第四季度。根據裕興股份的業(yè)績預告計算,公司2020年第四季度的凈利潤約為7000萬元左右,約占全年凈利潤的45%左右,可以看出在上述兩條生產線投產后裕興股份的盈利能力大幅提高,按此分析,公司2021年的業(yè)績有望繼續(xù)提升。除裕興股份外,同行業(yè)的上市公司雙星新材2020年業(yè)績同樣大幅度提升,值得關注。
《紅周刊》:星徽股份主業(yè)在2019年發(fā)生變更后,2020年實現凈利潤25392.50萬元~26562.5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0%~80%,是否可以關注呢?
邱諍:星徽股份在2018年以前主要從事家居五金業(yè)務,主要產品為滑軌和鉸鏈。公司2018年年末收購澤寶技術后,消費電子等產品成為公司新的主業(yè),目前星徽股份的利潤主要來自澤寶技術,因此澤寶技術是星徽股份估值的關鍵。澤寶技術不從事產品的生產制造,全部產品通過委外方式組織產品生產。澤寶技術線上B2C業(yè)務主要面向美國、歐洲、日本市場,主要通過在亞馬遜平臺開立店鋪的方式向個人消費者銷售,為Seller Central平臺形式(第三方賣家),因此目前星徽股份實際上是一家跨境電商。
與澤寶技術主業(yè)較接近的是安克創(chuàng)新,2020年1~9月安克創(chuàng)新的營業(yè)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60.19億元和5.33億元,而同期星徽股份的營業(yè)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34.66億元和2.03億元。雖然無論是產品結構還是盈利能力,澤寶技術都明顯遜色于安克創(chuàng)新,但目前安克創(chuàng)新的總市值接近700億元,而星徽股份的總市值約50億元,不足安克創(chuàng)新總市值的8%,因此雖然星徽股份目前基本面較安克創(chuàng)新遜色,但相比較而言,星徽股份更具估值方面的優(yōu)勢。
《紅周刊》:環(huán)旭電子發(fā)布業(yè)績快報,2020年公司實現凈利潤17.39億元,同比增長37.82%,是否具備關注價值呢?
邱諍:2020年環(huán)旭電子智能手機和智能穿戴產品用SiP模組訂單大幅成長并增加新品類,因此公司的通訊類產品營收同比增長超過40%、消費電子類產品營收同比增長超過30%,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環(huán)旭電子2020年的凈利潤實際大增54.64%。2020年四季度環(huán)旭電子收購Financière AFG S.A.S.100%股權完成交割,2020年12月開始合并報表,2021年公司營收水平有望再次提升。
(本文所涉?zhèn)€股僅做舉例,不做買賣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