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躍
近日,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以下簡稱《規(guī)則》),擬于2021年3月1日起實施?!兑?guī)則》指出,在確有必要的情況下,學校、教師可以在學生存在不服從、擾亂秩序、行為失范、具有危險性、侵犯權益等情形時實施教育懲戒。
教育懲戒是學生良好品行養(yǎng)成和完整人格培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然而在現實中,因教師懲戒學生而引發(fā)的矛盾糾紛之聲不絕于耳,教育懲戒一度成為社會關注、群眾關切的教育熱點問題??陀^上講,對于學生的教育管理,在什么情況下,學校、教師應該實施懲戒,如何實施,該遵循怎樣的程序等問題,歷來爭議很大。由于缺乏教育懲戒的標準、參照及依據,教師難以拿捏和把握懲戒的分寸,一些教師“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管、不愿管。不少家長則陷入“兩難”,既擔憂孩子的不當行為得不到及時糾正,又擔憂教師不當懲戒對孩子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此一現實,凸顯了制度性補漏的緊迫性與必要性。而《規(guī)則》的出臺,也正是因應了這種現實所需。
建立制行動背后,展現了國家以嚴格制度教育管理學生的決心。毫無疑問,在師生與家校關系需要明確厘清,教育懲戒與體罰界限又存在模糊地帶的背景下,《規(guī)則》的內容回應了社會關切的教育熱點問題,無疑為眾多學校、一線教師提供了一部實操手冊。
教育懲戒關乎人才培養(yǎng)的大戰(zhàn)略。一方面,鼓勵于懲戒之外多尋“良策”,講究育人之“術”,懲戒之后善從情感、心理上疏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解開學生思想“包袱”,真正將教育懲戒與積極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另一方面,要建構家校之間、師生之間協同互助、理解尊重的關系和氛圍,盡快營造一個理性健康的教育生態(tài),引導公眾科學深入理解教育,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目標和教育管理手段之間的良性循環(huán)。
(責任編輯: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