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我國教育公平性發(fā)展研究
      ——基于基尼系數的計算與分析

      2021-04-07 07:57:50
      濰坊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 2021年2期
      關鍵詞:基尼系數年限公平

      黎 婧 堯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廣州 510000)

      教育是百年大計之本,跟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密切相關,相互影響。自古以來,中國就萌發(fā)“有教無類”的樸素教育理想,但其蘊含的教育公平理念,在新中國成立以后方能得以實現。2006年,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強調要更加注重社會公平。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要實現社會公平,前提條件是實現教育公平。2013年9月,在聯合國“教育第一”全球倡議行動一周年紀念活動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努力讓13億中國人民都獲得更好更公平的教育。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是建設教育強國,必須要把教育事業(yè)擺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位置。一直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問題,并在政策上高度重視我國的教育公平程度。

      教育公平是一個復雜且層次較多的概念,看待教育公平的角度不同,見解也會有所不同。機會均等是教育公平的集中體現,平等的受教育機會、同等的教育條件屬于每一個公民。教育經濟學的觀點是,教育資源或教育利益分配的公平程度反映了教育公平的程度,公民對當時、當地的公共教育資源自由使用時,就體現了教育公平。教育政策學的觀點是,實現教育公平的前提是要處理好教育利益分配的公平問題,而處理好教育利益分配的公平問題又主要體現在三個階段,分別是:公平的發(fā)展權利和發(fā)展機會;公平的教育資源配置;公平的發(fā)展水平和資格認定。教育公平性的缺乏,會影響經濟的增長,具體表現在個人的創(chuàng)收能力、社會的生產效率及福利水平等方面。教育公平是新時代人們的新訴求,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紛紛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緩解教育中的不公平現象。

      現今許多學者針對教育公平程度的研究,運用多種測度方法,例如:泰爾指數、變異系數、差異系數、麥克勞倫指數、基尼系數等。本文以基尼系數作為指標,衡量教育公平發(fā)展的程度,對2010-2018年我國教育公平總體情況以及2018年省際之間教育公平情況展開實證研究。

      一、測算方法及數據來源

      基尼系數是意大利的經濟學家基尼于1912年提出的,它適用于測量某一地區(qū)收入分配的差異程度。目前,基尼系數的適用范圍不限定在收入分配差異程度的衡量,還擴大到其它分配差異程度的應用分析,現已被廣泛運用于教育評估領域,以此衡量教育公平。托馬斯(Thomas)等學者認為,通過教育成就的存量指標,能夠更加準確地測算出教育基尼系數[1],而薩卡洛布洛斯(Psacharopoulos)等學者提出通過測算人均受教育年限,可以更精確地反映出教育的發(fā)展成就[2]。本文借鑒托馬斯等[1]和杜鵬[3]的研究,基于人均受教育年限的評價指標,測算出教育基尼系數。

      (一)測算方法

      人均受教育年限指某一特定年齡段人群接受學歷教育(包括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年限總和的平均數,可以通過計算人力資本存量,得出接受不同教育年限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的加權平均數,以此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qū)新增勞動力的受教育程度[4]。我國《義務教育法》規(guī)定義務教育的年限是9年,因此,本文的參照標準為9年的人均受教育年限。

      人均受教育年限計算公式如下:

      (1)

      教育基尼系數計算公式為:

      (2)

      在公式(1)中,μ 表示人均受教育年限,i指教育層次,pi和pj表示受過一定教育年限水平的人數占總人口的比例;yi表示每個教育層次的教育年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所顯示的數據,得到各省未上過小學、初中、高中以及中專、大專、本科和研究生各教育層次的人數占總人口的比重,其中2010-2014年的年鑒只顯示了大專、本科和研究生總體的數據,因此把這一群體的人數作為大專及以上學歷的總體,計算其占總人口的比例。根據我國現行的學校教育制度體系,將2015-2018年受教育程度劃分為七個層次。層次一:未上過學或者識字很少,y1=0;層次二:小學階段,y2=6;層次三:初中階段,y3=9;層次四:高中或中專階段,y4=12;層次五:大專階段,y5=15;層次六:本科階段,y6=16;層次七:研究生階段,y7=19。而對2010-2014年大專及以上學歷層次的受教育年限設定為16。在公式(2)中,EL表示教育基尼系數;yi和yj是在不同教育層次上所獲得的教育年限,n是劃分層次的數量(2010-2014年:n=5,2014-2018年:n=7)。

      根據聯合國有關組織規(guī)定,基尼系數反映收入差距程度的標準如表1所示。0.4通常被作為基尼系數評判標準的“警戒線”,若超出“警戒線”,則表示收入分配出現差距。此標準同樣適用于教育基尼系數,教育基尼系數與教育公平程度成反比,即教育基尼系數越高,教育公平程度就越低;反之,教育公平程度則越高。

      表1 基尼系數反映收入差距程度的標準

      (二)數據來源

      按照國家統計局官網的劃分標準,全國有31個省(區(qū)、市)(不包括港澳臺)。本文以2010-2018年《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為來源,選取2010-2018年6歲及6歲以上的人口數據進行測算,分析中國總體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和教育基尼系數,并以2018年的數據為例,分別測算中國31個省(區(qū)、市)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和教育基尼系數。

      二、我國教育公平發(fā)展的總體情況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等相關數據,本文首先測算了全國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和教育基尼系數,結果見圖1和圖2。就全國來看,在人均受教育年限方面,2010-2018年之間,2010年的人均受教育年限最低,僅有8.21080年,2011年迅猛上升,比2010年高出0.63487年,這跟我國在2010年發(fā)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息息相關,綱要的靈魂是推進教育公平,中央及各地方政府高度重視教育的公平性及均衡性,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事業(yè),優(yōu)先保障財政資金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優(yōu)先滿足公共資源對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fā)的需要。隨后幾年,人均受教育年限波動上升,但增長趨勢緩慢。2017年人均受教育年限最高,達到9.20995年,比2010年高出了0.999145年,但在2018年小幅度下降,年限為9.20723。從教育基尼系數上看,2010年的教育基尼系數達到了0.26477的水平,但是2011年大幅度下降,比2010年低了0.04905,這說明以上所提到的綱要發(fā)布之后,教育公平的效果十分顯著。2012-2018年,教育基尼系數基本保持在0.21-0.23之間,變化幅度區(qū)域平緩,但出現較為輕微的反彈,整體上處于比較公平的狀況。

      圖1 2010-2018年我國人均受教育年限

      圖2 2010-2018年我國教育基尼系數

      總體上看,2010年至2018年我國的教育公平問題有所改善,人均受教育年限逐步提高,教育基尼系數逐步降低,這是國家及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的成效。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和財力資源等,例如,在基礎設施上,通過《中國教育統計年鑒》的時序數據得知,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的臺數、擁有多媒體教室的間數、擁有信息技術教師的人數等都在不斷增加[5];在財政性經費方面,我國在2018年就投入了接近3.7萬億元,國內生產總值占比連續(xù)七年保持在4%以上[6]。此外,我國還制定了合理科學的教育制度和政策,例如,先后頒布了《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意見(2012)》《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和《縣域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督導評估辦法(2017)》等多項政策,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以求緩解教育公平的問題。然而,從人均受教育年限看,發(fā)達國家的人均受教育年限為12年,我國跟發(fā)達國家相比,差距依然較大;從教育基尼系數來看,在2000年,部分發(fā)達國家,例如日本、韓國 、美國的教育基尼系數就已經分別在0.25以下、0.2以下、0.17以下[7]。可見,經過十年及以上的努力,我國的教育公平發(fā)展水平依舊與發(fā)達國家有一定的差距,若要達到發(fā)達國家的程度,還有很長的路程要走。

      三、我國教育公平發(fā)展的差異性

      為了清楚了解我國省際之間教育公平發(fā)展的差異,以2018年的數據為例,分別測算出中國大陸省際人均受教育年限和教育基尼系數(見表2)。由此表的結果得出:第一,從人均受教育年限來看,我國的教育狀況已有了明顯改善,其中北京的人均受教育年限最高,上海緊跟其后,天津排在第三位。部分省份(區(qū)、市)的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9年及以上,包括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湖北、湖南、廣東、海南、重慶、陜西和新疆;其余大多數省份都在8-9年之間,但西藏遠遠低于全國的人均受教育年限,離我國9年制義務教育還有很大的差距。第二,從教育基尼系數上看,北京的最低,低于0.2,達到絕對公平的水平,說明北京的教育公平程度在中國大陸范圍內最高;而天津、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湖南、廣東、廣西的教育基尼系數均低于0.2,也達到絕對公平的水平;西藏的教育基尼系數最高,與其他省份教育差距較大;其余省份均在0.2-0.3之間,內部的教育程度比較公平。第三,從總體上來說,人均受教育年限跟教育基尼系數并不成正比。基本上,經濟較發(fā)達的省份(市、區(qū)),其人均受教育年限比經濟欠發(fā)達的都要高;經濟較發(fā)達的省份(市、區(qū)),其教育基尼系數比經濟欠發(fā)達的都要低。經濟發(fā)展水平居于全國前列的北京、上海和天津這三個直轄市,教育發(fā)展公平程度也名列前茅,而西部地區(qū)的貴州、西藏、甘肅、青海和寧夏的經濟發(fā)展相對滯后,導致教育發(fā)展也較為緩慢,存在著較大的提升空間,西藏的教育不公平程度在全國范圍內最為突出。由此可見,地區(qū)的教育不公平性程度與其經濟發(fā)展水平關系密切,我國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差異性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教育公平的差異性。

      表2 2018年中國大陸各省(區(qū)、市)教育基尼系數和人均受教育年限

      此外,我國教育公平發(fā)展的差異性還體現在城鄉(xiāng)之間、農村內部之間、性別之間和少數民族地區(qū)之間。在城鄉(xiāng)之間教育不平衡性方面,胡德鑫[8]通過對不同區(qū)域城鄉(xiāng)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教育基尼系數的測算,得出結論:東中西部地區(qū)城鄉(xiāng)教育發(fā)展水平的差異性依舊明顯,城市與鄉(xiāng)鎮(zhèn)、農村之間仍然反映了地區(qū)的不公平性。在農村地區(qū)教育差異方面,吳振華,張學敏[9]通過測算和分解我國省際及省內農村居民的教育基尼系數,得出結論: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教育投入意愿以及公共資源投入的差異性是影響或決定農村居民教育公平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性別間的教育公平問題上,張學敏、吳振華[10]通過城鄉(xiāng)對比、地區(qū)對比、民族對比和階層對比的多維度分析,基于基尼系數的預測和分解,認為性別間教育不公平的問題仍然突出,且主要發(fā)生在農村、少數民族區(qū)域、西部地區(qū)及下層群體集中的地方。在少數民族地區(qū)教育均等的問題上,李子秦、吳昊[11]以曲率作為權重,對教育基尼系數公式進行改進,以此評估民族地區(qū)教育資源的數據,得知在少數民族地區(qū)中,教育資源不均不僅會對人均產出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而且對經濟增長造成的負面影響跟人均產出成正相關關系。

      四、結論與建議

      由全國教育經費執(zhí)行情況統計的數據得知,我國在教育事業(yè)上投入的經費總額逐年增長,但從2011年起對我國教育公平的整體貢獻力并不顯著,仍需要進一步改善我國整體的教育公平狀況。第一,總體上人均受教育年限在逐年提高,雖然基本實現了九年制義務教育,但增長速度緩慢。2018年,未能達到全國人均受教育年限水平的省份多達13個;全國的教育基尼系數并沒有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反而出現輕微反彈的情況,且教育基尼系數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份多達16個。第二,省份之間的教育發(fā)展不均衡。經濟發(fā)達的省份(市、區(qū))人均受教育年限較長,教育基尼系數較低;而經濟欠發(fā)達的省份(市、區(qū))人均受教育年限較短,教育基尼系數較高。2018年教育基尼系數超過0.25的省份多達5個,且均出現在西部地區(qū),西藏甚至超過0.4,處于教育公平評判標準的“警戒線”位置。第三,我國城鄉(xiāng)之間、農村之間、性別之間和少數民族地區(qū)之間的教育公平差異性仍然明顯。針對以上現狀,提出以下建議:

      (一)轉變教育觀念,促進教育公平發(fā)展

      2017年1月國務院印發(fā)的《國家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中指出,要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優(yōu)化教育結構,以“創(chuàng)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fā)展理念統籌教育發(fā)展。我們必須要發(fā)揮教育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性作用,重視教育的公平發(fā)展,特別要消除部分貧困地區(qū)對女性受教育的偏見,正確認識到教育不公平所帶來的的后果。努力營造區(qū)域教育、城鄉(xiāng)教育、兩性教育等公平發(fā)展的社會氛圍,通過廣播、傳媒等方式宣傳教育的重要地位,調動廣大公民重視教育發(fā)展、支持教育事業(yè)的熱忱,推動他們積極發(fā)掘自身受教育、下一代受教育及區(qū)域教育經濟發(fā)展的無限可能性。

      (二)推進教育精準扶貧,助力教育公平發(fā)展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要推進教育精準脫貧。脫貧致富依賴于教育,貧困地區(qū)的學生也有享受教育的平等機會。個體和社會提升人力資本最主要的途徑是教育,社會生產率的提升與教育所帶來的知識和技能的提升息息相關,并且跟其它物力資本比起來,教育投資的收益率高得多[12]。因此,要繼續(xù)優(yōu)化教育資源配置,逐步縮小區(qū)域、省際、城鄉(xiāng)的差距。針對區(qū)域、城鄉(xiāng)等差距,首先,要繼續(xù)加大對中西部地區(qū)以及其它貧困地區(qū)的教育經費投入力度,增加國家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切實解決教師工資拖欠、辦學條件簡陋、公用經費短缺、欠債、亂收費以及學生的輟學問題;其次,要落實區(qū)域、城鄉(xiāng)教育發(fā)展的協調措施,加強中西部及其它貧困地區(qū)的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中西部地區(qū)、城鄉(xiāng)之間教學資源的互聯互通,并與有地方特色的知識技能相結合,發(fā)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學科及專業(yè)。最后,通過制度建設吸引市場投資,借助社會力量辦學,支持和鼓勵教育人才支援,讓教育資源最大化、最優(yōu)化。

      (三)加強教育立法,保障教育公平發(fā)展

      我國在教育公平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相關法律也逐漸完善。憲法和《教育法》都明確規(guī)定我國公民應該享有教育權和平等的受教育機會,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還增添了對教育救濟的專門性規(guī)定。但針對邊遠貧困地區(qū)和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具體情況,對教育投入金額的大小、教育事業(yè)在財政支出中所應占的比例還需要進一步細化規(guī)定。加強教育法律體系的建立健全,提高公民法律意識,不僅可以讓公民通過合理、有效的途徑維護自己的受教育權利,還可以讓公民真正地享有公正平等的教育機會、教育資源和教育結構,而且基于已有的立法基礎上,制定具體的實行措施,明確細則,不斷完善教育監(jiān)督機制,建立“國家——社會——個人”三位一體的監(jiān)督體系,全方位監(jiān)管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加大力度貫徹教育法的落實。

      猜你喜歡
      基尼系數年限公平
      不公平
      公平對抗
      怎樣才公平
      影響種公牛使用年限的幾個因素與解決辦法
      不同產地、生長年限銀杏葉總多酚含量比較
      中成藥(2017年6期)2017-06-13 07:30:35
      公平比較
      基尼系數
      新視角下理論基尼系數的推導及內涵
      統計與決策(2017年2期)2017-03-20 15:25:28
      全國總體基尼系數的地區(qū)特征研究
      管理現代化(2016年6期)2016-01-23 02:10:51
      體外發(fā)酵法評定不同茬次和生長年限苜蓿的營養(yǎng)價值
      巢湖市| 合山市| 昭觉县| 南澳县| 易门县| 横山县| 浦城县| 林西县| 鄱阳县| 城固县| 区。| 黎城县| 濮阳县| 弥渡县| 瓮安县| 平凉市| 手机| 大埔区| 蒙阴县| 墨玉县| 西乡县| 武定县| 恩平市| 宜兰县| 邹平县| 双流县| 大兴区| 镇江市| 长宁县| 万山特区| 大埔县| 垣曲县| 黔东| 郑州市| 思茅市| 象山县| 祁连县| 宁乡县| 开原市| 阳江市| 兴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