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認識小翎老師
小翎老師原名劉小玲(“小翎”是她發(fā)表兒童文學的筆名),一級作家,編審,小翎文學坊創(chuàng)辦人、導師,廣東省小作家協(xié)會文學導師。從中學時期開始發(fā)表文學作品,出版兒童文學著作六部,曾五次在“廣東兒童文學評獎”中獲獎。并獲廣東新人新作獎、秦牧散文獎、冰心圖書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獎項,是廣東省首屆優(yōu)秀點燈人。
歡迎來到“小翎老師寫作課堂”。
在平時的寫作中,你是否有這些困惑:明明課外閱讀了不少書籍,寫作時仍然做不到“下筆如有神”;寫人、物的文章時,毫無細節(jié),情感缺失;敘事文章選材不新穎,內(nèi)容空泛,缺乏文采……如果這些問題正困擾著你,那就跟隨我們一起走進“小翎老師寫作課堂”吧,在這里,你會學習到怎樣調(diào)動眼、耳、口、鼻、手去觀察事物,怎樣搜集寫作的素材,怎樣抒發(fā)真情實感,怎樣合理展開想象,相信你會從中受益匪淺。
還不趕快跟上?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寫人”是訓練的重點。怎么寫好一個“人”,教科書給出了“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等方法,但實踐起來,我們還是覺得很難把握。為什么呢?因為我們沒有抓住這個人的特點。為什么抓不住特點呢?因為我們沒有認真觀察。
小翎老師把對一個人的觀察放在“動態(tài)觀察”中來訓練,是因為人是會動的。比如:“眨眼睛”“嘟嘴巴”“抓頭發(fā)”“搖搖頭”“拿起來”……這些都是動態(tài)。所以,我們在觀察人的時候,不能只看他的眼睛大不大,嘴唇紅不紅,個子高不高。如果只作靜態(tài)觀察,那么這個人只是一幅畫像,而不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
動態(tài)觀察的重點是時間,就是不能只看“一眼”,而是要堅持一段時間,把動態(tài)的某一段過程“攝錄”下來。動態(tài)觀察的手段是捕捉。捕捉就是發(fā)現(xiàn)對象活動的一個個瞬間,活動中的一個個細節(jié)。因為是捕捉,特別需我們要有耐心和敏銳的目光。
2021年春天,小翎文學坊在海珠湖進行了一次觀察活動。除了靜態(tài)觀察——“凝視一朵花”外,還進行了動態(tài)觀察訓練——看看這個人。
下面是小翎文學坊作業(yè)單
看看這個人——動態(tài)觀察訓練
捕捉對象:在海珠湖找到一個人進行跟蹤觀察(男、女、不同年齡段的人等)
外貌:(面貌、衣著、身型等,要留意拿著什么)
動作:(他/她在做什么,要有動作的連貫性)
神態(tài):(臉部活動,并猜測對象的心情)
連續(xù)動態(tài)(這段時間對象在做什么)
經(jīng)過這樣的觀察訓練,學員們寫出來的“人物肖像速寫”就不一樣了。請看:
佳作類片段
在公園里,我遇到了一個穿黑色衣服的阿姨,她女兒不見了,非常焦急,一直在東張西望。她見到盤老師,問:“見到我女兒嗎?”盤老師說:“沒有?!彼旨奔泵γν白呷チ?。
——三年級? 何灝恒
小翎老師點評:能抓住人物心理變化表現(xiàn)在行動、語言上的特征,“東張西望”這個詞很有畫面感,但表現(xiàn)“焦急”的神態(tài)沒有寫出來。
我看到一個孩子,她戴著紫色的蝴蝶結(jié),穿著粉紅色的裙子,拿著面包喂魚,自己也張大了嘴巴。突然間看到孩子的俏皮、童真和那稚嫩的表情,會把所有的煩惱融化。
——四年級? 劉晨熙
小翎老師點評:外貌描寫順序正確,人物的動作“自己也張大了嘴巴”這個捕捉很獨到。通過人物描寫轉(zhuǎn)到作者自己的情緒變化,有升華。雖然簡單,但可以加分。
一個戴著太陽帽的阿姨站在路中央,她背著一個沉重的旅行包,手上的手機似乎無法緩和她焦急的心情。“快回來呀,快回來呀!上天保佑他吧!”她呢喃著。她抬起頭環(huán)顧四周,失望地搖了搖頭,“已經(jīng)一個小時了,可惡的,怎么還不回來呢?”她跺了跺腳,向公園廣播室走去。
——六年級? 孫濰肖
小翎老師點評:濰肖這幅人物肖像是有動感的,在人物描寫訓練中算是比較高級別的。沒有一個字敘述,純描寫,也沒有直接描寫人物的外貌,而是通過道具(沉重的背包、手機)準確地刻畫了人物焦急的心情。動作方面:背、呢喃、環(huán)顧、搖頭、跺腳等,用詞準確,渲染了當時的氣氛。一句“向公園廣播室走去”,已經(jīng)讓讀者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很有文學范。加分。
在“雁來棲”,我看到了一位與眾不同的阿姨。她雙手持著攝像機,一動不動地盯著島上的鳥兒,仿佛要記錄鳥兒的每一個動作,仿佛這些動作都要成為她的珍貴名片。一分鐘,五分鐘,十分鐘,她仍然一動不動,像雕像那樣。一旁的人的說話聲似乎都在她的耳邊消失了,她的鏡頭在不停地轉(zhuǎn)動,她的表情是那么的陶醉,就像世上的一切都與她無關(guān)。
——六年級? 關(guān)錦焱
小翎老師點評:和上一篇相反,錦焱寫的是靜。真的很靜哦,像雕像一般一動不動。這就是工夫!把一個沉迷于攝影創(chuàng)作的阿姨描畫出來,形象鮮明。而且,老師還發(fā)現(xiàn),錦焱也陶醉在自己的寫作中呢。津津有味地觀察,津津有味地描寫。好享受。
那個人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眼里盡是藏不住的溫柔的光。被白襯衫映著的俊秀的面容,盛著少年獨有的朝氣,仿佛帶著美好的希望。他身上的襯衣懶懶散散地搭著,目光平添一份漫不經(jīng)心,透著屬于少年的肆意。這是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他好像正在發(fā)光。
——六年級? 夏藝軒
小翎老師點評:用抒情的筆調(diào)描寫一個少年,帶著民國風的語調(diào),顯示出藝軒的文學追求。文字一如那個少年,真有點漫不經(jīng)心,讀起來,就像這四月的風。舒服。加分。
A類片段
穿著粉色的KU DOU,光著腳YA,一搖一擺地走著,一雙水汪汪的眼睛,正盯著餅干,口水“飛流直下三千尺”。
——二年級 佚名
小翎老師點評:這是一位很有靈氣的小同學,將來必會閃光。你看他把一個小孩子寫得多么生動。“一搖一擺”“水汪汪”“飛流直下”……可惜沒有主語。寫人的片段最好能點出這個對象的身份,如小男孩,叔叔,大媽等。
看見了一個大媽,穿著粉色的衣服,穿著白色的褲子,戴著紅色的帽子。
——三年級 佚名
小翎老師點評:這位是剛上了兩節(jié)課的小同學,完全沒有基礎(chǔ)。但還是能把遇到的人寫出來。這類描寫屬于觀察不夠細致,還沒有掌握人物描寫的要領(lǐng)。
人物描寫是一個很好玩的寫作訓練,美術(shù)學習中有一項訓練叫“速寫”,我們文學也可以做到。平常多觀察,用文字來進行“人物速寫”,既能練筆,又能豐富自己的寫作素材。
除了觀察人,我們還可以觀察動物,以下是小翎老師給出的觀察訓練作業(yè)單,大家可以試試看。
動物觀察作業(yè)單
動物名稱:
外貌:(頭部、身體、顏色等)
動作:
作息:
飼食時的狀態(tài):
特別之處:
如果能做好這樣的觀察記錄,當老師出《我的動物朋友》這一作文題時,你一定能寫出好文章。
附名篇賞讀
小刺猬
[蘇聯(lián)]普里什文
有一次,我沿著村邊的小河散步,發(fā)現(xiàn)一叢灌木底下有一只小刺猬。于是,我找到一根小木棍,把它撥到我的帽子里,回了家。
……不一會兒,小刺猬徑直向報紙奔去,它圍著報紙轉(zhuǎn)圈兒,用爪子撥弄著,發(fā)出“窸窸窣窣”的聲音,最后很巧妙地用刺扎破了報紙的一角,把報紙蓋到了自己身上,連拖帶拽搬到了床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