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珂
我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初中畢業(yè)那年,困窘的家庭狀況迫使我不得不輟學(xué),想找個工作掙點(diǎn)兒錢。工作很難找,那些日子我的心總是被愁云籠罩著。
一天,我初三的班主任王老師找到我,要我陪她逛街,說是要給小女兒買一身衣服。我們看中一條裙子,王老師讓我試穿一下,穿著很合適,王老師便買下了。然后我們又買了一身衣服。回家的時候,王老師說衣裙其實是給我買的,我推說不要。王老師說,其實,我想要你幫個忙。那年小城的公用電話剛剛興起,王老師家里開了個電話亭。她說:“你來幫我看電話亭,好嗎?”那一刻,我的眼睛潮濕了。
電話亭在十字路口,毗鄰中小學(xué),生意很不錯。有一天,我找了幾本閑書來看,一位老師建議說:“你也可以賣些書的?!毙瞧谔斓臅r候,我和王老師去了一趟省城,進(jìn)了一些圖書。我們的書攤剛擺出來,便受到大家的歡迎,有的人一買就是幾本。那些過路的,也樂意在這里歇歇腳,看看書,不久,這個電話亭就熱鬧起來了。
月底的時候,王老師說賣書的錢應(yīng)該歸我,我推讓了幾次,最后收下了。我知道她是有意幫我。后來我才知道,在電話亭賣書是要辦證的,而且每月都要付費(fèi)。這一切,王老師從來沒有向我提過。第二年,我去了一個小紗廠工作,便不再看電話亭了。
那年的電話亭給我的,除了溫暖,還有源于內(nèi)心深處的感動。幾年后,王老師退休了,去了她女兒所在的城市。好多年沒有見到她了。王老師給我的衣服,后來我捐給了希望工程,我想,不管哪個貧困的女孩穿上這些衣服的時候,一定會感到很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