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凌菲
佛經(jīng)中有一句話是“日拱一卒無有盡,功不唐捐終入海”,意思就是說只要每天都努力、進步一點點,那么付出總會有回報,這個一直努力的人也終會有所成就。
每當有人說自己雖然付出了努力但一無所成時,都會用“外行看熱鬧,內(nèi)行看門道”做借口安慰自己,但事實上,哪有什么天生的內(nèi)行或是外行,不過是有的“外行”總是有著逆水行舟的勇氣,在選擇了前行的方向之后就一往無前、永不言棄;而有的“外行”憧憬和向往的卻永遠只是那個虛妄而美好的遠方,既不想付出汗水和熱血,也沒有逆流而上的堅定和魄力。我想“外行”與“內(nèi)行”之間的差距,在大多數(shù)時候大概也只在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努力”吧。
美國NBA球星科比曾以一句:“我知道每天洛杉磯凌晨四點半的樣子”激勵了無數(shù)熱愛籃球、執(zhí)著追夢的年輕人。殊不知,賽場上難以超越的王者亦是訓(xùn)練場上留下最多汗水的平凡人。單場比賽81分的記錄是他用一個一個凌晨四點半開始的練習日、一天一天不投進一千個球絕不休息的自我約束實現(xiàn)的。更是留存于世永遠的曼巴精神。雖然科比因為意外離開人世,但我想,他留給我們的絕不僅僅是籃球史上難以突破的成就和再難達到的高度,更加是勵志的奮斗經(jīng)歷和“日拱一卒”的曼巴精神。
同樣通過“日拱一卒”,最終實現(xiàn)“功不唐捐”的還有西晉時期令“洛陽紙貴”的《三都賦》作者左思。左思從小反應(yīng)遲鈍,訥于言詞,卻有一個成為文壇大家、記錄天下風貌的心愿。盡管家人和同伴都覺得他如論如何最終也只能種地為生,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努力,為了敦促自己時刻不停止思考創(chuàng)作,他甚至在家中茅廁都備有紙筆。終于在十數(shù)年的積累后,將自己對魏蜀吳三都的山河美景、民俗風情等匯聚于《三都賦》之中,最終令這本書聞名各地。左思并非靠天生的才華輕松完成了《三都賦》,而是靠著一點一滴的積累和努力才有了那流傳千古的成就。
正所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做三四月的事情,到七八月自有答案,或許最終想要獲得成功確實需要一定的運氣和天分,但對世上的絕大多數(shù)事情而言,努力都是樓房磚石一樣無論如何都不能缺少的基石。愿我們都可以通過努力和奮斗實現(xiàn)理想,擁有精彩、無憾的生命。
上海市虹口高級中學(xué) (上海市 20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