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熊,劉若鴻,謝川,董鴻斐,吳俊,孫紅玉,湯禮軍
(1.川北醫(yī)學院 臨床醫(yī)學系, 四川 南充 637100;2.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 全軍普通外科中心, 四川 成都 610083)
重癥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種由胰腺局部病變誘發(fā)機體瀑布式炎癥級聯(lián)反應的炎性疾病,其發(fā)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1]。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SAP患者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2]。其中,急性腎損傷(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SAP最為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也是導致SAP 患者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3-4], 同時SAP的嚴重程度和腎損傷的程度呈正相關[5]。而胰腺炎相關性腹水(pancreatitis associated ascitic fluids,PAAF)中的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IL)等炎癥因子和淀粉酶、脂肪酶、內(nèi)毒素等毒性物質經(jīng)腹膜重吸收入血是AKI發(fā)生的重要原因[6-8]。此外,PAAF所形成的腹內(nèi)高壓可造成腎臟的缺血損傷[9]。因此,早期去除PAAF可能對SAP相關性AKI有治療作用。
我中心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早期腹腔穿刺引流(abdominal paracentesis drainage,APD)可以顯著降低血清中IL-6、TNF-α、胰酶等毒性物質的濃度[10]。據(jù)此,推測APD對SAP相關性急性腎損傷亦有保護作用。同時,傳統(tǒng)AKI診斷缺乏敏感度、特異度,且存在明顯延后性,導致在SAP患者中往往肌酐、尿量還未明顯改變時就可能已發(fā)生腎臟的急性損害[11]。因此,更突顯早期行APD治療對SAP患者腎損傷預防及治療的重要性。但APD治療改善SAP患者腎損傷的具體臨床療效尚不清楚。為此,本研究收集西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近9年的SAP患者數(shù)據(jù),通過回顧性對照研究,探討APD是否對SAP相關性急性腎損傷具有保護作用,試圖為SAP相關性AKI的早期預防及治療提供臨床依據(jù)。
納入標準:(1) 符合SAP 診斷,其診斷參考2012年亞特蘭大修訂版關于胰腺炎疾病診斷及分類標準的國際共識[12];(2) 入院后3 d內(nèi)盆/腹腔積液≥100 mL,有安全穿刺路徑;(3)年齡18~70歲;(4) 于發(fā)病72 h 內(nèi)入院,我院為第一首診單位; (5) APACHE II評分≥8分。排除標準:(1) 因急腹癥或為明確診斷已行剖腹探查術患者;(2) 急性胰腺炎繼發(fā)于外科手術或ERCP;(3) 惡性疾病所致的胰腺炎;(4) 伴有原始急慢性腎臟疾病者或服用具有腎毒性藥物的患者;(5) 伴發(fā)腫瘤患者。
AKI定義:48 h 內(nèi)血清肌酐(C r)上升 ≥26.4 μmol/L,或較基礎值增加≥50%,和/或尿量<0.5 mL/(kg·h)達6 h。AKIN分期標準:根據(jù)血清Cr的改變和尿量的變化將急性腎損傷分為 3期:I期為血清Cr升高>26.4 μmol/L或者是升高到基線的150%~200%,伴有或不伴有尿量少于 0.5 m L/(k g·h)且時間>6 h;II 期為血清C r升高到基線的200%~300%,伴或不伴尿量少于 0.5 mL/(kg·h)且時間>12 h;III期為血清Cr升高至基線的300%以上或者血清Cr量不少于354 μmol/L,且急性增加不少于44 μmol/L,伴有或不伴有尿量少于0.3 mL/(kg·h),時間>24 h或無尿12 h。
在選擇病例的時候盡量保證統(tǒng)一變量(單因素變量),未行APD治療患者:在胰腺炎早期行常規(guī)基礎的保守治療(禁食、持續(xù)胃腸減壓,解痙、鎮(zhèn)痛,抑制胰酶、胃酸分泌,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抗生素預防或治療感染,盡早腸內(nèi)營養(yǎng)支持)。行APD治療患者:在保守治療基礎上使用行APD治療(保守治療+APD)。
APD治療主要針對腹腔或盆腔積液,將APD簡單定義為超聲引導下經(jīng)皮腹腔穿刺置管引流。研究中行APD治療時間均于入院3 d內(nèi)進行(根據(jù)積液情況,通常為入院第1、2天)。
APD干預指征:超聲提示盆/腹腔積液≥100 mL,存在安全、可行的操作路徑(穿刺路徑能較好的避開腹腔各臟器),凝血功能未見明顯異常,腹部皮膚表面未見明顯感染征象。APD操作流程:APD治療通常在經(jīng)驗豐富的影像醫(yī)生指導下,于本中心內(nèi)鏡室進行操作。開始采用8 F引流管引流3~5 d,以后5~10 d根據(jù)引流效果及患者病情進展情況,可于擴皮后適當?shù)闹鸩礁鼡Q管徑較大的引流管引流,其最大管徑為22 F,直至引流充分。
APD置管數(shù)量及部位的選擇:首先根據(jù)超聲和(或)CT 明確胰源性腹水積聚于腹腔的具體位置(腹腔積液常積聚于左、右結腸旁溝以及盆腔),然后根據(jù)腹腔積液位置分別穿刺置管引流(穿刺選擇通常為左、右結腸旁溝及下腹部)。無論APD數(shù)量的多少、部位的差異以及管徑的大小,其目的均為了充分引流腹腔積聚液體。
APD拔管指征:(1) 連續(xù)2 d內(nèi),引流管引流出少于10 mL/d的非濃性積液,復查血淀粉酶正常;(2) 連續(xù)的CT掃描或超聲復查未發(fā)現(xiàn)明顯積液殘留;(3) 患者臨床癥狀有所緩解,如患者未出現(xiàn)發(fā)熱,恢復正常飲食,能進行日?;顒拥取2糠峙R床癥狀緩解、一般情況恢復較快的患者,可于早期帶管出院。醫(yī)護人員在出院前向患者交代導管護理和灌洗的注意事項,定期于門診隨訪,根據(jù)引流情況決定拔管時機。由于APD操作簡單、規(guī)范,已于本中心胰腺炎的臨床診治中開展多年,嚴格掌握適應癥,并規(guī)范化護理。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未出現(xiàn)明確的APD相關感染、出血、胃腸道穿孔等并發(fā)癥。
以“重癥急性胰腺炎”作為關鍵詞檢索我中心胰腺炎數(shù)據(jù)庫及醫(yī)生工作站再次核對相關指標及相應時間。選取2011年1月—2020年1月入西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住院治療的SAP患者。各亞組內(nèi)APD組和非APD組均在性別組成、年齡分布、致病原因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表1)。通過中心數(shù)據(jù)庫及臨床工作站采集數(shù)據(jù)時間節(jié)點(入院后7 d)的相關觀測指標。首要觀察指標:(1) 急性腎損傷分期變化情況(檢測時間點:入院/穿刺后1、2周內(nèi));(2) 腎功能相關指標(Cr、尿素、尿酸、胱抑素-C)。次要觀察指標:IL-1、IL-6、IL-8、TNF-a、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等炎癥相關指標,APACHE II評分(APACHE II取時間節(jié)點前48 h最高值)。由于患者記錄數(shù)據(jù)時均以穿刺/入院后N天為時間節(jié)點,故選擇最近時間節(jié)點代替。該研究具體流程圖如圖1所示。
表1 兩組SAP 伴發(fā)PAAF 患者一般資料對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SAP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PAAF
圖1 研究流程 Figure 1 Study process
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0處理分析數(shù)據(jù)。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分析采用t檢驗,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t檢驗,組內(nèi)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百分比)[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校正χ2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KI組內(nèi),行APD 的患者中有24 例患者于 2周內(nèi)AKIN分期降期,降期率80.0%,0例升期,升期率0.0%;未行APD的患者中有14例于2周內(nèi)AKIN分期降期,降期率51.9%,5例升期,升期率18.5%;行APD患者的降期率明顯高于未行APD患者(χ2=5.067,P=0.024),而升期率明顯低于未行APD患者(P=0.019)。非AKI組內(nèi),行APD的患者中于2周內(nèi)無AKIN分期降期病例,降期率0.0%,3例升期,升期率4.6%;未行APD的患者中2周內(nèi)無AKIN分期降期降期病例,降期率0.0%,11例升期,升期率17.2%;行APD的患者急性腎損傷發(fā)生率明顯低于未行APD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4.6%vs.17.2%,χ2=5.268,P=0.022)(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AKIN 分期 [n(%)]Table 2 AKIN stageS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n (%)]
AKI組與非AKI組中,無論是否行APD治療,其治療前腎功能指標(C r、尿素、尿酸、胱抑素-C)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7 d后,與治療前相比均明顯降低(均P<0.05),且兩組內(nèi)行APD患者的腎功能指標降低程度均明顯大于未行A PD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腎功能相關指標治療前后變化(±s)Table 3 Changes in renal function related indicatorS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s)
表3 兩組患者腎功能相關指標治療前后變化(±s)Table 3 Changes in renal function related indicatorS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s)
注:1)與治療前比較,P<0.05Note: 1) P<0.05 vs.the value before treatment
指標 AKI 組(n=57) 非AKI 組(n=129)APD(n=30) 保守治療(n=27) t P APD(n=65) 保守治療(n=64) t P Cr(μmol/L) 治療前 203.6±91.9 202.9±95.9 0.025 0.98 70.4±19.6 67.2±22.6 0.885 0.378 治療后 99.6±52.31) 139.4±75.71) 2.286 0.027 53.3±13.41) 60.0±17.31) 2.48 0.014尿素(mmol/L) 治療前 13.2±5.4 12.3±5.6 0.587 0.560 5.2±2.2 5.1±2.3 0.199 0.843 治療后 7.1±2.51) 9.5±5.41) 2.136 0.04 3.7±1.71) 4.5±1.91) 2.647 0.009尿酸(μmol/L) 治療前 421.7±119.6 408.4±117.3 0.423 0.674 276.6±116.3 253.4±103.1 1.202 0.232 治療后 181.8±78.81) 291.0±115.11) 4.217 0.001 172.1±63.51) 200.3±80.81) 2.208 0.029胱抑素-C(mg/L) 治療前 1.9±1.2 1.9±0.9 0.036 0.971 0.8±0.2 0.7±0.2 0.248 0.804 治療后 1.3±0.81) 1.7±0.91) 2.109 0.040 0.6±0.21) 0.7±0.21) 2.254 0.026
AKI組與非AKI組內(nèi),無論是否行APD,其治療前炎癥指標(IL-1、IL-6、IL-8、TNF-a、CRP)及APACHE II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7 d后,炎癥指標與APACHE II評分均降低(均P<0.05),但行APD患者炎癥指標與APACHE II評分的降低程度均明顯優(yōu)于未行APD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表4)。
表4 各組患者炎癥指標及APACHE II 評分治療前后變化(±s)Table 4 Changes in inflammation indexes and APACHE II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s)
表4 各組患者炎癥指標及APACHE II 評分治療前后變化(±s)Table 4 Changes in inflammation indexes and APACHE II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s)
注:1)與治療前比較,P<0.05Note: 1) P<0.05 vs.the value before treatment
指標 AKI 組(n=57) 非AKI 組(n=129)APD(n=30) 保守治療(n=27) t P APD(n=65) 保守治療(n=64) t P IL-1(pg/mL) 治療前 14.5±9.9 14.7±19.8 0.03 0.976 8.4±6.1 8.4±3.9 0.023 0.982 治療后 5.5±4.11) 8.4±2.91) 3.114 0.003 5.5±2.11) 6.3±2.21) 2.003 0.047 IL-6(pg/mL) 治療前 90.2±31.9 96.7±51.1 0.582 0.563 83.8±36.2 80.6±55.5 0.393 0.695 治療后 50.2±47.31) 74.7±40.91) 2.079 0.042 36.9±25.51) 50.5±22.31) 3.236 0.002 IL-8(pg/mL) 治療前 45.3±26.8 41.8±21.3 0.551 0.584 56.9±40.7 61.3±40.9 0.609 0.544 治療后 19.4±24.51) 31.0±15.51) 2.108 0.04 32.3±23.21) 41.8±20.71) 2.456 0.015 TNF-α(pg/mL) 治療前 22.4±16.7 21.8±10.7 0.167 0.868 18.0±16.9 17.6±6.9 0.179 0.858 治療后 13.1±7.51) 17.5±7.91) 2.18 0.034 10.2±7.31) 15.2±9.41) 3.384 0.001 CRP(mg/L) 治療前 200.6±107.4 195.9±116.6 0.155 0.877 182.4±83.5 177.1±76.8 0.375 0.709 治療后 122.0±59.51) 165.2±73.81) 2.442 0.018 100.7±56.61) 134.5±63.41) 3.194 0.002 APACHE II 評分 治療前 18.2±5.1 17.7±3.0 0.421 0.676 16.0±3.7 16.7±4.1 0.902 0.369 治療后 10.3±1.81) 13.3±2.21) 5.573 0.001 10.5±3.31) 12.6±3.91) 3.23 0.002
近年來,我中心采取早期APD治療伴有大量PAAF的SAP患者取得顯著療效,其作為保守治療與PCD治療之間的橋接治療新策略,可作為目前國內(nèi)外普遍認可的升階梯治療[15]方案的有效補充[16-17]。同時,大量基礎研究[18-25]表明,APD對SAP胰腺及其相關肺臟、心臟、肝臟、腸道等遠隔器官損傷均具有明顯預防及治療作用。然而,目前關于APD與SAP相關性AKI研究報道較少[26]。本臨床研究首次發(fā)現(xiàn)對伴有PAAF的SAP患者早期行APD治療不但可有效降低已發(fā)生AKI患者腎損傷分期,減少未發(fā)生AKI患者腎損傷發(fā)生率,而且可有效降低腎功能指標及改善患者炎癥狀態(tài),對腎損傷起預防及治療作用。
早期APD及時引流出PAAF為何會對SAP相關腎損傷具有保護作用?一方面,研究[27]證實,PAAF并不是沉默的旁觀者,其含有大量的TNF-α、白細胞介素及蛋白酶類,是一個巨大的毒性物質“儲藏室”。早有研究發(fā)現(xiàn)[7],腎細胞的過度凋亡與血清、腹水中的TNF-α有關。新近研究[28]發(fā)現(xiàn),高水平的TNF-α可促進腎血管內(nèi)皮粘附分子的表達,使大量粒細胞聚集,從而誘導內(nèi)皮細胞更具促凝血表型,影響腎微循環(huán)。此外,白細胞介素(IL-1、IL-6、IL-8)是一組由TNF-α誘導過度激活的白細胞廣泛表達的細胞因子,其在SAP相關AKI的進展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 用[29-30]。這些介質通過激活JAK/STAT信號通路誘導內(nèi)皮細胞和腎小管上皮細胞合成內(nèi)皮素-1,促進血管收縮,從而損害腎功能,甚至加重腎小球內(nèi)皮細胞和系膜細胞的損傷[31]。由此可見,PAAF中TNF-α、IL-1、IL-6、IL-8重吸收入血可對腎臟產(chǎn)生極大危害。而本研究結果中,無論是AKI組還是非AKI組中,相比未行APD治療患者,APD治療患者的TNF-α、IL-1、IL-6、IL-8血清濃度均更低(均P<0.05)。另一方面,PAAF所形成的腹腔內(nèi)高壓可降低腎動脈血流量并減少腎皮質的灌注,損害腎小管和腎小球功能,并顯著降低尿量,造成腎缺血損傷[9]。基于上述分析及本試驗結果可得知,早期APD治療不但可及時引流出PAAF中TNF-α、IL-1、IL-6、IL-8等炎癥因子,有效改善SAP患者全身炎癥狀態(tài),防止其對腎臟的毒害作用,而且可通過降低腹內(nèi)壓進而避免腎臟的缺血損傷,對SAP相關性AKI具有保護作用。
AKIN分期標準為SAP患者AKI的早期診斷及腎損傷分期提供依據(jù),進而可針對AKI不同分期行更為適當?shù)闹委?。本研究通過對比分析SAP患者入院時及治療后2 周內(nèi)A K I 分期變化情況,觀察非AKI組內(nèi)結果顯示,APD治療患者AKI發(fā)生率為4.6%,明顯低于未行APD治療患者的17.2%(P<0.05);觀察AKI組內(nèi)結果得知,APD治療患者AKI降期率為80%,顯著優(yōu)于未行APD患者的51.9%(P<0.05)。綜上,早期APD治療不但可預防SAP相關性AKI的發(fā)生,還可有效降低已發(fā)生AKI的腎損傷分期,防止其腎損傷的進一步加重進而行腎臟替代治療,有效降低SAP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及患者醫(yī)療負擔,臨床療效顯著。
此外,通過對兩組內(nèi)SAP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Cr、尿素、尿酸、胱抑素-C)的比較分析發(fā)現(xiàn),APD治療患者各指標降低程度均優(yōu)于未行APD治療患者,更直觀說明早期APD治療對SAP患者腎損傷有保護作用。同時,疾病嚴重程度評分也表明,行APD治療對SAP并發(fā)AKI的臨床療效顯著。
然而,本研究發(fā)現(xiàn),入院時未診斷AKI的患者在行APD治療后仍有部分患者肌酐出現(xiàn)升高并達到診斷AKI標準。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如下,SAP是一種伴發(fā)多器官損傷的全身炎性疾病,各器官之間可能形成網(wǎng)絡調(diào)節(jié)機制而相互影響。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SAP時腸道易發(fā)生屏障功能障礙[23],大量細菌及內(nèi)毒素發(fā)生移位進入循環(huán),進一步刺激全身炎癥反應導致SIRS及MODS的發(fā)生。而內(nèi)毒素移位可刺激腎臟內(nèi)皮素的表達進而導致腎血管收縮,進一步造成腎臟的缺血損傷[32]。基于此,筆者考慮行APD治療后仍出現(xiàn)部分患者AKI的發(fā)生可能是腸屏障功能障礙后持續(xù)的大量炎性介質產(chǎn)生和內(nèi)毒素移位后的結果。然而,關于SAP相關各器官損傷導致腎損傷機制復雜,尚需進一步研究。
綜上,對于入院時無論是否合并AKI的SAP患者,早期行APD治療不但可有效降低已發(fā)生AKI患者腎功能分期,減少未發(fā)生AKI患者腎損傷發(fā)生率,而且可有效降低腎功能指標及改善患者全身炎癥狀態(tài),對預防及治療SAP相關性AKI臨床意義顯著,值得推廣。雖然,APD在預防及治療SAP相關性AKI方面表現(xiàn)出較大的臨床應用價值,但該研究為單中心回顧性對照研究,部分相關指標無法收集,希望在后續(xù)的研究中能進行前瞻性、多中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