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鵬飛
(咸陽師范學院 文學與傳播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傳統(tǒng)工作內容之一。大學教育與中學教育有著顯著的差別,其中最突出的一點便是二者的管理方式有著天壤之別。中學通常采取的是集中密閉式的教育管理模式,而大學采取的則是開放式的教育管理模式[1]。一方面,這種教育管理模式對促進學生接觸社會,幫助學生樹立自己的自律意識有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開放式的教育管理模式也為高效管理帶來了很多工作。尤其是隨著近些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生活方式和思維習慣的極大改變,大學教育管理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
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雖然是高校開展的傳統(tǒng)的內容之一,但是隨著社會形勢的不斷變化,人們在生活水平以及生活習慣上都發(fā)生了巨大轉變,傳統(tǒng)的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已經不能夠再滿足當前高校發(fā)展的需求。教育的發(fā)展是一個全面綜合的過程,加強教學管理水平是提高一所大學教學能力必不可少的過程。
1)促進大學生健康全面成長。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我國大學生數量正在激增。這些人大多是00后和90后,擁有和老一輩完全不一樣的生活經歷,在生活習慣、處事方式上有著很大的差異。因此,需要高校進一步發(fā)揮教育管理作用來保證這些大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大學不僅是教書的地方,更是育人的地方。再加上當前快節(jié)奏的社會生活以及多元化的價值觀念,學生又正處在自己三觀的形成期,很容易受到來自網絡上或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這時候就需要學校充分發(fā)揮其作用來引導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
2)為教學活動有效開展提供保障。大學課堂比高中課堂要更加寬松開放。有些大學的有些專業(yè)采取大班授課的教學方式,一個老師往往需要面對幾百個學生來進行教學活動,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師不可能花費大量時間去維持課堂紀律。因此,教學活動開展的有效性十分依賴學生上課的自律性。有些學生沉迷網絡游戲,逃課、曠課成為日常習慣,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業(yè)。因此,為保障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學校需要進一步加強教育管理工作。
3)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高校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體現在教學本身,更體現在高校教育管理水平上。一所優(yōu)秀的大學不僅有卓越的科研成果與師資力量,更有高效率、高水平的教學管理體系。大學是一個龐大的機構,整個機構教學活動的開展依賴于這個機構教育管理水平的高低。面對成千上萬的學生,如何有效組織師生開展教學工作是一個大問題。另外,高校教育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高校不僅要制定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案和教學體系,同樣應當想辦法讓自己的教學方案或教學體系得到充分的發(fā)揮,達到應有的作用和價值。而高校教育管理水平的高低則是決定高校教學方案有效性的關鍵,提升高校教育管理水平,有利于進一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促進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提升。
要想更好的針對當前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改良建議,那么就首先要對目前階段的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作出評價,尋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對這些問題作出分析,為下文進一步體育出改良策略奠定理論依據。
1)教育管理理念落后。首先是教育管理理念的落后。每個大學都有自己的規(guī)章制度,在學生入學伊始,便對學生進行規(guī)章制度的培訓。而這種以條條框框的制度為準則的教育管理理念,對于思想更加多元化的新時代學生來說,顯然不十分適用??萍荚诎l(fā)展,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同樣也在改變,單一的依靠刻板的制度無法將學生全部的生活約束進去,對于高校教育管理實際工作情況而言有一定的差異[2]。
2)教育管理機制不完善。高校教育管理必須依賴相應的管理機制才能夠得以實施,而教育管理機制的不完善正是導致目前階段高校教育管理出現問題的原因之一。一個完善的教學管理機制應當盡可能多的包括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盡可能全面地考慮到教學中所面臨的困難。而在大多數高校的教學管理機制中,仍有許多沒有規(guī)定到的方面,造成了高校教育管理機制的不完善。例如說在參與主體方面,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大多數是由教師單方面來完成的,學生只是作為一個被管理者被動的接受高校的管理。在這種情況下,高校與學生二者之間的關系是相互對立的,缺乏交互性,造成了整個教育管理工作體系的不足。
前文對當前階段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做出了總結,并對其中存在的問題給出了相應的分析,以下根據上述內容給出有針對性的改良策略。
1)落實人性化教育管理工作理念。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改革首先應當是理念上的,要徹底落實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工作理念。高校要時時刻刻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在改善教育管理工作時,首先應該考慮的是這樣做是否有利于學生發(fā)展和學生利益,而不是單純的依靠條條框框來行事。這樣做可以使得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更加人性化,更容易被學生和老師接受,也更容易開展。學校應當時時刻刻明確自己的核心任務:教學育人。不管在開展什么工作的時候,都要緊緊圍繞這一核心目標來進行。處理師生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是也應當以這一核心目標作為準則。在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中,老師是教育的主題,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這樣的教學模式顯然已經不能夠再滿足當前高等教育的需要[3]。學校應當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管理模式,以學生的立場和視角來看待高校的教育管理,同時以學校成熟的教育管理工作經驗來處理師生在教育管理上遇到的問題。
2)建立多元主體參與的教育管理機制。高校在改變自己的教育管理理念的同時應當建立起多元化主體參與的教育管理機制。一個成熟的教育管理體系應當是穩(wěn)定和開放的,絕不僅僅只是像傳統(tǒng)的教育管理模式那樣老師來管,學生被管。學校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管理學生的同時,也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管理工作中。這樣既是健全學校的教育管理機制,提升教育管理工作中學生的參與感,同時也是給學生鍛煉自我能力的一個機會,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自律能力以及管理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建立多元主體參與的教育管理機制及是制度上的要求,同時也是以人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要求。
綜上所述,加強新時代大學生教育管理水平具有鮮明的時代價值和重要意義。不僅對學生自身發(fā)展有重要價值,對提高學校綜合教育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應當徹底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通過多元化的途徑來對現有的教育管理模式進行改革,緊緊圍繞以學生為核心的教育主體,進一步增強高校的教書育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