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趕路
知乎上有過這樣一個問題:“遇到不好的人和事,應該怎么辦?”
點贊最高的一個回答這樣寫道:“遠離他們,及時止損?!?/p>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糟心的人和事。這些事往往分辨不出黑白,爭吵不出結果;有些人往往喜歡胡攪蠻纏,毫無底線。如果和這些人和事一一計較,最后不但浪費了時間,還會讓自己變得渾身戾氣。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費斯汀格法則:人生中10%的事件是由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90%則是由你對事情如何反應決定的。面對事情的態(tài)度,往往會影響我們今后的人生。不要因為糾結于一些小事情,而讓自己付出更大的代價。
挪威心理學家諾德斯克曾經(jīng)講過這樣一個故事:21歲那年,他進入部隊服兵役。有一次,半夜緊急集合進行軍事演習,因為時間太匆忙,他沒來得及系好鞋帶。于是,在整個演習的過程中,他反復在想那根沒有系好的鞋帶:剛才只是隨便綁了一下,現(xiàn)在會不會已經(jīng)松了?如果松了會不會把我絆倒?
由于一直糾結于鞋帶的問題,他沒辦法將注意力集中在演習上,結果他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左腿意外中彈受傷。而實際上,鞋帶從頭到尾沒有出現(xiàn)任何問題。
可見,在小事上糾結,對我們沒有一點好處。身處沼澤,待得越久,陷得越深。一些小事,越是糾結,輸?shù)迷蕉唷?/p>
經(jīng)濟學上有個概念叫“機會成本”。人們常常由于糾結一些小事, 而失去了做其他更有意義事情的可能性。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有些人因為掉了100元錢,一直傷心難過,從而錯過身邊的美好;有些人因為晚上少看了一場球賽,第二天整天都在猜測比賽的過程,工作和生活都受到影響;有些人因為錯過了一個電話,出去玩時,心里一直惦記著這件事,無法享受美好的旅行……
西方人有句諺語:“不要為已經(jīng)打翻的牛奶流淚。”對于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我們無法改變。讓過去的過去,未來才會到來。不執(zhí)著,不糾結,學會放下,才是智者的行為。
作家陸琪在《愛情需要止損》一文中寫道:“在這個世界上,你想要什么,就會得到什么。如果得到了不想要的東西,就要及時丟棄,否則就會越錯越厲害?!?/p>
表姐30多歲,工作穩(wěn)定,沒有對象。有熱心人給她介紹了一個小伙子,雙方都挺談得來。二人感情迅速升溫,沒過多久就準備結婚了。
后來,表姐發(fā)現(xiàn)男友有賭博的惡習,曾多次勸他戒賭。男友雖然不反駁,但也不把表姐的話放在心上。一天,小伙子突然對表姐說:“借我3000元錢,我沒生活費了?!?/p>
表姐問道:“你不是剛發(fā)了工資嗎?全輸完了?”小伙子突然不耐煩了,說:“你還是不是我女朋友?找你借點兒錢就這么難,不想借就算了!”
表姐聽完后,二話不說,轉身就走,當天晚上就向小伙子提出分手。媒人和親戚輪番上陣,勸說表姐再考慮一下,都快結婚了,這時候分手對雙方都不好。但表姐仍然堅定地選擇了分手。
后來,表姐遇到了更好的對象,而那個小伙子卻因為賭博而變得一蹶不振。無法想象如果表姐當時沒有選擇及時止損,現(xiàn)在會過著怎樣的生活。
錯誤的事情,不要堅持;錯誤的人,不要執(zhí)著。
人的一生,總是面臨著許多選擇。很多人在取舍之間猶豫,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有的甚至搭上了自己。
經(jīng)濟學有個法則叫“鱷魚效應”:一只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用手去試圖掙脫出你的腳,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和手。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你唯一的逃生機會就是果斷地犧牲一只腳。
有時,猶豫就會敗北,放棄才是唯一的機會。
生活中,常常有些人明知錯了卻仍要繼續(xù)堅持。因為害怕自己的利益受損,所以固執(zhí)地抓住一點點希望不肯放手。因為不甘心自己的努力白費,所以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有人孤注一擲,滿盤皆輸;有人及時抽身,重獲新生。
一個人總要經(jīng)歷一些事情,才發(fā)現(xiàn)走錯了路,看錯了人。這時與其糾結留戀,不如放下執(zhí)念,趁一切還來得及。
(摘自七一網(wǎng) 七一客戶端/《時代青年》 圖:廖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