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圖示表達能力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科學思維水平的高低,影響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本文依據課程標準,從插圖分類教學、圖示型板書、圖示類作業(yè)三個方面介紹實施策略,以提升高中學生生物圖示表達能力。
【關鍵詞】圖示表達能力? 插圖分類教學? 圖示型板書? 圖示類作業(yè)
【課題項目】課題名稱:新課標視角下提升高中學生生物圖示表達能力的策略研究,項目編號HNJK120。
【中圖分類號】G633.9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45-0192-03
圖示表達能力,指一個人把自己對某一事物或相關的多個事物的認識、想法、意圖等,用線條和文字構成圖形的形式進行表達,并試圖讓他人理解、體會和掌握的能力,具體可體現在用圖示對概念、規(guī)律、原理、機制等方面進行表達的能力。
《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稱“新課標”)中明確提出:高中生物學課程以提高學生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宗旨,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茖W思維水平二、水平三、水平四中,都要求能用一定的方式進行表達,其中就有圖示表達[1]。圖示表達能力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科學思維水平的高低,影響學生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而教學和調查研究中發(fā)現,學生普遍存在“重文輕圖”,圖示表達能力欠缺的現象?;趯W生圖示表達能力的重要性,而現實中學生該項能力普遍不高的事實,試圖將學生圖示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融入高中生物教學中,通過插圖分類教學、圖示型板書、圖示類作業(yè)三方面提升學生圖示表達能力。
一、插圖分類教學策略
梳理高中生物教材上的插圖并進行分類教學研究,著重研究模式圖、示意圖、概念圖、遺傳圖解(或系譜圖)、圖表曲線圖(坐標圖和表格)這幾類插圖的教學方法,重點思考如何引導學生讀圖、說圖,學習畫圖方法。
1.問題引領法引導學生讀圖、說圖
問題1:圖示名稱是什么?問題2:圖示說明的是什么?問題3:圖示具體內容是什么?例如,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書生物學(以下稱“生物學”)必修1圖2-16 DNA和RNA在化學組成上的異同,學生帶著這3個問題讀圖,便可有的放矢。不僅突破了圖示內容,而且訓練了讀圖、說圖能力。
2.分類教學法引導學生學習畫圖方法
(1)模式圖——指導轉化法。模式圖是將真實的圖像模式化后所形成的,是反映生物體局部結構的圖示。生物體的立體結構圖不容易繪制,在學習過程中可轉化為相應的平面結構模式圖,既便于學生觀察和記憶,又培養(yǎng)學生的圖形轉換能力。可指導學生將生物學必修1圖3-10 細胞核結構模式圖轉化為右面的平面結構圖。
(2)示意圖——理解再現法。示意圖包括結構示意圖和過程示意圖。結構示意圖用于表示生物體的整體結構或抽象出來的分子水平的結構;過程示意圖由圖形、文字、符號等組成,表示生理過程、實驗流程等。教材中的過程示意圖有些比較抽象難懂,如光合作用過程、有氧呼吸過程、減數分裂過程、基因的表達過程等。對于這一類示意圖,首先可在教師的引導下分析、討論,理解生命活動的過程,再由教師呈現理解加工后的圖示。
(3)概念圖——填充模仿法。概念圖是一種用節(jié)點代表概念,連線表示概念間關系的圖示,它將若干核心概念串聯(lián)在一起,串珠成線,結線成網,形成結構體系??衫媒滩闹械膱D解進行填充訓練,學習和模仿概念圖的畫圖方法。
(4)遺傳圖解(或系譜圖)——規(guī)范例析法。遺傳知識的學習,畫出規(guī)范的遺傳圖解(或系譜圖)是基本要求之一,在實際教學中畫遺傳圖解(或系譜圖)也是教學的難點之一,實踐中發(fā)現,在教學中規(guī)范示例是解決上述問題的好辦法。如生物學必修2圖2-13 正常女性與男性紅綠色盲婚配的遺傳圖解,教師可在黑板上進行規(guī)范繪制給學生以示范。
(5)圖表曲線圖(坐標圖和表格)——圖文轉化法。圖表曲線圖中最重要的是曲線圖,可分為單曲線、雙曲線和多曲線等幾種類型。在分析曲線圖時,教師要指導學生“三看”:一看橫、縱坐標含義(明確自變量和因變量);二看曲線的特殊點(起點、拐點、頂點、終點等);三看曲線走勢(上升、下降、波動等)。雙曲線和多曲線的分析應先逐條分析再兩條或多條結合。在描述曲線時,應在拐點處分開,分別進行描述。對于表格數據圖,首先要理清行、列的相關性,確定自變量和因變量;其次比較表格中數據的大小,把握自變量隨因變量變化的趨勢與特點。如生物學必修1圖5-2 酶活性受溫度影響示意圖,學生在理解曲線圖含義后,可表述溫度對酶活性影響情況。在分析表述的過程中,可有效觀察,加深理解。
總之,教材插圖的有效運用,不僅能加強教學的直觀性,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促進理解生物學知識;而且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圖示表達能力,最終實現提高學生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
二、圖示型板書設計策略
圖示型板書,是指教師使用較為形象的圖畫、線條與文字表達教學內容的板書。教學中,思考每一節(jié)課的板書如何圖示化呈現,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圖示化表達,并在高中生物課堂中落實。
1.邊講授邊繪制——展示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邊講授一邊繪制板圖,不僅可以給學生做示范而且可以幫助突破教學難點。如減數分裂過程中,涵蓋了大量概念:同源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姐妹染色單體、四分體等,學生必須在認識這些概念的基礎上,才能掌握減數分裂的過程。有效的辦法就是教師邊繪圖邊解釋說明,清楚明了。
2.理清后再繪制——歸納法
把所有的問題分析解答完后用板圖歸納??梢酝ㄟ^概念圖對零散的知識進行聯(lián)系整合,構建知識網絡,展示繪制過程。如生物學必修1“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過程的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教材插圖、觀看視頻、思考討論的基礎上,理清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過程,然后將過程以圖示的方式呈現在黑板上。
3.學生參與繪制——補充法
為了讓學生學會圖示表達,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參與板圖繪制。從填空到模仿,從修改到設計,師生相互補充完善,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圖示表達能力, 又易于發(fā)現學生的錯誤點可及時糾正,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例如,在對“生態(tài)系統(tǒng)及其穩(wěn)定性”這一章的章末進行總結時,可請學生補充如上圖示。
總之,圖示型板書的設計應視教材內容、教學要求、學生特點等具體情況而定,同一教學內容的板書可能不一樣。一個好的圖示型板書能夠刪繁就簡,抓主剔次,體現知識點的縱橫聯(lián)系,繪制時,特別要注意引領學生去思考、去體驗、去發(fā)現。
三、圖示類作業(yè)設計策略
高中生物學課后作業(yè)是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評價方式之一,為了達到既鞏固和消化所學知識又訓練圖示表達能力的目的,可以設計圖示類作業(yè),即開展作業(yè)與圖示的整合??稍O計兩種題型:一種是含有圖示的練習題;另一種是請學生繪制圖示。例如,生物學必修1“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這部分內容學習后,可布置如下作業(yè):
1.圖示為葉肉細胞中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過程,A、B代表物質。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
A.葉綠體能將光能轉變?yōu)榛瘜W能儲存在有機物中
B.①上產生的B物質具有還原性
C.NADP+含C、H、O、N、P
D.①上產生的A物質可用于CO2的固定和C3的還原
2.圖示夏季晴天某植物放在密閉的玻璃罩內一晝夜CO2濃度的變化曲線(實線),據圖判斷正確的是( )
A.H點時植物產生ATP的場所只有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
B.光合作用是從D點開始的,因為D點后CO2 濃度開始下降
C.處于實線與虛線交叉點時的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
D.經歷一天的植物體內的有機物有積累,容器內O2含量增加
3.圖示光合作用的過程。
4.以“光合作用”為核心概念畫思維導圖。
前2項作業(yè)是含有圖示的練習題,可檢測學生的識圖、讀圖能力,講評時可分類介紹解題策略;后2項是請學生繪制圖示,可訓練和反映學生的圖示表達能力,講評時可將學生繪制的圖示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對比,取長補短,進行完善。
綜上所述,從學生的角度研究插圖分類教學模式,學生會收獲讀圖、說圖的技能,學生參與下的圖示型板書,起到引領示范作用,與教學內容同步的圖示類作業(yè),訓練了學生圖示表達能力。三管齊下,學生不僅會提升生物圖示表達能力,而且會發(fā)展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簡介:
營祝俠(1983年-),女,本科學歷,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