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四史”教育筑牢愛國主義的思想堡壘

      2021-04-15 02:15:17
      廣西社會科學 2021年4期
      關鍵詞:四史愛國愛國主義

      (華東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 200241)

      習近平在給復旦大學青年師生黨員回信中提出學習“四史”的新要求,“希望廣大黨員特別是青年黨員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結合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fā)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努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1]。在這里,習近平強調將學習“四史”與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相結合,將理想信念的堅守、初心使命的踐行、民族復興責任的擔當統(tǒng)一起來。這實際上揭示了新時代愛國主義的主要內涵,提出愛國主義視域下開展“四史”教育的必要性的問題。本文從愛國主義的多重視域出發(fā),解讀開展“四史”教育所帶來的愛國情感的認同、愛國意志的強化、愛國責任的擔當,直面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挑戰(zhàn),提出通過“四史”教育筑牢愛國主義的思想堡壘。

      一、多重視域下愛國主義的呈現

      近年來,“愛國主義”是思想理論領域關注的熱點問題。有學者就“愛國主義”進行學理上的概念辨析,從價值層面、理論層面、精神層面和宏觀層面對愛國現象進行概括、總結和提升[2]。筆者結合時代的發(fā)展和新要求,認為愛國主義既是一種具有完整性的價值觀,又是一套系統(tǒng)的思想理論體系,還是一種崇高的精神氣質,蘊含著一種遠大的理想信念,并匯聚成一股氣勢磅礴的硬核力量。

      首先,愛國主義意味著對愛國行為的價值評價,是一種具有自身完整性的價值觀。黨和國家一直高度重視愛國主義價值觀的教育,《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的相繼頒布,標志著新時代對全體國民愛國主義價值觀的培養(yǎng)提出了新的要求。愛國主義是一種積極、正面的價值觀,需要防止愛國主義被濫用而帶來惡劣的社會影響,同時警惕以愛國主義為名阻礙歷史進程的行為。其次,愛國主義是一套系統(tǒng)的理論體系。愛國主義不僅是對愛國行為的現象反映,而且經過理論總結和提升,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的系統(tǒng)理論。在愛國主義理論體系中,需要詳細考證愛國的淵源,論證愛國的緣由,分析愛國的行為,甚至規(guī)定愛國的表達方式與行為。這既需要進行及時的歷史總結與回顧,又需要敏銳地關注現實,開展并推進理論研究。再次,愛國主義是從言行舉止中體現出來的崇高的精神氣質。這種精神氣質雖然具有抽象性,但不是虛幻的,可以從典型人物的行為表現、意志品格、氣質風貌中把握愛國主義的精神面貌。不同時代的愛國者表達愛國的行為和方式各異,但愛國的精神無不散發(fā)出一種積極向上的面貌,并具有穿越時空動人心魄的能量。復次,愛國主義對具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來說具有信仰的意味,蘊含著遠大的理想信念。人們出于對國家的情感認同,對國家的向好、向善給予更多的期待,并愿意為此付出自己的努力,甚至為了國家的進步與發(fā)展不惜犧牲生命。最后,愛國主義在新時代的中國動員各方凝聚共識,成為一種建設祖國的硬核力量。我們可以從以下角度理解這種硬核力量:其一,它既是一種內在于中華民族悠久歷史中的力量,又是一種外在于時代的建設力量。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愛國主義貫穿數千年文明,經久不息,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中國社會當下的進步與發(fā)展,離不開愛國者方方面面的努力。其二,它既是一種個體力量,體現在每個愛國者個體的言語和行動之中,又是一種集體力量,是整個中華民族心理特征、思維方式、理想信念和精神氣質的反映。其三,它既是一種體現在人們的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中的顯性力量,又是內在于人們心中的深沉力量,為人們提供價值支撐和精神依靠。愛國主義既是一種主體的強大精神力量,又可以外化為建設祖國、發(fā)展事業(yè)的強盛力量,表現為國家的強大實力。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愛國主義的多重意蘊,而“四史”教育正是通過歷史梳理與回顧的方式強化青年的愛國之情、增強他們的強國之志,并為青年的報國之行提供理論支撐。

      二、愛國主義視域下開展“四史”教育的必要性

      一般而言,“讀史使人明智”,歷史知識的學習可以增強一個人的知國之明?!八氖贰背艘话愕臍v史教育功能外,側重近代中國與世界歷史的碰撞,能夠促使青年在更加開闊的世界歷史視野之下,審視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的探索、奮斗與發(fā)展,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自信,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自覺踐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一)開展“四史”教育可以堅定愛國主義的立場和態(tài)度

      作為價值觀的愛國主義意味著一種始終如一的立場和信念。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中貫徹著一條主線,即黨始終如一對中國革命事業(yè)的領導。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選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的革命事業(yè),中國共產黨人不懈努力始終踐行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諾言?!八氖贰笔侵袊伯a黨領導力、執(zhí)行力的記錄與體現?!八氖贰苯逃梢詭椭嗄昀斫鉃槭裁粗袊伯a黨的領導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強化對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合法性的認同,增強對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能力的信心,增加對中國未來前途和命運的自信。

      在新中國與舊中國的對比中,青年更容易把握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在中外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對比中,青年可以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的理解。歷史與現實強化青年的國民身份認同與政治認同,屈辱與榮耀喚醒青年的民族認同與文化認同。改革開放的歷史可以深化青年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解,促使其深刻領悟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魅力。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智慧與汗水的結晶,這證明中華民族擁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中華民族的復興夢想具有現實的可能。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將中國的發(fā)展置于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的視野中,比較中外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可以清楚看到中國共產黨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中的突出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在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中的獨特價值。在反思社會主義發(fā)展過程的經驗與教訓中,可以不斷完善當前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進一步提高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四史”教育從不同層面強化青年對黨、國家和社會主義的認識,引導青年將愛黨、愛國與愛社會主義統(tǒng)一起來,實現對愛國主義本質的理解,堅定愛國之情。

      (二)學習“四史”知識可以完善青年愛國主義理論體系

      愛國主義理論體系搭建了愛國的理論框架,解決了理論上的認識誤區(qū)。“四史”以其豐富的內涵佐證抽象的愛國理論,在有據可查的歷史細節(jié)、人物風貌中還原近代以來中國發(fā)展與進步的艱辛歷程,引導青年認識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增強政治認同、實現理性愛國。

      通過研習歷史把握科學理論,是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教育的傳統(tǒng)。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就開始了以歷史為教科書的學習。受斯大林編寫的《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啟發(fā),1939年毛澤東參與撰寫《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的干部教材,開啟中共黨史教育的序幕。此后,在高級干部研修過程中,他一直強調用黨史統(tǒng)一全黨思想,用黨史提高全黨的理論水平。延安整風運動期間,毛澤東重點關注脫離中國歷史和中國實際的教條主義、本本主義,批判“對于自己的歷史一點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現象,強調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要聯系國內外歷史,“不但要懂得外國革命史,還要懂得中國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國的今天,還要懂得中國的昨天和前天”[3]。鄧小平也在不同場合強調“了解自己的歷史很重要”,呼吁全黨用“歷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4]。習近平反復強調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繼續(xù)推向前進的必修課[5]。歷屆領導人對黨史、新中國史學習的強調,旨在通過引導青年研習歷史正確把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并教育一代代青年人什么是愛國、為什么愛國、怎樣愛國。

      在反抗外來侵略、抵御外族入侵中,我們逐漸形成近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概念。在中外對比中,形成對國家主權的確認、領土疆域的劃定、道路制度的選擇。中國革命勝利之后建立新中國,從此社會主義制度成為中國社會有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憑借社會主義制度作為一個完整的社會存在體呈現于世人面前。在某種意義上,社會主義制度既搭建起了新中國社會肌體的骨骼系統(tǒng),又嵌入其肌肉紋理之中。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支撐起了整個社會肌體與大廈,各項具體制度以此為基礎相繼形成并推動國家有機體的具體運行。作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馬克思主義,滲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國家與社會制度的關系上,社會主義制度與新中國密不可分,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制度緊密關聯。

      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從歷史和現實相結合的角度,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內涵,給青年提供更廣闊的視角理解愛國主義理論體系。按照經典馬克思主義者的設想,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和分工的擴大,各國交往日益頻繁,世界市場開始出現。世界市場將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卷入普遍的競爭之中,各民族交往的日益密切、大工業(yè)的發(fā)展打破民族界限,促使世界歷史形成。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世界性的文化,“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tài),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6]。世界歷史理論,決定各個民族的發(fā)展必須保持開放包容的氣度,積極融入世界發(fā)展潮流,利用世界市場結合自身優(yōu)勢發(fā)展自己。這是中國對外開放的理論依據。同時,需要認識到世界歷史的形成是分階段的,最高階段或者說理想狀態(tài)是各民族打破界限、放下芥蒂共同締造世界歷史與世界文化。但目前的歷史發(fā)展水平和條件決定各民族國家仍然是人們認同和歸屬的共同體,愛國主義的維度更多放在本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利益上,但這并不意味著放棄國際主義,尤其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應認識到這一點。

      (三)開展“四史”教育可以增強青年愛國主義理想與信念

      愛國主義起源于人們樸素的愛國情感,理論與知識的學習,歷史、理論、現實三者的結合,可以將青年的愛國情感升華為一種堅定的理想與信念。

      “四史”為愛國主義的信仰話語提供歷史與理論根據。早在1994年,《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就提出,要把培養(yǎng)廣大青年的愛國主義感情,提高他們的愛國主義覺悟,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觀、價值觀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缎聲r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重申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并強調“使愛國主義成為全體中國人民的堅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覺行動”[7]。在愛國主義教育中,愛國主義作為一種正確的信念始終被鼓勵與提倡?!八氖贰闭宫F了近代以來中華兒女為實現民族的獨立、富強不斷探索的艱辛歷程,可以激發(fā)青年堅定愛國主義信念?!八氖贰苯逃倪^程,在某種程度上說就是總結民族經驗與教訓、提升愛國情感的過程。

      愛國主義的心態(tài)中包含理想信念的成分,“四史”教育為提升愛國的心態(tài)、增強愛國的信仰提供契機。愛國主義的信仰與愛國主義的話語相比,是一種內在的表達。這種信仰需要深入到愛國者的內心和行為深處才能得以體察。在愛國者“心理—行為”結構中,理想與信念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正是愛國信念促使愛國的情感轉化為現實的愛國行為,正是堅定的愛國信念支持主體承受挫折卻矢志不渝。這種信念進一步升華到“信仰”高度時,主體會自愿為國家、民族的永恒事業(yè)奉獻一切。信仰的樹立需要榜樣人物的引領,正是通過“四史”的教育與學習,青年人了解到中國近現代史上,有一大批的優(yōu)秀中華兒女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不惜奉獻犧牲自己的生命,祖國記得他們、人民記得他們。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的英雄人物將啟迪年輕人作出正確的人生選擇,幫助青年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在榜樣人物的感召之下,青年人更容易理解家國情懷、責任擔當從來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一代又一代青年人青春奮斗的底色,任何時代個人價值的實現必須與時代的進步、國家的發(fā)展緊密相連。

      (四)開展“四史”教育可以激發(fā)青年對國家的責任擔當意識

      通過歷史回顧的方式開展“四史”教育,可以使青年更加理解認同中國共產黨,深刻理解“只有共產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革命、建設事業(yè)取得成功。重溫黨的成長歷史,才能理解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在何、使命為何,自覺將愛黨、愛國與愛人民統(tǒng)一起來。正是“四史”,揭示了我們的政黨、政體始終與人民群眾血肉相連,無論是革命歲月還是建設時代,“以人民為中心”“一切為了人民”一直是中國改革和發(fā)展的價值指向。因此,服從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忠誠黨的事業(yè)成為有志青年的理性選擇。

      一批批中共黨員以自身的實干精神、負責精神、擔當精神引領中國當前的各項事業(yè),為廣大有志青年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提出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勇于承擔時代的使命與責任[8]。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珍惜這個時代、擔負時代使命,在擔當中歷練,在盡責中成長”[9]。時代為青年提供新的機遇,賦予青年新的責任。在新冠肺炎疫情緊要關頭,許許多多青年犧牲小我、奉獻大我,奔走在疫情最前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脫貧攻堅階段,無數大學生、志愿者趕往扶貧第一線,用智慧與汗水幫扶困難群眾。在抗洪救災的最前線,青年消防官兵舍生忘死,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守護萬千群眾的家園。愛國主義從來不是一句口號,歷史與現實彰顯青年人的責任擔當。盡管每代人所處的時代不同,每個人所站的崗位各異,但顧全大局、忠于職守是青年人傳承愛國主義精神的時代體現。歷史秉筆直書那些為民族發(fā)展、為國家進步不懈奮斗的青春歲月,引領新一代青年將個人夢想與國家夢想、民族夢想統(tǒng)一起來,為青年指明一條通向光明與幸福的康莊大道。

      “四史”的教育與學習,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方法有效增強青年學生的知國之明、愛國之情與強國之志,鼓舞青年奮發(fā)有為實現報國之行。與此同時,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四史”教育,是對當前各種思想亂象的正面回應,開展“四史”教育可以有效應對當前思想文化領域的各種挑戰(zhàn)。

      三、直面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挑戰(zhàn):“四史”教育筑牢愛國主義的思想堡壘

      時代的發(fā)展,對愛國主義提出新的挑戰(zhàn)。這些挑戰(zhàn)主要表現為:經濟全球化負面影響對愛國主義帶來的挑戰(zhàn)、歷史虛無主義對愛國價值觀的解構、消費主義對愛國信念的消極影響以及非理性愛國行為對愛國主義帶來的負面影響。黨和國家高瞻遠矚地提出加強“四史”教育,正面應對意識形態(tài)的挑戰(zhàn),闡明愛國主義在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合法性,強化愛國主義價值觀的威嚴,增強愛國主義的理想信念,指明理性愛國的新方向。

      (一)開展“四史”教育,應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對愛國主義的挑戰(zhàn)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不可否認它對經濟發(fā)展、國際交流、世界歷史形成帶來了積極影響,但是其負面影響也對愛國主義帶來挑戰(zhàn)。首先,它沖擊愛國主義的經濟基礎。全球資本的流動使國民自身經濟利益與國家經濟利益的直接聯系產生松動,個人出于本能更可能會出現自利和短視的行為。其次,它動搖著愛國主義的政治基礎。全球問題的凸顯、國際組織和一些非政府組織對國家主權施加影響?!叭蚧w系具有一種將人類從土壤中連根拔起的離心力,社會組織因此而動搖松散?!盵10]再次,它使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文化廣泛傳播沖擊多數國家的民族文化。而民族文化正是孕育愛國主義的土壤,承載愛國者獨特的價值與情感訴求。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會動搖人們的民族、國家身份認同,沖擊人們的歸屬感。因此,經濟全球化帶來的世界范圍的頻繁人際、地域互動和流通,極易沖淡人們對國家“極其深厚”的感情。

      “四史”教育正是從歷史、現實與理論三個方面闡明經濟全球化時代愛國主義的合法性。民族國家的發(fā)展歷程教育青年需要用整體、長遠的眼光看待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盡管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有時沒有直接的關聯,但在更深的層次上個人利益脫離不了國家利益,個人與國家始終是命運共同體?!皬牡赜蚝兔褡暹@兩個方面看,以現有的經濟全球化水平尚不能分離國家與特定民族的結合,也不能改變民族原有的地域基礎,摧毀國家與民族結合的紐帶?!盵11]民族國家盡管受到沖擊、國家主權遭到一定程度的削弱,但國家依舊是大多數人認同和歸屬的所系。此外,世界文化不是只有一種形式,文化內容的先進性與文化形式的多樣性并行不悖。我國在革命、建設歲月中形成的革命精神、紅色文化,在與世界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中保留自己的特色和多樣性,共同豐富著世界文化。

      (二)開展“四史”教育,正面回應歷史虛無主義

      歷史問題是一個國家非常重要的問題,它關乎國家的國運、關乎執(zhí)政黨的命運。社會主義發(fā)展史既記錄了社會主義事業(yè)在發(fā)展中取得的輝煌成就,也記錄了社會主義國家輕視歷史問題、忽視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所帶來的嚴重后果,這為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yè)敲響警鐘?!疤K聯為什么解體?蘇共為什么垮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蘇聯歷史、蘇共歷史,否定列寧,否定斯大林,搞歷史虛無主義,思想搞亂了……”[12]反思這段歷史,蘇聯亡黨亡國的教訓是我們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前車之鑒。自改革開放以來,歷史虛無主義在社會各個領域不時興風作浪,主要表現為:在學術研究上,打著“價值中立”的幌子,預設現代化最終指向“西化”,并以此指摘中國近代歷史中的是非;在日常話語中,借助網絡等現代傳媒技術,以娛樂、戲謔的態(tài)度,“戲說”歷史,“惡搞”英雄人物。這對青年正確的價值觀塑造產生惡劣的影響。

      “四史”教育揭開了歷史虛無主義的偽裝,從既有的事實出發(fā),從整體上、從聯系中把握主要的歷史線索,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在這個過程中,引導青年認識到所謂的“重評”歷史不過是對當前社會主義制度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的否定,揭開歷史虛無主義背后的別有用心。回歸“四史”,才能發(fā)現歷史發(fā)展有其內在規(guī)律,中國近代歷史不是可以隨意裁剪的,近代以來中華優(yōu)秀兒女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解放所做出的艱辛探索是不容被忽視和抹殺的,任何從根本上否定中國革命的意義、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的選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言論都是需要高度警惕的?!八氖贰苯逃龑嗄曛匦陆ι鐣蜌v史認知,糾正歷史虛無主義帶來的價值觀的混亂,認識到任何對待歷史的不嚴肅態(tài)度對國家所帶來的災難,重塑對歷史的敬畏,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

      (三)開展“四史”教育,消解消費主義對愛國信念的消極影響

      現代社會經濟繁榮、資本發(fā)展,不少人試圖用商品填補精神世界的空虛,導致消費主義大行其道。消費主義鼓勵消費,將消費能力與個人能力等同,通過廣告激發(fā)人們的欲望,鼓勵超前消費。形形色色的“網紅”主播作為炙手可熱的“帶貨之王”,協(xié)同便捷的購物平臺、發(fā)達的配送體系以及膨脹的各路信貸,為消費主義推波助瀾。當“得到”“擁有”成為年輕人主要的生活樂趣時,無聊、乏味、空虛將會占據他們的整個精神生活[13]。消費主義背后一方面是人們對“生活世界”及其意義的關注,人們不再回避對物質享受和感官滿足的追求,希望從世俗生活中得到滿足、意義和解放;另一方面是人們忽視對精神世界的超越性和永恒性的追求,個人欲望的即刻滿足代替對民族、對國家的責任,放棄愛國主義的崇高理想信念。

      通過“四史”的教育與學習,青年應重新審視資本邏輯主宰下的消費社會,認識到消費主義不過是工業(yè)文明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與生而來的局限性承載不了人們對意義和價值的追求。消費主義只是進一步制造新的欲望、擴大精神的迷惘與空虛,它從不會解決問題而只會制造新的麻煩。因此,及時認清消費主義的陷阱,能夠引導青年人少走彎路,回歸人生正確的方向。這個正確方向,就是“四史”所揭示的青年“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才能更好實現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境界”[14]。最充實的歲月、最美麗的青春誕生在為祖國和人民的偉大事業(yè)不懈奮斗之中。

      (四)開展“四史”教育,正確認識非理性的愛國行為

      愛國發(fā)自人們心中的樸素情感,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表達方式。但無論何時,愛國都不是僭越法律、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借口。然而,現實生活中有些人打著“愛國”的旗號,進行不負責任的情感宣泄,妄自尊大、盲目排外,極端個別者甚至以暴力的方式發(fā)泄憤怒,這些非理性行為擾亂正常的社會秩序,威脅著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不是愛國而是害國。

      愛國主義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具有不同的具體內涵,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愛國常常與忠君聯系在一起,這是政權與族權結合下“家國同構”時代的必然;近代以來隨著民族意識與民權思想的傳播,愛國主義超越狹隘的個人、家族的圈子,與現代國家和整個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相聯系,正確的愛國方式始終伴隨著國際主義。翻開“四史”,我們可以發(fā)現“中國共產黨人是國際主義者,他們主張世界大同運動”[15]。熱愛祖國和熱愛世界友善的人民是一致的,理性的愛國者始終保持世界眼光,以開放的胸懷對待世界各民族,極力避免狹隘的民族主義,既是愛國者又是國際主義者。黨史和新中國史向青年展示真正的愛國者應該如何愛國、什么樣的行為才叫愛國。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更是表明中國的愛國主義者始終抱有世界情懷,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人類解放而不懈奮斗。相比較而言,妄自尊大、盲目排外是開歷史的倒車,逞“匹夫之勇”打砸搶累及無辜的行徑無論以何為借口都掩蓋不了犯罪的實質。

      愛國主義具有多種內涵,開展“四史”教育可以從不同方面增強青年對愛國的情感認同、價值認同,引導青年增強愛國志、砥礪強國行,幫助青年對意識形態(tài)領域存在的各種問題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使青年真正意識到當代中國愛黨、愛國與愛社會主義是高度統(tǒng)一的。真正的愛國,是不畏艱險勇于承擔時代責任,是真情投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建設,是抱有世界情懷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全人類解放而不懈奮斗。

      猜你喜歡
      四史愛國愛國主義
      愛國擁軍矢志不渝 扶危濟困不遺余力
      公民與法治(2022年5期)2022-07-29 00:48:08
      小主播上微課 團隊員學四史
      少先隊活動(2020年9期)2020-12-17 06:17:31
      在疫情大考中彰顯愛國主義力量
      創(chuàng)造(2020年6期)2020-11-20 05:58:40
      遇見“四史” 圖說“第一”
      上海工運(2020年10期)2020-11-03 01:18:46
      隊史連“四史”
      愛國學·曬佳作
      中國漫畫(2017年10期)2018-01-25 20:06:46
      愛國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青年歌聲(2017年9期)2017-03-15 03:33:18
      《聊齋志異》與前四史
      長江學術(2015年1期)2015-02-27 07:11:08
      愛國主義教育
      中國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14:21:22
      愛國主義教育
      中國火炬(2013年12期)2013-07-24 14:16:21
      呼图壁县| 和龙市| 贡山| 天全县| 漳州市| 浦江县| 古交市| 屯昌县| 海伦市| 汉源县| 区。| 镇江市| 乐昌市| 彭阳县| 讷河市| 常德市| 西藏| 长武县| 商水县| 宝兴县| 罗田县| 正镶白旗| 中山市| 双桥区| 宜州市| 张掖市| 双江| 普安县| 西乡县| 浑源县| 桦南县| 潞西市| 敖汉旗| 洮南市| 财经| 石林| 甘肃省| 东兴市| 武城县| 东乌珠穆沁旗| 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