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惠婷
摘 要: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生是奠定所有學科的前提,是學習知識的前期階段。小學語文生活化的研究,重點在于知識對生活的服務,提高學生對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重在于對知識的運用。語文學習是基于生活,同時高于生活。充分利用生活方面的相關實例,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水準。生活化的教學就是將教材上的知識和生活中的例子結(jié)合起來,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吸收。
關鍵詞:小學語文 探究 生活化教學
1 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本質(zhì)要求
1.1 語文教學以學生為核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知識的開展是以教學為前提。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教學,避免過高的期望,或者過高不切實際的教學目標,這對學生都是不利的。如果在教學中,老師舉的實例遠離生活化,超出學生理解范圍,是很難得到滿意的教學成果。因此,在教學中,老師一切教學的開展和目標的制定都是圍繞學生展開的。所以在教學的開展中老師要將重心放在如何開發(fā)學生的自主潛能,是必要的教學目標。同時,在教學中能為學生帶來良好的教學體驗,才是最好的教學結(jié)果。[1]
1.2 以教材為基礎教學的參考
小學語文課本教材,多是由一線任教的教育團隊老師編寫而成的。不論老師以什么樣的方式開展教學,都不能偏離教材的主題,生活實例的運用和列舉,都不能跳出教材的框架。教材的基本要求都是以老師在教育學生中的實踐經(jīng)驗總結(jié)而來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脫離實際的教學是沒有意義的。
1.3 打破語文單科知范疇
語文學科知識的滲透是方方面面的,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知識的啟蒙階段。應該堅持以全面發(fā)展為育兒特色。小學語文是具有一定的語言特色和生活特色。語文知識的講授不是單一的文字,而是傳授一種正確的學習習慣。在授課的過程中,多數(shù)會涉及到相關的學科知識,對于跨學科的知識老師要適當?shù)倪M行延伸,一方面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除此之外,還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 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的重要體現(xiàn)
2.1 情景化教學方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授課環(huán)節(jié),進行生活化教學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以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展開教學,會讓學生在學習中有一種良好的學習體驗。但如果老師只是一味的大白話授課,就容易忽略了語文知識的文學性。因此,在授課的過程中,老師大量地運用情景化的教學,能夠更好地讓學生親自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性。同時,在授課途中,像一些歷史教材、或者涉及到地理知識,老師可以從網(wǎng)上選取相關的動畫材料或者紀錄片,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就比如曹操《觀滄海》這首詩的學習,學生對三國時期的戰(zhàn)爭材料并不了解,這時候老師可以找出三國曹操征戰(zhàn)的動畫片,加上朗誦的配樂??梢杂行У募ぐl(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營造出一種身臨其境的氛圍,在氣勢磅礴的環(huán)境下,學生才能更好的理解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豪情壯志,站在滄海前的所感所思。這對學生理解詩歌主旨,領悟知識主題顯得尤為重要。由此可見,老師利用情景化教學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是閱讀教學中值得推崇的方法。
2.2 選用貼近生活的實例
小學生的教材內(nèi)容,主要是以生活化、初級化的教學水平為導向。借助日常所見、所聞,節(jié)氣,四季變化等生活場景,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消化知識,更好的促進學生在閱讀方面知識的理解,有助于對學生知識的培育,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不二法門。[2]
2.3 閱讀理解方面的課后作業(yè)應貼近生活
當前的小學生壓力較大,會面臨多種多樣的補習班。小學生承受著來自父母和學校的雙重壓力,學生難以接受被壓迫的感覺。在當前的教育中,老師和家長會面臨教育中各種雞飛狗跳的情況,甚至現(xiàn)在小學生的課后作業(yè)都需要家長幫助完成。課下作業(yè)的完成質(zhì)量也是檢驗一個學生學習自主性的有效舉措,怎樣才能將學習任務變成學生實打?qū)嵉膶W習成果,轉(zhuǎn)化為知識養(yǎng)分,這就需要老師對教學中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制定出適合學生性格特點,難度較小的課后作業(yè),最好能讓學生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輕松完成,無壓力也能產(chǎn)生學習效應。
3 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中需要注意的點
第一,當前網(wǎng)絡信息資源良莠不齊,而且網(wǎng)絡是把雙刃劍,老師在授課中選擇便捷的方式,采用多媒體資源的同時,在資料選用方面,要選用積極正面,國家政策倡導的核心價值觀材料。要避免不良信息對學生的誤導,對學生價值觀造成畸形的誤導。第二,需要把生活化教學和生活實例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老師要避免教學內(nèi)容過于生活化,太通俗降低了學生的語言習慣,會沖淡學生對課內(nèi)知識的運用。[3]
4 總結(jié)
一堂生動有趣的閱讀理解課,離不開老師的悉心引導。教育是一種以學促教,以教促學的過程,只有老師保持學習的心態(tài),與學生共成長,才能不斷的幫助學生提高,同時提高老師的教育水準。閱讀理解課程的開展,是一門學問,需要老師在生活化與教學中找到平衡點。只有老師專注于教學,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出符合時代需求,適合學生教學的授課方式。
參考文獻:
[1] 何玉海.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20:89-90.
[2] 黃書發(fā).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探究[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8:246.
[3] 馬成華.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探究[J].青蘋果,2017.
福建省泉州市臺商投資區(qū)白奇民族小學 (福建省泉州市 36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