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沒想到,家鄉(xiāng)進城比我還快!
從河池東上高速走南寧,走了沒幾分鐘,仰頭一望,對面的山崖上高高舉起一塊巨幅牌子,赫然寫著“世遺環(huán)江,神秘毛南”。我內心不由驚喜:故鄉(xiāng)真的很神秘,有眾多儺面,有漂亮的花竹帽,有香噴噴的菜牛肉……家鄉(xiāng)的腳步邁得挺快的,已經走出河池了。高速路上,車子一路狂奔,過武鳴時,一座小橋從路頂跨過。一塊五彩斑斕的廣告牌躍入眼簾:“世遺環(huán)江,多彩毛南”。一種親切感油然而生,像是他鄉(xiāng)遇故知。南寧城里,“木論思泉”“木論白丹”“下南菜牛” ……甜甜的水、香噴噴的肉已經悄悄走進千家萬戶,家鄉(xiāng)不再是深藏閨閣的女子了,而是一位邁著款款步伐向外展示自己的美女。
其實,世界自然遺產地的申報成功已經讓家鄉(xiāng)走出很遠了。木論世界自然遺產地處于云貴高原東南緣、九萬大山南麓間,屬于苗嶺山脈。這個山脈綿綿延延,連著著名的貴州荔波小七孔,連綿的群山,茂密的原始森林,形成了一片罕見的地形地貌和一座保存完好的動植物園。這是環(huán)江毛南族自治縣川山鎮(zhèn)下干村、白丹村、社村村、木論社區(qū)等幾個村連成的一片原始森林。那是世世代代的父老鄉(xiāng)親們用心靈守護的圣地。
盡管身處深山的鄉(xiāng)親們是燒柴做飯的,但不能亂砍濫伐,有很多禁忌:村莊后面的樹木是不能砍的。鄉(xiāng)親們很講究風水,也許這并不是迷信。鄉(xiāng)親們覺得有山有樹有木,這些地方才能養(yǎng)人,而且樹木越繁茂,人丁越興旺,人體越健康。那些光禿禿的地方是不能住人的。于是村里的每個人都像愛護自家財產一樣守護著那片森林。即使離家很近,非常方便,誰的刀斧也不能進入這片山林。
記得有一次村外的人看中了一棵古老粗大的青岡木,想偷砍回去弄個家具。沒想到,剛咚咚咚砍幾下,鄉(xiāng)親們就一呼百應,全村出動,將那片山林團團圍住,將那位偷伐人抓住,在村頭開了批斗大會。那人山人海的場景讓人難忘。長大了,我慢慢知道了樹木對故鄉(xiāng)的重要:故鄉(xiāng)靜靜地躺臥在青山腳下。山上石頭疊壘重重,有些松動,甚至脫離滾動下來。如果沒有這些樹木的抵攔,滾滾而來的石頭沖進村莊,房子倒塌,人員傷亡。茂密的山林就是我們的保護神!
村頭橋頭路邊的大樹也是不能砍的。這些大樹樹影婆娑,枝條盡情地伸展,像是一個巨大的屋頂,遮住陽光,遮住風雨。樹下清涼舒適,像是一個天然的亭子。樹下擺有光滑平整的石頭,那是鄉(xiāng)親們長年累月坐出來的。鄉(xiāng)親們勞作歸來,都會坐在樹下歇一歇,聊聊天,等力氣恢復了,又重新挑著擔子慢慢回家。村頭的大樟樹更是少不了人。閑適的時候,鄉(xiāng)親們很少窩在家里,都不約而同來到大樹下,天南地北地聊,聊誰家的媳婦懶誰的孩子乖,聊落了太陽,聊出了月亮。有的擺上棋盤天昏地暗地殺上幾盤。這是天然的娛樂場,太陽曬不著,風雨進不來,鄉(xiāng)親們其樂融融!
村頭橋頭的大樹上經常掛著一些紅布條,那是鄉(xiāng)親們在祈求樹神保佑,降臨福祉。每每逢年過節(jié),鄉(xiāng)親們會給樹點上一炷香,擺些簡單的祭品,像是供奉自己的先人。如果誰家娶媳婦生小孩,有的也來這里掛個紅布條,或還愿或答謝,那么虔誠,那么恭敬。如果誰傷害了這些大樹,就是折斷一根枝條,鄉(xiāng)親們都認為是冒犯神靈,會被天打雷劈。父母有時候就在我們耳邊嘮叨,對樹要充滿敬畏之心。
遠處的山林是公共的,那是鄉(xiāng)親們燒火煮飯用的柴草,誰都可以砍,但是春天時,鄉(xiāng)親們是不允許上山砍柴的,因為樹木正在生長,砍了就影響它的生長,一定要等到秋天以后,樹木凋零,才能砍伐。于是秋天來臨,各家各戶磨好刀斧,抓住時機,紛紛上山,準備一年的燒水煮飯之柴。鄉(xiāng)親們的封山,類似于外面的封海,遵循了自然的規(guī)律。故鄉(xiāng)的山頭養(yǎng)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卻依然那么草木茂盛。
正是鄉(xiāng)親們對樹的敬畏和愛護,才有了木論自然保護區(qū)這么完好的原始森林,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認可,認定其為世界自然遺產地。這片森林地處北回歸線北側,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土壤類型簡單,主要為白云巖、石灰?guī)r風化形成的石灰土,局部出現由燧石灰?guī)r風化形成的硅質土,均屬非地帶性土壤。區(qū)內基巖裸露面積達80%—90%,土壤覆蓋面積不足20%。森林覆蓋率高達97.1%,森林總蓄積60多萬立方米,森林植被目前已知有維管束植物1048種,隸屬178科546屬,其中多半是石灰?guī)r特有種,有的為我國特有。林區(qū)內生長有蘭科植物48屬122種,是巖溶地區(qū)蘭科植物種類最豐富地區(qū)之一。環(huán)江喀斯特保護區(qū)內麻栗坡兜蘭、白花兜蘭等世界極為珍稀瀕危蘭花品種有連片分布?,F在這片保護區(qū)已經成為高等院校及科研單位的研究基地。
這些年來,國家加大扶持力度,執(zhí)行退耕還林政策,要退耕還林,保持水土,防止流失,防止出現更可怕的石漠化。莊稼走了,沒有犁鋤的干擾了。藏在土地深處的草木根部迅速鉆出土層,放心地伸出頭來,貪婪地呼吸著外面新鮮的空氣,享受著燦爛的陽光。以前,它們是一出頭就被銳利的刀斧砍掉或者被一場猛烈的大火燒掉?,F在是靜悄悄的,一個人影都沒有,這里成了被人們遺忘的角落。草木們可以自由自在地生長,盡情地享受陽光雨露。它們重新擁有曾經被人類野蠻占領的故鄉(xiāng)。
家家戶戶用上電和液化氣,柴草是不燒了。故鄉(xiāng)的山頭樹木叢叢,莽莽蒼蒼,有些林海的氣勢。山青了,水更綠了,樹木涵養(yǎng)了水。故鄉(xiāng)到處溪水潺潺、泉水汪汪,似是世外桃源。沒有機聲隆隆的工廠,沒有濃煙滾滾的煙囪,有的是清脆的鳥鳴聲,有的是輕柔的風的腳步聲,呼入口中,是新鮮的空氣。捧起一手泉水,亮晶晶、甜滋滋。經過科學檢測,家鄉(xiāng)的水含有多種微量元素,滋養(yǎng)著人體健康。
人們發(fā)現了家鄉(xiāng)的水,開發(fā)了兩種品牌:“木論思泉”“木論白丹”。家鄉(xiāng)的水源源不斷地流向外面,滋養(yǎng)著更多快樂健康的生命。家鄉(xiāng)的水流到了城市,流向遠方。我雖然離開了家鄉(xiāng),但一張開嘴巴,就能喝到家鄉(xiāng)甜甜的水。
我想自己濃濃的鄉(xiāng)愁可能會被清甜的家鄉(xiāng)的水消融了,看見桶里清亮的水,好像看見在清澈溪邊洗衣的鄉(xiāng)親,看見了弓著身子在洗手的老母親,看見了自由游泳嬉戲打鬧的孩子們。那溪水濺起朵朵白色的水花……
現在走在大街上,看到人們手里拿的礦泉水瓶不一定是那些暢銷全國的知名品牌,有可能是家鄉(xiāng)的水,心里感到無比自豪。當人們仰起脖子,咕咚咕咚地喝下去的時候,我的喉嚨也是甜滋滋的,如果是熟人,我會很驕傲地說,你在喝我家鄉(xiāng)的水。他會睜大眼睛,非常驚訝,簡直不敢相信。我會坦然地解釋一下。他的表情會由驚訝慢慢變成羨慕。
山水保護好了,有的是清澈的山泉水,漫山遍野是碧綠的青草杉等各種各樣草木。毛南的肉牛就是吃著百草、喝著山泉水長大的。去割草的時候,一定要趕在太陽出來之前,以免草葉上的露水被曬干,要連那個露水帶回來,讓牛吃。還有毛南菜牛特別喜歡吃杉葉,那樹葉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所以毛南菜牛肉味特別清甜。
秋冬時節(jié),來到毛南山鄉(xiāng),你一定要嘗一嘗毛南菜牛肉:做客的家里都會架上一只小爐子,加上幾塊黑乎乎的木炭,即使沒有旺旺的火爐也好,也要擺上個電磁爐,把夏天高高的餐桌撤下了,換上矮矮的小凳子,放上一張彎彎的圍桌,就等待一撥撥的人把它們坐滿,暖暖地把話兒打開。切上紅中帶黃的牛肉,混上切得細細的姜絲,配上幾碟洗得干干凈凈的蘑菇等菌類。滿滿地擺放桌面。還有佐料:紅紅的辣椒,拍碎的大蒜,還有蔥花、青菜、蘿卜……這些都是吃牛肉最好的配料。
毛南菜牛肉層次是分明的,一層瘦肉夾著一層肥肉,紅黃相間,肉質飽滿,手指輕輕一摁,指頭絕不沾水,如此鮮嫩的牛肉,本身就很香甜,不講究什么上等配料,只需找?guī)灼?,切成細條,加點鹽,往燒得旺旺的鍋上一炒,吱吱有聲,不消幾分鐘,一盆香噴噴熱騰騰的牛肉便擺在你眼前。
層層的肉紋截然分明,滾滾的湯水,落入幾片薄薄牛肉,香氣四溢,撈起一片,輕輕一咬,甜汁順著嘴唇甜透了全身:這是毛南族牛肉下火鍋甜甜的感覺。
二
現在回到村里,雞是最熱情的。 剛回到村口,就被一只大母雞盯住了,我手里拿的東西,它以為是用來喂食它們的,于是母雞就拖著一群棉花球般的小雞迎上來,似乎在迎接久違的親人。那些小雞更是歡喜得不得了,嘰嘰喳喳地鬧著。不一會兒,這些棉花球團團圍住了我的腳,吵吵嚷嚷地鬧要東西。我低頭一看,原來我拎著幾把菜花。嫩黃的花朵把它們吸引住了,跳著,撲騰著,爭先恐后叮啄著。
老母親還守著一堵黑乎乎的灶臺,不愿移動腳步跟我到城里去。母親不來,我得回去。她接近九十歲的身體飄得像秋天里的一張樹葉,隨時有落下的可能。我是她最疼愛也最引以為豪的小兒子。我可能就是滋潤她的一滴雨水。每每回到家,她的精神矍鑠無比,像是一盞注滿油的燈。她拿著我給她買的水果,左鄰右舍地轉一圈,碰到大人給大人,碰到小孩塞小孩,口里念念有詞:我小兒子回來了,在城里上班呢!
大哥大嫂到縣城帶孫子去了,二哥二嫂又另起自己的樓房。空蕩蕩的三層樓房就剩下一個整天弓著身子慢慢挪步的老人。老屋不遠處有一塊菜地,一年四季都生機勃勃的:春天開著油菜花,夏天爬著南瓜,秋天彎著玉米棒,冬天冒出白蘿卜。母親就不肯讓土地歇一口氣,就像折騰她自己一樣,喜歡像一個陀螺不停地轉?;氐郊遥也灰娔赣H,只管到菜地里來,總會看到一個被歲月壓彎了腰,高不過一棵玉米的身子在穿梭。她手里總是在抓著一把野草,或者一把地皮灰。她的手裂痕縱橫,甚至有些脫皮,就像她腳下那干裂的土地。菜地在母親的手里猶如一個魔箱,不斷變幻出各種各樣的菜,喂大了我們幾個小孩。我覺得母親已經變成地里的一棵菜,喂大了我們,然而她也還在不斷地生長。我忽然明白了母親不愿跟我到城里去的原因。她覺得城里沒有泥土,沒有水分,她活不下去。
母親說,年紀大了,走不動了,田里的活干不了了,只能在屋后的菜地里種點菜,養(yǎng)點雞鴨,還有豬,等我們從城里回來宰了吃。她不喜歡城里的雞肉豬肉,一口咬下去,就像咬海綿一樣,一點味道都沒有。
自己養(yǎng),什么時候想吃就宰了。地里的菜多,米吃不了多少,就拿來喂養(yǎng)這些禽畜,飽飽口福。以前的日子太苦了,現在該補一補,說著,母親便抓起一把米,撒在地上,咕咕咕地叫了幾聲。大大小小的雞紛紛聚攏來,低著頭搶著吃。我覺得有些很眼熟,大概是我進村的時候便熱情地迎接我,尾隨我。它們壓根兒就沒想到,自己死心塌地追隨的人竟是吃掉自己的人,太險惡了。母親拿來一張碩大的網,遞給我,指著擠在里面的一只比較大的雞,叫我逮住。
肉味的鮮美自然沒得說的。城里成長的女兒吃得津津有味,雞腿吃了,還要吵著吃雞爪。什么?吃雞爪?女兒的聲音就像雞爪一樣在我的心里狠狠地抓了一下。心靈深處隱隱作痛。
家鄉(xiāng)有個風俗,就是不允許小孩吃雞鴨的爪子和頭部,因為雞鴨的爪子是用來覓食,四處亂抓,一片凌亂不堪。小孩正在學習階段,寫字還沒有定型,如果吃了雞鴨爪,字就會寫得潦潦草草。雞頭鴨腦吃了,容易引來蒼蠅,不衛(wèi)生,吃了容易生病。小孩子的抵抗力不強,又不勤洗漱,吃了雞頭鴨腦,整天被蒼蠅追,那多可怕!于是,打小的時候,對這兩樣東西是非常忌諱的。
那時候,雞鴨肉是難得吃上一次,只是逢年過節(jié)才有機會,因為這些特殊的日子必須有雞鴨肉來供奉祖先,祖先才能保佑,所以不管困難到什么地步,家家戶戶也要勒緊褲腰帶買一只來供奉。我們這些活人也沾了光,吃上一兩塊肉。那白生生黃燦燦的肉擺在盤里,一年到頭才見到一兩次,眼睛盯得都發(fā)綠了。此時此刻我們小孩玩什么游戲都沒有興趣了,滿腦子全是雞鴨肉的影子,鼻子里滿是肉的香味。時間沒到,家人沒坐齊,特別是重要的客人沒到,誰都不能搶先動筷子。大人們坐齊了,小孩子兩眼盯著大人,耳朵豎起來,只聽著大人一句“開吃了”,大伙的筷子便直奔自己早已盯好的那塊。小孩的筷子指向別的肉塊時卻被父母的筷子狠狠地擋住了。
雞鴨腿是小孩的專利,誰都不能搶。誰最小誰先拿,但要算清楚,一個雞腿就等于三塊肉。小孩吃雞腿,別人可以夾三塊肉。干活沒趕上吃飯的,大家夾一塊,也給他夾上一塊。大家就在早已分配好的秩序中有條不紊地吃,不一會兒,一盆滿滿當當的雞肉就被掃得一干二凈,只剩下那些雞爪鴨頭了。大人們還在吃,祖父、伯父、父親他們邊吃邊說家里的事。那些雞爪鴨頭被分配到了他們碗里。他們咬上一口,抿上一口酒,說上一兩句。雞爪鴨頭慢慢在他們的話頭里被嚼得一根骨頭都不想留。我們小孩眼巴巴地望著他們,拼命想象著雞爪鴨頭是如何的在他們肚子里亂舞。想著想著,口水不知不覺咽下很多,心想自己快點長大,可以地享受那雞爪鴨頭。
有一次堂弟實在忍不住了,趁著大人們海闊天空地聊,偷偷夾了只雞爪,跑出門來。只見大伯像抓小偷一樣地沖過來,一把拉住堂弟,舉起粗大的右手,狠狠地朝他屁股一甩,“啪”的一聲,堂弟哇地大哭了,趕緊扔下雞爪,逃命一般地跑了。伯父望著遠去的背影,嘴里還不停地念叨著:“我就叫你小孩吃這亂七八糟的東西,明兒寫個字丟丑?!?/p>
這恐懼的情景就像一條毒蛇一樣緊緊纏繞在我的心頭,時不時刺激著稚嫩的心,從不敢輕易觸碰雞爪,生怕寫的字歪歪扭扭。好在自己的字工工整整,不時得到老師的表揚,成績也是頂呱呱,成了家族里唯一能吃皇糧的人。
現在女兒小小年紀就鬧著吃雞爪,似乎犯了天條一樣,讓我有點怒不可遏。但女兒嬌寵慣了,根本不在乎我的心情,自顧自抓起來就啃。我伸手想搶過來,母親攔住了。我有點不理解,感覺隔代教育的可怕。母親笑笑說,都讀那么多書了,還那么迷信?雞爪跟寫字有什么關系?那不過是大人們哄騙你們小孩的。你想那年頭,你們小孩個個像小老虎一樣的,吃起肉來,連骨頭都不吐。沒哄騙你們,大人們連點下酒菜都沒有!
哦,一個伴隨了幾十年的謊言竟然讓自己虔誠了整個少兒時代。雖然后來自己啃了雞爪,倒是沒啃到多少肉,但下酒絕對有滋味,于是很理解大人們的心情。
童年記憶儲存了太多饑餓的碎片,以至于成為寫作題材的源泉,似乎一提起筆,那些家鄉(xiāng)獨特的食材便從內心深處奔涌而出。
鄉(xiāng)親們食肉的方式也很特別,絕對不會把動物的血浪費掉,比如說殺鴨,把鴨血拌成一碗酸鮮可口的鴨醬,沾著鴨醬吃鴨肉,別有一番風味。鴨醬先是鮮血淋漓的一碗,看起來有些嚇人,總是讓人想到茹毛飲血的時代。不習慣的人還有些惡心,心想這個民族還在野蠻年代。鄉(xiāng)親們將調配合適的酸醋拌進去,頓時,鮮紅的顏色慢慢變暗紅,變灰,再倒入剁碎的姜末蒜蓉,加鹽。你的眼睛漸漸適應了,產生一種一嘗為快的沖動。大快朵頤,絕對不會讓你失望。存在鴨醬里的鴨味和熱騰騰的鴨肉一結合,濃重鮮美的味道便在嘴巴里蕩漾開來,讓你欲罷不能。你吃到了原汁原味的鴨肉! 豬的血可以弄成香噴噴的血腸,串串入口,令人回味無窮。牛羊的血也可以拌成活血,辛辣麻口,刺激無比。除了皮毛,真是整只動物的血肉都物盡其用了。
故鄉(xiāng)地處喀斯特山區(qū),水源土地都稀少,生活不容易,祖先們便流傳很多生活的智慧,讓我們在窮山惡水中生生不息,繁衍壯大。這里也慢慢變成了一方瓜果飄香的樂土。
三
村頭的戲臺還在,那是鄉(xiāng)親們唱唱跳跳的地方,讓我產生想象的地方。
那戲臺也不知道是哪年搭建起來的,孤零零地站著,有半人那么高。戲臺的四腳用條形塊石砌,斑斑駁駁地爬滿墨綠的苔蘚。久擱不用了,戲臺有些地方坍塌了,露出黃黃的泥土,像是一塊塊歲月的傷疤。臺面是用泥土夯成的,平平整整,那是村里最熱鬧的地方。
一年一兩次的電影就是在這里放的,一聽說來了電影,村里人一整天就興奮不已,白天干活也就心不在焉,盼星星盼月亮的,才有這么一次,但調皮的太陽高高掛在天上,他們恨不得沖上天把太陽狠狠地推下山去,好不容易才熬到太陽落山,太陽一跌進山谷里,天色便朦朧起來,大伙趕緊停下手中的活,洗洗泥土,甚至連晚飯也顧不上吃,早早拎個小板凳找個好位子坐到了戲臺下,便直直地坐在那里。誰都覺得自己趕早了,但來了以后才發(fā)覺很多人比自己更早,不但早已擺好凳子,凳子旁還留下了一堆堆瓜子皮,看來時間等得不早了。
來得太早,有時幕布都還沒有掛上去,幾個工作人員也在搭線掛幕布,擺放映機,爬上爬下,忙得不亦樂乎。臺下人影綽綽、人聲嘈雜,眼睛也都直愣愣地望著臺上忙碌的身影,似乎在欣賞一部現實中的電影一樣,津津有味。就這幾個人的走來走去,他們也不感到厭倦,總比待在田間地頭要踏實得多,看著白白的銀幕也覺得過癮了,電影往往就在眾人的嘈雜聲中徐徐拉開,場上頓時鴉雀無聲,人人都屏息凝神。
鄉(xiāng)親們喜歡演彩調,那只能在過年的時候,大多是村里的鄉(xiāng)里鄉(xiāng)親自導自演的,也可能是盼電影盼得太久了,村里一些喜歡唱戲的人自己看了些書,抄下來,模仿書里人物的動作演了起來,融入了很濃郁的地方特色,比如說彩調《劉三姐》,劉三姐是選村里最能唱的阿娟演的,套上個古代服裝,也真活靈活現,唱得也委婉有調。戲臺是擠得挪個腳都很難落的,多是些年輕人,坐在最前面,傻巴巴地望,看著“劉三姐”一舉一動,目不轉睛地,一旦“劉三姐”轉入后臺,他們的眼神便暗淡下來。鄉(xiāng)親們還喜歡看些懲惡揚善的古戲,比如昆曲《十五貫》,鄉(xiāng)親們融入了故鄉(xiāng)特點改編。那壞人名喚婁阿鼠,偷走了別人的錢,還害死了人,弄得臺下的大媽淚眼婆娑,一旦婁阿鼠被懲罰后,他們又喜笑顏開,一顆善良的心被戲劇里的人吊著呢,這戲演了,都在村里傳著,因為是本地民歌民戲劇腔的,大伙都學著唱,也都是有腔有調的,勞動休息之余,田間地頭,大伙也情不自禁地互相演起來,有滋有味,若是孤單的人,便插著秧也自個兒哼著小曲。
電影映完,戲演完了,大伙都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有的還愣愣地坐在那兒,看著工作人員把銀幕一一卸下,整理好裝進箱里面,才戀戀不舍地走了。也有的年輕人就坐著不走,三三兩兩地相依相偎,待臺上收拾完畢,放電影的和看電影的都一一走光了,只剩下茫茫的夜色,他們便手牽著手,偎偎依依地坐到戲臺上,兩顆心在快速地跳著,他們彼此看不清臉,只有柔柔的話語在流淌。
農村里,愛情是不能隨隨便便的,父母看的,親戚盯的,到處好像都亮著一雙雙警惕的眼睛,讓人感覺渾身不自在,所以鄉(xiāng)村的愛情需要隱秘,隱在草叢里,隱在稻垛里,隱在戲臺上,這夜深人靜之時,看完戲過足了癮的人們打著長長的哈欠,都沉浸在甜蜜的夢鄉(xiāng)之中,誰還有閑情打探這夜里到處流淌的愛情,等到突然有一天,鄉(xiāng)親們被請吃喜酒了,大伙才恍然大悟,感覺到某晚看完戲后,他們兩個沒跟大伙一塊回來,獨自留在戲臺上演戲了,看戲人哪,在演自己的戲。鄉(xiāng)村戲臺,演著戲里的戲,也演著現實中的戲。
黑白分明,夜晚戲臺是個愛情瘋長的地方,白天可是我們小孩子的天下,鄉(xiāng)村戲臺也是我們小孩流連的地方:放了學,家務干完了,小孩們便三五相約跑到村頭的戲臺來,看電影電視里的人物,玩起捉迷藏打仗的游戲,四四方方的戲臺,恰好還是雙方的對立陣營,左右各分一邊,手拿著木頭修成的玩具槍,耀武揚威地叫囂著,喊打喊殺的,沒有木頭槍的,也把手指彎成槍的模樣“叭叭”地朝著對方開火,被擊中的對方也裝模作樣痛苦萬分地倒下去。戲臺上沖殺聲、叫喊聲,扭成一團,歡呼雀躍。我們的樂趣盡情地揮灑在這里。秋冬之時,附近人家把高高的稻草堆在這里,垛得高高地像一座座小土包,我們便鉆在里面,像個老鼠打洞,窩在里面大半天不吭聲。秋冬,天氣涼冷,躲在草垛里都是暖乎乎的很舒適,任憑找的人在垛外大聲疾呼,四處亂踢,最終還是自己很驕傲地跑出,讓對方徹徹底底地認輸,才善罷甘休。
現在政府撥款整修戲臺。戲臺更加寬敞漂亮了,還有個活動室。鄉(xiāng)親們不再滿足那幾個古老的戲了,他們要辦鄉(xiāng)村春晚。小年一過,大家忙著年貨的時候也在排練著節(jié)目,趕在大年來臨時熱熱鬧鬧舉辦。附近村屯的人都來了,盡管天氣有些寒冷,尤其是傍晚時分,白天暖氣漸漸消失夜里寒氣悄悄襲來,鄉(xiāng)親們戴上帽子,圍上脖巾,吐著長長的白氣,卻是那樣興致勃勃: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拎著小凳子,帶著小墊布。自己演的戲肯定好玩,大家都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在等待著。演出的不光是本村,還有附近的村子,既能切磋演技,增進情感,又能豐富節(jié)目內容,擴大影響。
燈光和霞光一同亮起來,熱烈的音樂響起來,一群在外讀書的年輕人閃亮登場,他們在舞動著時下最流行的街舞。強勁的動作將青春演繹得淋漓盡致,你絕對沒有想到偏僻的小山村也在激蕩著如此時尚的潮流。
朝氣蓬勃的青春之舞過去了,兩位清純的主持人出場了,那是村里近兩年考出去的大學生,他們是村里孩子的驕傲。他們山里孩子那種羞澀之氣已經消退了不少,變得落落大方。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一句句流暢的臺詞,使晚會的舞臺增色不少。老人們嘖嘖稱贊,后生可畏呀!其實村里的很多年輕人都在外面學習創(chuàng)業(yè)了,他們將新鮮的東西帶進村里來。
最少不了的就是鳳凰傳奇《最炫民族風》伴的廣場舞。這是村里中老年婦女最拿手的時尚節(jié)目。這些五六十歲的大媽大嬸們,苦日子過去了,現在舒服了,平時閑得無聊,老是坐著聊天,弄得腿腳粗大腰身圓滾,雖然沒有城里人那樣追求身材,但肥胖的身材讓人難受。有跟小孩到城里生活過一段日子的大媽回來說城里的中老年人都流行跳廣場舞,自己也跟著去湊熱鬧,學了兩招,還帶回了幾張碟子。村里的中老年婦女都紛紛跑到她家的院子,跟著她學,跟著碟子學。傍晚時分,村頭的播放器準時響起,大嬸大媽趕緊忙完手中的活,加入到這蹦蹦跳跳的隊列中來。幾個月下來,竟然扭得有模有樣,跟城里沒什么差別。大嬸大媽們樂了,非得在春晚亮一手,讓從外面回來的人感覺到如今的鄉(xiāng)下也不比城里差。
靜夜不思,故鄉(xiāng)一直在。
【莫景春,毛南族,廣西環(huán)江毛南族自治縣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廣西散文學會副會長,河池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在《民族文學》《四川文學》《廣西文學》等文學期刊發(fā)表散文數十萬字,著有散文集《被風吹過的村莊》等,曾榮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等?,F供職于廣西河池高級中學?!?/p>
責任編輯? ?馮艷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