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 亮
最近一位94歲的老人在銀行辦理業(yè)務時,因為身材矮小,不得不由家人抱起做人臉識別的畫面,刺痛了很多人的心。無獨有偶,也是一位身形微佝僂的老人坐在服務窗口柜臺前,神情無助。原來她想用現(xiàn)金繳醫(yī)保卻被拒,工作人員告訴她,“這里不收現(xiàn)金,要么告訴親戚,要么你自己在手機上支付,兩種方式”。
這兩個畫面之所以令人痛心,就是因為人們看到了被高科技時代拋棄的老人的無助,看到了無情和冷漠。事實上老人們“跟不上智能時代”之痛已經(jīng)不是一天兩天了。疫情之下,到什么地方都要出示健康碼,可有的老人不懂網(wǎng)絡,連手機也不太會用,因此被拒之門外?,F(xiàn)在滿世界都是網(wǎng)約車,連出租車司機都成天熱衷手機接單,在路邊揚手招車的老人只能在寒風冬雨中瑟瑟發(fā)抖。
我們都說現(xiàn)在是“智能時代”,雖為“智能”,“技術思維”不可或缺,但“人本意識”更不能丟。如果服務只被技術牽著走,難免機械僵化,忽視了“人”這一根本因素,就會造成冷漠,原本為社會服務的技術反而寒了老人的心。不過好在這個問題已經(jīng)得到了國家層面的關注。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提出“在各類日常生活場景中,必須保留老年人熟悉的傳統(tǒng)服務方式”。
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而作為推動國家發(fā)展中堅力量的青年人,在這個完善社會治理的過程中,又應該怎么做?可以說,青年人是推動智能應用的主力,現(xiàn)在很多的高科技都出自青年人之手,青年人也是享用智能應用的主流,對老年人如何不被這個智能時代拋棄,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說到底,對老人的體察和關心,這關乎中華民族傳統(tǒng)倫理道德中最重要的部分。敬老愛老是我們的美德,是這個民族得以綿綿延續(xù)幾千年的根基。我們每一個青年人都會走向老年,而我們自己的長輩也正進入老境。如何在創(chuàng)造各種高科技、推動智能時代發(fā)展的時候,兼顧到老年人的需要,使他們切實感受到智能時代的幸福而不是不幸,這考驗每一個青年人的倫理意識和社會意識。
《實施方案》說得很細致。比如老人打車難,那可否在約車軟件上為老年人增設“一鍵叫車”的功能?比如老人醫(yī)院掛號難,那可否完善醫(yī)療機構電話、網(wǎng)絡、現(xiàn)場等多種預約方式,而不是搞一刀切式的網(wǎng)上掛號?比如老人操作健康碼有困難,那可否推進健康碼與身份證、社??ā⒗夏昕?、市民卡等相關聯(lián),逐步實現(xiàn)刷卡或刷臉通行。而這些方案的設計者和實施者,很多都是掌握了前沿技術的青年人。
如何在正飛奔而來的5G時代,留一線通道,等一等那些很難跟上智能應用步伐的2G老人,考驗青年人道德和智慧的時刻到了。
(選自《青年報》)
閱讀練習
1.選文第一、二段有什么作用?
2.文章結尾說“5G時代,留一線通道,等一等那些很難跟上智能應用步伐的2G老人”,請根據(jù)選文內(nèi)容,概括作者這樣說的理由。
3.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對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提出了許多細致具體的建議。請結合你的生活經(jīng)驗,再提出一條合理化建議。
4.文章標題有哪些好處?
5.智能時代、5G技術給老年人帶來了許多不便,我們是否可以停下智能技術的開發(fā)研究?請談一談你的看法。
(孫 劼 設計)
(參考答案見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