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旭,汪 凈,宋瀾波,郭德福,張耀江
(湖南華菱漣源鋼鐵有限公司,湖南 婁底 417009)
軋鋼加熱爐的熱傳遞方式主要分為兩種模式:①預熱段區(qū)域(低溫區(qū)域):由煤氣燃燒的煙氣熱量對鋼坯進行預熱,爐溫一般低于800 ℃,該段以對流傳熱為主,輻射傳熱為輔;②加熱段及均熱段(高溫區(qū)域)作為主要供熱段,提高爐膛溫度對鋼坯進行強化加熱以及降低鋼坯的斷面溫度差,該區(qū)域爐溫一般在1 200 ℃以上,主要以輻射傳熱對鋼坯進行加熱[1]。
根據Stefan-Boltzmann law的熱輻射能力計算公式[1]:
式中:C0為黑體輻射系數,5.67 W/(m2·K4):ξ為物體(氣體)的黑度,與物體本身的性質,溫度以及表面狀況有關,同一灰體輻射吸收率與黑度(發(fā)射率)在同一溫度下數值上是相等的。
混合煤氣(高、焦、轉)燃燒后高溫煙氣的主要成分為CO2、H2O以及惰性氣體N2、SO2、少量殘余的O2、CO等。一般認為,三原子氣體、多原子以及結構不對稱的雙原子氣體(如:CO2、H2O、SO2、CH4等等)具有輻射及吸收能力,而惰性氣體、結構對稱的雙原子氣體(如:N2、O2、H2等)對輻射透明,即吸收率與發(fā)射率為零。高溫煙氣中同時存在CO2和H2O,氣體黑度(發(fā)射率,取決于煙氣溫度)計算公式如下[4]:
同理,氣體吸收比(取決于板坯溫度)計算如下:
則,氣體與板坯的輻射換熱計算如下:
式中:Tg和Tw分別為煙氣溫度和板坯溫度,K;q為高溫煙氣與板坯的輻射換熱量,W/m2。
為了對比同煤氣熱值在不同煤氣配比模式(高-焦-轉與焦-轉兩種配比模式)下對加熱爐燃耗的影響,按10 390 kJ/m3熱值進行配比,兩種配比情況如下表1所示。
表1 同熱值混合煤氣配比濃度計算
兩種配比模式下,混合煤氣熱值按10 390 kJ/m3,混合煤氣主要成分濃度變化如表2所示,焦爐煤氣和轉爐煤氣配比的混合煤氣H2比例降低4%,CO提高8.66%,N2比例降低5.17%,CH4比例降低1.6%,其他成分基本一致。
表2 兩種配比煤氣主要成分
按混合煤氣理論上完全燃燒計算[2],兩種煤氣的空燃比、生成煙氣量以及煙氣成分情況見表3和表4,焦-轉混合煤氣的空燃比較高焦轉混煤低0.06,煙氣生成量降低0.083 m3/m3煤氣。生成煙氣成分中,焦-轉混合煤氣CO2占比高3%、H2O占比少2%、N2占比少1.1%,燃燒溫度高出42 ℃左右。加熱爐正常生產時維持微正壓(一般控制在+30 Pa以內),煙氣壓力取105Pa。
表3 高-焦-轉混合煤氣完全燃燒情況
表4 焦-轉混合煤氣完全燃燒情況
混合煤氣燃燒后煙氣熱輻射強度計算(下標1為CO2,下標2為H2O,以下同):
P2S=0.163×105×3.6=0.586 8×105Pa·m
P1S=0.16×105×3.6=0.576×105Pa·m
煙氣溫度(燃燒溫度)取1 698 ℃,即Tg=1 971 K以及以上兩個計算值,查表[3]:
計算過程量:
(P+P2)/2=(1+0.163)×105/2=0.581 5×105Pa
P=105Pa
P2/(P2+P1)=0.163/(0.163+0.16)=0.505
(P2+P1)·S=(0.163+0.16)×105×3.6=1.162 8×105Pa·m
根據過程量查表:
C2=1.1C1=1Δξ=0.051
此時,對應的高溫煙氣對板坯的輻射黑度為
其他條件不變,假設板坯溫度為Tw=1 000℃=1 273 K(加熱段至均熱段區(qū)域),即為確定高溫煙氣對板坯輻射的吸收能力,同樣計算過程參數:
查表,得出:
于是
Δα=0.051
煙氣輻射吸收比為
不同配比混合煤氣燃燒后生成煙氣成分一致,各成分占比差異較小,且燃燒溫度均在一定范圍內,故可粗略認為煙氣黑度和吸收比保持不變(實際發(fā)射率與煙氣溫度成反比,本節(jié)計算進行計算適當調整)。
①高-焦-轉混合煤氣燃燒后煙氣與板坯輻射換熱效率為(Tg=1 971 K,Tw=1 273 K)
②焦-轉混合煤氣燃燒后煙氣與板坯熱輻射換熱效率為(Tg=2 013 K,Tw=1 273 K):
高-焦-轉混煤改為相同熱值焦-轉混合煤氣后,燃燒后煙氣與板坯之間的輻射換熱效率由161.4 kJ/(m2·s)提高至173.5 kJ/(m2·s),輻射換熱效率提高7%,按加熱爐熱效率55%、1.0 GJ/t燃耗折算對加熱爐整體燃耗的影響達到0.12 GJ/t(實際板坯溫度的變化趨勢較為復雜,與選取固定計算溫度存在較大區(qū)別,取板坯溫度1 000 ℃僅作為計算對比說明,且輻射換熱只有一定占比,整體燃耗的影響無法進行準確的定量計算,但可根據計算結果為定性分析提供依據)。
從上述計算過程可以看出,影響輻射換熱的主要影響因素為燃燒溫度,而影響燃燒溫度的最主要因素則為煤氣熱值與成分。在只摻混焦爐煤氣和轉爐煤氣的前提下,為了驗證煤氣成分及熱值對燃燒溫度和輻射換熱效率的影響,取多種配比進行計算,見表5。
表5 不同配比焦轉混合煤氣燃燒溫度及輻射換熱效率計算
如圖1所示,不同熱值的焦-轉混合煤氣實際燃燒溫度和煙氣輻射換熱效率的變化趨勢,隨著熱值的不斷增加,燃燒溫度和換熱效率增長率不斷變小,理想最佳焦-轉混合煤氣熱值范圍為10 150~10 700 kJ/m3(標準)。
圖1 熱值與燃燒溫度、輻射強度之間的關系
為了進一步驗證高爐煤氣摻混對燃燒溫度和輻射換熱效率的影響,以高-焦混合煤氣進行驗證計算,見表6。
表6 高-焦混合煤氣燃燒溫度及輻射強度計算
同熱值條件下,高-焦混合煤氣與焦-轉混合煤氣燃燒溫度變化趨勢見圖2??梢?,焦-轉混合煤氣的燃燒溫度顯著高于高-焦混合煤氣燃燒溫度,熱值為8 500 kJ/m3時,溫度差達到117 ℃。隨著熱值的不斷提高,該差異也越來越小,總體燃燒溫度影響2.2%~7.4%。達到相同燃燒溫度1 703 ℃,焦-轉混合煤氣所需熱值8 500 kJ/m3遠低于高焦混合煤氣熱值11 800 kJ/m3。
圖2 高-焦混煤與焦-轉混煤燃燒溫度對比
同熱值條件下,高-焦混合煤氣與焦-轉混合煤氣燃燒輻射換熱效率變化趨勢如圖3所示。同樣,焦-轉混合煤氣的輻射換熱效率顯著高于高-焦混合煤氣換熱效率,熱值為8 500 kJ/m3時,輻射換熱效率差達到48.6 kJ/m2·s。隨著熱值的不斷提高,輻射換熱效率差異也越來越小,總體效率影響10.8%~45%。同樣,達到相同輻射換熱效率156 kJ/m2·s,焦-轉混合煤氣所需熱值8 500 kJ/m3遠低于高焦混合煤氣所需熱值11 800 kJ/m3。
圖3 高-焦混煤和焦-轉混煤之間輻射換熱效率對比
根據2250熱軋板廠加熱爐煤氣調整試驗的分析報告(見表7),按班統計數據,焦轉混供對加熱爐燃耗的影響較為顯著,加熱爐燃耗總體維持在0.91~0.95 GJ/t左右的水平,并且鋼坯加熱穩(wěn)定性相比之前的煤氣配比方式穩(wěn)定性更好。綜合考慮軋制產量、裝爐溫度、出爐溫度、加熱爐狀況四個大的因素的影響后,高煤占比對燃耗的影響約為0.343 GJ/(t×100%),即高煤摻混比例從20%調整至3%,燃耗降低0.06 GJ/t,噸鋼成本節(jié)約2.4元,節(jié)約出來的煤氣供發(fā)電用則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
表7 高爐煤氣占比對加熱爐噸鋼燃耗的影響統計
(1)相同熱值條件下,焦-轉混合煤氣的輻射換熱效率高于高-焦-轉混合煤氣換熱效率,對加熱爐效率提升有著直接影響,焦-轉混煤的最佳熱值設定范圍大致在10 150~10 700 kJ/m3。
(2)焦-轉混合煤氣對比同熱值條件下的高-焦
混合煤氣,實際燃燒溫度高出2.2%~7.4%,在板坯溫度為1 000 ℃的單一條件下,輻射換熱效率高出10.8%~45%;焦爐煤氣占比提高(主要因為摻混高煤),對空燃比和煙氣量影響較大,故轉爐煤氣在加熱爐熱效率提升上扮演重要角色。
(3)建議在轉爐煤氣能夠滿足生產的條件下,按焦-轉配比混合煤氣且熱值不宜過高,盡量減少因高爐煤氣摻混引起的負影響(提高焦煤占比、增加惰性氣體量)和利用效率下降而影響經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