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珚
本期客座總編輯
倪萍,著名主持人、演員、作家。1990年她進入中國中央電視臺,先后主持了13屆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1994年,她獲得第1屆全國廣播電視“百優(yōu)雙十佳”節(jié)目主持人金話筒獎。2002年,她憑借電影《美麗的大腳》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2010年,她的新書《姥姥語錄》出版發(fā)行,她憑借此書獲得冰心散文獎。
記者:2020年的疫情讓很多實體書店進退兩難,現(xiàn)在很多人都在網(wǎng)上買書。在您看來實體書店未來的方向如何,會不會從我們的視野中逐漸消失?
倪萍:你不能想象一座城市,實體書店消失了,這太可怕了。我們這代人對書店有一種情懷。我們那時候覺得去書店,就跟現(xiàn)在要去吃頓好飯一樣的幸福。所以,這也是我們這次做拯救實體書店活動的一個根本原因。在困難時期,能為實體書店添一把火的話,我是非常愿意的,但愿我有這能力幫到他們。
記者:對于實體書店,您有過哪些珍貴的回憶?
倪萍:我在兒子剛剛懂事的時候,每個周末,除了去游樂場就是帶他去書店看書。兒子只要看書就停不下來,可以在書店度過一整個下午。我怕他餓著,到門口給他買燒餅,他拿過燒餅邊吃邊看,不舍得浪費一分一秒?,F(xiàn)在我們路過當年熟悉的書店,還總會說起小時候的故事。
記者:您現(xiàn)在的閱讀習慣是怎樣的?您最近閱讀過的印象較深的書可以分享一下嗎?
倪萍:年輕的時候,我遇到了山東話劇院的院長翟建平,那個時候他跟我們說過一句話,我這一輩子都記著。他說,別指望整天涂脂抹粉兒的,不漂亮,誰讀書多誰漂亮。那個時候正好也是改革開放,我們國家的圖書市場全面開放,引進了好多國外的名著?,F(xiàn)在我覺得讀書是生活當中一件挺重要的事兒,好像不讀書,心里總覺得有一件事兒沒做?,F(xiàn)在我在讀臺灣的著名學者蔣勛老師的書。他是我特別喜歡的一位作家,他的《紅樓夢》講解、西方美術史,說得特別特別好。
記者:作為一名傳統(tǒng)電視人,您認為現(xiàn)在新的直播形式和之前有什么不同?
倪萍:我之前做節(jié)目時,應該是中央電視臺做直播最多的一個主持人,那時候基本上都是直播,很少錄像。今天又回到直播,我覺得很親切,緊張也會有,與其說緊張倒不如說是興奮,這是我久違了的。現(xiàn)在的直播形式確實太不一樣了,剛才工作人員和我說,直播很輕松,你渴了就喝點水,要上廁所就直接去,跟大家說一聲就行。這在我們之前的電視直播中肯定是不允許的。當然我這個老太太很愿意嘗試新鮮事物。
記者:您會擔心直播帶貨量比不上網(wǎng)紅博主嗎?
倪萍:我跟助理一直看薇婭、李佳琦的直播,我現(xiàn)在知道為什么我們家的桌子上,突然出現(xiàn)了一堆零食,后天突然出現(xiàn)了很多口紅,多得我都數(shù)不清。這些就是像我助理這樣的孩子對他們的信任。前兩天我看了李佳琦的一篇采訪,我一下就知道這孩子一定會成功的,因為他可不是光長得漂亮,他實在是太努力了,他對所有的產(chǎn)品了如指掌。薇婭也是,他們對產(chǎn)品推薦細細打磨、認真負責。他們這種精神,我覺得是很多人達不到的,像我這樣更達不到,所以我要向他們學習。
這次我們直播不是帶貨,而是“帶店”,主題明確,就是拯救實體書店,希望用我們的力量幫助他們多賣一本書。我相信,在觀眾心目當中,實體書店會有一層光芒。這種光芒能夠提示他們?nèi)蘸笕嶓w書店買書,讓孩子們也喜歡實體書店。
記者:這次在直播中送給網(wǎng)友的畫作,好像這是您第一次嘗試用水彩、油彩作畫?
倪萍:對,因為我以前學國畫。但在疫情期間,我感受到和所有人一樣的痛苦無助,覺得畫國畫表達不了這種感覺,然后就開始研究水彩、丙烯、油畫。我這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膽子大,就胡畫吧,畫的時候就想,我怎樣可以表達清楚,有時一幅畫里既有水彩顏料,也有油畫顏料。疫情期間我這么痛苦,結果沒想到,(畫出來的)全都是明媚的陽光、漂亮的草地、美麗的少女。這其實是把我心里的盼望和向往畫了出來,甚至是我心里的溫暖。
記者:您會通過手機或者iPad之類的電子產(chǎn)品看書嗎?
倪萍:我不太用手機看,太費眼睛了。我出門也帶著iPad,上面也儲存了很多書,但我還是情愿背一本沉沉的書,因為我看書還習慣拿筆畫一畫,畫的地方有些東西我是要重看的,這是電子書代替不了的。
記者:在子女教育問題上,您還有哪些原則和堅持的理念?
倪萍:這個方面我覺得,得問樊登他們。以前我都不知道教育孩子還有這么多方法,要是樊登能早出這類書,可能我們教育的方法就會有改變。很多書我覺得非常富有哲理,照著這個方法去教育孩子,其實有很多好處。我這種傳統(tǒng)的方法太老套了,但是我也很欣慰,好在我的基礎還比較好。前面說我兒子玩游戲,慢慢大了他也懂得道理了,初三的后半學期到高中,他就開始好好學習了。做人方面我一直不擔心,我覺得我和孩子的爸爸都給了他影響,那種善良、寬容、幽默,包括先想到別人……很多基本的做人道理,我覺得我算是個合格的媽媽。
記者:現(xiàn)在,您是如何安排每一天的生活的?
倪萍:可能是因為年齡的關系,我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珍惜生命、珍惜每一天。我經(jīng)常跟家里人說的一句話是“怎么又到周末了”,就覺得每一天都特別快,所以,非常珍惜。我每天早晨六點多一定起床,這個時間要跟我兒子通電話,他畢竟才21歲,不放心他在大學里怎么樣?!兑捉?jīng)》說人要在5:00起床,因為這是一個驚蟄的時間,這個時候起床,渾身的陽氣都起來了。我8點準時吃飯,8:30準時去院里走四五千步,然后回到家畫畫,再看看書。這樣的一天好像很充實,因為珍惜生命,現(xiàn)在別人讓我出去玩玩,我想想還是覺得我修養(yǎng)不夠,還是覺得放不下來。好像不做事,人就可惜了,這個方法也不一定對。
記者:主持、表演、畫畫、寫作……每一方面您都得心應手,能不能分享一下身份切換的心得?
倪萍:主持節(jié)目也好、拍電影也好、畫畫也好、寫書也好,對我來說不存在轉換問題,拿起筆來我就能畫、能寫,拿起話筒來我就能主持,這些都是骨子里的??偠灾羞€有許多可以再上一個臺階的事。
記者:疫情過后,大家的生活都很艱難,之前您的《姥姥語錄》溫暖過很多人,您認為其中有沒有適合此時的人生智慧送給大家?
倪萍:姥姥其實過的是窮日子,卻過得很富裕。過去跟著姥姥吃地瓜葉的時候,我從來都沒覺得地瓜葉不好吃,原因就是姥姥用我們搟的玉米面、豆子湯,豆面的面條很寬,然后不加油,加一點點鹽,開鍋的時候,擼一大把鮮地瓜葉,下在鍋里,你不知道有多好吃。
后來生活好了,我覺得姥姥的生活狀態(tài)和原則一直沒有變。姥姥特別不主張“七個碟子八個碗”,姥姥說認認真真地就是兩三個菜,今天吃不了,明天繼續(xù)吃。疫情期,大家肯定要改變生活態(tài)度,我不覺得這種改變是多么痛苦的事。但我相信生活不會一直這樣,所以對未來我還是覺得總有一天會好起來的,心中有希望,天就能亮,就是這個道理。
編輯:夏春暉? 3867532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