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永廷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之間的情感越來越脆弱,離婚率也逐漸地升高。而處于青少年時期的學生正是處于心理敏感階段,家庭情感的不穩(wěn)定在一定程度上會給他們的心理健康留下隱患,如果不及時解決,會產生嚴重的后果。作為初中班主任有義務時刻關注離異家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變化?;诖?,本文將對離異家庭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影響及解決對策進行探析。
【關鍵詞】離異家庭? 青少年? 心理健康? 教學策略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離異家庭對叛逆期青少年健康人格形成的影響及教育對策》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9]GHBZX205。
【中圖分類號】G7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3-0030-03
處于青少年時期的離異家庭的學生大多都心理敏感、多疑、叛逆,班主任面對這些青少年時應該當有耐心,對他們不好的心理狀況應該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從而幫助他們增強認知,提升他們應對問題的能力,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健康快樂的成長。基于此,本文將結合我多年的班主任管理經驗,探析離異家庭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影響及解決對策,希望助力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一、離異家庭對青少年心理和行為的影響
(一)情緒問題
在經歷了父母離異事件后,青少年所處的環(huán)境發(fā)生了一定的改變,不能時刻地感受到來自父親和母親對自己同時所實施的關愛。這樣,青少年會產生一定的焦慮感、失落感。此外,由于青少年的家庭環(huán)境已經破碎了,與其他學生的圓滿的家庭環(huán)境不同,因此他們還會產生一定的自卑感。這樣,青少年就失去了母親的關注和父親的愛護,游歷在家庭外,導致他們無法自我調節(jié)情緒,出現自我放棄的態(tài)度。
(二)性格問題
原家庭的破裂,使得青少年難以再感受到處在比較和諧的家庭氛圍,從而導致青少年產生較為孤僻、缺乏自信的性格。如,很多離異家庭的青少年不能夠積極地參與班級活動中,而且對他人較為冷漠、比較喜歡獨來獨往、不喜歡熱鬧的場面,這些行為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他們與同學的交流,使他們變得更為孤立。
(三)意志障礙
處于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在面臨父母離異后,情緒一般都會非常激動,從而導致他們容易做出一些較為出格的事情借此希望引起父母的關注。但是,青少年的這些不良情緒和行為會導致父母對他失去希望,導致他們自暴自棄,甚至有的青少年將父母離婚的原因歸為自己行為的出格,使他們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導致他們對任何事物都喪失了進取心。
二、培養(yǎng)青少年健康心理的教學策略
(一)幫助青少年建立正確的認識
處于青少年時期的孩子一般都還沒有樹立成熟的三觀,對父母離婚現象的認識不足,從而導致他們怨恨父母或是產生父母離婚是因為自己過錯的心理。因此,班主任應該幫助青少年建立正確的認識,使他們正確看待父母離異這件事。
如,在我每月與班級上的學生進行溝通的過程中,發(fā)現一名父母離異的學生的心理思想不健康,該名學生不能正確地看待父母離異這件事,且因此對自己的父母產生了怨恨的心理。除此之外,該名學生還總是認為自己是導致父母離異的罪魁禍首,心理比較自卑,對自己不自信,不能夠正常地與其他伙伴進行溝通、交流,也不能夠積極地回答課堂上教師所提問的問題。應對該名學生所存在的不正常的心理現象,我及時地對其進行了調節(jié)。我會讓該名學生從父母的角度看待問題,使得他更好地體諒父母,從而能夠正確地看待父母離婚這件事,消除對父母的怨恨。此外,我也會帶領該名學生深入地剖析他的父母離婚的真正原因,使得他能夠明確父母離婚的原因在于父母雙方的性格不合,而不是因為自己,從而讓他能夠消除內心中所存在的自卑感,更為積極、樂觀地看待問題。當然,我也會與該名學生的父母進行及時的溝通,向他們說一說孩子的心理現狀,使他們能夠多多照顧孩子的心理感受,多多與孩子進行溝通,從而讓他們能夠逐漸地消除孩子內心中的仇恨,使學生能夠用較為客觀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父母離婚的這件事情。這樣,在我深入的溝通下,該名學生逐漸地建立了比較正確的認識,擁有了一個具備理解和寬容性質的胸懷。
總之,青少年本身的思想就比較敏感,難以用極其客觀的思維看待父母離婚的這件事情。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特別關注學生的所思所想,了解學生的認知,并明確那些不正確的認知,實施較為針對性的教學策略,糾正學生內心中所存在的不正確的認知,使得學生能夠正確地看待父母離婚的這件事情,讓學生能夠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使得學生能夠變得更為成熟。
(二)關注青少年的心理感受
青少年在面臨父母離異后,一般都會產生較為難過、孤單的心理感受,因此教師應該關注他們的心理感受并采取相應的策略,使他們能夠擁有健康的心理。
如,我在進行班級管理時,發(fā)現有一名學生經常上課不注意聽講、不積極完成作業(yè)、不主動參與集體性的活動,學習水平逐漸地下降,且總是展現出一副不開心的樣子。應對該名學生所存在的這種現象,我特意向這名學生的好朋友詢問他的情況。經過詢問,我得知這名學生的父母剛剛離異,導致他想不開,產生了對學習的抵觸和對生活失望的心理。見此情況,我便及時地對該名學生進行了針對性的教學,以疏解他內心中的心結,改變他內心中所產生的不好的感受。我會與學校的專業(yè)心理老師進行溝通,向其說明該名學生所存在的行為變化,使得心理老師能夠充分地了解該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接著,我會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將該名學生帶領到心理咨詢室,使得專業(yè)心理老師與學生能夠進行一對一的針對性的溝通。這樣,學生能夠在心理老師的針對性的輔導下,逐漸地解開自己內心中所存在的心結,逐漸地產生對學習和生活的熱愛。當然,解鈴還須系鈴人,除了讓心理老師對該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外,我還會與該名學生的父母進行積極的聯系,向其父母說一說他們的孩子所存在的心理問題,并與父母共同商討解決該名學生所存在的心理問題的對策。當然,我還會讓該名學生的父母多多將自己的注意點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多多理解并關愛自己的孩子。此外,在實施了以上教學對策后,我會及時地觀察該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變化,一旦發(fā)現他再次出現心理問題,便會再次進行及時的溝通和解決。我也會與該名學生進行經常性的談心,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自己內心中所存在的問題,使得學生能夠健康成長。
總之,青少年對事物的認知不足,抗挫能力比較弱,因此容易對一些事情想不開,會因為父母的離婚而產生不好的心理感受。應對學生所存在的這種現象,教師一定要時刻地關注離異家庭的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并應該及時地進行心理輔導,使得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地強大自己的內心,增強自己的抗挫能力,并逐漸地提升自身的能力。
(三)給青少年創(chuàng)造一個愛的氛圍
家庭環(huán)境對青少年的影響非常大,很多離異家庭的青少年受環(huán)境的影響使他們對于愛有過度渴望的心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著重關注那些離異家庭的青少年,為他們營造一個愛的氛圍。
如,我在教學時,會從學習和生活這兩個方面,給予離異家庭的孩子一定的幫助和引導,使得他們能夠接受到足夠的關懷。在學習上,我會在進行完課堂教學后,多多關注學生在課堂的學習狀態(tài),明確學生所存在的問題,并會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知識講解,使得他們能夠在我的輔導下,逐漸地掌握所學習的知識,增強自身的學習水平。當然,針對那些學習比較困難的離異家庭的孩子,我會為其組織一對一幫扶小組,使得學習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能夠與他們組成小組,讓他們能夠獲得針對性的輔導,從而逐漸地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漸地增強自身的學習水平。此外,我也會多多關注這些離異家庭孩子的課后作業(yè)完成情況,針對他們的課后作業(yè)完成情況,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輔導,使得他們能夠感受到筆者對他們的關懷,讓他們能夠逐步地提升自身的學習水平。在生活上,我會與離異家庭的孩子進行積極的溝通,明確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會及時地實施對策,解決他們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我也會鼓勵離異家庭的學生,多多參加學校里舉辦的各種各樣的活動,并會多多讓班級上的其他學生與其進行一定的溝通、交流,從而為他們創(chuàng)造出豐富的人際交往的機會,使他們能夠與其他同學積極地互動,得到來自同學的關愛的同時也學會愛他人。我認為通過這種方式,能夠給青少年營造一個愛的氛圍,使他們能夠愛與被愛。
總之,離異家庭的孩子很難接受到來自父母的時刻的關愛,因此往往會渴望來自他人的愛。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特別關注離異家庭的孩子所存在的對愛的渴望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從生活和學習上,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教學,為他們營造一個和諧、友愛的氛圍,使得他們能夠感受到來自他人的愛,并能夠具備愛他人的能力。這樣,離異家庭的孩子才能夠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四)實施鼓勵式教學,使學生具備自信心
離異家庭的孩子自尊心十分容易受到傷害,很容易接受到一點挫折而對自己產生自暴自棄的念想,也難以具備較好的自信心,不會積極主動且具備極強的勇氣去解決問題、完成任務。應對學生所存在的這種現象,教師應該重視鼓勵式教學方法的實施,使得學生因此能夠對自己有自信。
我在進行教學時,就會特別關注所教班級上的離異家庭的學生,明確他們身上所存在的閃光點和優(yōu)秀點,并會及時地給予他們表揚和鼓勵。如,一些離異家庭的學生雖然學習成績不好,但是具備在組織里、實踐力、想象力、合作力等方面的優(yōu)勢。因此,我會挑選合適的時機,當著全面學生的面,對他們所存在的優(yōu)點進行一定的表揚。這樣,離異家庭的學生能夠對自己產生十足的自信心,更為認真地對待學習和生活。每月月考,筆者都會及時地觀察離異家庭學生的月考成績,針對月考成績與上次相比進步了的學生,筆者會及時地進行表揚。這樣,離異家庭的學生能夠對自己充滿自信心,更愿意以積極且主動的態(tài)度學習知識,從而逐漸地提升他們的學習水平,并從中逐漸地提升他們的自信心。當然,對學生進行鼓勵性的評價,并不是忽視他們身上所存在的缺點。在離異家庭的學生對問題進行完解答后,筆者發(fā)現他們的問題中既有正確部分又有錯誤部分,于是筆者便會采用先揚后抑的評價方式,對其進行教學評價。首先,筆者會對學生回答中的優(yōu)秀部分進行一定的表揚。接著,筆者便會對學生回答中錯誤部分提出委婉性的建議。這樣,學生能夠更好地接納筆者所說的他們所存在的缺點,進行積極的改正,從而有效地促進他們學習水平的提升。總之,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有必要多多關注離異家庭青少年的心理感受,明確他們所存在的脆弱的內心,并因此實施比較針對性的鼓勵式的教學評價。這樣,學生能夠在筆者針對性的教學下,對自己更具有自信心,并因此能夠更好地進行知識的學習,更為積極向上的生活,從而促使他們健康發(fā)展。
綜上,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該著重關注那些離異家庭的學生,明確他們所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多多關注他們的認知、心理感受,并因此使得他們建立正確的認知,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為他們創(chuàng)設良好的氛圍,給予他們自信心,使得他們能夠擁有自信和面對困難的勇氣,身心健康地邁入成年期。
參考文獻:
[1]鄧林園.離婚對兒童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影響:父母沖突的重要作用[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6(02).
[2]李晨.離異家庭子女的適應發(fā)展性研究及教育對策[J].現代婦女(下旬),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