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大涼山斷裂帶北段石棉斷裂的古地震

      2021-04-23 01:43:32馮嘉輝陳立春2韓明明李彥寶高帥坡盧麗莉
      地震地質(zhì) 2021年1期
      關(guān)鍵詞:探槽石棉斷層

      馮嘉輝 陳立春2,* 王 虎 劉 姣 韓明明 李彥寶 高帥坡 盧麗莉

      1)中國地震局地質(zhì)研究所,北京 100029 2)桂林理工大學(xué),桂林 541006 3)西南交通大學(xué),成都 611756

      0 引言

      鮮水河-小江斷裂系是青藏高原東南緣一條強烈活動的地震構(gòu)造帶(圖1),控制著川滇塊體的NE邊界(李玶,1993;鄧起東等,2002;張培震等,2003)。晚新生代以來,印度板塊向N運動并與歐亞板塊發(fā)生強烈的陸-陸碰撞,導(dǎo)致川西高原的中下地殼與臨近的四川盆地和華南板塊存在橫向壓力差,受四川盆地高強度巖石圈的阻擋,一部分來自高原的下地殼物質(zhì)在川西地區(qū)堆積,另一部分沿著鮮水河-小江大型左旋走滑斷裂系以約10mm/a的滑移速率向S運移(Roydenetal.,1997;Clarketal.,2000;Burchfiel,2004;Zhangetal.,2004;陳桂華等,2008;王閻昭等,2008;張培震,2008)。這樣強烈的運動,導(dǎo)致應(yīng)變在不同斷裂上積累和釋放,為大地震的孕育提供了條件。據(jù)統(tǒng)計,自1500AD以來,鮮水河-小江斷裂系共發(fā)生7.0~7.9級地震14次,8級地震1次(國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1995;中國地震局震害防御司,1999;陳桂華,2006;Wenetal.,2008),平均34a就會發(fā)生一次7級以上的大地震。然而,作為鮮水河-小江斷裂系中段重要組成部分的大涼山斷裂卻僅發(fā)生過幾次5~6級地震,且沒有6級以上地震記錄。究其原因,可能與該地為偏遠山區(qū)缺乏歷史記錄有關(guān),但更主要的原因可能歸于斷裂的活動習(xí)性。He等(2008)認為大涼山斷裂是一條新生的斷裂,是鮮水河-小江斷裂系中段截彎取直的結(jié)果,其活動性將由弱逐漸變強,可能正在取代安寧河-則木河斷裂,但這一觀點缺乏強震活動的證據(jù)。近年來,一些學(xué)者對大涼山斷裂的古地震進行了相關(guān)研究,發(fā)現(xiàn)了強震活動的跡象,認為斷裂具有7級以上地震的孕震能力(高偉等,2016;Sunetal.,2019)。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大涼山斷裂的中段和南段。而關(guān)于大涼山斷裂北段,雖也有零星的活動性資料和個別探槽剖面(宋方敏等,2002;周榮軍等,2003;何玉林等,2006;孫浩越等,2015),但全新世活動的直接證據(jù)和古地震資料較少。對此,我們在前人工作的基礎(chǔ)上,對大涼山斷裂帶北段的石棉斷裂進行了詳細的地質(zhì)地貌調(diào)查,選擇聯(lián)合村地點開挖了一組(2個)探槽,獲得了一些新的資料。本文將對探槽開挖結(jié)果及獲得的認識進行總結(jié)。

      圖1 大涼山斷裂帶平面展布圖Fig.1 Plane layout of the Daliangshan Fault.

      1 大涼山斷裂帶活動特征概述

      大涼山斷裂帶北起四川石棉北安順場一帶,向S經(jīng)石棉、越西、普雄、昭覺、布拖,至云南巧家后匯入小江斷裂帶,全長約280km。斷裂帶整體上是由6條次級斷層構(gòu)成的一條寬約15km的構(gòu)造帶(Heetal.,2008),大致可分為3個大的幾何段(圖1):北段為石棉—越西之間,2條次級斷裂切過小相嶺北端,構(gòu)成一個彎曲的菱形;中段,越西和普雄2條次級斷裂近平行;南段,布拖斷裂和交際河斷裂呈右階斜列展布。

      GPS觀測結(jié)果(Shenetal.,2005;王閻昭等,2008)和位錯地貌解譯(申旭輝等,2000;周榮軍等,2003;陳桂華,2006;魏占玉等,2012;孫浩越等,2015)表明大涼山斷裂帶總的左旋走滑速率大致為2~4mm/a。南段的速率相對較高,晚更新世—全新世以來的水平滑動速率為2.5~4.5mm/a,大地震的復(fù)發(fā)周期約為2ka(魏占玉等,2012;Sunetal.,2019);中段普雄斷裂的滑動速率為3.1~4.3mm/a(周榮軍等,2003;陳桂華,2006),全新世以來發(fā)生過至少2次地表破裂型地震事件,最新的一次事件距今0.7ka。

      關(guān)于大涼山斷裂帶北段,早期資料一直缺乏斷裂全新世以來的活動性證據(jù)。根據(jù)最新的填圖結(jié)果,大涼山斷裂帶北段由石棉斷裂與公益海斷裂構(gòu)成(中國地震局地質(zhì)研究所,2011,2019)。公益海斷裂在安順場一帶的T3階地形成以來活動性不明顯,但在江家堡子一帶T2階地形成以來可能有過弱活動,斷裂屬晚更新世以來的弱活動斷裂(中國地震局地質(zhì)研究所,2011)。石棉斷裂也被稱為竹馬斷裂或石棉-馬前門斷裂,總體走向NNW,在石棉縣城以南主要沿南椏河及竹馬河河谷延伸,斷裂在回隆—石棉一帶的地表形跡不明顯,而在竹馬盆地一帶的地表形跡清晰,晚第四紀活動較為強烈。孫浩越等(2015)通過高精度的地貌測量和衛(wèi)星解譯,認為石棉斷裂最新一次活動發(fā)生于17ka前,其晚更新世以來的左旋滑動速率為1.5~3.3mm/a。

      2 石棉斷裂探槽研究

      2.1 探槽地點

      近年來,古地震探槽技術(shù)和測年技術(shù)已有長足發(fā)展,斷層槽谷和斷陷塘已成為川滇地區(qū)走滑斷裂古地震研究相對較為理想的探槽地點(冉勇康等,2012)。竹馬盆地—回隆一帶,斷裂的晚第四紀活動跡象較為明顯,線性影像特征清晰,地貌上,沿斷裂發(fā)育斷層槽谷、水系和山脊位錯、小型斷陷塘等活動構(gòu)造地貌(圖2a)。聯(lián)合村附近的沖溝左旋位錯約107m,斷層槽谷和小型斷陷塘較為清晰(圖2c)。我們橫跨其中一處小型斷陷塘開挖了探槽TC1,長約15m,寬和高均約4m,以揭露斷陷塘沉積演化及其斷錯變形特征。為獲得最新的沉積和斷錯信息,在TC1北側(cè)約20m處,橫穿現(xiàn)代沖溝邊側(cè)的斷層槽谷同時開挖了探槽TC2,長約15m,寬和高均約3m,以盡可能揭露沖溝帶來的最新沉積(圖2b)。2個探槽組成平行探槽組,用以相互對比和補充。

      圖2 石棉斷裂的地表形跡與探槽位置Fig.2 Fault trace of Shimian Fault and the site of trenches.a 聯(lián)合村附近的衛(wèi)星影像圖,底圖為Google Earth歷史影像;b 探槽及其附近地貌照片;c 探槽處的高精度地形地貌圖,底圖為無人機航拍和差分GPS實測獲得的DEM圖,紅色箭頭指向斷層槽谷,AB示意地形剖面的位置,藍色曲線示意已變形的沖溝;d 地形剖面(位置見圖c),灰色填充示意探槽的位置

      2.2 探槽揭露的地層序列

      探槽剖面如圖3 和圖4 所示。主斷層帶發(fā)育在2個探槽的東側(cè),主斷層面的產(chǎn)狀為250°∠50°。探槽TC1揭露斷層?xùn)|盤為強烈風(fēng)化的花崗片麻巖,擠壓破裂現(xiàn)象較為強烈,沿斷面可見松散的斷層泥帶。沿主斷面的西盤發(fā)育了多期次構(gòu)造楔。東側(cè)主斷層與西側(cè)次級斷層之間呈拉張陷落,形成斷陷塘沉積序列。探槽TC2距TC1約20m,沉積環(huán)境總體相近,但更靠近現(xiàn)代沖溝(圖2a),早期為沖洪積相砂礫層,晚期也表現(xiàn)為一小型斷陷塘沉積。2個探槽早期地層的巖性存在很大的差異,但晚期斷陷塘沉積層的特征基本相同,均為1套含少量礫石的黑土。2個探槽揭露的沉積單元分別描述如下(圖5):

      圖3 探槽TC1南壁的拼接影像和剖面解譯圖Fig.3 Photographic mosaic(upper)and interpretation log(lower)of the south wall of TC1 trench.1 礫塊;2 團塊;3 斷陷塘沉積單元序列及地層界線(虛線示意非清晰界線);4 構(gòu)造楔堆積及編號;5 斷面及編號;6 推測斷面;7 14C樣品位置及測年結(jié)果;8 早期基巖擠壓破碎帶;9 斷面產(chǎn)狀

      圖4 探槽TC2北壁的拼接影像和剖面解釋圖Fig.4 Photographic mosaic(upper)and interpretation log(lower)of the north wall of TC2 trench.1 礫塊;2 團塊;3 斷陷塘沉積單元序列及地層界線(虛線示意非清晰界線);4 斷面及編號;5 推測斷面;6 14C樣品位置及測年結(jié)果;7 構(gòu)造楔堆積及編號

      圖5 聯(lián)合村探槽組事件-地層序列示意圖Fig.5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event-stratigraphic sequence of the Lianhecun trench set.

      (1)探槽TC1

      A0:黃褐色砂礫土,由大小不等、分選較差的礫石和砂、黏土組成,為坡洪積混雜堆積。

      A1:青色略帶天藍色的含砂礫黏土,顏色較為特殊,以粗砂和砂黏土為主,夾有具一定磨圓的礫塊。于該層獲得了1個炭樣,AMS測年結(jié)果為(21i370±90)aiBP。

      A2:位于斷陷塘的西側(cè),即靠山坡一側(cè),該層A2a為灰色略帶褐黃色的含礫黏土,以砂質(zhì)黏土為主,與下伏地層A0之間的界線明顯。在該層獲得的1個炭樣的AMS測年結(jié)果為(19i240±50)aiBP。斷陷塘內(nèi),該層A2b為黝黑色含礫砂黏土層,局部富含青灰色砂礫,底部含礫塊較多,有層理,但受后期斷錯影響強烈,多處被斷錯。與下伏地層A1的界面清晰。在該層獲得的2個炭樣的AMS測年結(jié)果分別為(19i330±60)aiBP和(19i080±80)aiBP。

      A3:淺黃褐色含黏土砂礫層,以砂礫為主,夾雜有少量黏土,受斷錯影響較為強烈,分布不規(guī)則,局部可見不很明顯的層理,為坡麓混雜堆積,與層A2之間的界面非常明顯。于其內(nèi)獲得的2個炭樣的AMS測年結(jié)果為(15i740±80)aiBP和(14i270±30)aiBP。

      A4:間夾于層A3與上部黑土(A5)之間的一套分布較局部的沉積層,靠近主斷層帶呈楔形,為黃褐色的砂土(A4a),下部A3斷層接觸,往西轉(zhuǎn)為沉積接觸,再向W轉(zhuǎn)為薄層砂礫沉積(A4b)。在該層獲得的1個炭樣AMS測年結(jié)果為(1i710±30)aiBP。

      A5:2個探槽均有揭露的一套標(biāo)志性含礫黑土層,為典型的斷陷塘型沉積,底部含較多底礫,與下伏所有地層呈明顯的沉積不整合接觸,界面清晰。獲得的2個炭屑的AMS測年結(jié)果為(230±30)aiBP和(250±30)aiBP。

      A6:正在發(fā)育的槽谷型堆積,在探槽東端的主斷面附近,該層為快速堆積形成的沙土團塊和礫塊;向W為低洼槽谷型堆積形成的含礫砂土,底部含礫塊較多;再向W,順坡形成的坡積砂礫增加。根據(jù)顏色與沉積特征該層又可分為A6a、A6b和A6c 3個亞層:A6a為快速堆積的含礫砂土,與層A5之間的界面總體較清晰,局部不明顯;層A6b為含花崗巖質(zhì)粗砂較多的灰白色砂礫層,發(fā)育特征不很明顯的層理;A6c為現(xiàn)代地表,含較多的植物根系,與A6b之間的界線在槽谷中央較明顯,向兩側(cè)不再清晰。在層A6c中獲得的1個炭屑的AMS測年結(jié)果為(170±30)aiBP。在層A6b頂部也獲得了2個炭屑的AMS測年結(jié)果,分別為(360±60)aiBP和(370±30)aiBP,推測為團塊中殘留的早期炭屑。

      AW1和AW2:斷層走滑兼拉張形成的構(gòu)造楔,盡管局部仍保留有原沉積層的特征,但又被外來地層嵌入或充填,故單獨歸為2個楔狀堆積單元。

      (2)探槽TC2

      B2:褐灰色砂礫層,以大小不等的砂礫為主,間夾少量黏土,具層理,為坡洪積混雜堆積。

      B3:黃褐色含黏土砂礫層,礫石大小不等,以巨礫、粗礫為主,為順坡的坡麓混雜堆積,局部顯示弱層理。

      B4:褐黃色砂礫土,以黏土為主,含少量礫石,礫石大小不等,部分礫塊有一定磨圓,為片流堆積夾沖洪積堆積,又可劃分2個亞層(B4a、B4b):B4a層的礫石含量較少,礫徑較小,在該層頂部采到1個炭屑,其AMS測年結(jié)果為(3i440±30)aiBP;B4b層的礫石含量較高,含巨礫,且局部可見一定的水平層理。

      B5:與探槽TC1的層A5同為一套標(biāo)志性黑土,為典型的斷陷塘型沉積,底部含較多底礫,與下伏所有地層呈明顯的沉積不整合接觸,界面清晰。該層獲得的2個炭屑的AMS測年結(jié)果為(390±30)aiBP和(390±30)aiBP。

      B6:與探槽TC1中的層A6基本一致,為正在發(fā)育的槽谷型堆積,由大小不等、分選較差的礫石和黏土組成。地層?xùn)|側(cè)黏土含量居多;向W順坡形成的坡積砂礫增加。該層又可劃分為B6a、B6b和B6c 3個亞層:底部的B6a為坎前快速堆積的礫石層,底部礫石的粒徑較大,地層呈碗狀,自西側(cè)到東側(cè)礫石含量驟減,與層B5的界線十分清晰;B6b為深灰色黏土層,地層呈水平展布,與B6a的界線不清晰,但礫石含量存在差異,該層2個炭屑的AMS測年結(jié)果分別為(170±30)aiBP和(140±30)aiBP;B6c為地表表層砂礫土,含大量植物根系。

      BW1和BW2:因斷層走滑作用形成的構(gòu)造楔。

      對比2個探槽揭露的地層序列(圖5)可知,探槽TC2僅揭露晚期地層。2個探槽中,最新的斷陷塘沉積單元層A5和層B5的特征基本一致,都是一套含礫黑土,為可對比的標(biāo)志層。每個探槽在該層都有2個炭樣可控制其年代,且AMS測年結(jié)果非常接近,分別為230~250aiBP(TC1)和390aiBP(TC2)。

      2.3 古地震事件

      識別走滑斷層古地震事件的主要依據(jù)可歸結(jié)為:沉積序列特征(如沉積相變、沉積間斷等)、斷層與地層的切覆關(guān)系、地層的變形(如彎曲、斷錯)、拉張充填楔體、局部坎前堆積和裂縫充填堆積等(冉勇康,1997;冉勇康等,2012)。

      2個探槽均揭露的一套標(biāo)志層A5和B5為洼地積水沉積形成的淤泥、黑土,屬典型的斷陷塘沉積。此外,探槽TC1下部還揭露了一套比較明顯的斷陷塘型沉積層A2b(黝黑色含礫砂黏土)。以這2層為標(biāo)志層,結(jié)合上述識別走滑斷層古地震事件的一些其他標(biāo)志,于探槽TC1中至少可以識別出4次事件,于探槽TC2中至少可以識別2次事件。

      (1)TC1的事件-地層序列

      事件AE1發(fā)生在層A2沉積之后、層A3沉積之前,主要依據(jù)有:1)層A3與層A2之間的地層界線清晰,沉積環(huán)境相變明顯,層A2b為洼地積水沉積形成的黝黑色含礫淤泥,層A3為坡麓堆積的黃褐色地表含礫砂土;2)層A2a變形強烈,沿斷面F7有著顯著的位錯,且該位錯變形終止于A2a地層中,未斷錯上覆層A3(圖6c),斷面F5也只影響到層A2b。

      事件AE2發(fā)生在層A3沉積之后、層A4沉積之前,主要依據(jù)有:1)層A4與層A3之間的界線較為明顯,尤其是靠近主斷層帶F1處,A4a呈構(gòu)造楔狀與層A3接觸;2)沿斷面F2、F3及其分支斷面,層A3斷錯變形清晰,礫石定向強烈,但均上覆了層A4(圖3,6a),斷面F4也只影響到層A3(圖6b)。

      事件AE3發(fā)生在層A4沉積之后、層A5沉積之前,主要依據(jù)有:1)層A5與層A4之間的地層界線清晰,沉積環(huán)境相變明顯,層A5為典型的斷陷塘沉積形成的含礫黑土、淤泥,底部含較多礫塊(底礫層),層A4頂部為坡麓堆積的灰褐色砂土;2)主斷層帶F1附近,層A5黑土呈裂縫楔狀充填在層A4中(圖6a)。這一事件在TC2中的依據(jù)更為明確。

      事件AE4發(fā)生在層A5沉積之后、層A6沉積之前,主要依據(jù)有:1)層A6底部為一套礫石層(底礫層),與層A5的界面清晰,沉積環(huán)境也有所改變,從斷陷塘型積水沉積轉(zhuǎn)為坡麓槽谷堆積;2)層A5東側(cè)與主斷面F1之間存在楔狀充填A(yù)W2,AW2是松散的混雜堆積,破碎帶里的物質(zhì)卷入其中,且在AW2的底部可見層A5的黑土團塊,而上覆層A6尤其是層A6b不整合于AW2上(圖6a)。

      此外,層A2為斷陷塘沉積,與層A1間可能也有過1次構(gòu)造事件,斷面F5在層A1中的斷面清晰,但延伸至層A2中顯示為裂縫狀。層A1與層A0之間為斷層接觸,沉積環(huán)境相變明顯,也可能存在事件??紤]到這2個事件缺乏其他更明確的證據(jù),且層A0缺乏年代樣品,故這2次事件僅作為可能存在的推測事件,不再列入下文擬討論的事件序列中。

      (2)TC2的事件-地層序列

      事件BE1發(fā)生在層B4沉積之后、層B5沉積之前,主要依據(jù)有:1)層B5與層B4之間的地層界線清晰,沉積環(huán)境相變明顯,層B5為典型的斷陷塘沉積形成的含礫黑土,底部含較多礫塊(底礫層),層B4為沖洪積夾坡麓堆積形成的褐黃色砂礫土;2)斷層F5和F4斷錯了層B4,而上覆地層B5呈現(xiàn)出沿裂縫充填的特征(圖5)。

      事件BE2發(fā)生在層B5沉積之后、層B6沉積之前,主要依據(jù)有:1)層B6底部為1套礫石層(底礫層),與層B5界面清晰,沉積環(huán)境也有所改變,從斷陷塘型積水沉積轉(zhuǎn)為積水較少的槽谷堆積;2)層B5斷錯強烈,在TC2南壁可見其垂向斷距約為70cm(圖6e),而層B6a呈坎前楔狀快速堆積覆于斷面上,層B6b則已上覆于整個斷層帶(圖6e);3)在TC2北壁,沿斷層F3和F2,層B5已斷錯變形(圖6d),而上覆層B6b表現(xiàn)為充填特征,無斷錯變形;沿斷面F1,構(gòu)造楔BW2明顯隆起變形,形成局部的陡坎和裂縫,層B6b充填于其上(圖4)。

      此外,在層B4和B3之間可能也存在事件,二者之間為明顯的沉積不整合和斷層接觸,但因缺乏其他證據(jù),二者之間的斷層接觸不能排除是由層B4沉積之后的事件引起的,加上層B3缺乏年代樣品,故未列入事件-地層序列。

      (3)2個探槽的綜合事件-地層序列

      TC1中層A5和TC2中層B5的沉積相和沉積特征一致,測年結(jié)果也非常接近,以此做為標(biāo)志層,則2個探槽揭露的后2次事件正好是相對應(yīng)的?;诖?,對2個探槽所揭露的事件進行互相對比和補充,至少可識別出4次事件(圖5)。圖8 為事件-地層序列恢復(fù)示意圖。

      事件E1,發(fā)生在層A2沉積之后、層A3沉積之前;

      事件E2,發(fā)生在層A3沉積之后、層A4沉積之前;

      事件E3,發(fā)生在層A4和層B4沉積之后、層A5和層B5沉積之前;

      事件E4,發(fā)生在層A5和層B5沉積之后、層A6a和層B6a沉積之前。

      2.4 古地震事件的年代確定

      在2個探槽中共獲得了19個14C樣品加速器質(zhì)譜(AMS)測年結(jié)果(表1)。以年代校正軟件OxCal 4.3.2(1)https:∥c14.arch.ox.ac.uk/oxcal/OxCal.Html。(Bronk-Ramsey,1998)進行校正,并進行古地震事件-地層序列年代限定,獲得了探槽揭露的最新4次事件年代序列:事件E1:20925—16850BC;事件E2:15265—1785BC;事件E3:360—1475AD;事件E4:1655—1815AD(圖7)。

      圖7 事件年代的OxCal校正結(jié)果Fig.7 Results of OxCal analysis of radiocarbon dates from the trenching site.

      圖8 探槽揭露的地震事件恢復(fù)示意圖Fig.8 Schematic reconstruction of faulting events at the Lianhecun trench site.

      表1 聯(lián)合村探槽樣品的放射性年齡及其年代校正Table1 Radiocarbon ages and calibrated calendar dates of samples from the Lianhecun trenching site

      3 討論

      綜合2個探槽的開挖結(jié)果,可推斷聯(lián)合村探槽地點至少發(fā)生過4次地表破裂事件:事件E1:20925—16850BC;事件E2:15265—1785BC;事件E3:360—1475AD;事件E4:1655—1815AD。從獲得的事件序列看,事件E3和E4對應(yīng)的沉積地層為典型的斷陷塘和斷層槽谷沉積,2個探槽揭露的沉積特征、斷錯特征和測年結(jié)果基本一致,地層序列相對完整,沉積厚度相對穩(wěn)定,并有系列樣品控制,這2次事件的限定結(jié)果應(yīng)該比較可信。而事件E2限定的時間跨度較大,即層A3至層A4、B4之間的時間跨度較大。層A3底部和頂部均有2個以上樣品控制,測年結(jié)果為19~15kaiBP;而層A4較薄,僅有1個炭樣控制,結(jié)果為(1i710±30)aiBP;層B4為斷層帶之間的堆積,有過構(gòu)造變形,且僅獲得了1個測年結(jié)果,為(3i440±30)aiBP。層A3與層A4(B4)的地層年齡結(jié)果顯示出2套地層之間存在約15ka的沉積間斷,但聯(lián)合村探槽僅揭露出1次事件E2,存在漏記事件的可能,其間揭露的事件是否完整仍有待其他地點的相關(guān)研究予以補充。

      沿石棉斷裂,宋方敏等(2002)在陡坎子村附近開挖了1個探槽,揭露出2次事件,以熱釋光樣品測年結(jié)果限定的事件年代分別約為距今35i000a和3i500a(圖9)。何玉林等(2006)開挖的草里馬村探槽揭露了該處距今約9i450a(14C測年結(jié)果)以來可能有過2次事件,但2次事件的依據(jù)并不明顯,也未能限定事件的具體時間。孫浩越等(2015)在黑林子開挖了1個探槽,揭露出50.3~17.4kaiBP(光釋光測年結(jié)果)之間有過2次事件,但未揭露全新世期間的破裂事件。對比幾個探槽揭露的事件,黑林子探槽揭露的最新事件可能與我們揭露的事件E1相當(dāng),陡坎子探槽揭露的最新一次事件在我們揭露的事件E2的年代區(qū)間內(nèi),有可能是同一次事件。如果兩者是同一次事件,則其年代可以限定為距今約3i500a。但草里馬探槽沒有具體的年代限定資料,無法進行具體的比較和補充。

      圖9 石棉斷裂古地震事件與前人研究的對比Fig.9 Comparison of paleo-earthquake events in the Shimian Fault with previous studies.線段表示事件的年齡范圍,帶箭頭的射線表示事件僅限定出最老年齡;灰色區(qū)域示意綜合前人研究得出的古地震事件結(jié)果。黑林子探槽數(shù)據(jù)源自孫浩越等(2015),陡坎子探槽數(shù)據(jù)源自宋方敏等(2002),草里馬探槽數(shù)據(jù)源自何玉林等(2006)

      比較可信的最新2次事件在2個探槽均有揭露,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在360AD以后,反映了石棉斷裂歷史上就有過地表破裂事件。其中,最近一次事件的年代限定為1655—815AD,該時間段在中國歷史上處于明清時期。據(jù)相關(guān)史料記載,“自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AD),該地區(qū)的地方建制完備,石棉越西一帶屬越嶲衛(wèi),轄鎮(zhèn)西守御千戶所(今甘洛海棠鎮(zhèn)附近)及邛部長官司(今越西縣城區(qū)),到清雍正六年(1726AD)改越嶲衛(wèi)為越嶲廳,屬寧遠府”(越西縣治編纂委員會,1994;李林蔚,2015)。但查閱該地區(qū)該時間段的歷史地震(顧功敘,1983;國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1995;孫成民,2010)時,只找到惟一一條可能與此次事件相匹配的歷史地震記錄:1786年6月1日磨西 7級地震。已有研究基本都認為此次地震的發(fā)震構(gòu)造為鮮水河斷裂的磨西段,地表破裂帶位于康定—田灣一帶(王新民等,1988;陳桂華等,2011;Chenetal.,2016),但該次地震是否也已使康定以北的色拉哈—康定段破裂目前尚存爭議(Wenetal.,2008)。值得指出的是,該次地震之后的第2天,又有1次6級以上地震發(fā)生,第10天(即6月10日)還發(fā)生了瀘定得妥7級以上地震(國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1995)。石棉縣城一帶是龍門山斷裂帶與鮮水河斷裂、安寧河斷裂、大涼山斷裂的交會部位,通常也稱為三聯(lián)點。1786年磨西地震歷史記錄的震級大,10d內(nèi)又連續(xù)發(fā)生3次6級以上大地震,很有可能引發(fā)多斷層破裂(陳立春等,2018)。據(jù)歷史記載(國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1995;孫成民等,2010),“6月1日地震造成摩崗嶺大山倒塌,堵塞大渡河,河水?dāng)嗔魇铡保?月10日瀘定得妥7級以上地震導(dǎo)致摩崗嶺附近堵塞大渡河的山體潰決,造成下游發(fā)生水災(zāi)。得妥7級以上地震的震中距探槽地點僅40km。探槽揭露的最新一次事件很可能與1786年6月1日磨西 7級或6月10日得妥7級以上地震有關(guān),但仍需進一步的研究。

      以最后2次事件的間隔計,石棉斷裂破裂事件的復(fù)發(fā)間隔約為800a。即便此前的事件存在遺漏,該結(jié)果也反映了斷裂現(xiàn)今破裂的重復(fù)間隔已大大縮短,即斷裂活動有加劇的趨勢。與三聯(lián)點的其他活動斷裂相比,石棉斷裂的活動重復(fù)間隔較安寧河斷裂帶北段稍長(冉勇康等,2008),但基本接近;與鮮水河斷裂帶磨西段最新2次事件的重復(fù)間隔幾乎相當(dāng)(梁明劍,2019)。石棉地區(qū)地處多條斷裂的交會區(qū)域,地震構(gòu)造復(fù)雜,是川滇地區(qū)未來強震的重點監(jiān)測區(qū),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評估安寧河斷裂和鮮水河斷裂的大地震危險性(Papadimitriouetal.,2004;Yietal.,2004;聞學(xué)澤等,2008)。本文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石棉斷裂同樣存在較高的地震危險性,需要進一步的關(guān)注。

      4 結(jié)論

      (1)聯(lián)合村探槽組揭露的石棉斷裂晚更新世末以來至少發(fā)生過4次破裂事件,依次為:事件E1:20925—16850BC;事件E2:1526—1785BC;事件E3:360—1475AD;事件E4:1655—1815AD。最新2次事件限定的結(jié)果應(yīng)該比較可信,最近一次事件可能與1786年6月1日磨西 7級或6月10日得妥7級以上地震有關(guān)。

      (2)石棉斷裂現(xiàn)今活動有加劇的趨勢,最新兩側(cè)破裂事件的復(fù)發(fā)間隔約為800a,與三聯(lián)點的其他活動斷裂相比,該斷裂的活動重復(fù)間隔較安寧河斷裂帶北段稍長,但基本接近;而其與鮮水河斷裂帶磨西段的復(fù)發(fā)間隔幾乎相當(dāng)。與鮮水河斷裂磨西段、安寧河斷裂北段相比,石棉斷裂同樣存在較高的地震危險性,需要進一步關(guān)注。

      致謝冉勇康研究員對探槽和論文研究工作給予了精心指導(dǎo),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猜你喜歡
      探槽石棉斷層
      石棉聯(lián)社舉辦農(nóng)信杯柑甜歡樂拍
      石棉粉塵危害與預(yù)防
      勞動保護(2016年2期)2016-03-10 15:09:00
      渭河斷裂咸陽段活動性研究*
      地震研究(2015年2期)2015-07-30 02:04:27
      歐洲國家應(yīng)盡快消除石棉相關(guān)疾病
      勞動保護(2015年6期)2015-06-16 02:14:47
      斷層破碎帶壓裂注漿加固技術(shù)
      河南科技(2014年18期)2014-02-27 14:14:52
      關(guān)于錨注技術(shù)在煤巷掘進過斷層的應(yīng)用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7期)2014-02-27 14:11:06
      槽探素描圖AutoCAD數(shù)字化成圖
      斷層帶常用鉆進施工工藝
      郯廬斷裂帶赤山段中晚更新世之交的史前地震遺跡
      山西交城斷裂北端及中段3個大型探槽全新世斷錯現(xiàn)象分析
      松潘县| 博客| 建湖县| 乐平市| 灵璧县| 锡林浩特市| 堆龙德庆县| 页游| 高青县| 平乡县| 牟定县| 三亚市| 财经| 莒南县| 阜城县| 恩施市| 政和县| 邵阳市| 双城市| 丹棱县| 常熟市| 兴山县| 彭泽县| 进贤县| 特克斯县| 中卫市| 福海县| 秦安县| 齐河县| 三门峡市| 昌黎县| 磐石市| 乌拉特前旗| 天峨县| 昆明市| 漾濞| 三都| 贵南县| 忻城县| 澳门| 江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