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叔
大多數(shù)來土耳其看海的人,都會直奔聲名遠揚的地中?;驉矍俸!O啾戎?,黑海沿岸就顯得落寞許多,但這里其實有著獨特的魅力。帝國傳奇和文明發(fā)展如翻滾的海浪般興衰起伏,留下了眾多歷史遺存。同時,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地理位置,使得這里擁有許多遠離世俗紛爭、美妙絕倫的秘境。而我,被一張土耳其黑海D010公路上阿瑪斯拉小鎮(zhèn)的照片吸引,因此和朋友開啟了一場尋訪之旅。
從錫諾普到阿瑪斯拉的D010海濱公路長約320公里,一路盤旋于海岸崎嶇的山間,但因為公共交通和旅游設施不夠完善,這條路上并沒有能夠直達的公共交通,只能在沿途各城鎮(zhèn)間不斷換車。城鎮(zhèn)間來往的班車數(shù)量有限,時間也無法確定。幸運的是,一路上我們得到了許多幫助,用4天時間完成了朝圣,這期間,我們還意外地登上了當?shù)氐膱蠹垺?h3> 1錫諾普 意外的采訪和“義務導游”
告別充滿青春朝氣的“義務導游”,我們回到小旅館休息。第二天一早,旅店老板將“新鮮出爐”的報紙送到手上,我們的大頭照竟占了將近半版,還是當天報紙的頭版。
一早,過夜大巴停在了沿途最大的城市錫諾普,這里是我們此次旅程的起點。整個錫諾普城區(qū)都建在一座伸入黑海之中的狹長半島上,站在半島盡頭的高處,便能收獲360度一望無垠的海景。因地理條件優(yōu)越,所以這里一直都是土耳其北海岸重要的港口和軍事要塞。
由于旅程時間安排緊張,我們原本只計劃在這里稍作停留,順便打聽去下一座城市的路線,但當我們穿過停泊著小艇的幽靜港灣,正打算往城里走時,一位挎著相機的大叔上前搭訕。
大叔說著在小城里難得聽到的流利英語:“你是來旅游的嗎?”“是啊!”“從哪兒來的?”“中國!”我原以為這只不過是旅行中的寒暄罷了,可他接下來的話著實出乎我的意料:“我是城里報社的記者,能采訪你嗎?”
有人愿意采訪我們當然是好事,然而,我滿腦子想的都是今晚會不會露宿街頭。于是,我勇敢地開口說:“我很愿意接受采訪。只是,您能幫我解決一下住宿問題嗎?要便宜的,最好50里拉(約人民幣90元)以內(nèi)?!彼α诵φf:“沒問題!這樣,你一小時后到我的報社。等采訪結束,我就帶你去個便宜的住處,是我朋友開的旅館?!?/p>
走進報社,辦公室比我想象中要小許多,感覺員工不超過10人。這是錫諾普唯一的報社,每天出版兩份報紙,分別叫《錫諾普時報》與《海港報》。報紙全城免費發(fā)放,報社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廣告贊助和政府的補助。我偷偷看了一下當天的兩份報紙,竟發(fā)現(xiàn)兩份報紙的內(nèi)容并無二致,令我更加疑惑的是,采訪的問題,也無太多新意:你是從哪里來的,出來旅行多長時間了,之前都去了哪些地方,喜歡這里嗎……
問題確實稍顯無趣,不過我關心的是,他會不會信守承諾,帶我們找到便宜的住所。采訪結束,他果然沒有食言,驅(qū)車三拐兩拐,就把我們帶離了市中心的游客區(qū),來到一棟看起來十分“接地氣”的樓前,在他的幫助下,我們成功以40里拉的低價住進了這家小旅館。臨走前,記者大叔還說,他會幫我們聯(lián)系到第二天去下一座城市的車。我們總算可以把兩顆懸著的心,暫時安放在這座小城里。
閑暇的下午時光,最適合在城里閑逛。我們剛開始在城中漫步,就遇到了放學回家的中學生,其中一位說想給我們當“義務導游”,順便練習英語。我被他真摯的神情打動,不好意思拒絕。
隨后,“義務導游”帶我們來到了錫諾普的博物館,這里是古希臘與古羅馬文化的核心區(qū)。土耳其可謂“遍地是寶”,即便再小的博物館里,也都陳列著惟妙惟肖的古希臘雕像和美輪美奐的古羅馬馬賽克拼貼畫。這期間,“義務導游”絞盡腦汁,用所學的英語加上各式各樣的肢體語言,自信地向我們介紹著他的家鄉(xiāng)。
告別充滿青春朝氣的“義務導游”,我們回到小旅館休息。第二天一早,旅店老板將“新鮮出爐”的報紙送到手上,我們的大頭照竟占了將近半版,還是當天報紙的頭版。于是,我們立刻趕到報社向記者大叔道謝。到了報社才發(fā)現(xiàn),他不僅幫我們打聽好了去下一座城市蒂爾凱利的班車時刻表,還說要開車送我們?nèi)コ峭獾能囌?,更出乎意料的是,他說已經(jīng)幫我們聯(lián)系好了蒂爾凱利的報社同行,等我們到了那里,對方會把一切都安排好。沒想到偶遇的記者大叔讓我們這番旅程如此順利。
小樓內(nèi)部的裝潢簡約精致,墻面粉飾成橙紅色,溫馨亮麗。無論是門廳還是內(nèi)部房間,推開窗,映入眼簾的都是墨藍色的大海,耳畔回蕩著輕柔的風聲和翻涌的海浪聲,比起星級酒店的海景房毫不遜色。
到達蒂爾凱利時,大叔的記者朋友已在站口等候多時。他把我們帶到辦公室——一間比錫諾普還要小的報社。采訪時我才發(fā)現(xiàn),除了見面時的簡單問候,他竟然一句英文也不會。因為我們的采訪過程只能靠翻譯軟件,所以很多細節(jié)都沒辦法表達清楚,內(nèi)容也和第一次的采訪相差無幾。
采訪結束后,他說要開車帶我們?nèi)ス涔?。終于,這次不是搭公共交通,而是以自駕的方式來到了風景如畫的D010黑海公路。每個轉彎處,都有著不同的視野和美景。海面在絢爛的陽光照射下閃著粼粼的波光,林木蒼翠的海岬,高低起伏的崖壁,黑海獨有的奇形怪狀的礁石,每一處似乎都能讓人展開無盡的遐想,或許這就是美景帶來的魔力吧!
飽覽完沿海風光之后,記者朋友把我們帶到了一家小店,說要請我們吃“當?shù)靥厣?。端上來一看,原來是烙餅,和中國東北的大餅大同小異。雙面烤得金黃的薄餅溢著麥香,一口咬下去外酥里嫩,很有嚼頭,再配上一杯清香四溢的土耳其紅茶,也算是一頓精致的下午茶。這是我在土耳其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吃到這種樣式的烙餅,雖然只是一道簡單的小吃,但食材的香氣卻令我回味無窮。
回到報社,記者朋友遞過手機,向我們示意已經(jīng)幫我們聯(lián)系好了住宿。我們不禁好奇:這次又會住進一個怎樣的地方?記者朋友開車載著我們一路向海邊駛去,窗外的怡人光景應接不暇,于是我的心中充滿疑惑:難道我們可以體驗一次高價的海景度假房了嗎?
最終,他在一棟3層高的橘粉色小樓前停下來。我認得樓前的火炬標志,這是土耳其教育部的標志,在學校門前都能看到。走進這座外觀毫不起眼的小樓,我們才得知這是當?shù)氐慕處煰燄B(yǎng)院。小樓內(nèi)部的裝潢簡約精致,墻面粉飾成橙紅色,溫馨亮麗。無論是門廳還是內(nèi)部房間,推開窗,映入眼簾的都是墨藍色的大海,耳畔回蕩著輕柔的風聲和翻涌的海浪聲,比起星級酒店的海景房毫不遜色。
療養(yǎng)院院長親自為我們辦理了入住,還熱情地遞上茶水。我們沉浸在黑海溫柔的懷抱中,在此享受了旅途中最舒適的一晚。
坐在車里,呆呆地望著窗外,時間和眼前的風光一同消失在車后,落日的余暉開始在海面蔓延開來。阿瑪斯拉最佳的拍攝時間是日落前后一小時,要是到達阿瑪斯拉時天空已經(jīng)拉下帷幕,那我們今天打卡照片中的地方豈不化為泡影?
清晨,天空中的云層剛剛漏出光亮,我們便搭乘上了前往伊內(nèi)博盧的車。司機見我挎著相機,特意把副駕駛座這個“黃金觀景位”留給了我,一路上我抓拍下不少美景。
抵達伊內(nèi)博盧時還不到中午,開往吉代的車每天上午發(fā)車,這意味著我們必須得在這里住一晚。好消息是,據(jù)說那班車剛好可以接上吉代開往阿瑪斯拉的車。
利用這段空閑的時間,我們在伊內(nèi)博盧城中走街串巷。這是一座混合了土耳其和歐洲建筑特色的城市,小而精致,大街小巷都極為干凈,一切顯得井然有序。沿著上山的小路登上城市后山,極目遠望,令人神清氣爽:零星的綠樹散落在紅瓦白墻的房屋間,碧海藍天時而飛過高歌的鳥兒……
很快我們便迎來了旅程的最后一天。中午時分,我們順利到達吉代。一番打聽后得知,再等2小時,就會有車開往阿瑪斯拉。我們用這兩個小時,又爬上了吉代的一座小山坡,拍下了城鎮(zhèn)與黑海的全景,畫面中,安寧的小城與磅礴的大海相依相伴,充滿了浪漫優(yōu)雅的氣息。
前往阿瑪斯拉的路,比我們想象中更加漫長。坐在車里,呆呆地望著窗外,時間和眼前的風光一同消失在車后,落日的余暉開始在海面蔓延。阿瑪斯拉最佳的拍攝時間是日落前后一小時,要是到達阿瑪斯拉時天空已經(jīng)拉下帷幕,那我們今天打卡照片中的地方豈不化為泡影?
正當我萬分焦急時,車停了,然而停的地方并不是阿瑪斯拉。司機說,還需要換乘小巴車,才能到達阿瑪斯拉。幸好,不一會兒我們就等到了小巴車。抵達阿瑪斯拉后,我們馬不停蹄地朝小鎮(zhèn)的山頂進發(fā)。
穿過一座峭壁,右側是茂密的植被,左側就是陡峭崖壁,崖邊的小路最窄處不到30厘米,嚇得我們直冒冷汗。繞過險峻的峭壁,我們找到了拍攝那張照片的機位。站穩(wěn)腳后,轉頭望向大海一側,夕陽的柔光映照著小鎮(zhèn),此時的大海已經(jīng)變得靜謐,幽暗的深藍色大海倒映著城中星星點點的光。面對眼前的畫卷,我竟找不出任何能形容這般美景的辭藻?;蛟S是落日余暉的溫柔和城市燈光的煙火氣,此刻的黑海變得能夠治愈人心,我按下快門,完成了此次旅程的美好心愿。
下山后我激動地給錫諾普的記者大叔發(fā)信息,告訴他我們終于拍到了阿瑪斯拉的夜景。誰知,記者大叔在我們的旅途接近尾聲時,又給了我們一個大大的驚喜。他問我們是否會去卡帕多西亞,他有個朋友在那里開營地,可以為我們提供免費的住宿。
旅途最后一站,我們免費住進了大叔朋友的營地,受到了熱情的款待。在卡帕多西亞這座被稱為地球上最像月球的城市,有充滿童話色彩的奇石林,也有浪漫的熱氣球之旅。在這里,我們的土耳其黑海公路朝圣之旅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