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榆清
看《昆明的雨》之前,我被清新透亮的標題吸引;看《昆明的雨》之后,我被“味極鮮腴”的青頭菌、牛肝菌勾走了魂。
汪曾祺筆下的昆明,自然、清新,富有人文氣息。雨,既是一種詩意,也孕育出了自然的饋贈——菌類?;?、嫩、鮮、香的牛肝菌,烹飪時須多放蒜。多少次午夜夢回,饑腸轆轆,腦子里浮現(xiàn)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聞菌蒜交融之香,品其鮮美滑嫩。我想,它的原始香味應(yīng)是清新又好聞的。未經(jīng)炭火烤灼的菌,伴著滴滴露水,散發(fā)出自然的風(fēng)味。用高溫搓磨后,其香更是襲人,縈繞于心。
可愛明麗的苗族少女賣的火炭梅同樣讓人牽掛。汪先生形容它極大極甜,“顏色黑紅黑紅的,像一球燒得熾紅的火炭”。雖然我吃過許許多多的楊梅,但是這火炭梅好像是獨一無二的。讀到那段文字時,我已經(jīng)禁不住垂涎三尺。
此外,于小酒店喝酒吃茶嗅木香,亦是我心之所向。在屋檐下見雨珠顆顆搖落,心中浮起似愁非愁的悵然。這樣的畫面,我早已在腦海里描摹了千千萬萬遍。
云南的老城昆明,通過汪曾祺細膩的筆觸、平實的文字,也在我心頭下了一場揮之不去的雨。總有一天,我會去游昆明,食味道鮮濃、無可方比的菌中之王雞樅;吃苗族女孩賣的火炭梅;在小酒店的屋檐下靜聽雨聲,賞院邊密匝匝的木香花……沉淪在昆明的雨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