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如意——故宮博物院典藏如意展
展覽時間:2021 年2 月10 日-5 月9 日
展覽城市:北京
展覽機構(gòu):故宮博物院
黃楊木蓮花式如意
如意,像心、似云、類芝,長柄微曲,一柄在握,賞心悅目。每逢新春佳節(jié),人們都會互道一聲“萬事如意”“吉祥如意”。那么“如意”為何有“如人之意”的寓意呢?
如意,又名“握君”“談柄”,由古代搔杖演變而來,取材骨、角、竹、木等,因最初被做成長柄指爪狀,用于搔撓解癢,盡如人意,故稱“如意”。它的起源很早,有證據(jù)表明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已經(jīng)有如意的“老祖宗”了。漢晉之際,如意被賦予更多文化涵義和功能,成為文人雅士交游、清談、樂舞的助興之物,其造型演變?yōu)樵祁^式的首、彎折的頸部和扁平的柄。宋代之后,如意發(fā)展為室內(nèi)陳設(shè)品。至明、清時期,以靈芝造型為主的如意被賦予吉祥驅(qū)邪的涵義,更為士庶乃至帝王所青睞,成為各種佳節(jié)及喜慶之日饋贈親朋的重要禮物。
故宮博物院收藏有兩千多柄如意,本次展覽精心挑選了160 件如意文物,分為玉石如意、竹木如意、金屬如意、九九如意和其他材質(zhì)如意五個單元,全面反映了明清時期如意的豐富材質(zhì)、優(yōu)美造型、精湛工藝和眾多題材。除了實物如意之外,展覽還從故宮博物院浩瀚的館藏中尋找到了與畫像上皇帝手持造型、材質(zhì)幾乎一致的如意,二者相互呼應(yīng),共同展出。如《乾隆帝歲朝行樂圖》中,乾隆皇帝手握一柄水晶如意,畫作下方就有一柄清代同類型的水晶如意。雍正皇帝的半身像中,其手持一柄竹木如意,而此畫作下方也展示了一柄與畫中相仿的竹根刻蓮花式如意,可以說是皇帝的“吉祥如意”啦!
紅珊瑚云蝠紋靈芝式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