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友全
早期乳腺癌可對乳房腺體、組織等造成較為嚴重影響,可造成惡性腫瘤細胞快速繁殖[1]。其中,胸部輕微疼痛、腫脹等是早期乳腺癌較典型的病癥,發(fā)生后患者應盡快到院檢查,越早治療對女性健康越有幫助。保乳手術比改良根治術更適合治療早期乳腺癌,對乳房的完整度、形態(tài)、皮膚等均可有效保護,且術后較少出現皮瓣壞死、上肢腫脹等并發(fā)癥,治療更安全。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治療的15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參照組,各75例。所有患者均為女性,且經過病理、超聲等檢查,確診為早期乳腺癌,TNM分期≤Ⅱ期。年齡26~53歲,平均年齡(40.52±5.81)歲;腫塊直徑1.21~5.64 cm,平均直徑(2.33±1.11)cm;病灶位置:114例左側、36例右側。
1.2 方法
1.2.1 參照組 采用改良根治術治療。以患側乳頭為手術切口中心,患者進入麻醉狀態(tài)后,在乳頭行橫縱切口,切口與腫瘤距離>3 cm,在皮瓣處完成游離后進行全乳、大肌筋膜、背闊肌前緣等游離,將肌間、腋窩淋巴逐個清掃,沿背闊肌前緣將整體病灶切除,進行止血后用蒸餾水浸泡創(chuàng)面,放置負壓引流管后逐層縫合皮膚,直到加壓完成包扎。
1.2.2 觀察組 采用保乳手術治療。先進行腫瘤切除,手術中心點以腫瘤中心為主,在距離腫瘤外緣>2 cm的位置行放射狀梭形切口,逐層切開直到皮下組織,潛行游離后將皮瓣牽開,用電刀對暴露出的腫瘤和周圍3 cm正常乳腺組織、胸大肌筋膜整體進行切除。將切除組織送檢進行快速冰凍切片檢查,結果確認陰性后,進行創(chuàng)面止血、安置負壓引流管、逐層縫合切口。再進行腋窩淋巴結清掃,用與腋折線平行的切口進行肌間和腋窩各組淋巴結清掃,有效止血后留置負壓引流管,逐層縫合并加壓包扎。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療效、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CA125水平、術后CA153水平、住院時間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并發(fā)癥包括皮瓣壞死、上肢腫脹、皮下積液等。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治療后,乳房形態(tài)、位置等良好,無水腫、變硬、復發(fā)等情況。有效:治療后,乳房形態(tài)等發(fā)生輕微變化,患側乳房小于健側乳房情況較多,偶有水腫等情況。無效:治療后,乳房形態(tài)等變化明顯,甚至出現切口感染、病情加重等情況??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療效比較 參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1.33%(61/75),其中顯效41例,有效20例,無效14例;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70/75),其中顯效53例,有效17例,無效5例。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881,P=0.027<0.05)。
2.2 兩組患者相關臨床指標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CA125、術后CA153、住院時間均優(yōu)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相關臨床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相關臨床指標比較()
注:與參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參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8.00%(21/75),其中皮瓣壞死6例,上肢腫脹7例,皮下積液8例;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4.67%(11/75),其中皮瓣壞死3例,上肢腫脹5例,皮下積液3例。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72,P=0.046<0.05)。
研究顯示[2],早期乳腺癌會逐漸增加乳腺中的腫瘤物,隨著病情進展,會對胸腔臟器、骨骼等進行浸潤,因此,早期科學治療對保護患者健康具有重要意義。保乳手術比改良根治術效果更顯著,可減少對乳房的損傷,根據腫瘤開展操作,手術對游離組織進行強力清掃,不改善乳房形態(tài)、對稱、大小等,術后愈合良好,較少出現不良情況[3]。
保乳手術比改良根治術更安全,手術細節(jié)處理更到位,手術醫(yī)師在手術進程中操作更流暢,能完整切除病灶,提高病灶切片質量和檢測效率[4]。保乳手術全程操作時間要比改良根治術短,手術思路清晰,先切除腫瘤再清理淋巴,手術一氣呵成,術中停留時間短,病菌在手術位置附著率極低[5]。保乳手術對乳房的損傷小,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更短,患者術后能盡快痊愈,手術質量更客觀。手術后超聲、病理檢查極少數患者會再次出現游離分子、并發(fā)癥等情況,患者乳房功能良好,切口按預期痊愈,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明顯提升[6]。
保乳手術與改良根治術的臨床治療目的較一致,但保乳手術更合理,手術質量、安全性更高,可保護乳房,減輕患者心理和生理痛苦。保乳手術可巧妙降低對乳腺腺體、血管的較大損傷,術后盡快修復機體免疫系統,對病菌抵抗能力逐漸變強[7],肌體消瘦、乳房疼痛等不再發(fā)生,患者體內營養(yǎng)物質、乳房柔軟度等逐漸正常,皮膚彈性、光滑度重新恢復,女性特征被較好保護[8]。保乳手術比改良根治術對腫瘤細胞的切除力度大,治療有效率高,手術方式更容易被患者接收,術后痊愈可按照預期實現。臨床應根據現代手術要求及時為患者推薦保乳手術,消除惡性腫瘤,盡量保障機體完整[9]。
觀察組和參照組術后再次進行病理等檢查時,腫瘤標記物均在正常范圍,觀察組的腫瘤標記物指標更低,像CA125和CA153是術后檢測乳腺癌是否復發(fā)的有效指標,如果CA125指標<35 U/ml、CA153指標<25 U/ml則患者術后復發(fā)率很小,指標數值越小復發(fā)率越低,突出觀察組治療優(yōu)勢[10]。臨床要正確看待保乳手術和改良根治術,治療時根據患者病情和臨床需求確定治療方式,降低術后復發(fā)率,為患者術后安全做更多考量。
手術治療中觀察組比參照組更受認可,對病灶切除更徹底,相關指標更好,與治療預期相近,患者術后痊愈速度更快。觀察組患者術后乳房柔軟度、觸摸時痛感、乳房功能等明顯更好,很少有左右不對稱、觸摸疼痛、皮膚潰瘍等情況,乳房功能良好,不會影響月經來潮。有的患者月經來潮時乳房會有輕微脹痛,手術后疼痛程度不會加重,患者血壓、心率等指標更穩(wěn)定。臨床在為患者治療時應多推動保乳手術,降低早期乳腺癌對患者的威脅,盡量避免手術損傷,減少術后瘢痕,提高手術設計和科學性。早期乳腺癌特征被觀察組合理利用,手術操作不涉及大面積損傷,為術后修復提供較多健康組織,乳房腺體、血管、脂肪等組織間有效銜接,傷口隨著血液運行不斷滋養(yǎng)、愈合。本次研究采用回顧方式對兩組治療進行表述,觀察組更應該被臨床推廣,手術操作更符合現代需求,早期乳腺癌治療預后更有保障。通過本次研究發(fā)現,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CA125、術后CA153、住院時間均優(yōu)于參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保乳手術比改良根治術更適合在早期乳腺癌治療中應用。
綜上所述,保乳手術比改良根治術治療早期乳腺癌的治療效果好,并發(fā)癥更少,適合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