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莉
急性腦出血是神經內科的一種危重疾病,指的是腦實質血管破裂。腦出血是一種發(fā)病率較高的腦血管病,具有起病快、病情重、預后差的特點。而且大多數(shù)腦出血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和偏癱等癥狀,嚴重者還會引起昏迷,對患者的生命威脅很大。因此,必須重視突發(fā)性失語、意識障礙、偏癱、顱內高壓、發(fā)熱等臨床癥狀。本病起病急、病情變化快、致殘率及死亡率高、預后差,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如對急性腦出血患者不能及時進行有效治療,將加重腦水腫嚴重程度,形成腦疝。在急性腦出血的臨床治療過程中,腦損傷不僅是血腫本身的癥狀效應,也是腦組織損傷后的繼發(fā)性損傷。傳統(tǒng)療法難以有效治愈本病。為此,本文選擇本院70例急性腦出血患者進行分組研究,一組患者給予依達拉奉治療,另外一組在該基礎上增加醒腦靜治療,觀察比較兩組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急性腦出血患者7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表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5例。對照組男23例,女12例;年齡61~78歲,平均年齡(65.25±4.77)歲;病程2~18 h,平均病程(12.01±4.12)h。觀察組男25例,女10例;年齡61~79歲,平均年齡(65.21±5.00)歲;病程2~17 h,平均病程(12.44±3.67) h。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符合急性腦出血診斷標準;②對本研究方案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臟功能不全;②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礙;④合并精神疾病或者癡呆;⑤合并惡性腫瘤等其他嚴重疾??;⑥藥物禁忌。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依達拉奉治療,20 mg/次達拉奉注射液混合100 ml生理鹽水靜脈滴注,2次/d,治療2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醒腦靜治療,20 ml/次醒腦靜混合5%葡萄糖100 ml靜脈滴注,2次/d,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住院時間,治療前后血腫量、C反應蛋白水平、神經功能評分(0~42分,評分越低表示神經功能越好)和格拉斯哥昏迷評分(0~15分,評分越高表示昏迷程度越輕),治療效果。治療效果判定標準:顯效:神經功能評分降幅>50%,癥狀體征消失;有效:神經功能評分降幅25%~50%,癥狀體征有所改善;無效:病情無變化甚至惡化[2]??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住院時間為(6.21±1.24)d,顯著短于對照組的(9.56±2.21)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腫量、C反應蛋白水平、神經功能評分和格拉斯哥昏迷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腫量、C反應蛋白水平、神經功能評分和格拉斯哥昏迷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腫量、C反應蛋白水平、神經功能評分均低于治療前,格拉斯哥昏迷評分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血腫量、C反應蛋白水平、神經功能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格拉斯哥昏迷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腫量、C反應蛋白水平、神經功能評分和格拉斯哥昏迷評分比較()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腫量、C反應蛋白水平、神經功能評分和格拉斯哥昏迷評分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2.3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n(%)]
急性腦出血對大腦有嚴重的損害。急性腦出血后會出現(xiàn)血腫,血腫不僅破壞腦部周圍組織,還會造成繼發(fā)性損傷,如果在治療過程中處理不當,可能會加重,甚至死亡,患者病情的預后與治療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密切相關。自由基的增加攻擊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導致脂質過度氧化、膜通透性增加、功能喪失、線粒體功能障礙、溶酶體切割、細胞分解和組織水腫。急性腦出血主要發(fā)生在人腦的基底節(jié),不僅會破壞患者的腦細胞,造成水腫,導致腦組織處于缺氧狀態(tài),還會損害患者的神經細胞和軸突。在嚴重情況下會對患者的神經功能造成一定的損害,從而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能力。因此,在急性腦出血的臨床治療過程中徹底清除腦內血腫、減少壓迫是非常有效的。
腦出血是臨床發(fā)病率相對較高的腦血管病,在腦卒中患者中所占比例相對較高,約占全部腦卒中患者的18%~28%。本病患者預后較差,病死率和致殘率較高,這對患者的健康是一個極大的威脅。有研究提示,急性腦出血患者多伴有免疫性炎癥反應和免疫功能紊亂,發(fā)現(xiàn)腫瘤壞死因子、白細胞介素等炎性細胞浸潤容易導致炎癥介質過度釋放,繼而導致顱內壓持續(xù)升高,從而容易積累過多自由基,導致缺氧缺血等癥狀加重,這會導致神經細胞膜的凋亡損傷,在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導致患者的生命損失,因此,臨床必須給予重視,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
依達拉奉是一種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劑,脂溶性強,分子量小,易于通過血腦屏障,通透性高。依達拉奉可通過抑制白細胞介素-4、腫瘤壞死因子-α 和促凋亡基因Caspase-3的表達,大大減輕和減輕患者腦部炎癥程度;通過抑制氧合血紅蛋白介導的自由基反應,有效改善腦出血患者的血管痙攣程度。此外,依達拉奉能有效抑制脂質過氧化,增強神經細胞內質網功能,徹底清除患者體內不必要的自由基,進一步加強對神經細胞的保護,緩解腦水腫,大大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此外,研究還表明,依達拉奉還可能有效地抑制白三烯的合成,這也有助于減輕腦損傷、水腫和保護內皮細胞[3,4]。醒腦靜是在安宮牛黃丸的基礎上改進而成,醒腦靜主要由天然麝香、梔子、冰片等組成,既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又有開竅涼血、益氣醒神的功效。藥理研究表明,麝香具有良好的復蘇、阻滯、醒腦作用,可提高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改善患者的腦神經功能,治療中樞性昏迷效果良好。冰片和麝香在補腦醒腦方面有協(xié)同作用,將該藥應用于急性腦出血患者的治療中可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產生作用,修復受損的血腦屏障,加速炎性介質的清除,有助于促進神經系統(tǒng)功能的改善。醒腦靜與依達拉奉聯(lián)合應用能起到較好的協(xié)同作用,對提高療效有重要作用[5]。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腫量、C反應蛋白水平、神經功能評分均低于治療前,格拉斯哥昏迷評分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血腫量、C反應蛋白水平、神經功能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格拉斯哥昏迷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依達拉奉聯(lián)合醒腦靜治療急性腦出血有效。
綜上所述,依達拉奉聯(lián)合醒腦靜治療急性腦出血的效果確切,可減少血腫量,減輕神經功能缺損,改善意識狀態(tài)和控制機體炎癥,縮短住院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