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惠言 張艷靜 梁穎心 張奕文
結直腸癌是一種臨床發(fā)病率較高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該病的主要發(fā)病人群為老年群體,患者在病情影響下可出現(xiàn)明顯的腹痛、便血等癥狀,進而可對其健康水平及生活質量帶來較大的不良影響[1,2]。目前,臨床多采用腹腔鏡手術為結直腸癌患者進行手術治療,但由于部分老年患者對于麻醉藥物的耐受性較低,進而易導致其于術后階段出現(xiàn)明顯的認知障礙及疼痛反應,從而對其機體恢復情況及預后質量均帶來較大的不良影響[3,4]。因此,為老年結直腸癌手術患者選用一種麻醉效果更為理想的麻醉方法是十分必要的。為此,本次研究主要探討了為老年結直腸癌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輔助全身麻醉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本院接受結直腸癌手術治療的老年患者中選取74例作為研究對象,應用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7例。對照組中,男22例,女15例;年齡69~81歲,平均年齡(73.6±2.6)歲;其中,小學24例,中學及以上13例;美國麻醉師協(xié)會(ASA)分級:Ⅰ級7例,Ⅱ級19例,Ⅲ級11例。觀察組中,男23例,女14例;年齡67~82歲,平均年齡(73.9±2.7)歲;其中,小學26例,中學及以上11例;ASA分級:Ⅰ級9例,Ⅱ級21例,Ⅲ級7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病情符合結直腸癌手術治療的相關指征;②均已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③文化教育程度均為小學及以上學歷,并具有基本認知水平。排除標準:①對本研究中所應用的麻醉藥物存在過敏反應;②合并患有嚴重的基礎代謝性疾病;③合并患有神經(jīng)或精神系統(tǒng)疾病。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相同的全身麻醉干預,具體的麻醉方法如下:經(jīng)患者的靜脈通道依次為其注入劑量為0.2~0.4 μg/kg的舒芬太尼,丙泊酚的初始血漿靶濃度為1.5 μg/ml,達到設定值后以0.5 μg/ml梯度遞增,直至BIS調(diào)整至60;之后,為患者應用劑量為0.2 mg/kg的順苯磺酸阿曲庫銨,待肌肉松弛后進行氣管插管。術中需根據(jù)血流動力學變化及手術刺激情況,將瑞芬太尼血漿靶濃度調(diào)整為2~5 μg/ml,并根據(jù)BIS值調(diào)整丙泊酚血漿靶濃度,BIS維持在45~60。在此基礎上,為觀察組患者于全身麻醉誘導前15 min,應用靜脈泵注入劑量為0.6 μg/kg的右美托咪定,之后以0.2~0.6 μg/kg的泵注速度為患者持續(xù)輸入麻醉藥物,直至手術結束前30 min。對照組患者在全身麻醉干預基礎上,于麻醉誘導前輸注等量的生理鹽水。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認知功能、麻醉鎮(zhèn)痛藥物用量及術中BIS。應用簡易精神狀態(tài)評價量表(MMSE)對患者手術前后的認知功能進行評估,量表評估內(nèi)容主要包括定向力、即刻記憶、語言能力、計算力等方面,量表總分為30分,評分越高,代表患者認知功能越好;其中,小學文化程度患者的量表評分<20分即代表存在認知功能受損表現(xiàn),中學及以上文化程度患者的量表評分<24分即代表存在認知功能受損表現(xiàn)。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認知功能障礙評分對比 術前,兩組的認知功能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1、2、3 d,兩組認知功能障礙評分低于術前,但觀察組術后1、2、3 d的早期認知功能障礙評分分別為(27.4±1.6)、(27.9±1.7)、(28.6±1.7)分,高于對照組的(26.1±1.4)、(26.9±1.5)、(27.3±1.5)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麻醉鎮(zhèn)靜藥物用量對比 觀察組舒芬太尼、丙泊酚、瑞芬太尼、順苯磺酸阿曲庫銨用量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認知功能障礙評分對比(,分)
表1 兩組認知功能障礙評分對比(,分)
注:與本組術前對比,aP<0.05;與對照組術后對比,bP<0.05
表2 兩組麻醉鎮(zhèn)靜藥物用量對比()
表2 兩組麻醉鎮(zhèn)靜藥物用量對比()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3 兩組術中BIS對比 對照組患者的BIS為(51.3±4.9),與觀察組的(50.6±4.7)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63,P=0.53>0.05)。
術后認知功能障礙是一種以老年手術人群為高發(fā)群體的術后并發(fā)癥表現(xiàn),該病患者多伴有明顯的記憶及思維能力障礙,且存在嚴重的社會活動障礙表現(xiàn),具體癥狀包括焦慮、神經(jīng)錯亂、性格異常等,進而可對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及生存質量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5]。目前,臨床方面尚未明確術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主要發(fā)病原因,但已有相關研究報道指出,上述病癥的發(fā)生可能與手術患者的麻醉方式、手術刺激程度等方面相關,因此,于手術治療中為患者選用一種更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是十分必要的[6]。右美托咪定是一種臨床應用頻率較高的鎮(zhèn)靜類藥物,其具有抗焦慮、鎮(zhèn)痛等用藥效果,且其在與其他鎮(zhèn)靜類藥物進行聯(lián)合應用的過程中,可得到較為理想的聯(lián)合鎮(zhèn)靜作用,進而可有助于提升整體麻醉效果,相關研究報道現(xiàn)已指出,右美托咪定在應用過程中可起到較好的保護神經(jīng)作用,同時可有助于降低腦組織代謝速度及減少耗氧量,從而可有效提升麻醉安全性[7,8]。
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1、2、3 d,兩組認知功能障礙評分低于術前,但觀察組術后1、2、3 d的早期認知功能障礙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為老齡結直腸癌手術患者開展右美托咪定輔助全身麻醉干預可有助于降低其早期認知功能障礙程度,提升預后恢復效果。觀察組舒芬太尼、丙泊酚、瑞芬太尼、順苯磺酸阿曲庫銨用量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BIS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從而表明,為老年結直腸癌手術患者實施右美托咪定輔助全身麻醉可明顯減少麻醉整體用藥量,同時保證良好的麻醉效果,并可顯著提高麻醉安全性。
綜上所述,右美托咪定輔助全身麻醉在老齡結直腸癌患者術中的應用效果較好,可顯著改善患者的早期認知功能障礙癥狀,并可有效減少麻醉鎮(zhèn)靜藥物的應用劑量,該麻醉方法具有一定的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