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蓉
(河池市宜州區(qū)第一中學,廣西 宜州 546300)
國外有關深度學習的研究開始于20世紀50年代。最早起源于一次閱讀活動,隨后研究者在《學習的本質區(qū)別:結果和過程》一文中指明可根據獲取和加工信息方式的不同把學習者稱為深度水平或淺層水平的加工者,深度學習強調理解,而淺層學習只是對知識進行簡單記憶。后來該理論被廣泛應用到教育學和社會工作中。中國(大陸地區(qū))首次提出深度學習概念的是上海師范大學黎加厚教授,他認為深度學習注重高階思維的培養(yǎng),能自主構建自我知識體系,進行高效學習。深度學習是當今教育的重要目標,是培養(yǎng)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許多專家及一線教師已逐步認識到其重要性,對深度學習的含義和特征作了初步分析,開展教學嘗試并進行策略研究。深度學習是一個具有深度和廣度的概念,目前在各領域應用范圍廣泛,本文探討的深度學習指的是與教育教學相關的研究角度。
筆者所在的學校從2017年開始組織老師們進行相關研究,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并在本校及周邊學校進行了推廣。本文結合本校實際及筆者多年教學實踐,以人教版化學必修1《金屬的化學性質》為例,對如何以教師深度備課促進學生深度學習談談自己的看法。
根據深度學習在教育教學中的起源,將本次研究著眼于深度學習與淺層學習的對比。為了更好開展研究,筆者首先查閱資料,分析現有文獻,結合化學教學實際,加上自己的理解,將淺層學習與深度學習進行了比較。
表1 淺層學習與深度學習的比較
隨后以建構主義理論、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為理論依據編寫調查問卷,經過試測后修改問卷,對剛入學的高一學生有關化學學習主動性、學習動機、知識遷移與運用、思維方式等方面進行調查研究。
圖1 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教學設計模板
分析調查結果知,大部分同學感覺高中化學學習壓力大,動力主要來自于考試,導致學習積極情感缺失;意識到要對知識進行整合遷移,但不會利用工具書等媒介,不能進行自我知識體系建構;在學習態(tài)度、學習目標及同學間的交流分享等方面都存在問題。不難發(fā)現,大部分同學對化學學習暫時停留在淺層學習,缺乏深度,無法解決復雜問題,無法高效學習。這些調查結果都將指導教師備課,改進教學設計,以改變現狀,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學生要實現由淺層學習到深度學習的進階,需要教師引導。教師需要改變觀念,針對現狀多途徑多角度采用有效教學設計來促進學生深度學習,以提高學生化學核心素養(yǎng)。深度學習關注學習者學習的過程與狀態(tài)、對核心概念的理解,對知識的協(xié)同建構,所以教師精心備課是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重要條件之一。筆者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促進高中學生化學深度學習的教師深度備課三要素——目標、活動、評價,提煉出備課模板如圖1。
圖2 《金屬的化學性質》
要想備課做到目標明確有實效,需要教師在備課之前,從學生出發(fā),考慮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將要知道什么。以2004版人教版教材化學必修1第三章第一節(jié)《金屬的化學性質》為例,這是學生進入高中后學習的第一、二章知識的延續(xù),學生前兩章掌握的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等理論知識在經過本章學習后可獲得感性認知,使理論知識生動具體化。本節(jié)可以讓學生充分體驗科學探究過程,為其他金屬和非金屬性質的學習提供科學的方法,也為第五章《元素周期律》的學習提供知識儲備。相關知識的關聯(lián)性如圖2所示。設定本課預期學習目標,表2。
表2 《金屬的化學性質》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在教師將不斷改進的“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教學設計”用于課堂教學后,通過課堂觀摩和訪談發(fā)現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明顯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同時發(fā)現在指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等方面有積極的效果,確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化學深度學習。但也面臨著許多挑戰(zhàn),如學生在小組合作、信息加工等方面基礎不一;教學任務重但時間有限,講解指導、觀察評價難以兼顧等。所以要實現學生深度的學習,教師更需要深度學習,實現對學科知識再理解,從而轉變教學行為,研究出更優(yōu)化的教學設計,全面促進高中學生深度學習。
同時筆者還預先設計了評價目標,以診斷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
(1)通過新聞報道和“滴水點燈”魔術導課,診斷學生有關元素化合物知識的認知水平;
(2)通過觀看教師錄制的實驗視頻活動,診斷學生對鈉的性質的認識深度;
(3)通過小組分組實驗探究活動,診斷學生實驗設計能力、動手能力、實際問題的分析及解決能力;
(4)通過歸納小結本次探究過程中研究鈉的方法與過程,推理其他金屬元素小組的模型,診斷學生對金屬性質的認識深度與運用水平。
高階思維的培養(yǎng)要通過學生自主活動、有效交流來實現。這就需要結合深度學習目標設計多樣化的活動,要綜合考慮活動目的、形式、素材、實施方法等。此外還要考慮學生是否有足夠時間和機會參與活動;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否與目標匹配。
“課堂導學活動”是整個活動設計重要組成部分,旨在盡可能提升學生學習熱情和學習主動性。本節(jié)課以天津港爆炸案創(chuàng)設知識情境,以滴水點燈小魔術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能力提升活動”是活動設計核心,旨在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對獲取的新知識進行深度加工。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分組實驗等方法,引導學生對鈉的主要性質進行探究。探究過程引導學生循著“預測-實驗探究-分析討論-結論”路線進行,引導學生對獲取的新知深度加工,這是深度學習核心工作,能讓學生從知識到分析到綜合運用,以達到高階思維層次。
“知識建構活動”旨在幫助學生探索模型建構及自我知識體系建構,本節(jié)課最能體現學生思維能力的是引導學生對金屬性質進行研究的模型構建,培養(yǎng)學生獲取外界信息并不斷更新自我知識體系的能力。
深度學習活動設計按“目標-問題-探究-思維”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以提高學生學習力,促進深度學習。
教師必須學會在收集證據的基礎上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知識水平發(fā)展情況進行評估。以往習慣于在一個學習階段結束時構建評估,現在則要求在決定教什么和如何教的同時就思考如何開展評價。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評價時以培養(yǎng)化學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發(fā)展為根本出發(fā)點,可根據具體情境選擇評價方法,這里主要介紹兩種評價方式。
分層且不間斷評價:教師要充分了解學情,尊重個體差異,對不同層次和個性的學生給予不同的反饋;教師要設計連續(xù)且多樣化的評價媒介,以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不間斷反饋,讓他們看到、聽到、體驗到自己所做努力的結果,幫助學生完成學習進階。
自我評價:由于教師很難全面觀察到所有學生的表現,筆者除在課堂上對學生各方面的表現進行及時評價與反饋外,還設計了“自我評價清單”,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自我評價清單要求學生勇敢剖析自己,審視自我己的優(yōu)勢與不足,后期努力改進。最后教師要對學生的自我評價作出評價,讓他們對自己的自我認識形成客觀認識,以爭取下次自我評價更客觀有效。自我評價清單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也有助于學生自我監(jiān)管,使學生能持續(xù)關注自己的進步與不足。
本堂課中,在鈉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探究過程中,與學生之前學習的置換反應產生了思維沖突,小組交流討論,思維碰撞后,實現了思維高認知水平發(fā)展。關于“鈉和鹽溶液的反應實質”,學生還更深一步想到如果原溶質不和氫氧化鈉反應的情況,并且做出合理正確解釋,教學設計預設和課堂動態(tài)生成相輔相成,這才是課堂的魅力所在。
根據以上研究,可對導致學生淺層學習的備課方式和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備課方式進行對比,表3。
表3 兩種備課方式的比較
研究剛開始時,曾經擔心深度學習會不會意味著越深越復雜,加大學生的學習負擔。隨著研究不斷進展,發(fā)現真正讓學生覺得負荷大的反而是零散的知識,深度學習可以促進學生自身知識體系的構建,可以將零散的知識系統(tǒng)化、模塊化,可以將核心知識及相關知識進行組織統(tǒng)領,從而促進學生理解記憶。
在教師將不斷改進的“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教學設計”用于課堂教學后,通過標準化考試、課堂觀摩和訪談發(fā)現,學生化學成績有比較明顯的提升,學習化學的興趣明顯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對核心知識和重難點的把握更加準確,同時發(fā)現,在指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等方面有明顯改善或提高,課堂上還會有即時生成的能體現學生思維能力的亮點出現,確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化學深度學習。
就目前研究的進展來看,對研究成果的分析主要包括觀察學生的課堂反應、問卷調查及考試成績的數據,但是筆者認為后續(xù)有必要對學生深度學習程度進行能力的測量和結果的測量,而測量方式的設計還在思考中。
同時,研究過程面臨著許多挑戰(zhàn),如學生在小組合作、信息加工等方面基礎不一;教學任務重且時間有限,講解指導、觀察評價難以兼顧等。所以要實現學生深度的學習,教師更需要深度學習,實現對學科知識再理解,從而轉變教學行為,研究出更優(yōu)化的教學設計,全面促進高中學生深度學習。
針對問卷調查、訪談中發(fā)現的問題,結合深度學習理論,筆者提出了促進高中學生化學深度學習教學設計的三要素,將三要素的實施路徑提煉成思維圖。幾年的研究發(fā)現,與傳統(tǒng)的備課方式相比,改進后的備課策略在教學方法和形式上呈現多元化,在改變學生學習行為及方法上起到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