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發(fā)掘中出土大量被焚的象牙 圖/新華社
“根據(jù)坑里出土文物及所發(fā)現(xiàn)的遺跡現(xiàn)象和坑里沒有發(fā)現(xiàn)葬具及尸骨等情況我們將其定名為‘祭祀坑。”1986年7月31日,當時主持三星堆遺址1號、2號“祭祀坑”發(fā)掘工作的考古學家陳顯丹在發(fā)掘日記中這樣寫道。從此,“祭祀坑”成為三星堆研究里被屢屢提及的一個說法。
然而,三星堆的主人究竟為何挖坑,考古界至今還沒有統(tǒng)一的答案。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許杰對三星堆的此次挖掘十分關注。許杰1983年從上海大學中文系畢業(yè)后,便進入上海博物館服務。2008年6月正式就職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是美國歷史上大型博物館的首位華裔館長。他認為,器物掩埋的有序性讓人們想到了祭祀?!白畹紫率切〖?,中間是青銅容器和面具,最上面是象牙,不像倒垃圾一樣的,而是一個有意的行為?!比藗儼l(fā)現(xiàn)三星堆文物在被掩埋以前經(jīng)過了擊打和焚燒,但可以證明焚燒沒有在坑里進行。
然而,新發(fā)現(xiàn)的6個器物坑帶來的證據(jù)似乎指向了別的方向。
“現(xiàn)在看,越來越不像祭祀。祭祀怎么會把神像放進去,還把它打壞?祭祀怎么會埋這么多東西?如果是祭祀,怎么會把房子燒了,連建筑垃圾也埋進去了?”三星堆“祭祀坑”發(fā)掘學術顧問、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孫華表示,由于祭祀是經(jīng)常性的活動,古人一般不太會埋太多的東西,宰一頭羊、一頭豬已經(jīng)是很大的祭祀活動了。但三星堆的坑很不一樣,珍貴的黃金器物、象牙、玉器,被一股腦兒埋進去,數(shù)量龐大。
“如果三星堆器物坑是祭祀坑的話,三星堆人這一次祭祀就耗費了整個族群和國家所掌握的青銅資源,使他們以后不再能夠使用青銅材質的器物從事祭祀活動,而這種可能性是很難令人信服的。”孫華在此前發(fā)表的一篇論文里這樣寫道。
鳥形金箔 圖/ 三星堆博物館
金面具殘片 圖/ 三星堆博物館
這些發(fā)現(xiàn)讓有些學者做出了這樣的大膽假設:焚燒、砸碎神像或許是一種暴力改變信仰的行為。在人類歷史上,改變、損毀其他信仰載體的情況并不鮮見。比如現(xiàn)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圣索菲亞大教堂,它建于公元325年,是當時拜占庭帝國的主教堂。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二世入侵當時還名為君士坦丁堡的伊斯坦布爾,并下令將這座大教堂變?yōu)榍逭嫠?,用灰泥覆蓋教堂內(nèi)所有拜占庭時期的宗教鑲嵌畫,還將鐘鈴、祭壇、圣幛、祭典用器皿移去,日后又逐漸加上了一些伊斯蘭建筑,如米哈拉布、敏拜爾及外面的四座宣禮塔。直到1935年,第一任土耳其總統(tǒng)、土耳其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將其變?yōu)椴┪镳^,覆蓋在鑲嵌畫上的石膏由專家煞費苦心地擦去,拜占庭時期的宗教文物才得以重見天日。
青銅人頭像 圖/ 三星堆博物館
孫華認為,三星堆本次發(fā)掘工作能夠在“究竟是不是祭祀坑”這一問題上帶來關鍵線索,主要是能夠用來確定坑的年代的證據(jù)。如果幾個坑屬于同一年代,那么它們就是重大事件的產(chǎn)物,比如遷都、動亂;反之則會支持祭祀說,因為祭祀是連續(xù)、重復的過程。
考古學家們都期待此次考古發(fā)掘能帶來更多有機質的物品,因為這是還原三星堆藝術形象全貌的重要一步。
“我特別關注的就是有機質的東西。”許杰說,三星堆造像中有非常重要的木雕藝術傳統(tǒng),但木頭本身容易朽爛。有證據(jù)表明,三星堆的人頭像,原本應安裝在木質的身體上。
例如,青銅人頭像,并不能直接放在平面上,而前后兩面的銳角頸部形態(tài)正與全身大立人的衣領開口一致,證明它們當初都安裝在其他材質的身體上,最有可能就是木質身體。另外,在許杰看來,有著夸張的眼睛外凸形象的“縱目面具”,很可能最初是作為一個構件、安放在高聳的建筑上。
1986年發(fā)掘1號坑和2號坑的一大遺憾也許就是未能及時識別和保存有機質的文物遺存。
“好比我們當時發(fā)現(xiàn)了金杖,但是杖身還在不在?當時就沒有注意。如果當時能夠仔細發(fā)掘,或許能夠發(fā)現(xiàn)一點點殘跡?!睂O華表示,即使是少量的殘渣也能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比如金杖的木質部分是什么材質。
金杖 圖/ 三星堆博物館
許杰說,目前正在進行的發(fā)掘工作大大豐富了三星堆文明研究的資料,增加了以前沒有的種類,比如木器和紡織品?!翱脊艑W家應該重視任何的物質遺存,因為它背后承載了大量信息??脊诺哪康木褪侵v述器物背后人的故事,能提供線索的東西都是有用的?!?p>
圖/ 才疏學淺的才淺
總而言之,關于“三星堆文明”的許多問題,目前還處于一種難有定論的階段。學者也好,愛好者也罷,多數(shù)時候只能處于一種“我傾向于認為如何如何”的狀態(tài)??脊磐诰蛄诉^去發(fā)生的人和故事,努力還原人類歷史上的空白。求知與探索,通過各種方式傳承下來。不但是考古工作者和科研者,普通人也能參與進來。
三星堆出土的一張殘片的金面具就因為一次“網(wǎng)絡事件”而備受關注。這張金面具含金量約為85%,此次出土后依舊熠熠生輝,漫長的時光并未影響到這個面具殘片的外表。完整的金面具會是怎樣的?出于好奇,視頻博主“才疏學淺的才淺”決定用一塊500克的黃金將完整的金面具復原出來(見左圖)。雖然上學時學的是電子信息專業(yè),但他對手工一直感興趣,平時會自己“復刻”出一些二次元作品中的刀、劍,“自己動手制作出來的感覺真的非常奇妙”。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成功地復刻出了殘片面具的完整形狀,在網(wǎng)絡上引發(fā)轟動,甚至引發(fā)了三星堆博物館的“官方回應”。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表示:“他動手能力很強,是一個做文物修復的好苗子?!泵鎸χT多贊譽,這名博主回應稱:“我覺得現(xiàn)在自己還是才疏學淺,文物工作者不僅有技術,還要有歷史知識,等我技術成熟了,希望也可以去修文物?!?/p>
如今,三星堆作為象征著巴蜀古代文明的文化符號,對于四川乃至中國考古學的重要意義,在于它是中國唯一延續(xù)了2000年的先秦古城古國遺址,是研究中華文明多元一體起源的重要實例。中華文明的歷史痕跡,與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復原歷史的真貌,探索歷史的痕跡,或許這就是考古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