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琛
腦膜炎奈瑟菌是導致細菌性腦膜炎的重要致病菌之一,由其引起的急性化膿性腦膜炎被稱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俗稱“流腦”。
人類與流腦的戰(zhàn)爭從未停止。
流腦是細菌性腦膜炎中最致命和最致殘的形式之一,可造成“大規(guī)模流行”,屬于國家乙類法定報告?zhèn)魅静 ?/p>
腦膜炎奈瑟菌共有 12 個血清群, 95% 的流腦病例由 A、B、C、X、W和Y血清群引起。
流腦全年都可發(fā)生,但有明顯季節(jié)性,多發(fā)生在11月到次年5月,3到4月為高峰期。
起病后迅速出現(xiàn)高熱、寒戰(zhàn)、體溫迅速達40℃以上
即使進行了適宜的治療,也常導致在發(fā)病后24-48小時內死亡
即使采用適當?shù)目股刂委?,腦膜炎奈瑟菌病的病死率也可高達10%—15%
20%的幸存者患有永久性后遺癥,例如聽力喪失、神經受損或截肢
在1938 年、1949 年、1959 年、1967年、1977年,發(fā)生過5次周期性的全國“流腦大流行”。其中,1967年那次,我國流腦感染病例數(shù)超過304萬,死亡人數(shù)超過16萬。
通過中國疾控信息系統(tǒng)收集到2005—2019年共報告864例流腦死亡病,其中0—4歲病例占54.75%。
疫苗是人類醫(yī)學最偉大的發(fā)明。接種疫苗是預防、控制,甚至消滅流腦最經濟、安全、有效的手段。接種安全有效的疫苗是控制流腦唯一的理想措施。
每8-10年出現(xiàn)一次較大的流行約3-5年出現(xiàn)一次小流行
可保持較低的流腦發(fā)病水平流行高峰不再明顯
流腦疫苗廣泛接種后,不同血清群隨時間呈明顯變遷趨勢——
歷史上我國流腦的血清群以 A群為主,自 2003 年以來C群流腦逐漸流行;
自2010年以來,A群流腦病例明顯減少,而出現(xiàn)B群及W群流腦病例的地區(qū)呈增多的趨勢,個別省份出現(xiàn)X群和Y群流腦病例。
相較于2015年,2019年W群病例比例從4.65%上升至 10.26%;同時,在2015—2019年報告的所有血清群陽性病例中,W群導致的病例死亡率高達22.22%,約為A群的3倍。
我國在小月齡寶寶的保護上仍有空窗,需盡早接種多價流腦疫苗。
數(shù)據(jù)顯示,6周齡—3月齡寶寶中僅 43%和13%有A群和C群母傳抗體。
流腦母傳抗體衰減速度快,A群和 C群抗體半衰期僅43.1天和39.8 天。
3-5 月齡嬰兒A、C、W、Y 群流腦殺菌抗體結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