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珊珊,楊成江,秦 楊
(吉林省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吉林 長春 130000)
臭氧是影響空氣質量的因素之一,臭氧超標不會造成大氣感官環(huán)境的變差,較難引起人們的注意,但近地面高濃度臭氧對氣候變化、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體健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1]。研究表明,我國近地面臭氧濃度超標現(xiàn)象已較為普遍,且呈現(xiàn)日漸加劇態(tài)勢[2-3],臭氧污染問題已逐漸成為我國大氣環(huán)境研究的熱點。
2020 年5 月中國環(huán)境監(jiān)測總站要求各省開展臭氧預報工作。吉林省空氣質量預報工作較其他省份起步晚,從2015 年開始執(zhí)行空氣質量標準后,吉林省才著手開展該項工作,對臭氧的研究與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區(qū)相比更是缺乏,因此亟需開展臭氧污染變化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等相關研究。本文通過對吉林省近五年臭氧的時間變化特征進行分析,為客觀揭示吉林省臭氧污染特征提供科學依據(jù)。
本文使用的吉林省9 地市2015-2019 年臭氧濃度數(shù)據(jù)來自環(huán)保部設置在上述9 地市的環(huán)境空氣質量國控監(jiān)測點自動監(jiān)測設備。
根據(jù)《環(huán)境空氣質量指數(shù)(AQI)技術規(guī)定(試行)》(GB3095-2012)[4],臭氧評價按濃度劃分為五個等級,即優(yōu)(1-100ug/m3)、良(101-160ug/m3)、輕度污染(161-215ug/m3)、中度污染(216-265ug/m3)、重度及以上污染(>265ug/m3)。
按上述標準統(tǒng)計2015-2019 年研究區(qū)域內臭氧濃度的時間(年、月、日)分布情況及污染超標情況。根據(jù)《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5],本文中“臭氧1 小時濃度”指某一時刻國家空氣自動站實際監(jiān)測值,“臭氧濃度”指日連續(xù)8 小時臭氧濃度滑動平均值的最大值。
通過計算2015-2019 年臭氧濃度年均值(圖1)可看出,雖然2018 年臭氧濃度較2017 年和2019 年有所降低,但歷年整體呈上升趨勢。其中2019 年最高(90.23ug/m3),2015 年最低(84.27ug/m3),相差5.96ug/m3。2016-2018 年三年的臭氧濃度分別為85.91ug/m3、89.19ug/m3和87.79ug/m3。吉林省臭氧濃度年均值連續(xù)五年小于空氣質量指數(shù)二級標準160ug/m3,年均達標率為100%。
圖1 2015-2019 年臭氧濃度年均值
圖2 2015-2019 年臭氧達標天數(shù)占比
圖3 歷年1-12 月臭氧濃度均值
通過統(tǒng)計2015-2019 年臭氧達標天數(shù)占比(圖2)可看出,2015-2017 年臭氧達標天數(shù)逐年上升,超標天數(shù)逐年下降,但2018-2019 年臭氧達標天數(shù)逐年下降,超標天數(shù)逐年上升,臭氧超標狀況值得關注。
結合圖1 和圖2,雖然2015-2017 年臭氧年均濃度逐年上升,但超標天數(shù)逐年下降,超標天數(shù)與濃度呈負相關,說明未發(fā)生臭氧污染時臭氧濃度有所升高。2018-2019 年臭氧超標天數(shù)隨濃度升高而升高,呈正相關,對比2015-2017 年可見,臭氧濃度和污染等級都有所升高,污染形勢日趨嚴重。
根據(jù)歷年1-12 月臭氧濃度均值(圖3)可見,臭氧濃度月變化明顯。其中,6 月濃度最高,12 月濃度最低,濃度高值月份為4-7 月,濃度值分別為111.91ug/m3、121.50ug/m3、121.80ug/m3和113.94ug/m3。濃度低值月份為1 月、11 月和12 月,對應濃度值分別為56.82ug/m3、56.95ug/m3和50.27ug/m3。4-7 月臭氧分指數(shù)對應空氣質量等級為良,其余月份均為優(yōu)。
圖4 歷年1-12 月超標天數(shù)百分比
圖5 臭氧的日變化特征
根據(jù)歷年1-12 月超標天數(shù)百分比(圖4),對照《環(huán)境空氣質量指數(shù)(AQI)技術規(guī)定(試行)》(GB3095-2012)二級標準160ug/m3,臭氧超標情況的月變化明顯。超標月份主要集中于5-7 月,3-4 月、8-11 月超標不明顯,歷年1 月、2 月和12 月臭氧均無超標情況。2018 年6 月超標比例最高,占比為22.22%。2016 年5 月和2019 年5 月超標相對較高,分別為19.00%和19.35%。
從上文可知,2018 年6 月臭氧月均值最高。這里采用吉林省2018 年6 月臭氧1 小時濃度均值分析臭氧的日變化特征(圖5)。
如圖5 所示,臭氧濃度日變化明顯,午后濃度較高,清晨和夜晚濃度較低。臭氧1 小時濃度從0 時開始逐漸下降,6 時達到最低,而后逐漸升高,14 時達到峰值,而后逐漸下降,高值區(qū)集中在13-16 時。與其他城市稍有差異,但都集中在一天中光照最強的時間段[6]。
(1)雖然全國臭氧達標城市比例逐年下降,但吉林省臭氧濃度年均值達標率為100%,2019 年最高為90.23ug/m3,仍未超過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從整體看,臭氧濃度和污染等級都有所升高,污染形勢日趨嚴重,符合全國臭氧濃度升高的大趨勢[2,7]。(2)臭氧濃度的月變化明顯,6 月最高,12 月最低。臭氧超標情況的月變化明顯,超標月份主要集中于5-7 月,其中,2018 年6 月超標比例最高,占比為22.22%。而吉林省高溫月份主要集中在6 月中旬至8 月上旬,7 月最多[8]??梢姵粞醺邼舛仍路菖c高溫月份有重疊,但并不是完全吻合。臭氧的生成不僅與氣象條件有關[9-10],還與VOC 和NOx等前體物有關[7,11,12],吉林省在相關方面有待深入研究。(3)臭氧濃度日變化明顯,午后濃度較高,清晨和夜晚濃度較低。高值區(qū)集中在13-16 時,14 時達到峰值。由于各省氣候條件不同,高值落區(qū)略有偏差,但在午后達到峰值與已有的相關研究保持一致[13-15]。
總之,目前吉林省臭氧污染問題不突出,但因為濃度和污染等級逐年升高,應該引起足夠重視,且需加強對吉林省臭氧前體物來源的分析,以及各元素對吉林省臭氧污染超標的貢獻率,為科學治污和精準治污提供決策依據(jù)。在5-7 月臭氧濃度較高月份,應注意臭氧污染的管控和治理,敏感人群應減少戶外劇烈活動,有相關疾病人群應避免長時間戶外活動,并做好防范工作[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