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軼卿
摘 ? 要: 《紅樓夢》蘊含豐富的梅文化,對后世影響深遠。本文主要從四方面出發(fā)對梅文化進行探索。首先闡述詠梅和賞梅,明確其表現(xiàn)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贊美;其次描述贈梅,了解其是對愛情的表達;最后指出梅是花,也是人,如梅與美人、紅梅妙玉等,強調其象征著人物高尚的精神。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紅樓夢》中的梅文化,為關注此類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 梅文化 ? 贈梅 ? 《紅樓夢》 ? 詠梅 ? 賞梅
《紅樓夢》不僅是我國古代章回體長篇小說,還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百科全書。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將豐富的中國傳統(tǒng)風雅文化納入其中。其中,梅是最關鍵的部分,占據(jù)較大的比例,不同類型的文化表達內容存在差異性,如有表達當時風俗的、心志的等,值得思考。因此,積極探索《紅樓夢》中的梅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應給予高度重視。
一、詠梅
“綠裁歌扇迷芳草,紅襯湘裙舞落梅”,是李紈所作的詩,是詠梅的,意思是說繡裙襯著紅花,在舞動的那一刻,是美麗的,好似紅梅落瓣?!都t樓夢》中寶玉的很多詩對梅花進行了描寫,有很多詠梅的詩歌,如“梅魂竹夢已三更,錦罽鹴衾睡未成”,從這句詩歌中能夠看到寶玉對梅花的評價是極高的,將其稱為“梅魂”[1](62-67)。黛玉的詩歌寫作中也有關于詠梅的,如“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此詩句中“偷”“借”二字運用了擬人手法,刻畫得更生動,尤其是在描寫梅時,僅僅一個“借”字就賦予梅人的靈性,將梅花寫得活靈活現(xiàn)。在《紅樓夢》的第五十一回,“不在梅邊在柳邊,個中誰拾畫嬋娟”,是“梅花觀懷古”中描寫梅花的[2](84-120)。
在《紅樓夢》中,《蘆雪庵爭聯(lián)即景詩,暖香塢雅制春燈謎》將詠梅推上了高潮。尤其是在爭聯(lián),所提到的梅花之處有兩個:“清夢轉聊聊。何處梅花笛?”這一句是寶玉所提到的[3](121-139)。“梅花三弄”,用古箏演繹,可繞梁三日,醉魄銷魂。這是黛玉所作的,不僅有新意,而且超逸高曠。在聯(lián)句也有涉及詠梅的句子,如“沁梅香可嚼”,其中“沁梅”二字用得巧妙,出自《花史》“吾欲寒香沁入肺腑”。
在《紅樓夢》中還存在很多詠紅梅的內容。寶釵提倡詠“紅梅花”作字韻,以七律詩為主。邢大妹妹、李大妹妹、琴兒分別作“紅”“梅”“花”字。湘云說道“有個好題目他作”,大家紛紛問是什么題目,湘云回答“訪妙玉乞紅梅”,大家都感到這個題目好,接著便依“紅梅花”三字開始創(chuàng)作。邢岫煙得“紅”字贊詠梅花,“桃未芳菲杏未紅……濃淡由他冰雪中”,李紈得“梅”字詠紅梅花,“白梅懶賦賦紅梅……寄言蜂蝶漫疑猜”。薛寶琴得“花”字,“疏是枝條艷是花……無復相疑色相差”。從不同字作來詠紅梅花,使得《紅樓夢》中的梅花文化不斷豐富。
在李紈的紅梅詩中,“凍臉有痕皆是血,酸心無恨亦成灰”中的“凍臉”,借意蘇軾《定風波·詠紅梅》詞,指因花紅又開于冰雪中,所以這樣比喻。其中的“酸心”,借意李商隱《無題》詩,主要指梅蕊育梅子,所以說酸。借鑒了“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酸心無恨亦成灰是說等到時間過去,花也沒有了,所以說“成灰”。“誤吞丹藥移真骨,偷下瑤池脫舊胎”這一句借助花的脫胎換骨來形容。最后一句“寄言蜂蝶漫疑猜”,疑猜是否已到春色燦爛的季節(jié)。
針對《紅樓夢》中的“詠紅梅”詩,大部分都是新出場人所作,只有一首是寶玉的。從“詠紅梅”詩歌內容來看,一般都是比較缺少新意的,多數(shù)內容都為關于傳統(tǒng)的風花雪月的暢懷。從新出場人的詠紅梅詩中,通過分析,能夠對其性格有或多或少的理解。例如,從邢岫煙詩來看,個性是比較純樸的;從薛寶琴詩句中可感受到明顯的奢華[4](265-281)。
二、賞梅
在《紅樓夢》梅文化中,賞梅文化是重要的構成部分。在《紅樓夢》的第五回,就有關于賞梅的描述。如,在賈寶玉和賈母等人到寧府花園賞梅時,就對梅文化進行了傳播。古代梅與“媒”相通,在賞梅中有所體現(xiàn),倦怠欲睡午覺,睡夢中與仙姑之妹有一番“兒女之事”。梅作為“媒”的象征在《紅樓夢》的第五十回也有所體現(xiàn),賈母對薛寶琴進行了贊揚,說她折梅好看,接著又詢問她的家里狀況和生辰八字[5](282-296)。此時的薛姨媽讀懂了賈母的用意,順勢而為,卻已許過梅家了……。
《紅樓夢》中的賞梅高潮是在四十九與五十回。在該階段出現(xiàn)了多處雪中賞梅的情景,促使賞梅文化在《紅樓夢》中達到高峰。其中,《琉璃世界白雪紅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是在《紅樓夢》第四十九回出現(xiàn)的,“寶玉……于是走至山坡之下,……寶玉便立住,細細的賞玩一回方走”。映著雪色,梅花顯得格外美麗,在欣賞中能夠感受到寒香撲鼻。第五十回中也對賞梅場景進行了描寫。寶玉捧著一枝紅梅進來,丫鬟們很高興,將其插入花瓶內,表示了對賈寶玉的感謝。此時賈寶玉說道:“你們如今賞罷,也不知費了我多少精神呢?!辟Z寶玉邊說著邊帶領大家進行梅花的欣賞。同時,《紅樓夢》對梅花的樣子進行了刻畫,如“五六尺長”“二尺來高”“或如僵蚓”“小枝分歧”等,都表現(xiàn)了對梅花的喜愛。在欣賞中,賈母來了,說道:“好俊梅花!”[6](336-346)
三、贈梅
《紅樓夢》中對贈梅的描述,雖然筆墨不是很多,卻給人無限的意味,使得很多研究者高度關注,最終獲得的觀點基本是一致的?!都t樓夢》中的第五十回與第六十三回提及了贈梅。
在第五十六回中,李紈對寶玉說到,我見到了櫳翠庵的紅梅,想要來插瓶,但是不喜歡妙玉的為人,所以沒有折,然后讓寶玉替他折一枝,并想讓人跟著他。此時黛玉說道:“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币徽Z未了,寶玉捧了一枝紅梅進來,此時正看到寶琴在山坡上遙等,眾人笑道:“少了兩個人……”寶玉笑道:妙玉每人送你們一枝梅花。這就是《紅樓夢》第五十六回中贈梅的環(huán)節(jié)。
在第六十三回中,聽到寶玉的話,岫煙說道“怪不得妙玉竟下這帖子給你”,該環(huán)節(jié)被稱為踏雪乞梅。其中“乞”字是至關重要的,不是隨便叫個丫鬟就可以去折梅的,僅寶玉才能在妙玉那乞到梅[7](69-74)。從中能夠體會到,在寶玉的眼中,充滿著對梅花深深的喜愛之情,梅花在他心中的地位是崇高的,使寶玉與妙玉有“不了情”。在《紅樓夢》的第四十一回就有所體現(xiàn),“品茶櫳翠庵”,妙玉將上等茶拿出了,讓寶釵、寶玉用珍奇古玩的茶具進行品嘗。當難得光臨的賈母來時,妙玉孝敬的卻是次等茶,使用的茶具極為一般。同時,妙玉作為櫳翠庵的主人,卻將賈母放在一邊,陪寶玉、黛玉品茶。“蘆雪庵聯(lián)詩”是在《紅樓夢》第五十回出現(xiàn)的,寶玉乞紅梅,此事不管是對丫鬟還是小姐們都是較大的難題,但是交給寶玉卻輕而易舉,妙玉唯獨對寶玉青眼有加,最終使寶玉“笑欣欣擎了一枝”回來,還在眾人面前說道:“也不知費了我多少精神呢?!睆膶氂衿蛎泛兔钣褓浢愤@個過程來看,二者之間的關系是奧妙的,不僅讓邢岫煙看透,還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所以后來賈府外面強人的說法是:“寶二爺害起相思病來?!盵8](28-32)
四、梅是花,也是人
在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中,不僅有詠梅花、賞梅花,還包含著借助梅花象征人物的內容。具體來說,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一)梅與美人
《紅樓夢》中有將梅花象征仙姑的部分,如在第五回:“其素若何,春梅綻雪。”很多《紅樓夢》研究者認為,梅花象征著紅樓的少女們。與其他花相比,梅花是與眾不同的,不僅盛開在寒冷的冬季,還散發(fā)著芳香,曹雪芹通過對梅花的描寫,打造了“雪里紅梅”的奇景。如,“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霜娥檻外梅”。再如,賈母驚嘆寶琴“雪下折梅”的場面等。大觀園中有著美妙的紅梅,在寒冷的冰雪中盛開,最終卻被折下來,就如同很多少女的命運[9](20-22)。
(二)紅梅妙玉
妙玉的身份是比較特殊的,不僅不屬于賈府千金,還不是賈門的親戚,她落落寡合、心性高潔。在她的眼里,黛玉也是俗人一個,也不奉迎老祖宗。實際上,妙玉是“帶發(fā)修行”的出家人,但她“六根未斷”[10](55-58)。雖然在《紅樓夢》中妙玉稱自己為“檻外人”,但其內心是比較向往“檻內”的,如對寶玉產(chǎn)生了微妙的愛戀、始終牢記著現(xiàn)實人生等。即使在宗教法規(guī)的規(guī)范下,妙玉也能夠做到不顧及禮教之大防,適當?shù)乇磉_了自己對寶玉的情感,實現(xiàn)了心靈上的碰撞。
總而言之,梅花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紅樓夢》對梅花的描寫是比較成功的,給中國梅文化增添了色彩,直至今日,仍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陳熙中.談《紅樓夢》第三十四回的一處異文——讀紅零札[J].紅樓夢學刊,2020(04).
[2]李鵬飛.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談《紅樓夢》與飲食文化[J].紅樓夢學刊,2020(04).
[3]梁琨.《紅樓夢》中服飾描寫的敘事意義及文化功能[J].紅樓夢學刊,2020(04).
[4]李晨.洋場·小報·《紅樓夢》——媒介建構下的大眾文化(1912—1949)[J].紅樓夢學刊,2020(04).
[5]楊紅衛(wèi).藝術形態(tài)學視域下的《紅樓夢》傳播——以文本繡像、版畫冊頁、酒令印譜為考察對象[J].紅樓夢學刊,2020(04).
[6]姚軍玲.在文明交流中成長的德國紅學——與顧彬對話《紅樓夢》德文全譯本[J].紅樓夢學刊,2020(04).
[7]馮愛琳,譚偉燕.由絢爛歸于平淡——《紅樓夢》對張愛玲小說風格演變的影響[J].惠州學院學報,2020,40(04).
[8]朱澤清.《牡丹亭》對才子佳人作品的敘事超越——以《紅樓夢》為視角[J].韶關學院學報,2020,41(07).
[9]田莉莉,王玥.品評《紅樓夢》中的閑談“余味”——從“趙嫗討情”與“蓉薔求職”說起[J].名作欣賞,2020(21).
[10]陳卓彥,田興斌.概念整合理論下對《紅樓夢》中人名雙關語的解讀[J].英語廣場,2020(19).
基金項目:山西大同大學校級項目“知行合一”對大同市牧同乳業(yè)人力資源管理的啟示(項目編號:2019K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