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儒家的商業(yè)觀,和你想象中的不太一樣

      2021-05-06 11:19李競恒
      南方周末 2021-05-06
      關鍵詞:商人商業(yè)

      李競恒

      弦高犒師圖。龐亦鵬繪。采自《東周列國故事新編》。

      鄂君啟節(jié),記載了特權貴族的過關卡免稅。

      記載了儒者反對抑商政策的《鹽鐵論》。

      可以說,儒家思想的經濟底色既不貶低商業(yè)活動,更不是主張“抑商”,而是尊重市場的基本自然法則。這一思想,在近代傳播到歐洲,并對主張自由貿易政策的法國重農學派曾產生過積極影響。

      古老的商業(yè)文化,重視財富

      商業(yè)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周易·系辭下》記載說在遙遠的神農氏時代,就出現了原始的市場,“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吧倘恕薄吧虡I(yè)”詞匯的來源,便是擅長經商的商民族,《尚書·酒誥》說商民族的人“肇牽車牛遠服賈,用孝養(yǎng)厥父母”,他們駕駛著牛車到遠方經商,賺錢孝養(yǎng)自己的父母。商民族的祖先首領王亥、王恒等人,也是擅長經商的,《周易》大壯、旅卦分別提到他們“喪羊于易”“喪牛于易”,趕著牛羊四處經商,遭到有易部落的襲擊而喪生。部族首領親自經商,甚至為此而死,說明商民族有重視商業(yè)活動的傳統(tǒng)。商代金文族徽中,有些是人背貝串的圖像,代表了以貿易為職業(yè)的氏族,以商貿為族徽,也顯示了商業(yè)具有受人尊敬的社會地位(張光直:《中國考古學論文集》,北京三聯(lián),1999,第382頁)。商亡國后,商王畿地區(qū)的遺民仍然擅長經商,如殷遺民的聚居中心洛陽,在周代發(fā)展為重要的商業(yè)中心,《史記·貨殖列傳》說洛陽的商人“東賈齊、魯,南賈梁、楚”,遍布各地,十分活躍。在一般民間,如原商王畿的衛(wèi)國,商業(yè)活動也活躍,人們熟悉的《詩經·衛(wèi)風·氓》,就描寫當時衛(wèi)地民間“抱布貿絲”的商業(yè)活動,而著名的儒商子貢也出生于衛(wèi),當是受到此種風俗的熏染。

      孔子為殷人后裔,應當也對商業(yè)文化并不陌生,如余英時先生所說,孔子反復說“沽”,使用商人的語言,說明他對市場非常熟悉(余英時:《商業(yè)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和一般人想象的陳腐窮老頭形象不同,孔子本人并不敵視商業(yè)活動和富貴,他認為“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論語·述而》),富有是值得追求的,所反對的只是“不義而富且貴”,而“富而好禮”(《學而》),則是他最贊賞的模式?!妒酚洝た鬃邮兰摇分校鬃釉χ鴮弁筋伝卣f:“顏氏之子! 使爾多財,吾為爾宰”,希望顏回能夠富有,自己來擔任其管家。這也可以解釋孔子對其愛徒子貢的態(tài)度,他將儒商子貢比喻為“瑚璉之器”這樣的宗廟寶物(《論語·公冶長》),而不是將其批評為“滿身銅臭的財主”,就很能說明原始儒學對于商業(yè)活動與財富的基本態(tài)度。

      重視契約的傳統(tǒng),有時甚至拯救國家

      很多人認為,中國沒有契約傳統(tǒng),但西周的鄭國在立國時代,便和商人們建立起一項憲法性的契約,所謂“爾無我叛,我無強賈,毋或匄奪。爾有利市寶賄,我勿與知”(《左傳·昭公十六年》),意思是只要你們商人不背叛國家,那么國家就保證不強買你們的商品,也不會強行索取或搶奪。你們有怎樣的巨額財富,都與國家無關。這一契約,在日后對保護鄭國商人財產權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兩百年后,勢力強大的晉國權臣韓宣子向鄭國商人索要一件玉環(huán),鄭國執(zhí)政官子產以“這不是國家府庫收藏的器物”為理由回絕了。韓宣子又用壓價的方式,向商人強行購買玉環(huán)。這時,子產搬出了兩百年前的這項契約,談到了商人與國家的約定,國家有義務保護商人的財產權,否則“敝邑強奪商人,是教敝邑背盟誓也”。最后,韓宣子只能放棄強買的打算。

      子產堅持了鄭國的古老契約,守護了商人財產,他能“養(yǎng)民”的德性,受到了孔子的高度評價,認為他是“惠人也”(《憲問》),“其養(yǎng)民也惠”(《公冶長》)。鄭國有保護商業(yè)和財產權的契約傳統(tǒng),因此商人地位較高,也愿意維護國家的利益。最著名的便是弦高犒師的典故,公元前627年,鄭國商人弦高到成周去經商,在滑國遇到了要偷襲鄭國的秦軍,為了保護鄭國,他急中生智假冒鄭國使者,用自己的十二頭牛犒勞秦軍,并派人回國報信防備,秦軍認為鄭國已有準備,便放棄了偷襲計劃。

      《左傳·成公三年》記載,晉國的大臣知罃在邲之戰(zhàn)中被楚國俘虜,有“鄭賈人”試圖將他藏在要販運的絲綿“褚”中帶走逃離,但還未行動,楚國人就將知罃放回去了。知罃想報答這位鄭國商人,商人卻說“吾無其功”,因為知罃是楚國人放的,自己沒幫上忙,便拒絕了賞賜,又到齊國去做生意。從這里也可看出,鄭國商人很講究誠信,講究無功不受祿。此外,他們經常參與國際間的政治活動,也說明社會地位不低,有一定道義和理想的觀念。顯然,只有長期生活在一個財產得到良好保護的社會,才會養(yǎng)成這樣的品德和趣味,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

      先秦時期的儒家,有時也以商業(yè)契約的思維,來比喻和理解君臣關系。例如清華大學收藏竹簡的儒書《治政之道》中,就提出了“君臣之相事,譬之猶市賈之交易,則有利焉”(《文物》2019.9)。意思是,君臣關系本質上是一種和商業(yè)交易相似的契約關系,臣帶著禮物“質”尋找合作的君,雙方達成合作契約,便通過“委質為臣”,建立起契約關系。通過契約合作,讓君臣雙方都獲得受益。

      孟子的商業(yè)思想,與亞當·斯密相通

      到了戰(zhàn)國時代,孟子對商業(yè)和市場也持開放態(tài)度。在《孟子·梁惠王下》,他提出治國需要“關市譏而不征”(在關卡、市場只稽查而不征稅),在《盡心下》中,他提出“古者之為關也,將以御暴。今之為關也,將以為暴”,意思是古代建立關隘,是為了保護社會,而不是為了多收稅,他主張對民間商業(yè)不收關隘稅。這一點與英國《大憲章》第13條,免除各市、區(qū)、鎮(zhèn)、港的關卡稅,皆享有免費通關權的主張是一致的(《大憲章》,商務印書館,2016,第33頁)。戰(zhàn)國時期各國設立有很多的關卡收稅,如包山楚簡《集箸》簡149就記載了七個邑、四個水道日常要收取“關金”,但是從戰(zhàn)國時代的鄂君啟節(jié)銘文來看,像鄂君啟這樣的特權貴族來說,又可以沿途關卡免稅,這是非常不公平的。孟子的主張就是,各個關卡,無論貴族還是普通商人,都統(tǒng)統(tǒng)不收稅,藏富于民。所以梁啟超先生對這一主張的評價是:“儒家言生計,不采干涉主義”(《先秦政治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第190頁)。孟子認為,只要能更好地保護民間商業(yè),就會“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孟子·梁惠王上》),天下的商人都希望來這個低稅率的國家,市場則會進一步繁榮。

      孟子的另一項關于社會分工的思想,也是有利于商業(yè)發(fā)展的。哈耶克曾談到,遠古以來的人無法理解商業(yè)活動的實質。他們看到商業(yè)“賤買貴賣”,因此將其視為一種可怕的魔法。西方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都對商人表示藐視(哈耶克:《致命的自負》,中國社科出版社,2011,第101—102頁)。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在中國的原始儒學這里,就沒有這種偏見,無論是孔子還是孟子,對商業(yè)活動都持一種開放的態(tài)度,而非蔑視。當時有神農家的許行,反對社會分工,帶領其弟子自己耕田、打草鞋和織席子(《滕文公上》),對此孟子的態(tài)度是,既然許行戴的帽子、耕作用的鐵農具,都是用自己種的糧食交換而來,那就說明了社會分工的必然性,沒必要事必親為,這也正是市場經濟和自由貿易的合理性。許行還認為,理想狀態(tài)是市場上所有商品價格相等,輕重相等的絲綢和麻布也都價格等同,就會實現社會正義。

      孟子針對這種人為干預市場價格的謬論,提出這是亂天下的觀點,如果大鞋和小鞋子都同一個價格,誰還去生產大鞋子?可以說,儒者孟子是為自由市場辯護的,而那位反對社會分工,主張干預價格的許行,根據錢穆先生考證,是南方楚地的墨家,禽滑厘的弟子(《先秦諸子系年》,商務印書館,2002,第408—409頁)。

      即使是戰(zhàn)國晚期,出現了荀子這種比較法家化的儒者,也仍然重視市場分工和貿易的優(yōu)勢?!盾髯印ね踔啤分袕娬{,中原地區(qū)能夠得到北海的走馬吠犬,南海地區(qū)的羽毛、象牙,東海地區(qū)的魚、鹽和染料,西海地區(qū)的皮革。水邊的人能獲得足夠的木材,山上的人能得到足夠多的魚,農民不用冶煉能獲得足夠的農具,工匠不用親自耕田卻能獲得足夠的糧食,“天之所覆,地之所載,莫不盡其美,致其用”。能產生這樣神奇效果的,只能是充分發(fā)育的市場貿易和社會分工。

      抑制和打擊商業(yè)是秦朝和法家文化

      在諸子百家中,儒學對商業(yè)和市場的態(tài)度最為肯定,而最為敵視商業(yè)和市場的則是法家。《商君書·弱民》提出弱民的主張,主張“利出一孔”,只有為君主耕戰(zhàn)才能獲取利益,而民間若能通過經商致富,即所謂“商賈之可以富家也”(《農戰(zhàn)》),顯然會削弱“利出一孔”的機制,民間便可以“皆以避農戰(zhàn)”,不會為君主所用。在《墾令》篇中,商鞅將商人視為“辟淫游惰之民”,要“賦而重使之”,達到“商勞”的效果。主張“商賈少,則上不費粟”,認為商業(yè)活動是消耗了社會資源,要達到“商怯,則欲農”,“商欲農,則草必墾”,另一方面加重關口的稅率,“重關市之賦,則農惡商”,逼迫商人成為耕戰(zhàn)之民。同樣,韓非子對商業(yè)也極其敵視,他認為“夫明王治國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將工商業(yè)者視為可惡的游民,要讓他們身份卑賤,因為商人“聚斂倍農而致尊過耕戰(zhàn)之士”(《韓非子·五蠹》),經商致富會破壞耕戰(zhàn)的吸引力,削弱“利出一孔”的制度。

      秦國堅持法家重農抑商的耕戰(zhàn)政策,導致秦國幾乎沒有出現著名的大商人,如呂不韋是來自東方,并非秦人,而且在秦國的身份也只是參與政治,而非商人。又如《史記·貨殖列傳》中出現的兩位“秦國大商人”烏氏倮、寡婦清,其實也并非秦人,而是屬于受到政策優(yōu)待的邊境少數民族。烏氏倮是甘肅戎狄游牧部落的商人,通過給戎狄王送禮而得到便利,因而發(fā)財致富。巴寡婦清是西南巴族豪酋的子孫,經營祖?zhèn)鞯牡ど暗V致富,能“用財自衛(wèi)”,即當地擁有部落武力的豪族,并非秦國的編戶齊民。秦始皇為其筑懷清臺,并非是重視商業(yè),而只是籠絡邊境少數民族首領的一種權術而已。秦始皇對商人的真實態(tài)度是敵視的,在秦《瑯邪刻石》中,他就吹噓自己“上農除末”,即尊崇農業(yè),打擊了末業(yè)(商業(yè)),這才是秦皇真實的想法。云夢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后附錄有收入秦律的《魏奔命律》,其中提到對“假(賈)門逆旅”即商人和開客店者的仇視,要將他們全部抓到前線當炮灰,吃犯人的伙食,“攻城用其不足,將軍以堙壕”(《睡虎地秦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78,第294頁),拿這些商人和店老板去填壕溝,當炮灰。

      整個秦朝,儒家、商業(yè)社會都遭受重創(chuàng)。岳麓書院收藏秦簡《金布律》中,規(guī)定“禁賈人毋得以牡馬、牝馬高五尺五寸以上者載以賈人市及為人就載,犯令者,貲各二甲,沒入縣官馬”(陳長松主編:《岳麓書院藏秦簡(肆)》,上海辭書出版社,2019年,第110頁),不允許商人使用高頭大馬經商,否則沒收馬匹并重罰款。此外,《金布律》規(guī)定,商賈如果在大路上做買賣,就會被“沒入其賣也于縣官”,當然,官府賣東西,則“不用此律”。劉邦集團繼承了秦的基本遺產,繼續(xù)執(zhí)行“抑商”的政策,“高帝禁商賈不得仕宦”(《鹽鐵論·本議》),降低商人的政治地位?!妒酚洝て綔蕰酚涊d,“高祖乃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時,為天下初定,復弛商賈之律,然市井之子孫亦不得仕宦為吏”,不但用重稅打擊商人,并且規(guī)定商人子孫不得當官,不能乘坐馬車和穿絲綢。應該說,漢代國家繼承了秦朝的基本政治遺產和治理觀念,所不同的是,漢初經濟凋敝,又部分吸取了亡秦的教訓,而官方的道法家思想雖然和純法家思想之間具有共同淵源,但卻更加靈活,可以在不全面啟動秦制的前提下實行部分“無為”,以啟動民間巨大的經濟創(chuàng)造力。

      到漢武帝時期,漢朝重新啟動半休息狀態(tài)的秦制,打擊商人以汲取財富。元朔二年,強制將天下“訾三百萬以上”的富商遷徙到茂陵,進行控制(《漢書·武帝紀》);另一方面是壟斷鹽鐵經營,“敢私鑄鐵器煮鹽者,鈦左趾,沒入其器物”(《史記·平準書》),經過桑弘羊將其直屬于大司農,進行全國性的壟斷;并且實行酒類的國家專賣,“縣官自酤榷賣酒,小民不復得酤也”(《漢書·武帝紀》);此外又對商人收取算緡的財產稅,規(guī)定商人財產每兩千錢就要上交一百二十錢作為財產稅,其后又鼓勵告緡,如果商人不如實登記和上繳財產稅,有人告發(fā),就可以獲得該富商的一半財產。2013年在成都老官山西漢墓葬M1中出土的木牘,記載有“賈皆沒入所不占”,“令諸郡國賈”等文字,正是對商人進行管制和打擊的記錄(《考古》2014.7),整理者認為這批簡牘文書內容與漢武帝的算緡、告緡政策有密切關系(《考古》2016.5)。嚴酷的告緡打擊,導致當時一半中產以上的人家破產(《史記·平準書》)。著名的鐵器大商人卓氏家族、程氏家族,在西漢中期以后便沒有相關的記載了,很可能便是在武帝的鹽鐵和算緡打擊下,走向了衰敗和滅亡。武帝死前將負責鹽鐵壟斷的桑弘羊作為精心安排的托孤之臣,后來實際上仍然繼續(xù)執(zhí)行武帝的時政方針(辛德勇:《制造漢武帝》,北京三聯(lián),2015,第27—28頁)。

      漢朝官營工廠效率低下,儒者主張“鹽鐵皆歸于民”

      面對此一困境,儒家士人的態(tài)度是反對此類抑商政策。早在武帝剛實行鹽鐵政策不久,儒者董仲舒就主張“鹽鐵皆歸于民”,“薄賦斂”,將鹽鐵經營還給民間商人,并減少過高的賦稅(《漢書·食貨志上》)。在昭帝始元六年的鹽鐵辯論會議上,主要以儒家士人為主的“賢良文學”站在民間立場,高度反對武帝遺留下來的鹽鐵政策。主張鹽鐵壟斷的官僚們贊美商鞅,壟斷了山澤大川的利益,實現了“國富民強”。相同的道理,鹽鐵壟斷也是“有益于國”的。賢良文學們則反駁,漢文帝時沒有鹽鐵壟斷,而民間富裕,而現在則導致了“百姓困乏”(《鹽鐵論·非鞅》);主張壟斷的官僚們認為民營鹽鐵的商人是“不軌之民”,如果一旦“利歸于下”,保障了民間能獲取利益,就會“縣官無可為者”。針對此說,賢良文學們強調“公劉好貨,居者有積,行者有囊”(《鹽鐵論·取下》),強調古代的賢王從來不會與民爭利。他們還指出,官府壟斷的鐵器生產,質量低劣,“縣官鼓鑄鐵器……不給民用,民用鈍弊,割草不痛”;“今縣官作鐵器,多苦惡,用費不省,卒徒煩而力作不盡”(《鹽鐵論·水旱》),官府役使大量卒徒生產,這些被役使的勞動力也不會盡心,保證產品質量。官府生產的爛農具,價格還定得特別高,導致很多農民只能“木耕手耨”,用木頭耕土,用手薅草。

      ?下轉第16版

      李競恒

      ?上接第15版

      漢代官府壟斷導致鐵器品質低劣,這也得到了考古資料的證實,居延漢簡記錄,鐵官所造武器,弩口有傷洞,釜口缺漏。連軍用鐵器的質量尚且如此,當時農具的品質可以想象得到。而尹灣漢墓出土的木牘《武庫永始四年兵車器集簿》中,則記載了數量頗為巨大的庫存武器,僅僅是一個東海郡的武庫,就藏有五十三萬多件弩、上千萬的箭矢、十四萬件甲、九萬八千件盔、四十五萬件鈹、九萬九千把劍等數量極其巨大,可以武裝上百萬人的武器。一個東???,顯然并不需要這么巨大數量的武器。如此眾多的閑置武器,也可以窺見官府鐵器生產的規(guī)模甚巨,有龐大的生產計劃,所謂“務應員程”,即“計其人及日數為功程”(《漢書·尹翁歸傳》顏師古注),但產品卻是質量低劣,一般鐵器不能賣出,只能“頗賦與民”,強行攤派,掠奪民間。而武器裝備,則堆山填海地儲存在各地武庫中。最新考古資料也發(fā)現了類似的現象,2017年在山東青島土山屯147號西漢晚期墓出土木牘記載,元壽二年,一個小小的堂邑縣,就儲存了二十七萬三千多件武器,而其中竟多達三萬二千多件都存在質量問題,需要“可繕”(《考古學報》2019.3)。從這些跡象都能看出,漢朝官鐵壟斷的效率和質量非常低下。

      針對官營鹽鐵的低效和擾民,賢良文學們強調了以家族為紐帶的民營效率:“家人相一,父子戮力,各為善器,器不善者不集”(《鹽鐵論·水旱》),民營的家族企業(yè),家人們同心協(xié)力,能夠制作高質量的商品,品質低劣的產品根本無法流入競爭充分的市場。此外,賢良文學提出,“王者務本不作末”,“是以百姓務本而不營于末”,“天子不言多少”,看起來好像是看不起“末業(yè)”和賺錢,但其實這些話是有針對性的,所反對的是朝廷壟斷的“末業(yè)”,而非民間。正如徐復觀先生所說:“賢良文學此處真正所反對的,不是民間工商業(yè),而是以鹽鐵、均輸等重大措施,由朝廷直接經營的工商業(yè)?!保ā秲蓾h思想史》第二卷,華東師大學版社,2002,第86頁)。

      雖然鹽鐵論戰(zhàn)未能戰(zhàn)勝與民爭利的制度壟斷,但儒者有理有據地展現了他們的經濟思想。到東漢儒學更進一步發(fā)展后,他們堅持的努力終于起到了效果。章和二年四月,朝廷下詔書,“郡國罷鹽鐵之禁,縱民煮鑄”(《后漢書·和帝紀》),廢除了鹽鐵壟斷的制度,允許民間商業(yè)自由參與,這正是多年來儒者與社會一起努力的結果。

      司馬遷贊美商業(yè)和“素封”,是儒道合一的文化背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著名學者司馬遷對商業(yè)的積極態(tài)度??赡芤恍┤藭f,司馬遷不是儒家,而是道家或雜家。實際上,司馬遷的學術雖然確有百家駁雜的色彩,但卻又以儒學為基本底色。徐復觀先生認為“他以儒家為主,同時網羅百家”(《兩漢思想史》,第三卷,第194頁),應該是很準確的歸納?!稘h書·司馬遷傳》說他“年十歲則誦古文”,清代學者王先謙注釋說“史公從安國問”,意思是司馬遷從小就跟隨大儒孔安國,學習用戰(zhàn)國文字書寫的先秦儒書。他關于《春秋》的知識則是“余聞之董生”,就是跟隨大儒董仲舒學習《春秋》,后來他寫《史記》也是模仿作《春秋》。在學術訓練和知識傳承上,受業(yè)于兩位儒學名家,以儒學作為底色。在《史記·孔子世家》中,司馬遷將孔子尊奉到諸侯級別的“世家”,并評論“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可謂至圣矣!”他將孔子尊為至圣,正是儒者背景的體現。周德偉先生曾談到:“吾人須知司馬遷乃儒學正統(tǒng),孔子之大成至圣地位,即由彼所確定,其所言點點均符合孔子及以后圣哲之教……圣哲何嘗不重視經濟因素及人民之利。但反對以政治手段干涉經濟勢力的自然發(fā)展,則以司馬遷表現得最明朗”(《周德偉論哈耶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164—165頁)。

      作為以為儒學為根基的學者,司馬遷對商業(yè)和市場的態(tài)度與《鹽鐵論》中的賢良文學們相似。他在《史記·貨殖列傳》中記載并贊美了大量優(yōu)秀商人和家族企業(yè),如范蠡、白圭、倚頓、邯鄲郭縱、蜀卓氏、程鄭、宛孔氏、曹邴氏、宣曲任氏、韋家栗氏等,他贊美儒商子貢,能通過巨大的財富和社會影響力“使孔子名布揚于天下”,子貢對儒家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司馬遷甚至發(fā)明了一個詞匯“素封”,就像將并沒有實際王位,但卻行有王者之事的孔子被尊為“素王”一樣,優(yōu)秀的商人和企業(yè)家被他尊為“素封”。他指出,工商業(yè)和社會分工是必須的,而這一切會自然形成,所謂“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人們?yōu)榱四怖銜弑M所能,參與市場分工。自由的市場一旦形成,便會“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社會變得繁榮?!肮蚀r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寧有政教發(fā)征期會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賤之征貴,貴之征賤,各勸其業(yè),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他的意思是,農民生產糧食,虞人運輸物流,工人將原材料制作為產品,商人把產品四處販賣,這些市場分工是自發(fā)形成的,根本不需要官府事先通過人為設計把他們配置在一起。根據自由市場的規(guī)律,價格的波動自然調配商品流動,就像水一樣日夜不息地自然流淌,不用強制的行政命令,市場自然會將產品送到消費者面前。

      西方經濟學家對儒家有誤解,其實儒家反而影響和啟發(fā)過西方

      對于自然形成的市場秩序,最佳狀態(tài)是應該不加干涉,即“善者因之”,其次才是進行引導和教導,“最下者與之爭”,最糟糕的情況便是朝廷去與民爭利,其實是批評當時的鹽鐵壟斷和均輸政策,其態(tài)度與賢良文學是一致的。過去一些主張自由市場的西方經濟學家對儒家的經濟思想有誤解,如羅斯巴德(Mur-ray Rothbard)就認為,儒家與法家接近,而老莊才主張自由經濟的,鮑芝(David Boaz)也認為,老子是第一個自由經濟的主張者。但實際上,隨著認識的深入,已經有西方經濟學家指出,根據《論語》《孟子》以及《鹽鐵論》等文獻中反映的儒家思想,恰恰是主張自由經濟和商業(yè)傳統(tǒng)的(Roderick T. Long;Aus-tro- Libertarian themes in early Confucianism. Journal of Liber-tarian Studies: Volume17,no.3(Summer2003), PP35—60)。

      可以說,儒家思想的經濟底色既不貶低商業(yè)活動,更不是主張“抑商”,而是尊重市場的基本自然法則,體現為“無為”。這一思想,在近代傳播到歐洲,并對主張自由貿易政策的法國重農學派曾產生過積極影響。如魁奈(Francois Quesnay)就曾通過西盧埃特受到過“中國哲學家的書籍”影響,并且頗為崇尚儒家思想,而西盧埃特是在1687年從孔子的著作中獲取到了關于“聽從自然的勸告”,“自然本身就能做成各種事情”的觀點,由此聯(lián)想到以天道觀念為基礎的中國“無為”思想,有助于對西方自然法的研究。英國學者赫德森認為魁奈的自然秩序思想就是中國主張君主“無為”的觀念,日本學者瀧本誠一認為法國重農學派的自由放任觀念與中國思想相同,我國學者侯家駒也曾指出“我國儒家經濟思想啟發(fā)了西方自由經濟思想”。談敏先生認為,儒家主張的無為,以治理為目的,尤其講究德治,這對于魁奈當時正在積極尋求一種新的經濟原則,以此取代他所堅定反對的國家干預型重商主義政策來說,顯然產生了很大啟迪作用。綜合考察來看,“重農學派的自由放任原則,實際上主要是中國儒家的無為思想之變形”(談敏:《法國重農學派學說的中國淵源》,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第212—214頁)。

      猜你喜歡
      商人商業(yè)
      2022城市商業(yè)魅力指標體系
      強勢崛起的商業(yè),共塑城市新繁華
      言而無信的商人
      威尼斯商人
      商人買馬
      記錄二十年商業(yè)社會的風云變幻
      綠建筑的商業(yè)姿態(tài)
      中國商業(yè)醫(yī)療保險的增長軌道
      商業(yè)物業(yè)經營個股表現
      印度鼓動本國商人遠離義烏
      娄烦县| 中阳县| 葫芦岛市| 安丘市| 蓝山县| 石首市| 达日县| 桃源县| 内黄县| 松江区| 信丰县| 临猗县| 镇安县| 雅江县| 惠州市| 弋阳县| 二连浩特市| 肃宁县| 图木舒克市| 江油市| 海盐县| 临夏市| 临清市| 凉城县| 靖边县| 集贤县| 甘泉县| 泰兴市| 屯留县| 舒兰市| 吴堡县| 莱州市| 峨眉山市| 台湾省| 黑河市| 武陟县| 潼关县| 耿马| 普兰店市| 双柏县| 依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