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阿芬
一個偶然的機會到溫州,辦完事情,我提議找個溫州的景點逛逛吧。朋友立即百度,于是在煙花三月,我們和江心嶼有個美麗的邂逅。江心嶼顧名思義,指位于溫州甌江江心的島嶼。江心嶼呈東西長、南北狹的形狀,該嶼風景秀麗,東西雙塔凌空,映襯江心寺,歷來被稱為“甌江蓬萊”。在我看來,凡被美名為“蓬萊”的地方,那一定是宛若仙境,不是蓬萊,勝似蓬萊。
徜徉在悠悠千載的江心嶼畔,望著滔滔不絕的甌江水,日光散落在江面,鋪展了一幅寫滿歷史靈光的壯麗畫卷。輪船的汽笛聲劃過長空,穿越了時光的隧道,江心嶼的空氣,帶著歷史的韻味。時光追溯到南北朝時期的那位詩人,山水詩的開山鼻祖謝靈運。那年,謝靈運受到權(quán)臣的排擠,被貶到永嘉(溫州)做太守,當年的永嘉荒蠻偏僻,人煙稀少。消沉抑郁的謝靈運來到江心嶼,看到浩瀚的江波,如畫的島嶼,他詩興大發(fā):“亂流趨正絕,孤嶼媚中川。云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睆拇?,孤嶼聲名鵲起。孟浩然、韓愈、陸游、文天祥等歷代著名詩人都曾相繼留跡江心嶼。李白、杜甫等無數(shù)文人墨客留有詠嘆江心嶼的詩篇數(shù)不勝數(shù)。如今江心嶼的亭臺樓榭,到處是詩墻、詩廊、詩柱,無不寫滿了對江心嶼的贊美詠嘆。漫步其中,我讀到了孟浩然和好友依依惜別的“眾山遙對酒,孤嶼共題詩”;杜甫不忘故交的送別詩“孤嶼亭何處,天涯水氣中”;陸游充滿愛國激情的詩句“好與使君同愜意,臥聽鼓角大江邊”;也讀到了文天祥壯志未酬的愛國詩句“乘潮一到中川寺,暗度中興第二碑?!薄谶@山光水色間,平平仄仄里,江心嶼無處不是寫滿詩的流光碎影,確實是名副其實的“詩之島”。
倘若帶著佛教的眼光去看江心嶼,它也是佛教圣地,這里有一座歷史悠久的江心寺,江心嶼也因江心寺而名。江心寺廟宇宏偉,造型優(yōu)美,黃墻灰瓦的古老寺院,讓人仿佛穿過時光隧道,走進歷史的深處。江心寺始建于唐,清乾隆五十四年重建,宋高宗趙構(gòu)逃亡避居在此,后敕奉為“高宗道場”。滄海桑田,江心嶼幾多變遷。歷經(jīng)千年的櫛風沐雨,歲月蹉跎,江心寺用洗盡鉛華的歷史遺跡,向世人訴說著最為純凈的佛語禪心。而今,我腳踏這片圣地,揣摩寺院大門宋狀元王十朋所撰寫的疊字聯(lián):“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在感悟著佛語禪心,感受蕩氣回腸的歷史回響時,不得不提及 “以永嘉為第二故鄉(xiāng)”的弘一法師,半世風流半世僧的弘一法師是那樣的撲朔迷離,又是那樣深邃莫測。在遠離喧囂的江心嶼,深山古剎,弘一法師曾在此閉門修行。青燈古佛,弘一法師行坐皆為禪,他喜歡禪意里的清凈無塵,就如在他絕筆前寫給學生的信中的佛偈兩首:“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zhí)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爾忘言?;ㄖΥ簼M,天心月圓。”佇立江心寺,江風徐徐,恍惚間,耳畔回響弘一法師曾告訴學生豐子愷:腳下有路,手中有筆,所到之處皆是風景,只是莫忘了帶上澄澈的自己。面向江心寺,腳踩青石板,帶著至誠至善的心,我盤點著自己生命的軌跡,我清理著自己浮躁的思想,我篤定自己人生的方向。
聽晨鐘暮鼓,望東西雙塔。宋代有詩云“孤嶼今才見,元來卻兩峰。塔燈相對影,夜夜照蛟龍”。說的就是江心嶼雙塔,雙塔珍藏著悠久的歷史,東塔始建于唐咸通十年(869),此后歷代多次重修。如今我們看到的是沒有飛檐走廓的光禿禿的塔身,但引人注目的這座中空無頂?shù)乃眄斏祥L出一棵據(jù)說有一百多年的榕樹,景觀奇特。這株綠意盎然的百年榕樹目睹了那段屈辱的歷史。 榕樹生機勃勃,青翠欲滴,似乎是對當年“中英煙臺條約”簽訂的控訴,似乎是一種如旗幟般靈魂的召喚,給后人留下無限的悵惘與遐想。西塔建于北宋開寶二年(969),相差東塔晚了一百年。七層飛檐俱在,每層每面均有小佛龕,內(nèi)置石佛。遺憾的是我們未能登塔望遠,看江河落日,未曾領(lǐng)略塔內(nèi)造型精致,神態(tài)自然的石佛。雙塔聳立江心嶼,在浩瀚煙波中凌空遙望,是甌江上重要的航標,也是溫州市的地標,更是溫州人的鄉(xiāng)愁記憶。
江心嶼歷史悠久,古跡眾多,人文景觀豐富,是甌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除了聳立的雙塔,矗立的江心寺,還有澄鮮閣、宋文信國公祠、浩然樓等溢滿了歷史文化氣息。不僅如此,這里有明朝江南四才子文征明所題的“海眼泉”——古井,還有美麗傳說的“愛情樹”——樟抱榕,一株千年大樟樹和一株五百年大榕樹合抱而成。干大枝粗,綠葉成蔭,樹干和樹枝相交相生,盤根錯節(jié)。一路古樹,一路風景,讓你應(yīng)接不暇,千年樟樹,百年老榕,聞所未聞的喜樹,狗蠅蠟梅及成片的水杉……
邂逅江心嶼,漫步島上,看古樹林立,草木蔥蘢,讀文人墨寶,品五味人生,賞甌江蓬萊,感受江心嶼的古風古韻,不知今夕是何年。